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報道說國外有人一生獻血1000多次,國內也有一年輕女性每隔3個月就主動獻血1次,已無償獻血多次。人們不禁要問:難道人體是一個“源源不斷、取之不竭”的血庫嗎?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血液的組成和造血功能談起。血液由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水分、各種蛋白質、無機鹽等)組成,所有成分都具有旺盛的新陳代謝能力。造血系統(tǒng)——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工廠”,身體每時每刻都有血細胞在衰老、死亡,同時也有相應數(shù)量的血細胞(每天約40毫升)在“造血工廠”新生、成熟,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大約每4個月血液中的紅細胞將全部更新一次。
正常人體的血容量約占體重的80%左右,假設一個人的體重為50千克,那么他約有4000毫升血液。平時,在血管內流動的血液只占人體血液總量的65%~75%,其余的血液則貯存在肝、脾等器官備而不用,成為人體的“小血庫”。當劇烈運動或失血時,“小血庫”便立即釋放血液以應付“一時之需”。
體重50千克的人每次獻血200毫升,僅占血液總量的5%,獻血后人體通過上面所講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和新陳代謝過程,會出現(xiàn)一系列生理應激反應,繼續(xù)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此時,“小血庫”的血液補充到血管內,血管外的組織液也滲入血管內補充血漿中的水分和無機鹽,1~2小時內就可恢復人體原有的血容量。至于其中丟失的蛋白質由肝臟加速合成,于一天內恢復。“造血工廠”——骨髓受到刺激,造血功能反而更加旺盛,加速血細胞生成,約4周左右即可補充丟失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恢復更快)。此外,獻血后人體通過外周血管阻力的變化,調節(jié)獻血后心臟的輸出血量,維持血壓穩(wěn)定和血循環(huán),以維持血液供氧功能的需要。因此,一次獻血200~400毫升無損健康。
有些人認為獻血能“治病”,如認為獻血可以改善自身的高血壓和高血脂等,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血壓的高低不是由血量決定,而是取決于心臟的輸出量及血管的阻力,至于血液中的膽固醇就算排出小部分,也會很快合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