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掀黃海工運浪潮
日商紗廠第一次同盟大罷工,迫使日本廠主在復工協(xié)議上簽字,工人取得了重大勝利。日本廠主的簽字是不得已的暫時妥協(xié),并非出于誠意。他們總想尋找機會進行反撲。特別是當他們的權威受到工人們挑戰(zhàn)時,更是耿耿于懷。經(jīng)過一段密謀之后,在工人復工后不久,他們便尋找借口開除了51名罷工骨干分子,其中包括著名的罷工領袖司銘章、蘇美一、李敬銓和閻思棟等人。接著,他們又借口工人不守秩序,拖延已簽訂的9項復工條件的實施。最后,他們又強烈要求膠澳當局取締已經(jīng)成立的紗廠工會,并不惜重金拉攏腐蝕意志薄弱者成立黃色工會,收買工賊,刺探工會內(nèi)部情況。
與此同時,日本廠主又要求日本政府施加外交壓力,壓迫膠澳當局干涉工會活動。膠澳當局先是脅迫50余名被開除的代表離開青島,接著日本廠主又以補發(fā)9個月工資為誘餌,企圖清除工會干部,最終摘掉工會牌子。工會代表看清了敵人的陰謀,不為金錢所動,不離開工人。軟的不行,敵人又用重金賄賂膠澳當局使用武力彈壓。
鄧恩銘被驅逐出境后,中共山東地方委員會派李慰農(nóng)來青島(化名王倫),任四方支部書記,與山東地委負責人尹寬、劉子久、王盡美等共同領導罷工斗爭。5月中旬,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劉少奇來青島巡視,向罷工領導人提出:工會要緊密團結工人群眾,并警惕敵人的反撲,必要時再行罷工。果然日本廠主均無誠意履行協(xié)議,且視工會為洪水猛獸和心腹大患,便以工會縱容工人怠工為由,指使膠澳當局對紗廠工會的登記申請不予批準,令其解散。
5月24日,工會獲悉膠澳商埠警察廳長陳韜將于次日下午前往大康、內(nèi)外棉、隆興3家紗廠,摘掉工會牌子。在李慰農(nóng)的主持下,工會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制定了對策:工會文件全部收藏,停止辦公1日;派出糾察隊傳遞消息;如果工會牌子被摘,一得到工會命令,3個廠同時停工,工人不出廠,不干活,直到牌子歸還為止;如果日本廠主以關廠歇業(yè)相要挾,工人即驅逐廠主,占據(jù)工廠相抗爭。
25日下午3時,陳韜親率保安隊員300余人開赴四方,強行將大康、內(nèi)外棉、隆興3家紗廠的工會牌子摘掉。3家工廠的工人遵照工會決定,不到1小時就全部停車罷工。工人們紛紛從車間走出,將陳韜團團圍住,要他歸還工會的牌子。工人們說:“你得了日本人5萬塊錢就來壓迫我們,不要當日本人的走狗!工會是我們的第二生命,摘去工會牌子就是要我們的命,趕快把牌子還給我們!還工會牌子就開工!”從午后3時到晚上9時,陳韜所到之處,無不被憤怒的工人所包圍。陳韜在工人層層包圍和斥責下,難以脫身,不得不把工會牌子還給工人。3家工廠的工會牌匾得以重新掛上。
工人的又一次勝利,使日本人大為惱火。不甘失敗的大康紗廠日本廠主竟然想以關廠來威脅工人,工會即按原定計劃,驅逐日本人出廠,占領車間。內(nèi)外棉和隆興紗廠工人聞悉,為支持大康工友,亦即自行停工,形成第二次同盟大罷工。27日,膠澳督辦公署外交科長牟幼南又率大隊軍警到四方,勸告工人摘去工會牌子,同樣遭到工人的拒絕。工人守在車間要求廠主履行上次承諾的復工條件,恢復被開除的工人的工作,廠主則要求工人離開車間,停產(chǎn)整頓。在此期間,日本廠主勾結地方當局幾次派人督促工人離廠,但是工人不為所動。
青島紗廠第二次同盟大罷工的爆發(fā),給日本廠主帶來更為慘重的損失。5月26日《晨報》報道:“素操全埠金融之正金、朝鮮、龍口、濟南各銀行,所有鈔票在市場上皆不通行。所依賴者即各紗廠為之輔助。今也全體罷工,不僅紗廠損失資本,金融停滯活動,且該國各地賴由出口東渡之華產(chǎn)米面,亦將無法運輸,全國生計攸關,能不恐慌?”為了防止工人破壞機器而帶來更大的損失,日方責令警廳與工會代表商談,實行緩兵之計。同時,日本人誣稱工人占據(jù)他們的廠房,破壞機器,要求當局派兵鎮(zhèn)壓。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