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直率質樸的心態(tài)
在待人接物中,禮貌、客氣、謙遜是必要的。然而,過分的客套,語言太多的粉飾雕琢,往往會失去自然和坦誠,尤其是在親戚、朋友、同學之間,說話不直抒胸臆,繞彎子兜圈子,反而會顯得“見外”。試想,在朝夕相處的同學面前,一開口就說“請”、“對不起”,一插話就問“我能不能打斷一下?”那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效果呢?
直言不諱也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重要的語言技巧。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關于進言的信任。”直言不諱是信任人的表現(xiàn),也是與對方關系密切的標志。
東漢末年,劉備和許汜交情很深,兩人推心置腹,無話不談。一天,劉備和許汜閑談,評論當世著名人物。談到徐州的陳登時,許汜說:“陳登文化教養(yǎng)太低,不可結交?!?/p>
“你有根據(jù)嗎?”劉備感到驚異。
“當然有”,許汜說:“頭幾年,我去拜訪他,誰想他一點誠意也沒有,不但不理人,而且天天讓我睡在房角的小床上?!眲湫χf:“他這樣做是對的。”
許汜正要分辯,劉備雙手搭在他的肩上,誠懇而直率地說:“你在外邊的名氣大,人們對你的要求也就高了。當今之世,兵荒馬亂,百姓受盡了苦。你不關心這些,只打聽誰家賣肥田,誰家賣好屋,盡想撈便宜。陳登最看不起這樣的人,他怎么會同你講心里話呢?他讓你睡小床,還算優(yōu)待哩。若是我,就讓你睡在濕地上,連床板也不給的?!?/p>
許汜鬧了個大紅臉,他感激劉備直言相勸,并表示要改正自己的缺點。
直言不諱需要自信和自強。那種過分害怕別人的反應,看著別人眼色行事的人;那種見風使舵,墻頭草兩邊倒的人;那種走一步怕踩死螞蟻,說一句話要斟酌半天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直言不諱的。
直言不諱,需要不計較個人得失。唐代魏征若沒有“掛印封金”的膽略和剛正不阿的品格,怎能在唐太宗面前直言相諫?
直言不諱,也得要講究方法。有時為了觸痛對方,直言難免“矯枉過正”。應當說,直言規(guī)勸即便有點語言差錯,也不致影響團結。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一概如此,比如有的可能是“小心眼”,有的可能固執(zhí),如果不注意方法的話,對方可能接受不了,甚至與你頂牛、嘔氣。所以,為了取得好效果,要和顏悅色,推心置腹,切忌簡單生硬、傾盆大雨。不妨采取茶余飯后摩肩漫步或促膝談天的方式,用提醒勸戒的口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