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毒毛蟲又名扒癤子,是多種毒蛾的幼蟲,體表上生有毒毛。在我國毒蛾約有500多種,常見的有松毛蟲、桑毛蟲、黃刺蛾、四點青蛾和舞毒蛾等30多種。每齡的新生時期,毒毛生長牢固,將要蛻皮時則極易脫落。齡期越老,毒毛越多,毒性越大。在經過有毒毛蟲的林區(qū)和水塘等地時,要注意人體保護,扎好褲腿、衣袖,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出現(xiàn)中毒癥狀要及早就醫(yī)。
特別提示
● 色彩鮮艷,身披大量刺枝毒毛。
● 毒毛易脫落,隨風飄落到人體或晾曬衣物上。
● 毒毛刺入皮膚引起過敏性皮炎。
● 不要徒手捉蟲,在卵塊和幼蟲期及早殺滅。
毒毛蟲又名扒癤子,是多種毒蛾的幼蟲,體表上生有毒毛。在我國毒蛾約有500多種,常見的有松毛蟲、桑毛蟲、黃刺蛾、四點青蛾和舞毒蛾等30多種。
重要特征
幼蟲有紅、黑、黃、綠相間的色彩。身體背面有大量刺枝毒毛,尖端極易折斷。毒毛基部毒腺含有毒液。
生態(tài)習性
每齡的新生時期,毒毛生長牢固,將要蛻皮時則極易脫落。齡期越老,毒毛越多,毒性越大。每年發(fā)生2~4代,在4~5月份開始有少量活動,7~9月份達到高峰。
主要危害
接觸幼蟲或被毒毛污染的晾曬衣被,毒毛刺入皮膚,毒液外溢,可引起皮膚劇痛、奇癢、紅腫、過敏,搔抓后毒毛刺入皮膚,并可通過指甲污染身體其他部位,出現(xiàn)全身性皮炎,嚴重者出現(xiàn)皰疹、潰爛,甚至引起骨關節(jié)疼痛,晚期僵直畸形。
如何防控
在卵和幼蟲期及早將其殺滅是關鍵。避免徒手捉蟲,可使用化學殺蟲劑殺滅。
個人防護
不接觸毒毛。在經過有毒毛蟲的林區(qū)和水塘等地時,要注意人體保護,扎好褲腿、衣袖,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
若不慎接觸毒毛,應立即用膠布粘掉毒毛,然后用氨水、肥皂水等堿性液體中和毒液。涂止癢劑和口服抗過敏藥。出現(xiàn)中毒癥狀要及早就醫(yī)。
防控建議
春、夏、秋季防毒毛,褲腿、衣袖要扎好;
發(fā)生侵害快粘掉,及時處理很重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