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年版收載
無根藤屬Cassytha Linn.
·無根藤(《廣州植物志》) 別名半天云(《陸川本草》),過天藤(《生草性味歸經(jīng)備要》),無根草(《本草求原》),流離網(wǎng)、飛揚(yáng)藤、黃魚藤(《嶺南采藥錄》),霧水藤、蜈蚣藤、青絲藤、無地生根、飛天藤(廣西),羅網(wǎng)藤(云南),無頭草、無爺藤(廣東、海南)
Cassytha filiformis Linn.
產(chǎn)于本省南部地區(qū)。生于海拔980~1600米山坡灌叢或疏林中。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甘、微苦。有小毒。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主治感冒發(fā)熱、瘧疾、黃疸、咯血、尿血、皮膚濕疹、多發(fā)性癤腫等癥。
〔附注〕禁采寄生在馬桑、魚藤、羊角拗、夾竹桃等有毒植物上的無根藤,防止誤用中毒。
樟屬Cinnamomum Trew
·華南桂 別名華南樟、大葉辣樟樹、大葉樟、野桂皮、肉桂(江西)
Cinnamomum austro-sinense H.T.Chang
產(chǎn)于仙居、遂昌、龍泉、慶元、景寧、永嘉、瑞安、文成、泰順、蒼南。生于海拔130~900米溪邊或山坡的常綠闊葉林中。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樹皮(土桂皮):性溫,味辛。行氣健胃,止痛。主治風(fēng)濕骨痛、疥癬等癥。果實(shí):溫中止痛。主治虛寒胃痛等癥。
·樟(《本草綱目拾遺》) 別名香樟樹(通稱),樟木、芳樟、油樟(南方通稱),土沉香、山沉香、香通、烏樟(四川),走馬胎(貴州),瑤人柴(廣西)
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
產(chǎn)于全省各地平原、山區(qū)。生于向陽山坡、山麓、溝谷、道路兩旁及村莊周圍。長(zhǎng)江流域及以南,西至四川、貴州,東至臺(tái)灣,南至海南均有分布。
木材(樟木):性溫,味辛。祛風(fēng)濕,行氣血,利關(guān)節(jié)。主治跌打損傷、痛風(fēng)、心腹脹痛、腳氣、疥癬、感冒頭痛、風(fēng)濕骨痛、克山病等癥。全株提制的結(jié)晶(樟腦):性熱,味辛。通竅,殺蟲,止痛,辟穢。主治心腹脹痛、跌打損傷、瘡瘍疥癬等癥。皮、葉:祛風(fēng)利濕。外用于慢性下肢潰爛、皮膚瘙癢,熏煙可驅(qū)殺蚊子。果:行氣止痛。主治胃腹冷痛、食滯、腹脹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肉桂(栽培)(《唐本草》) 別名大桂(《唐本草》),玉桂(《本草求原》),桂馥、扎璞(《名醫(yī)別錄》),玉桂、桂皮(廣東),簡(jiǎn)桂(廣西)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引種栽培于溫州、瑞安、文成、平陽、蒼南。栽培于沙土及斜坡山地。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臺(tái)灣亦有分布。
全株:性大熱,味甘、辛。溫中補(bǔ)陽,散寒止痛。主治胃腸冷痛、虛寒泄瀉、腎陽不足、寒痹腰痛、肺寒喘咳等癥。果托、葉柄:性熱,味甘、辛。溫中止痛。主治胃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凡陰虛、實(shí)熱者及孕婦忌服。
·天竺桂(《海藥本草》) 別名山桂、月桂(《本草綱目》),大葉天竺桂、蘭香(浙江),土桂、山玉桂(福建),山肉桂、土肉桂(臺(tái)灣),土桂皮,野桂,竺香
Cinnamomum japocinum auct.non Sieb.
產(chǎn)于本省西部及西南部地區(qū)。生于海拔300~1000米的低山地或近海的常綠闊葉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亦有分布。
根、樹皮(桂皮)、枝葉:性溫,味辛。驅(qū)寒鎮(zhèn)痛,行氣健胃。主治風(fēng)濕痛、腹痛、創(chuàng)傷出血等癥。葉、樹皮提芳香油作殺菌藥劑。
·浙江樟
Cinnamomum chekiangense Nakai[C.pedunculatum auct.non Nees.]
