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把飛機場造在海上
飛機是現(xiàn)代社會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飛機的起降離不開機場,但對居住在機場周邊的居民來說,飛機起降的巨大噪聲對日常生活可不是一件美事。此外,大批飛機起降排放的廢氣,也嚴(yán)重地污染了城市的空氣。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將飛機場建到遠離城市的地方去,以盡量減少機場對城市環(huán)境的影響呢?
在遠離城市的近海海面上建造機場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和陸地機場相比,海上機場除了不會干擾居民和污染城市空氣,另一個好處就是視野開闊。海上既沒有高山,也沒有高大建筑物阻攔視線,非常有益于飛機的起飛降落。隨著世界各國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飛機場的數(shù)量和面積需求也在不斷增多和擴大。因此,一些沿海城市紛紛計劃把飛機場建造在海上。目前,全世界已經(jīng)建造了十多個海上機場呢!根據(jù)建造方式不同,海上機場可分為填海式、浮動式、圍海式和棧橋式等多種類型。
數(shù)量最多的是填海式海上機場。世界上最早建造的日本長崎海上機場就屬于這一類型。它坐落在長崎海濱的箕島東側(cè),一部分地基利用自然島嶼,一部分填海建造。機場初建時,跑道長度是2500米,以后又向北擴建500米,現(xiàn)在跑道長度達3000米,填土石2470萬立方米。填海造地修建的海上機場還有英國倫敦的第三機場、斯里蘭卡的科倫坡機場、日本的東京國際機場、新加坡的樟宜國際機場等。
浮動式海上機場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一種機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浮動式海上機場是日本的關(guān)西新機場。它位于大阪灣東南部離岸5千米的海面上,面積為1.1×107平方米,分為主著陸地帶、副著陸地帶、海上設(shè)施帶、沿海設(shè)施帶、連接主副著陸帶的飛機橋和與陸地連接的棧橋等部分。主著陸帶總長5000米,寬510米,有一組4000米長的主跑道;副著陸帶總長4000米,寬410米,設(shè)一條3200米長的輔助跑道。整個機場共分上下兩層。在建造時,巨大的鋼箱被焊接在許多半潛于水中的鋼制浮體上,用錨鏈系泊于海上。鋼箱高出海面的部分即成為浮動的海上機場。
海上機場跑道
與浮動式海上機場不同,棧橋式海上機場的建造是先將鋼樁打入海底,在鋼樁上建造高出海平面一定高度的橋墩,然后在橋墩上建造飛機場。美國紐約的拉瓜迪亞機場就是一座典型的棧橋式海上機場。
圍海式海上機場是在淺海海灘上修建閉合式的圍堤,然后將堤內(nèi)海水抽干,在海底修建機場。這種機場造價低于填海式和浮動式機場,但是由于低于海平面,一旦堤毀水淹,機場就會遭到滅頂之災(zāi)。因此,圍海式海上機場的建造至令尚在論證之中。(崔維成 戚心源)
海上機場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