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分遠視、近視、散光3類。
1.遠視 指在無調節(jié)狀態(tài)下,平行光線經眼屈折后,成像在視網膜后,成為一個假想焦點,即是說視網膜在焦點之前,因而視網膜上是一個不清晰的像。既然是這樣,遠視眼要看清物體,則需要增加調節(jié)力,使晶狀體變凸,屈光力增大,動用眼的調節(jié),或佩戴凸透鏡。遠視可分3度:3D以下為輕度,3~6D為中度,6D以上為重度。造成遠視的原因有二:①軸性遠視,眼軸比正常人短,眼的屈光力正常;②屈光性遠視,眼軸長度正常,眼的屈光力比正常人弱。
2.近視 指在眼無調節(jié)時,平行光線進入眼內,經屈光系統(tǒng)折射后,在視網膜前形成焦點,因而光線在視網膜上也不能形成清晰的像。近視眼要看清物體,必須移近物體,使光線變成散光線,或戴凹透鏡矯正。近視可分3度:3D以下為輕度,3~6D為中度,6D以上為高度。造成近視的原因有二:①軸性近視,眼軸較長,眼的屈光力正常,此類較常見。高度近視多為軸性近視。②屈光性近視,眼軸長度正常,眼的屈光力變大。
3.散光 眼在無調節(jié)時,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tǒng)折射后,不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視網膜上形不成清晰的像。其在兩個相垂直的徑線上形成前后兩個焦點,焦點偏離眼軸。形成散光時,依靠調節(jié)或移動物體均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圖像,只有靠戴合適的眼鏡來矯正。造成散光的原因大多是角膜或晶狀體互相垂直的經線不同,如屈光力差別最大的兩個主徑線互相垂直,則稱規(guī)則性散光,多為先天性。如屈光系統(tǒng)中各徑線上屈光力不一致,則稱不規(guī)則散光,多為后天眼疾病引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