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膽固醇和三酰甘油都是血液脂肪含量的指標,但是在一些人眼中,降低三酰甘油的指標似乎成為首選的降脂目標。而他汀類藥物的肝損傷不良反應被過分渲染,因為這類患者臨床中并不多見。服用他汀類藥物,只要定期觀察血脂情況,尤其是在服用早期觀察肝功能和肌肉情況,就能對不良反應問題進行一定程度上遏止。
誤區(qū)一:重視三酰甘油和血黏稠度,忽視膽固醇。膽固醇和三酰甘油都是血液脂肪含量的指標,但是在一些人眼中,降低三酰甘油的指標似乎成為首選的降脂目標。這種只抓三酰甘油不抓膽固醇的做法是不正確的,膽固醇是血脂指標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尤其是高危患者如高血壓、冠心病患者,膽固醇指標需要降到比一般標準更低。有人害怕血黏稠度過高而去醫(yī)院打點滴稀釋黏度,這也是人們對高血脂認識上的誤區(qū)之一。血液黏稠度過高的危害被過分放大了,到目前為止,所謂降血黏稠度的藥物并沒有真正達到?有效。至于如何能降低血黏稠度,其實很簡單,患者平時多喝點水稀釋血液就可以做到。
誤區(qū)二:過分害怕他汀類藥不良反應。很多人還記得,當年他汀類藥在降脂領域出現(xiàn)過不良反應,以致于很多人到現(xiàn)在還不敢輕易使用。而他汀類藥物的肝損傷不良反應被過分渲染,因為這類患者臨床中并不多見。另外,該類藥物的另一種不良反應橫紋肌溶解,同樣也并不多見。很多患者因為害怕這類不良反應,就拒絕“持久戰(zhàn)”,而降血脂時,他汀類藥物是需要長期服用的。服用他汀類藥物,只要定期觀察血脂情況,尤其是在服用早期觀察肝功能和肌肉情況,就能對不良反應問題進行一定程度上遏止。他汀類藥物應該是降膽固醇的一線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