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腿腳能走了,心卻走不出去

        腿腳能走了,心卻走不出去

        時間:2023-01-17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所以,我雖然心思萌發(fā)了,但并沒有真正動心。然而,就在短短一周內(nèi),天南地北的博友們,幾個人不約而同地建議我出書。李如大姐在市殘聯(lián)創(chuàng)建了一份殘疾人文學愛好者的報紙《藍星湖》,她把這文學報紙寄到省作協(xié),劉兆林老師看到后,給李如打電話介紹了我。之后,市殘聯(lián)梁萬富理事長打電話給我,說已經(jīng)幫我找到了愛心人資助我出版。

        十三、腿腳能走了,心卻走不出去

        做完人工關節(jié)置換后,出院第一件大事是我上網(wǎng)了,鞍山姑姑家的表妹夫妻幫我建立了博客,通過寫博客,以文會友,我結識了一些真誠的朋友,其中有幾人了解我的情況后,要在物質(zhì)經(jīng)濟上幫助我。一位宜昌的朋友想資助我上網(wǎng)費用,一位安徽的朋友知道我夏天愛犯病就想送我空調(diào),一位滄洲做服裝生意的朋友想送羽絨服,我一概堅決不接受,我當時的理由是人不求人一般大,我已經(jīng)窮得只剩下自尊了,不能再退讓了。然而,后來事實證明,我錯了,我這種心態(tài)并不是完全對的,不是那么健康的,我自以為是做得很對,其實是給人家的熱情愛心兜頭潑了一盆冷水,傷了人家的好意,就像民間老話說的:熱臉貼了冷屁股。其后,這些好心人,都失去了聯(lián)系,連朋友都做不成了。然而,直到兩、三年后,我才反省到這些。但,石家莊一位叫含羞草的網(wǎng)友喜歡文學,我們聊得來,我把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坦誠地告訴她,她給我買了新衣服,先斬后奏地郵寄過來;還有北京的千島兄長,想幫助我,我說,為了見證友情,幫我買一本書吧,當時,我正想讀《好兵帥克》,因為我手里只有這名著的下半冊,千島兄幫我買了厚厚一大本新譯《好兵帥克》寄過來;還有廣州的呢喃,在我出版第一本書時,她想讀,我寄過去,她在中秋時給我寄來一大盒月餅;還有東海的惜月姐姐、北京的可普姐姐、湖南的馨竹姐姐、沈陽的孫五郎老師、石夢溪姐姐,黑龍江的雨晴姐姐,石家莊的劉麗、素清妹妹、拴保兄長,青島的長征兄弟,普蘭店的茶香妹妹、吉林的清水妹妹等等,數(shù)不過來了,都是我的鐵哥們、鐵姐妹!我感激大家對我的關心厚愛。

        最初寫博客,我是把以前在紙上寫的舊稿輸入到網(wǎng)上,慢慢地寫一些即時性的感想,得到了博友的認可,偶爾也有了約稿,還有一家文學網(wǎng)站對我做了在線專訪。上網(wǎng)不到一年,在2007年夏天一個早晨,打開博客,看到了在沈陽工作的老鄉(xiāng)博友丁兄的留言,說我的文章就這樣安靜地放在博客中有點惋惜,應該想辦法出書,我覺得出書當然好,但我不是專業(yè)作家,也知道當前只能自費出書,我連上網(wǎng)費這錢都沒有,哪里有錢出書呀?所以,我雖然心思萌發(fā)了,但并沒有真正動心。然而,就在短短一周內(nèi),天南地北的博友們,幾個人不約而同地建議我出書。于是,我不得不重視了,但,出書的費用怎么解決,犯愁。

        天賜機緣,恰在此時,我接到一個電話,一個溫柔的聲音自稱是沈陽市殘聯(lián)的殘疾人閱讀寫作趣味協(xié)會秘書長李如,是劉兆林老師向她推薦了我。李如大姐在市殘聯(lián)創(chuàng)建了一份殘疾人文學愛好者的報紙《藍星湖》,她把這文學報紙寄到省作協(xié),劉兆林老師看到后,給李如打電話介紹了我。然后,李如大姐給我寄來了兩期《藍星湖》,其中有沈陽市副市長祁鳴的文章《“助殘月”隨筆》,我才知道:我們沈陽市負責殘疾人工作的領導是這位副市長。于是,我給祁市長寫了一封信,談了我的學習創(chuàng)作與生活治療情況,請求扶植,幫助我實現(xiàn)出書的夢想。

