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jié) 我勇敢,因為我自信
生活中,一些孩子往往非常膽怯,他們害怕挫折、害怕失敗,這種個性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是不利的??墒且恍└改缚傉J為孩子就是這樣,長大了就好了,不用硬性督促,也不用管。教育學家告訴我們,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父母應當多鼓勵孩子,培養(yǎng)孩子敢作敢為的性格,這樣孩子長大了,才能成為有成就的人。
媽媽的困惑
在香港一家商場的玩具柜臺前站著一對父女,5歲的小女孩怯生生地拉住父親的衣襟,懇求父親再玩一會兒。其實,她并不是貪玩的孩子,她只是讓柜臺里漂亮的娃娃吸引住了,眼睛里全是想要得到的渴望。父親卻故意裝作看不出女兒的心思,他決定女兒不說出來她想要什么,他就不主動買給她。他認為,女兒想要什么,應該有說出來的勇氣,而不應畏畏縮縮。
小女孩在柜臺前不肯離開,想說出要求,又怕父親拒絕她,一臉的憂郁。終于忍不住了,小女孩用細若蚊蠅的聲音說:“爸爸,我……我想要一個娃娃。”“什么?說話別吞吞吐吐,想買什么就大聲說出來?!薄拔乙笸尥?!”小女孩大聲說。爸爸笑了,于是小女孩得到了那個洋娃娃。從這件事情中,小女孩也得到了一個經驗,在以后的日子里,無論有什么要求,她都會直言不諱地提出來。
這父女倆,就是香港著名財經作家梁鳳儀和她的父親梁卓先生。
梁卓早年單槍匹馬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經歷,使他養(yǎng)成了敢說敢做的堅毅性格。他認為一個人想要成功,就不能唯唯諾諾、人云亦云,懦弱不言的人不但令人無法與他交流,也難以表現(xiàn)他自己的能力。出于這樣的考慮,梁卓在教育女兒梁鳳儀時,首先就是培養(yǎng)女兒堅決、果斷的性格。在成長過程中,每當梁鳳儀讓父親幫助出謀劃策時,梁卓就說:“你想做的事情,你自己決定。”父親的堅定態(tài)度,使梁鳳儀養(yǎng)成了一切都靠自己的習慣。
上大學時,梁鳳儀表現(xiàn)非常突出,性格潑辣外向、敢作敢為。她寫劇本,演戲劇,當電視主持人,都做得有板有眼。畢業(yè)后,她進入香港大公司新鴻基集團,照樣無畏地打拼,最終成為最高層領導,在男人的霸業(yè)中,贏得了一席之地。她回憶說:“是父親給了我闖蕩江湖的勇氣,是父親培養(yǎng)了我果敢堅決的性格?!?/p>
日本教育家濤川榮太說:“作為父母,必須去培養(yǎng)那種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感覺、自己的興趣爭取成功和幸福的人,從而要求自己必須成為性格剛毅、勇敢的人。為此,父母不要受限于常規(guī),不要拘泥于社會既成的價值觀,不要以他人的目光而要用你自己的眼睛、價值觀,以自己的責任心、感情重新對待孩子?!?/p>
與其給孩子所要的一切,還不如給孩子可以獲得一切的勇氣。父母后退一步,讓孩子們獨立決定自己的事情,多鼓勵、少呵護,你的孩子就會成為堅毅、勇敢的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