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野生植物
沙漠地區(qū)氣候干旱、高溫、多風沙,土壤含鹽量高。植物要有奇異的適應沙漠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才能生存和生長。因此,沙漠里的植物與一般地區(qū)的植物相比較,在外表形態(tài)、內部結構,以及生理作用等方面都很不相同。
主要特征有:
(1)由于降水不具規(guī)律性,且一年中只降一次或二次雨,甚至常年不降雨。因此,很多植物必須在短暫的數(shù)天或數(shù)周內,完成萌發(fā)、生長、開花和結實之全部生命循環(huán),種子要等待下一次降雨再萌發(fā),有的也許要歷經數(shù)年。因此,許多沙漠植物是借逃避不利環(huán)境而不是僅依靠耐干旱而生存。
一些一年生的植物根卻很淺,春天偶然降了點雨,哪怕是很少,只要地表濕潤,它們也充分利用起來,蓬勃地生長、開花、結實,在相當短暫的時間里完成它的生命周期,以便躲過干旱高溫的夏季。人們稱它們?yōu)椤岸堂参铩薄?/p>
(2)多數(shù)的多年生沙生植物有強大的根系,以增加對沙土中水分的吸取。一般根深和根幅都比株高和株幅大許多倍,水平根(側根)可向四面八方擴展很遠,不具有分層性,而是均勻地擴散生長,避免集中在一處消耗過多的沙層水分。如灌木黃柳的株高一般僅2米左右,而它的主根可以鉆到沙土里3.5米深,水平根可伸展到二三十米以外,即使受風蝕露出一層水平根,也不至于造成全株枯死。
(3)為減少水分的消耗,減少蒸騰面積,許多植物的葉子縮得很小,或者變成棒狀或刺狀,甚至無葉,用嫩枝進行光合作用。有的植物不但葉子小,花朵也很小,例如檉柳(紅柳)就是這樣。有的植物為了抑制蒸騰作用,葉子的表皮細胞壁強度木質化,角質層加厚,或者葉子表層有蠟質層和大量的毛被覆,葉組織氣孔陷入并部分閉塞。
(4)許多沙生植物的枝干表面變成白色或灰白色,為了抵抗夏天強烈的太陽光照射,免于受沙面高溫的炙灼,如沙拐棗。
(5)有很多植物的萌蘗性強,側枝韌性大,能耐風沙的襲擊和沙埋。檉柳(紅柳)就是這樣,沙埋仍可生不定根,萌枝生長更旺。中國沙漠、戈壁地區(qū),風沙活動強烈,生長在低濕地的檉柳經常遭到流沙的侵襲,使灌叢不斷積沙。而檉柳在沙埋后由于不定根的作用,仍能繼續(xù)生長,于是“水漲船高”,形成了高大的灌叢沙堆(沙包)。
(6)許多植物是含有高濃度鹽分的多汁植物,可從鹽度高的土壤中吸收水分以維持生活,如堿蓬、鹽爪爪等。
沙漠里的植物傳種的辦法也是很奇特的。很多一年生或多年生的植物種子上長了翅膀或毛,種子成熟后就隨著風飛翔和遠揚,遇到合適的地方就發(fā)芽生長。如檉柳的種子粒小,具白色冠毛(束毛),借風飄落,天然下種,種子發(fā)芽率可達80%以上,種子一落到低濕地上,一般2~3天就可發(fā)芽出苗,迅速生長。還有的植物,像花棒一樣的莢果有節(jié),成熟時節(jié)間斷落,每節(jié)鼓起呈球狀,體輕,遇風即在沙地表面滾動,不被沙埋,在條件合適時迅速發(fā)芽生長。再有一種油蒿的種子,遇上一點點雨水后,立即滲出膠質,俗稱“油蒿膠”,變得粘粘的,隨著風在沙丘上滾來滾去,當全身粘上很多沙土后就發(fā)芽了。
沙漠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嚴酷,能適應這樣條件的植物種類雖然遠比其他自然地帶要少,但是由于地區(qū)遼闊,總起來說,野生植物資源還是比較多的,有1000種左右,包括不少經濟價值較高的用材林、藥用植物、纖維植物等。
所有的沙漠植物中,最為普遍的是仙人掌科植物。
為了適應干旱沙漠生活條件,植物體呈多汁肉質,以貯藏水分;葉形成針狀,以防水分大量蒸發(fā)。這些植物稱為仙人掌植物。仙人掌植物原產美洲或非洲,國內大量引種,少數(shù)逸為野生。作為觀賞植物仙人掌品種繁多,許多珍貴品種已成為人們桌上崇物。
仙人掌類植物的特征:原產干旱或半干旱地區(qū)的仙人掌類植物,常具有在干旱季節(jié)休眠的特性,雨季來臨時,它們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長,并開放出艷麗的花朵。它們的葉子變異成細長的刺或白毛,可以減弱強烈陽光對植株的危害,減少水分蒸發(fā),同時還可以使?jié)駳獠粩喾e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淺的根系所吸收;莖稈變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它們的身體伸縮自如,體內水分多時能迅速膨大,干旱缺水時能夠向內收縮,既保護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熱降溫的作用。氣孔晚上開放,白天關閉,減少水分散失。莖稈大多變成綠色,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通常根系發(fā)達,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正是這些形態(tài)結構與生理上的特性,使仙人掌類植物具有驚人的抗旱能力。
廣義的多漿植物(又稱多肉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及景天科、大戟科、蘿摩科、百合科等50多個科的部分植物,它們多數(shù)原產于熱帶、亞熱帶干旱地區(qū)。植物的莖、葉肥厚而多漿,具有發(fā)達的貯水組織。全世界共有多漿植物1萬余種。
大戟科的多肉植物有幾百種,都含有毒的白色乳汁,能提取有效的藥用成分,還是提取碳氫化合物的能源材料。主要分布于南非和納米比亞的干熱礫石荒原中的番杏科,全科都是多肉植物,有將近2000種之多。葉片肉質化程度高是其共同特征,生石花、露子花等均屬番杏科。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分布范圍廣泛,蓮花掌、伽藍菜、瓦松、景天、青鎖龍等不僅色彩豐富,而且姿態(tài)優(yōu)美,是重要的觀賞植物。龍舌蘭科中有8~10屬植物都是多肉植物。其中,原產美洲的龍舌蘭屬和原產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的絲蘭屬植物是重要的纖維,極耐腐蝕植物;還有一些種類是釀酒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