產(chǎn)于杭州、臨安、淳安、建德、余姚、寧波、奉化、普陀、開化、三門、遂昌、龍泉、景寧、縉云、永嘉、文成、泰順。生于海拔600米以下山坡溝谷雜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河南亦有分布。
干燥的樹皮和枝皮(香桂皮)、根及根皮:性溫,味辛。行氣健胃,驅(qū)寒鎮(zhèn)痛。主治風(fēng)濕痹痛、創(chuàng)傷出血等癥。
·野黃桂 別名桂樹皮(江西、湖南),三條筋樹(湖北、四川),官桂(廣西)
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Mazz.
省內(nèi)有栽培。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坡常綠闊葉林下或竹林中。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亦有分布。
樹皮:性溫,味辛。散寒止痛。主治跌打、風(fēng)濕、筋骨痛等癥。
·云南樟(《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別名白樟、香樟(四川),臭樟、果東樟、樟腦樹、紅樟、青皮樹、大黑葉樟(云南)
Cinnamomum glanduliferum(Wall.)Nees [Laurus glandulifera Wall.]
栽培于永嘉、文成。生于海拔1500~1700米的山地闊葉林中。云南、四川、貴州、西藏亦有分布。
枝葉:性溫,味苦、辛。祛風(fēng)利濕,行氣止痛。主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感冒、胃痛、泄瀉等癥。
·銀木 別名四川大葉樟(《浙江植物志》)、香樟(陜西)、土沉香(四川)
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 Hand.-Mazz.
栽培于杭州、臨安、臨海、麗水、永嘉、洞頭、平陽。生于海拔600~1000米的山谷或山坡上。陜西、甘肅、四川亦有分布。
樹皮、葉:性溫,味辛。祛風(fēng)濕,行氣血,利關(guān)節(jié)。主治跌打損傷、痛風(fēng)、風(fēng)濕骨痛等癥。
·香桂 別名長(zhǎng)果桂、桂皮(通稱),細(xì)葉香桂(《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香桂皮、莒桂、細(xì)葉月桂、香樹皮、香桂皮、月桂、三條筋(浙江),香槁樹、土肉桂(江西)
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C.chingii Metc.]
產(chǎn)于杭州、臨安、淳安、建德、諸暨、嵊州、寧波、開化、江山、蘭溪、天臺(tái)、遂昌、龍泉、慶元、云和、景寧、縉云、永嘉、樂清、瑞安、泰順、文成。生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溝谷,山坡常綠闊葉林中。西南及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湖北亦有分布。
樹皮、枝葉、果實(shí)(香桂):性溫,味辛。溫胃散寒,寬中下氣。主治胸腹脹痛、胃寒氣痛、寒結(jié)腫毒、痛經(jīng)、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等癥,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等癥。
〔附注〕浙江省珍稀瀕危藥用植物。
·錫蘭肉桂(《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Cinnamomum zeylanicum Bl.[C.verum Presl]
溫州有引種。生于熱帶海拔1000米以下的潮濕地帶。福建、臺(tái)灣、廣東亦有栽培。
樹皮:性溫,味辛。祛風(fēng)健胃。主治胸腹脹痛、胃痛等癥。
月桂屬Laurus Linn.
·月桂(《本草拾遺》) 別名老利兒
Laurus nobilis Linn.
栽培于杭州、臨安、黃巖、溫州、蒼南。常栽培于庭園。江蘇、福建、臺(tái)灣、四川、云南亦有引種。
葉、果實(shí)(月桂):性熱,味辛、甘。暖胃,平肝,散寒。主治虛寒胃痛等癥。
山胡椒屬Lindera Thunb.
·烏藥(《開寶本草》) 別名銅錢香、香葉子、天臺(tái)烏藥、斑皮柴、撩頭柴、銅錢柴、香柴、鳑鲏(浙江),白背樹、鯽魚姜、細(xì)葉樟、土木香(江西)
Lindera aggregate(Sims)Kosterm.[L.strychnifolia(Sieb.et Zucc.)F.Vill]
產(chǎn)于安吉、臨安、建德、諸暨、衢江、天臺(tái)、遂昌、松陽、龍泉、慶元、景寧、縉云、麗水、永嘉、瑞安、泰順、蒼南。生于山區(qū)、半山區(qū)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谷地林下叢中。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根、樹皮:性溫,味辛。溫中散寒,理氣止血。主治心胃氣痛、吐瀉腹痛、痛經(jīng)、疝痛、尿頻、風(fēng)濕疼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狹葉山胡椒(《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別名見風(fēng)消(《植物名實(shí)圖考》),狹葉釣樟、細(xì)葉見風(fēng)消、雷公葉、五雷消、雷公條、雞婆子(江西),小雞條(江蘇)
Lindera angustifolia Cheng
產(chǎn)于杭州、湖州、浦江、遂昌、永嘉、樂清、瑞安。生于山坡疏林或灌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山東、河南、陜西亦有分布。
全株:性溫,味辛、微澀。祛風(fēng)利濕,舒筋活絡(luò),解毒消腫。主治食積氣滯、泄瀉、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麻木、跌打損傷、癰腫瘡毒、蕁麻疹等癥。
·香葉樹 別名金甌、香葉子、疔瘡樹(浙江),千金樹(江西),大葉香、大番葉(福建),小黏葉、臭油果、香果樹(云南),細(xì)葉假樟(四川),千斤香(廣東)
Lindera communis Hemsl.