        這只是我又一次寄出了希望,因為,我那些年寫給外界幾百封信稿,絕大多數(shù)都是無回音的,所以,我盼望有好消息的同時,也做好了失望的準備。一個月了,沒有回音,兩個半月的時候,我忽然接到一個電話,是縣殘聯(lián)的領導,說是我寫給祁市長的信,轉到市殘聯(lián)了,委托縣殘聯(lián)向我核實情況。三天后,縣殘聯(lián)的陳玉民老師和宮濯宇科長來到我家,詳細了解我的情形,然后匯報給上級組織。之后,市殘聯(lián)梁萬富理事長打電話給我,說已經(jīng)幫我找到了愛心人資助我出版。

        我把這好消息匯報給劉兆林老師,劉老師請省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編審寧珍志老師幫助編輯書稿,文集定名《想騎大魚的孩子》,交給北方文藝出版社。

        冬天來了,雪花飄了;春風吹了,花紅草綠了;李如大姐和市殘聯(lián)李斌主任來我家走訪,同行的還有殘疾人閱讀寫作協(xié)會副秘書長馬良海老師和沈陽日報記者呂良德老師?!渡蜿柸請蟆房橇瞬稍L我的文章和圖片,我第一次被報道,當時很激動,自己終于被媒體關注了,雖然后來有好多對我的采訪報道,但這第一次我卻最難忘。見報幾天后,我還收到一位愛心人張先生寄來的二百元錢。后來,我請劉永偉哥哥找到這位張先生贈送一本我的拙著《想騎大魚的孩子》。說起劉永偉,這也是在博客中相識的一位殘疾人哥哥,后來在我的圖書出版座談會上首次相見,頓成莫逆之交。

        2008年5月12日,下午在網(wǎng)上知道四川地震了,我開始也沒太在意,各地經(jīng)常有災情,但到了晚上看電視新聞才明白,這一次的災情之巨大,震驚了全國,震驚了世界,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汶川”這地方,那慘酷的畫面讓人揪心流淚——

        這時候,我收到一筆不多的稿費,恰村委會領導到各家各戶募集善款,我把稿費捐了。還有,我剛剛獲得了新聞出版署的一個全民閱讀征文獎,獎品是一張千元購書卡,而電視上正在播出一個叫鄧清清的小女孩被埋在廢墟里,還打著手電筒讀書。我非常感動,想到自己家在1995年大洪水后,我最關心的就是自己讀書問題,于是,將心比心,我意識到災區(qū)日后重建,不僅僅是住房與交通和衣食,還有文化方面,我想把自己的獎品購書卡贈給鄧清清,但災區(qū)不會僅僅她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所以我想,我們這次獲獎者是一百位,如果我們集體做捐贈,就可以幫助一個災區(qū)學校重建圖書室。我這想法得到另一位大學生獲獎者周新寰的支持,還有,劉永偉哥哥剛剛獲得沈陽市殘聯(lián)奧運會征文一等獎,他也主動表示把獎金捐助出來,并且,他幫我打電話給讀書征文組委會提出了建議。

        但因種種原因,這個想法最終沒有落實,成了我沒有實現(xiàn)的一個失敗的愿望,至今想起來,總覺得承諾沒有完成,仿佛欠著西南的孩子們一筆感情債。我仍然想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做到這件事:幫震區(qū)的某所學校建立一個圖書室。當我電話中同劉兆林老師說到自己的這遺憾時,劉老師告訴我:上海《文學報》那邊正向全國作家征集圖書,要捐贈給災區(qū)學校,讓我參與這件事,于是,我在沈陽市殘聯(lián)宣文處的幫助下,把一百本《想騎大魚的孩子》捐寄了。并且,馬愛民處長把我寫給災區(qū)孩子的一段話印刷成精美的書簽,夾在書頁中間。

        ——“大地震害得很多人傷殘了,我作為一個病殘人,想對災區(qū)傷殘的孩子們說,你們現(xiàn)在承受的是身體疼痛,而你們成年后將要承受的心理痛苦會比現(xiàn)在更巨大,因為我體驗過。

        可愛的孩子們,我希望你們以后永遠能夠正視自己的身體現(xiàn)實,認真去活自我的人生,不要在心理上自己再傷害自己,這是我最想說的,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全更重要!未來的人生中,我們完全不痛苦是不可能的,當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悲觀的時候,希望你們會想起這本書、想起我,一個曾經(jīng)想騎大魚的孩子。

        你們的大朋友:趙凱”

