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項目瀏覽器”中展開“視圖(全部)”“樓層平面”“1F”項,雙擊打開1F樓層平面視圖。單擊“建筑”選項卡“構建”面板中的“墻”下拉箭頭,在列表中選擇“墻:建筑”,進入建筑墻放置狀態(tài)。自動切換至“修改|放置墻”上下文選項卡,進入“屬性”對話框選擇“常規(guī)-140 mm砌體”。單擊“編輯類型”按鈕,彈出“類型屬性”對話框,單擊“復制”按鈕,彈出“名稱”對話框,輸入名稱為“2區(qū)一層煙灰色大理石外墻”作為新類型名稱,如圖2-6-5所示,單擊“確定”按鈕,完成名稱編輯。
圖2-6-5
(2)單擊“類型屬性”對話框中的“編輯”按鈕,彈出“編輯部件”對話框,如圖2-6-6所示。單擊“插入”按鈕,將鼠標移動至核心邊界前數(shù)字位置處進行單擊選擇,如圖2-6-7所示,單擊“向下”按鈕移動至“結構[1]-混凝土砌塊”上下兩側,移動并修改其余“結構[1]”層并修改厚度,將鼠標移動至材質位置處單擊
按鈕進入“材質瀏覽器”對話框,如圖2-6-8所示。搜索“大理石”,單擊Enter鍵完成搜索,單擊
按鈕導入到“項目材質”中,用鼠標右鍵單擊“大理石”名稱,選擇“重命名”按鈕,在“名稱”對話框中輸入“煙灰色大理石”作為新類型名稱。如圖2-6-9所示,勾選“使用渲染外觀”選項,單擊“表面填充圖案”>“填充圖案”,彈出“填充樣式”對話框,選擇名稱為“直縫600×1 200 mm”,選擇“填充圖案類型”為“模型(M)”?!敖孛嫣畛鋱D案”設置同“表面填充圖案”,設置完成后單擊“確定”按鈕,退出“類型屬性”對話框。
圖2-6-6
圖 2-6-7
圖 2-6-8
圖 2-6-9
(3)確認當前視圖為1F樓層平面視圖,確認Revit Architecture仍處于“修改|放置墻”狀態(tài),如圖2-6-10所示,設置“繪制”面板中的墻體繪制方式為。
(4)設置選項欄中“高度”為“2F”;“定位線”為“核心面:外部”;勾選“鏈”選項;設置“偏移量”為“0.0”;不勾選“半徑”,如圖2-6-11所示。
圖 2-6-10
圖 2-6-11
(5)在“屬性”對話框中設置“底部限制條件”為“室外地坪”,設置“頂部偏移”為“0.0”,如圖2-6-12所示。在1F樓層平面視圖中繪制兩條“參照平面”,在距2號軸線1 900 mm、距V軸線300 mm位置處,如圖2-6-13所示。
圖2-6-12
圖2-6-13
(6)單擊“建筑”選項卡“構建”面板中的“墻”下拉箭頭,在列表中選擇“墻:建筑”,進入建筑墻放置狀態(tài)。拾取柱端點繪制2區(qū)一層煙灰色大理石外墻,按空格鍵可隨時更改墻體方向,在3號軸線與4號軸線之間更改“定位線”為“核心層中心線”進行繪制,按Ese鍵完成2區(qū)一層煙灰色大理石外墻的繪制,如圖2-6-14所示。
圖 2-6-14
(7)在“項目瀏覽器”中展開“視圖(全部)”>“立面(建筑立面)”>“北”項,雙擊打開北立面視圖,如圖2-6-15所示。
圖 2-6-15
(8)單擊“快速訪問欄”中的“默認三維視圖”,按住Shift鍵,用鼠標滑輪拖動即可任意旋轉,如圖2-6-16所示。
【注意】步驟(2)中,“編輯部件”對話框中定義的墻結構列表中從上到下代表墻構造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
步驟(4)中,“鏈”選項表示在繪制時第一面墻的繪制終點即第二面墻的繪制起點。
圖 2-6-16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