產(chǎn)于杭州、寧波、溫嶺、遂昌、松陽、龍泉、景寧、青田、永嘉、樂清、溫州、瑞安、文成、泰順、平陽。生于干燥沙質(zhì)土壤或混生于常綠闊葉林。陜西、甘肅、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葉、莖皮:性溫,味微辛、微苦。散瘀消腫,止痛止血,解毒。主治骨折、跌打腫痛、外傷出血、瘡癤癰腫等癥。
·紅果山胡椒 別名紅果釣樟、詹糖香
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o[L.umbellata Bl.]
產(chǎn)于本省南部山區(qū)。生于海拔1200米以下山地丘陵的雜木林中。我國長(zhǎng)江流域亦有分布。
枝、葉:性溫,味辛。消腫止痛。主治無名腫毒等癥。根、皮:性溫,味辛。收斂止血。外用治疥瘡等癥。
·綠葉甘橿 別名系系筷子(浙江),山姜子、山烏藥(湖北)
Lindrea neesiana(Nees)Kurz.[L.fruticosa Hemsl.]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淳安、開化、仙居、天臺(tái)、遂昌、龍泉、云和、縉云、麗水、永嘉。生于海拔300~800米山坡溝谷雜木林或灌叢中。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河南、陜西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溫,味辛、微苦。祛風(fēng)止痛。主治胃寒痛、胸腹脹滿、肋下氣痛等癥。
·黑殼楠(《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別名朱卷皮(浙江),八角香、花蘭(四川),豬尿楠、雞屎楠、枇杷楠(湖北)
Lindera megaphylla Hemsl.
產(chǎn)于臨安、淳安、建德、衢江、蘭溪、縉云、麗水。生于海拔720米以下山坡溝谷闊葉林中。陜西、甘肅、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枝、樹皮:性溫,味辛、微苦。祛風(fēng)除濕,消腫止痛。主治咽喉腫痛、風(fēng)濕麻木疼痛等癥。
〔附注〕浙江省珍稀瀕危藥用植物。功效相同的有毛黑殼楠[L.megaphylla Hemsl.f.trichoclada(Rehd.)Cheng]。
·三椏烏藥(《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別名綠綠柴(浙江),甘姜、香麗樹、猴楸樹(河南),三鉆風(fēng)、三鍵風(fēng)(陜西),三角楓、大山胡椒(四川)
Lindera obtusiloba Bl.[L.cercidifolia Bl.]
產(chǎn)于安吉、臨安、建德、諸暨、衢江、天臺(tái)、遂昌、松陽、龍泉、慶元、景寧、縉云、麗水、永嘉、瑞安、泰順、蒼南。生于低海拔至高海拔地區(qū)的山谷、密林灌叢中。遼寧、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西藏亦有分布。
樹皮、葉:性溫,味辛?;钛娼?,散瘀消腫。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瘡毒等癥。
·山橿(《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別名野樟樹(《植物名實(shí)圖考》),甘橿、副山蒼、大葉山橿、釣樟、大葉鉤樟(浙江),鉤樟、木姜子、鐵腳樟(江西),生姜樹(安徽),山姜(廣西)
Lindera reflexa Hemsl.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淳安、建德、奉化、開化、衢江、仙居、天臺(tái)、遂昌、龍泉、景寧、縉云、麗水、永嘉、樂清、瑞安、文成、泰順、平陽、蒼南。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溝谷地林下、林緣或灌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河南亦有分布。
根:性溫,味辛。止血,消腫,殺蟲,行氣止痛。主治胃痛、疥癬、癮疹、刀傷出血等癥。
木姜子屬Litsea Lam.