        年底,在上海送往災區(qū)的圖書中,也有我的一份心愿。我想像著:在災區(qū)新建的學校圖書室中,孩子們歡悅地坐在那里吸取精神食糧,一顆顆幼小的心靈被書籍滋養(yǎng);有那么一個孩子,在他痛苦的時候,正巧讀到了我上面寫的話,這些話給了他一點信心、一點力量,這就是我的愿望了。

        在舉國大悲痛中,中華民族萬眾一心,掀起了熱烈的抗震救災運動,其中,還有一場詩歌浪潮,因為詩能夠簡潔明了表達民眾對災區(qū)同胞的關心同情,于是,借由方便迅捷的網(wǎng)絡得以海嘯般傳播,一場注定載入中國文學史的詩歌運動發(fā)生了。其實,回顧歷史上的大事紀,每遇重大國家民族變故,總有詩歌伴隨記之,且不說歷史上屈原、杜甫等為代表的文以載道大詩史,就看近現(xiàn)代,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就有龔自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還有“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失臺灣”,還有“五四運動”詩歌,有抗日救亡詩歌,詩歌是所有歷史大變革的見證。本來,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加之詩歌藝術自身的鉆入牛角尖,人民大眾已經(jīng)與詩歌有了距離,汶川大城震無數(shù)鮮血生命舉起了詩歌的火炬,集合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這是一場積極向上的詩歌運動,大悲哀中洋溢著樂觀主義,體現(xiàn)災區(qū)同胞與全國民眾血肉相連。在這席卷全國的表達民聲的抗震救災詩歌浪潮中,雖然我寫詩的筆力不如我的散文和小說,但我也沒有落后,因為我擁有了網(wǎng)絡,所以,我激情地寫下了《愛心手臂》。

        “5·12那一聲驚心動魄的呼喊/喚起了中華最偉大的愛心救援/一時間,無數(shù)條手臂/從全國、從全世界——/從四面八方伸向你:汶川!//這一條條手臂化作了/一條條公路、一條條鐵路/化作了一條條航線/一架架飛機、一輛輛汽車/一雙雙奔跑的腳步/一顆顆愛心飛去了:汶川!//這一條條手臂把無邊的塌陷托起/把廢墟下的你扒出、扶起來/這一條條手臂托舉著擔架/艱難行走在滑坡后的亂石堆上/這一條條手臂托起最寶貴的生命/一條條手臂托起了你:汶川!//這一條條手臂伸向了捐款箱/這一條條手臂伸向了獻血點/一條條手臂疊成了路基/一條條手臂擎起了橋梁/一條條手臂相挽成帳篷/一條條手臂扛起了食品和藥物/一條條手臂捧來了最清潔的/像眼神一般的最最清澈的水源//這一條條手臂撫平了大地的傷口/我們終于看到了你擦去血和淚的笑臉/就像這滿眼的迷彩綠是遍布廢墟上的盎然生機/就像這醒目的消防紅是彌漫在廢墟上的黎明曙色/你疲憊的笑容就是這廢墟上冉冉升起的旭日/是希望,是瓦礫中重新抬起頭來的花朵/汶川,這一條條手臂托起了你擦去淚水的笑容/汶川,這一條條手臂必然還會和你一同托起/一個燦爛的明天、托起廢墟上更美好的新家園”

        雖然直白,直抒胸臆,但更顯得有沖擊力,有文友讀到后,說我寫得真大氣!雖然我的詩歌沒有產(chǎn)生多大影響,但我及時參與了,這是以前我很難做到的,感謝網(wǎng)絡,讓我與世界建立了直接聯(lián)系。

        后來,又發(fā)生青海玉樹地震泥石流,全國詩歌愛好者又一次用詩歌來表達對災情的關注,我也寫下了《新玉樹》,在大震情中,表達了對災區(qū)重建的信心與暢想。

        2007年春暖花開,我練習走路已經(jīng)很見成效,能不拄拐杖走了,但我主要是在屋里院子里走,還局限在自家小天地。有時候,天氣好,我會走到院門口,像游擊隊員一樣,往街路兩邊看看,有沒有外人,如果有人,我就急忙閃回大門里,倘若沒有人,我會試探著走出院門幾步,心情也很激動。我是想走出去,但是又心懷憂怕,憂什么,怕什么?怕見人,憂別人面對我時是什么心態(tài)。

