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伴我遠航
李 艷
為期兩個多月的“國培”已經(jīng)結束了,對于一名農村教師來說,“國培”是一泓水,解我饑渴;“國培”是一座橋,連通你我;“國培”是一葉舟,伴我遠航。參與“國培”,讓我在學習中收獲,在交流中解惑,在探索中感悟,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多種方式的學習培訓,使自己無論從教育教學實踐,還是理論上,都躍上了新臺階。
這次培訓內容很豐富,是一次實實在在的培訓,是真正吸引一線教師的培訓。我參加工作13年了,參加過無數(shù)的培訓,不虛言,很多時候我們的培訓是讓人昏昏欲睡的。我也觀察過參加培訓的老師們的表現(xiàn),聊天者有之,睡覺者有之,這一方面和老師們本身學習的愿望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培訓的內容和興趣性、實用性有關。此次培訓涵蓋了數(shù)學學科的方方面面,從一開始就能讓人深切感受到培訓“不虛此行”。
一、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思想認識
在培訓過程中我不僅能細品專家和優(yōu)秀教師的課,還可以與專家在網(wǎng)上交流,與同行探討。聽了梁威、盧立濤、謝春風三位教授的《如何認識和解決中小學學習困難問題》后,我深受啟迪,在課堂上,如果老師都能關愛每一位孩子,多給孩子一個鼓勵的眼神,多一些微笑,多一次成功的愉悅,多一份責任,孩子們是不是更喜歡數(shù)學課呢?郭立軍教授《數(shù)與代數(shù)的課程內容分析及數(shù)學實錄評析》從多角度分析了教材,使人耳目一新。余文森教授《怎樣實施有效教學》語言優(yōu)美,凝練。聽后收獲很大,為以后我的實踐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新的發(fā)展思路。通過培訓學習,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深深地意識到自己專業(y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未注重“以生為本”,課堂上用老師的全程講授代替學生的學習活動,未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提問只注重教材的內容而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學生為聽講而在教室里被動學習,失去我想學習我要學習的激情。我認真聆聽教育專家、導師的講座,積極參與同伴討論,我充分意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一個為本,兩個一切”(一切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堅持“依標施教”,堅持“因材施教”。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創(chuàng)新,著力授法,全面評價學生。專家教授們的新理念新視野就像一扇窗,讓我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二、理清了教學思路,完善了知識體系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新教材的全面推出,我一開始并沒有吃透教材,只是泛泛地按部就班的教學,沒有一個全局的概念。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深入理解新教材的脈絡,明白了新教材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也是知識體系的更新、教育理念的更新。通過這次培訓,讓我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梳理。同時讓我對小學數(shù)學知識體系有了全新的認識與了解,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對課程進行了解讀,開闊視野。我們的學生地處農村,大多數(shù)學生知識面窄,學習習慣不好。并且這些學生早已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老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基本不參與課堂),在新課改中,傳統(tǒng)的敬愛學模式已經(jīng)被打破,那么這些學生怎么適應新課改模式?我可以肯定地說,很多學生是難以適應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循序漸進,要有耐心,即使學生做得不好,也不要責備,要多鼓勵,多肯定他們在學習中的進步。在教學中一定要多培養(yǎng)主動學習意識,要把原來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探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新的課程。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如何做一名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同事敬佩的好老師,真是收獲頗豐。俗話說:學以致用,學的好不如做得好,因此我將學到的知識和方法逐漸地在課堂中運用,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我和學生的關系更融洽了,課堂紀律更活躍了,我也更喜歡我的學生了。
三、開拓了學習渠道,廣結了教學摯友
通過此次培訓的平臺,讓我結識了全國教學一線優(yōu)秀的教師,通過他們的教學和指導不僅增加了我的教學知識和理念,更感受到他們的敬業(yè)精神和人格魅力,增強了我投身教育的信心和勇氣。另外通過這個平臺,我也看到了廣大同行們的投身教育熱情和熱愛學習的精神,更加激勵我要好好地學習,積極地同大家交流討論,不斷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通過此次網(wǎng)絡培訓,我的教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教學技能得到不斷的改善。韋鈺老師的專題《了解學生腦的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深深吸引了我,也許是我正好在研究這方面內容吧,從開始的掛機完成任務到被吸引,專心坐到電腦面前聽完講座,感覺收獲很大,為以后我的實踐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新的發(fā)展思路。
當然,培訓只是一個手段,關鍵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充分地運用這次培訓中所學的教育理念與方法,使自己的教學能上一個新臺階,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無愧于人民教師的稱謂。
在短短的培訓時間里,來自各位專家的諄諄教誨,來自同行們的相互切磋匯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匯成了一聲聲催人奮進的號角,支持、激勵著我始終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來的工作、學習之路,將是永無止境的,而我卻愿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追求中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作者系寧夏銀川市金鳳區(qū)閱海小學教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