·天目木姜子(《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別名芭蕉楊(浙江)
Litsea auriculata Chien et Cheng
產(chǎn)于臨安、淳安、天臺(tái)。生于海拔500~1000米山坡溝谷雜木林中。安徽亦有分布。
果實(shí)、根皮(天目木姜子):性溫,味苦、辛。殺蟲。主治絳蟲(寸白蟲)等癥。葉:外敷,主治筋骨損傷。
〔附注〕浙江省珍稀瀕危藥用植物。
·毛豹皮樟 別名老鷹茶(四川)
Litsea coreana Lévl.var.lanuginosa(Migo)Yang et P.H.Huang
產(chǎn)于本省南部及西南部山區(qū)。生于海拔300~1600米山谷雜木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葉(老鷹茶):醒神開竅、生津。主治泄瀉、痢疾等癥。根、樹皮:利水消腫。主治水腫等癥。
·豹皮樟 別名揚(yáng)子黃肉楠(《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剝皮楓、花殼柴(浙江),揚(yáng)子木姜子
Litsea coreana Lévl.var.sinensis(Allen)Yang et P.H.Huang[Actinodaphne lancifolia(Sieb.et Zucc.)Meissn.var.sinensis Allen]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淳安、建德、諸暨、鎮(zhèn)海、奉化、普陀、開化、衢江、天臺(tái)、武義、臨海、遂昌、松陽、龍泉、慶元、景寧、麗水、永嘉。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山坡溝谷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河南亦有分布。
根、根皮、莖皮:性溫,味苦。祛濕消腫,行氣止痛。主治水腫、胃痛等癥。
·山雞椒 別名山蒼子(通稱),香樹子、白金剪、香落葉、蓽澄茄(浙江),山蒼樹(江西、湖南),臭樟子、賽梓樹(福建)
Litsea cubeba(Lour.)Pers.[Laurus cubeba Lour.]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淳安、建德、寧波、奉化、開化、金華、遂昌、龍泉、云和、麗水、縉云、溫州、平陽。生于海拔1200米以下向陽山坡、曠地、疏林內(nèi),采伐跡地與火燒跡地常見。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果實(shí)(蓽澄茄)、根(豆豉姜):性溫,味辛、微苦。祛風(fēng)散寒,理氣止痛。主治胃寒嘔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濕瘀滯等癥。根:性溫,味辛。祛風(fēng)止痛。主治風(fēng)濕骨痛、四肢麻木、腰腿痛、感冒頭痛、胃痛。葉:外用于癰癤腫痛,瘡癰,蟲、蛇咬傷等癥。果實(shí):消積除痞,行氣止痛。主治食積氣滯、感冒頭痛、胃痛、血吸蟲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黃丹木姜子 別名野枇杷木、打色眼樹(廣東),毛丹,毛丹公(海南),黃殼蘭(廣西)
Litsea elongata(Wall.ex Nees)Benth.et Hook.f.[Daphnidium elongata Nees]
產(chǎn)于臨安、淳安、寧波、開化、天臺(tái)、遂昌、龍泉、慶元、景寧、縉云、麗水、泰順。生于海拔500~1500米山坡溝谷雜木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根:性溫,味辛、苦。祛風(fēng)除濕。主治風(fēng)濕痹痛、胃痛等癥。
·木姜子(《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別名木香子、山胡椒、猴香子、蘭香樹、生姜材(四川),香桂子(云南),黃花子、辣姜子(陜西)
Litsea pungens Hemsl.
產(chǎn)于遂昌、泰順。生于山地陽坡雜木林中、林緣或溪邊。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陜西、河南、山西亦有分布。
果實(shí)(木姜子)、葉:性溫,味辛、苦。祛風(fēng)行氣,健脾燥濕,消食,解毒。主治胃寒腹痛、食積氣滯、中暑吐瀉等癥,外用治瘡瘍腫毒等癥。
·豺皮樟(《全國中草藥匯編》) 別名白葉仔、硬釘樹、假面果、啫喳木(廣東),園葉木姜子(臺(tái)灣)
Litsea rotunidifolia(Nees)Hemsl.var.oblongifolia(Nees)Allen
產(chǎn)于永嘉、文成、泰順、蒼南。生于海拔200米以下低山丘陵山坡灌叢或疏林中。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臺(tái)灣亦有分布。
根(豹皮樟根):性溫,味辛。祛風(fēng)除濕,行氣止痛,活血通經(jīng)。主治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jīng)、胃痛、泄瀉、水腫等癥。
潤(rùn)楠屬M(fèi)achilus Nees
·薄葉潤(rùn)楠 別名華東楠(《植物分類學(xué)報(bào)》)、大葉楠(浙江)、荷樹(湖南)
Machilus leptophylla Hand.-Mazz.