        這時我雖然能走了,多少年的夙愿實現(xiàn)了,但我的心態(tài)并不好,我的心向往外面的大世界,可現(xiàn)實是我依然只能囿困在家中鄉(xiāng)下小屋里。我總想一鳴驚人般地一下子走出去,以健康的姿態(tài)走到眾人面前?,F(xiàn)在回頭看,我也無法說清自己當時的心態(tài)是怎么回事,知道自己當時的心態(tài)是錯誤的,但我那時真的是那樣的心思。

        而親友看到我能走了,都高興,我同何啟治老師與劉兆林老師電話時,也是高興地匯報我能走得很好了。

        我在能走而不敢走出家門的心態(tài)中徘徊了兩、三個月,我也渴望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走出去,走出家門,走入人群中,看看外面的世界。七月中旬,二姐來做客了,正好傍晚村中有秧歌,二姐想去看,就叫我一起去,溜達溜達,散散心。

        我沖動地說:好!

        其實,我盼望走出去這一天,已經(jīng)好久了。

        跟著二姐走上主街,鄉(xiāng)親們都不認識,全成了陌生人,二十年啦,我真的失去了鄉(xiāng)親們的認同感!站在路邊樹下,我感覺自己是局外人,處在巨大的陌生感中,我被那種失去群體歸屬的失落感淹沒了。我后來形容自己像《伊戈爾遠征記》一樣,興沖沖地朝著失敗奔去——

        我是落荒而逃回家的。

        這種想走出去,卻以大失望回歸的心態(tài),令我糾結兩天,然后,我寫了篇博客文章:《二十年后第一次出門》,表達了自己努力掙扎終于成功走出家門卻孤單失落而歸的心情。博友們都關心我,勸慰我,鼓勵我,有人還為之專門寫了文章,而一位中國傳媒大學畢業(yè)的美才女妹妹甚至說我走出一次就擁抱一回來鼓舞我,朋友們真令我感動,這種關心愛護慢慢撫慰了我的心思,在電腦面前,不與人群真實相對,我才與人們是無差別的。

        我說我再也不走出家門了。然而,我真的是又等待了整整一年,才重新走出家門,太久了。后來,剛學會走路的小侄孫牽著我的手,要我?guī)ド痰曩I好吃的,是嬰孩的小手帶著我重新走出家門,走進人群,與外界交流。為此,我又寫了《二十一年后第二次走出家門》,這時我的心態(tài)已經(jīng)完全扭轉了。

        我這種心態(tài),真的是一般人在常態(tài)生存中無法體會的,有的人不理解我能走了為什么不走出來,怕什么呀?這應該是我病態(tài)的丑陋對健康的美好產(chǎn)生的恐懼與回避,是長久的黑暗對突然閃現(xiàn)亮光的懼怕。我甚至想到:那些服刑二十年走出監(jiān)獄大門的人,重新走入人群時的心態(tài),應該是和我有相似,但又的確有不同的。再后來,這兩篇博客文章,收入了作品集《我的鄉(xiāng)園》里,編輯鄧曉白老師給改了題名《尋家》與《還家》,而且,多位讀者反饋說:這兩篇不尋常的文章令他們落淚了。

        現(xiàn)在,回顧中,我自己也無法完全體會那種心境了。但是,我會永遠銘記,在我的康復奇跡過程中,心靈康復比肢體康復慢一拍。

        在2008年1月,我過生日的那天,心情特別不好。那是我難忘的一個生日,因為心情糟糕透了。但是,在家里人看來,那一天和我平常的日子沒有不同,外表還是那個行動艱難的我,可是,我的心態(tài)變化太大了。

        從不能走,到能走了,這是我改變的第一步,然而,我依然還過著原來的生活,封閉孤獨,一種病囚的生存狀態(tài),這是對我心理最大的打擊傷害,這種壓力在那一天,幾乎到達了我承受的極限,我讀到過一句話:孤獨能夠殺人!

        那一天我真的想到了死亡,然而,自殺真的是我不愿意的。

        那么多年,不能行走的日子我都堅持過來了,能走了,為什么還如此痛苦呢?在別人看來,也許這是不可理喻的,但這就是曾經(jīng)真實存在過的我。有句電視劇臺詞:我要的不是這些。的確,對我來說,要的也不僅僅是能在屋子里慢慢走動了而已。我想?yún)⑴c社會生活,我想?yún)⑴c文化創(chuàng)造,我想?yún)⑴c精神文明建設——

        這是高調(diào)!那么,再通俗一些說:我想自食其力,我想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多年來,我在家庭事務中沒有話語權,這是所有殘疾人面對的現(xiàn)實。自己的生活還需要家里人照顧,什么事都不能為家里做,那么,在家里哪有你說話的份兒。在家里都是累贅,都無足輕重,哪還能到社會上體現(xiàn)自己的存在與價值呢!

