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前一節(jié)的最后一條建議里,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要教孩子更有智慧地去利用時間。之所以要提到這一點,是因為即便制訂了計劃,孩子也可能依然會讓時間白白溜掉。比如,有的孩子會把計劃制訂得很輕松,每天就做一點點,剩下的時間就完全自由自在地玩耍,就算想不起來玩什么,也絕對不會想要做點什么有意義的事,而是寧愿將時間就這么耗過去。而孩子自己卻還表現(xiàn)得很有道理的樣子:“我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了!”
這其實就是孩子不會合理分配時間的表現(xiàn),因為他完全搞錯了計劃與時間的關系。我們制訂計劃是為了讓時間能更合理地被利用起來,并能最大限度地節(jié)省時間,而并不是有了計劃就意味著可以不用再考慮時間。計劃應該與時間相呼應,要成為時間的合理規(guī)劃工具才行。
就拿一個暑假來說,可以合理分配自己時間的孩子可能就會利用這個暑假做許多事情,而且學習玩耍兩不耽誤,等到假期結束,他會覺得這樣長的一段時間并沒有虛度,而且還過得非常有意義;而不會合理分配自己時間的孩子,可能在假期開始時會覺得可以瘋玩,很自由,但玩到中間時間段就會覺得無聊,沒意思了,等到最后幾天的時候,他又會覺得假期太短,短得讓他都沒時間把作業(yè)寫完。
顯然,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關鍵就看孩子怎么利用時間,看他怎么用計劃將時間完美地融入生活中去,這才是我們想要讓孩子掌握的技能。所以,面對雖然也在分配時間但明顯不對路的孩子,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經(jīng)驗傳授給他。
小學生至少會有一半的精力放在玩耍上,這并不奇怪,當然這也不是孩子的錯,畢竟還是兒童階段,玩也是正常的。不過,已經(jīng)成為小學生,那么玩也就不應該成為他生活中的重點事項了,學習才應該是他更為重視的內(nèi)容。孩子只有意識到了什么才是重要的,接下來再安排時間計劃時,他才會將安排的重心偏向?qū)W習,而不是全篇計劃都在考慮怎么玩。
不過,我們顯然要選擇一個更為委婉的表達,不要上來就說“你已經(jīng)是小學生了,就應該好好學習了,不能再玩了”,否則孩子會很疑惑“為什么小學生就不能玩了呢”,這個問題我們不管怎么解答可能都不能讓他滿意。也就是說,應該讓孩子自己主動意識到學習對他是重要的,可以從他當下喜歡看的書,或者正在學的技能開始說起,經(jīng)常向他表達一種“嗯,知道學習了才是好學生的樣子”的感覺,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學習帶給他的好處與樂趣,從而讓他能主動地將時間安排的重點從玩轉移到學習上來。
當然,也不是說孩子不可以玩,只是玩要被放在次要的地位,要等學習一個階段過后,再去玩耍,這樣才是真的兩不耽誤。
不會分配時間的孩子,會在某一件事上一直做下去。比如,看書,他可能會抱來一堆漫畫書,一本接著一本,直到把那一堆漫畫書都看完為止。如果孩子看書速度再慢一些,可能一上午他就只做了看漫畫書這一件事,這無疑是對時間的一種浪費。
這個時候的孩子,多半并不知道控制時間,所以我們可以在一旁多加提醒。比如,孩子看書看了有一會兒了,估摸著可以開始計劃中的下一件事時,我們就可以提醒一句“是不是該換換腦子了呢”,或者干脆就告訴他“我記得,下一階段應該是鍛煉的時間了”。
有了我們的提醒,孩子會想起來他的計劃中還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從而就能讓他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做一些事。當然,這種提醒也要看時機,如果孩子自己記得,能想起來將手中的事告一段落,并開始下一件事,那么我們就安心隨他去,如果此時我們再多提醒一句,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我們是在監(jiān)督他,可能就會引起他的心理不適。
玩耍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媽媽提醒孩子:“該是看書的時間了,把玩具收拾一下吧?!笨珊⒆訁s頭也不抬地說:“還有15分鐘呢!我剛才找玩具就找了15分鐘,所以開始玩的時間就要向后延15分鐘才行。”
這樣的表現(xiàn)其實就是孩子在無理取鬧了,他在偷換概念,我們可不要上他的當,可別順著就說:“好吧,那就再玩15分鐘。不過15分鐘之后可一定要收起來??!”放心,這樣的說法不會奏效,等15分鐘過后,孩子還會找另外一個理由來繼續(xù)延長他喜歡的玩耍時間。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就要在一開始和孩子約定好,什么時候開始就是什么時候,到了計劃上標明的時間就要停止,不能隨便拖延計劃上的時間。只有嚴格遵守,他的計劃才有效用。當然,有時候做其他事情,孩子可能也會說“再等一會兒”,那么我們也要和他確定好這個“一會兒”到底有多久,不要讓他隨口應付。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