產(chǎn)于杭州、臨安、淳安、建德、諸暨、寧波、江山、蘭溪、仙居、天臺(tái)、遂昌、松陽、龍泉、景寧、縉云、麗水、永嘉、樂清、文成、泰順、蒼南。生于海拔450~1200米的陰坡谷地混交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亦有分布。
根:性微溫,味辛、苦。消腫解毒。主治跌打、瘡癤、菌痢等癥。
·刨花楠 別名刨花潤(rùn)楠、黏柴(福建)
Machilus pauhoi Kanehira[M.polyneura H.T.Chang]
產(chǎn)于杭州、臨安、建德、寧波、開化、遂昌、松陽、龍泉、景寧、縉云、永嘉、甌海、瑞安、文成、蒼南。生于海拔700米以下山坡溝谷雜木林中。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莖:性涼,味甘、微辛。清熱潤(rùn)燥。主治燙火傷、大便秘結(jié)等癥。
·紅楠(《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別名吊樟、楠柴、表香柴、表樟(浙江)
Machilus thunbergii Sieb.et Zucc.
產(chǎn)于本省南部山區(qū)及天臺(tái)、仙居、開化。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闊葉混交林中。山東、江蘇、安徽、臺(tái)灣、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根皮、莖皮:舒筋活血,消腫止痛。主治扭挫傷、轉(zhuǎn)筋、腳腫、吐瀉不止等癥。
·絨線潤(rùn)楠 別名絨毛潤(rùn)楠(《中國植物志》),絨楠(《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猴高鐵、香膠木(廣東)
Machilus velutina Champ.ex Benth.
產(chǎn)于本省南部地區(qū)。生于濕潤(rùn)的山谷溪旁及雜木林中。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根、葉(野枇杷):性涼,味苦?;抵箍龋[止痛,收斂止血。主治咳嗽痰喘;外用治燒、燙傷,癰腫,外傷出血,骨折等癥。
新木姜子屬Neolitsea Merr.
·浙江新木姜子 別名假桂花、紅樹皮、香桂(浙江)
Neolitsea aurata(Hayata)Koidz.var.chekiangensis(Nakai)Yang et P.H.Huang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淳安、諸暨、寧波、江山、天臺(tái)、遂昌、松陽、龍泉、慶元、縉云、麗水、永嘉、樂清、甌海、瑞安、文成、泰順、蒼南。生于海拔1100米以下山坡雜木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亦有分布。
樹皮:主治胃脘脹痛等癥。根:主治水腫等癥。
〔附注〕功效相似的有浙閩新木姜子[N.aurata(Hayata)Koidz.var.undulatula Yang et P.H.Huang],產(chǎn)于臨安、遂昌、龍泉、慶元、縉云、泰順。生于海拔850~1500米山坡溝谷雜木林中。福建亦有分布。
·云和新木姜子
Neolitsea aurata(Hayata)Koidz.var.paraciculata(Nakai)Yang et P.H.Huang
產(chǎn)于臨安、開化、遂昌、景寧、龍泉、縉云、泰順。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山地雜木林中。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根:主治胃脘脹痛、水腫等癥。
鱷梨屬Persea Mill.
·鱷梨(《海南植物志》) 別名油梨、樟梨(通稱)
Persea americana Mill.
平陽、蒼南有引種。福建、臺(tái)灣、廣東、廣西、海南、云南、四川有少量栽培。
果實(shí)(油梨):主治消渴等癥。
楠屬Phoebe Nees
·紫楠(《種子植物名稱》) 別名紫金楠、金心楠、金絲楠(《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野枇杷、山枇杷、豬腳楠、枇杷木、小葉嫩蒲柴(浙江),黃心楠(廣西)
Phoebesheareri(Hemsl.)Gamble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淳安、建德、余姚、寧波、奉化、開化、江山、天臺(tái)、遂昌、龍泉、云和、縉云、麗水、永嘉、文成、泰順、平陽。多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闊葉林中。長(zhǎng)江流域及其以南均有分布。
葉:性溫味辛,溫中理氣。主治腹脹、腳氣水腫等癥。根(紫楠):性溫,味辛。祛瘀消腫。主治跌打損傷等癥。
檫木屬Sassafras Trew
·檫木 別名檫樹(通稱),天鵝楓、山檫、南檫、楓荷桂(浙江),天鵝楓、梓木(江西),青檫(安徽),桐梓樹、梨火哄(福建)
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淳安、建德、諸暨、嵊州、新昌、余姚、寧波、奉化、開化、金華、東陽、天臺(tái)、遂昌、龍泉、云和、縉云、麗水、永嘉、文成、泰順。常生于海拔150~1600米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株(檫樹):性微溫,味甘、淡?;钛?,祛風(fēng)除濕。主治風(fēng)濕痛、腰肌勞損、扭挫傷、胃痛等癥。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qǐng)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