        那一天,我在日記中寫了好多,幾頁,然而,現(xiàn)在我不愿意去翻閱日記看自己那時都寫了什么。我寫自己的這部回憶錄,一直沒有去翻閱日記去大段引用,我就是想憑著記憶,想起什么就寫什么,因為記憶力是有篩選功能的,能夠被頭腦記住的,才是值得我寫出來的。時間能解釋一切,能消彌一切,無論我心情如何,那一天,那一晚,那二十四小時,我還是度過去了,熬過去了。

        好了傷疤忘了疼——這話在我這書中說了幾回,雖然這是一句帶有貶義的話,但這恰恰是我最想追求的境界!對于痛苦,我不愿意過多回憶,但是對于溫暖真情,我還是特別喜歡重溫的,每每回想過去歲月中那些感動我的事,那些關愛我的人,我都心胸滿溢著濃濃幸福。我不會忘記東院七姨奶駝著背,拄著燒火棍端著瓢送來的葡萄,也不會忘記前街六奶打發(fā)孫子送來的一手絹包櫻桃,白手絹上洇紅的汁痕像冰雪梅花圖——

        那些年,每到春秋,我都會懷著一個特別的心思:仰望燕子!

        春天,我盼燕子來;秋天,我送燕子們走。春風中,我一天天眺望天空,一旦發(fā)現(xiàn)了黑白分明的美麗翅膀,我就欣喜,就高興,慶幸自己又熬過了一個漫長的嚴冬,又勝利了一年。我們遼河平原,冬季寒冷而漫長,一個冬天就是半年,春夏秋那三個季節(jié)委屈地擠在另外的半年里。秋風起,天氣涼,樹葉黃,寒霜降,我倚著窗臺,仰望一群群小燕子在高空迎著大風奮力南飛,有時候,覺得這可能是最后一群燕子了,但常常又有一大群燕子從北方飛過來,越過我頭頂,目送它們遠走,一直到遙遙看不見了,我還睜大眼睛,努力想辨清它們的蹤跡。

        其實,我的心跟著小燕子們飛走了,仿佛它們的歸處,就是我想去的地方。

        我的心飛去了遠方,而僵直的身軀卻依舊被固定在原地——

        年年如是!

        這足以證明我不正常,健全的人擁有健康常態(tài)的生活,不會在意小燕子們的來與走。是健康的世俗生活拒絕了我,我才強迫自己和小燕子們站在一起,我把小燕子們視為同類,視為朋友了。然而,小燕子們并不知道我這種選擇。它們并不知道我十數(shù)年如一,像親人一樣在迎接它們歸來,送他們遠走。它們是不知道由我給“被親人”了。

        一直到2011年,我來到城市打工,成了一個從事文化打工的特殊農(nóng)民工,我去關注身邊的人們了,而忽略了燕子的來去。這時,我才算“正?!绷税桑?/p>

        寫到這里,忽然覺得自己這兩年對不起小燕子們了。

        患難中給我安慰的朋友們,我忘記它們了。

        雖然能走了,但我還是被囚禁在宅院里;雖然還被命運囚禁著,但能走了,也必然給我的心態(tài)帶來死而復生的變化。在2008春夏時節(jié),我接連寫了一組散文,從我重新會走路后看到的家園中細節(jié)處取材,一朵花、一片綠葉,一只鳥、一群蝴蝶、一顆雨滴、一道彩虹,一點觸動我的敏感小心思就能升華為一篇美文,如同散文詩。大約二、三十篇,我把它們統(tǒng)稱為《鄉(xiāng)園花鳥》,這的確是我這個復活者眼光觀照中的花花草草、魚蟲飛鳥。這組散文,師友們都認可叫好,后來,中國社會出版社為我出第二本書的編輯鄧曉白老師更是欣賞稱贊,幾乎是以這部分稿子為主體編成書,書名就叫《我的鄉(xiāng)園》。為什么叫鄉(xiāng)園,而不叫鄉(xiāng)村或者田園呢?因為,我所處的家院太小太封閉,是比鄉(xiāng)村更微型的莊稼院菜園。一個小庭院,能讓我寫出這么多篇文章,我自己也驚奇,真是感嘆于那句名言: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乏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然而,過了那一階段后,庭院中的一切被我天天給看得平常了,不再新鮮神奇了,也就沒有再續(xù)寫這類小品文的靈感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