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在同種異體排斥反應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受者T細胞對供者同種抗原的識別
在同種異體移植中,受者T細胞對供者移植物細胞表面的同種抗原是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途徑識別的。
1.直接識別途徑 指受者T細胞直接識別供者APC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復合物,產(chǎn)生免疫應答的現(xiàn)象。其基本過程是:供者移植物中殘留有成熟DC和巨噬細胞等APC,當移植物血管和受者血管接通后,供者APC與受者T細胞接觸,并將抗原肽-同種異型MHC分子復合物提呈給受者T細胞,受者T細胞可直接識別供者APC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復合物,啟動免疫應答。在正常情況下,T細胞只能識別由自身MHC分子和外來抗原肽所形成的抗原肽-MHC分子復合物,也就是說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受自身MHC分子的限制。然而,研究表明,在同種異體移植時,受者T細胞也能識別來自供者的同種異型MHC分子和肽所形成的抗原肽-MHC分子復合物。發(fā)生這種識別的分子基礎可能是同種異型MHC分子和某種抗原肽所形成的表位與受者MHC分子和某外來抗原肽所形成的表位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從而導致受者特異性識別某一外來抗原肽-自身MHC分子復合物的T細胞克隆可交叉識別由供者抗原肽-供者同種異型MHC分子組成的表位,導致移植排斥反應。直接識別機制在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2.間接識別途徑 指受者T細胞識別經(jīng)受者APC加工處理的、來源于供者的同種異型抗原,產(chǎn)生免疫應答的現(xiàn)象。其基本過程是供者移植物的脫落細胞或MHC抗原經(jīng)受者APC攝取、處理加工、形成供者抗原肽-受者MHC復合物,然后將供者抗原提呈給受者T細胞,使受者T細胞識別與活化。間接識別在急性排斥反應的晚期和慢性排斥反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二)受者T細胞對移植物的效應機制
受者T細胞不同亞群經(jīng)直接或間接識別移植物中同種異體抗原而被激活,被激活的CD4+T細胞,可增殖、分化為效應的Th細胞,后者釋放多種細胞因子,通過直接方式或活化MΦ后的間接方式損傷靶細胞;被激活的CD8+T細胞,可增殖、分化為CTL,CTL通過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及細胞表面表達FasL,導致靶細胞溶解或凋亡。此外,活化的CD4+T細胞通過表達CD40L和釋放細胞因子(IL-4、IL-5、IL-10、IL-13等)也可輔助B細胞發(fā)揮效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