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牙形態(tài)異常
1.過小牙(microdontia)、過大牙(macrodontia)、錐形牙(conic shaped teeth)
(1)病因 可能與遺傳和內分泌有關。全口性過小牙發(fā)生于外胚層發(fā)育不良,先天性垂體功能減退。
(2)臨床表現 牙列中明顯不對稱,有的牙過小,有的牙過大。過小牙多見于上頜側切牙、第三磨牙和額外牙。過大牙多見于上頜中切牙。錐形牙即牙的切端比頸部狹窄。
(3)治療
①前牙過小影響美觀者,可用復合樹脂或烤瓷冠修復。
②過大牙冠而牙根小者,又有礙美觀,可考慮拔牙后修復。
2.融合牙(fused teeth)、雙生牙(geminated teeth)、結合牙(concrescence of teeth)
(1)病因及臨床表現
①融合牙,一般認為是壓力所致,常有兩個牙胚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牙鈣化前受壓,則牙冠部融合。牙冠發(fā)育完成后受壓,則牙根部融合,融合牙常見于下頜乳切牙。
②雙生牙,是由一個內向的凹陷將一個牙胚不完全分開而形成。牙冠可完全分開或不完全分開,但牙根和根管是一個共同的。雙生牙在乳牙和恒牙列中均可發(fā)生。
③結合牙,是兩個牙的牙根在發(fā)育完成后發(fā)生粘連的牙。結合牙多因外傷或牙擁擠使兩鄰牙靠攏,以后借助增生和牙骨質將兩牙粘連在一起,但牙本質是各自分開的。
(2)治療
①對美觀妨礙不大者,可無需處理。
②對美觀有影響者,可用磨改術和復合樹脂修改牙冠形態(tài)。
3.畸形中央尖(abnormal central cusp)
畸形中央尖是牙齒在發(fā)育期,因后牙的牙乳頭組織向成釉器突起,形成牙釉質和牙本質從而形成中央尖。
(1)臨床表現與診斷 可見于單個牙和多個牙,可呈對稱性,最多見于下頜第二雙尖牙。雙尖牙面中央窩呈突起的圓錐形小尖。牙尖內有纖細的牙髓組織,在尖端形成髓角。牙尖磨損、折斷時,面有直徑2mm的圓圈,周圍是釉質,中心是牙本質軸,呈淡黃色。牙本質軸中央有深色小點為髓角。中央尖折斷可引起牙髓感染。根尖周感染后影響根尖部正常發(fā)育。
(2)治療
①對圓鈍的中央尖可不做處理。
②對尖而細的中央尖經X線片顯示無明顯髓角突起者可多次少量調磨此尖,間隔時間為1~2月。
③尖而長的中央尖易折斷或易磨損而露髓者,可在恒牙剛萌出時,局麻和嚴格的消毒下,磨除此尖,制備洞形,按常規(guī)進行蓋髓治療。
④中央尖折斷,已引起牙髓或根尖周病變,而根尖未發(fā)育完成者,可采用根尖發(fā)育形成術或根尖誘導形成術?!矃㈤喌诙谄哒隆?。
4.牙內陷(dens invaginatus)
牙內陷是牙齒發(fā)育時期,成釉器過度增生、卷疊,深入到牙乳頭中所致。
(1)臨床表現與診斷
①畸形舌側窩。舌側窩呈囊狀深陷,滯留食物,細菌滋生而引起的牙髓感染和牙周病變。
②畸形根面溝。有縱形裂溝,并向根部延伸,有時能將根一分為二,形成額外根。
③畸形舌側尖。除舌側窩內陷外,舌隆突呈圓錐形突起,有時突起成一牙尖,牙髓組織隨之進入舌側尖內,形成纖細髓角。
④牙中牙。牙呈圓錐形,X線片示似有一小牙包于此牙中間。
(2)治療
①早期按深齲治療,將空腔內軟化組織除凈,形成洞型按間接蓋髓術處理〔參閱第二篇第七章〕。
②若去腐質時露髓,應將內陷處鉆開,再根據牙髓和牙根狀況按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處理。
③若牙外形異常牙根發(fā)育正常者,可行根管治療做冠修復。
④若有畸形根面溝,則根據溝的深淺、長短以及對牙髓牙周波及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若牙髓活力正常,腭側有牙周袋者,先做翻瓣術,暴露牙患側根面,溝淺可磨除修整外形,溝深可有玻璃離子粘稠劑充填固位,創(chuàng)面縫合,施以牙周塞制劑;對牙髓無活力伴腭側牙周袋者,可在根管治療術后進行翻瓣術兼裂溝處理;若裂溝已達根尖部,造成牙周組織廣泛破壞,則應將患牙拔除。
5.牙釉珠(enamel pearl)
牙釉珠是牙骨質表面牢固附著似粟粒、球形的釉質小塊。
(1)病因 錯位成釉細胞或根鞘上皮異常分化而形成的釉珠。
(2)臨床表現與診斷
①多發(fā)于磨牙根分叉內或釉牙骨質界附近的根面部。
②顯微鏡下常見釉珠完全為釉質構成,其基底附著在牙本質上。
③在X線片上易誤為髓石或牙石,應注意鑒別。
(3)治療 一般無需治療,必要時可磨除。
6.特納牙
特納牙系乳牙根尖周感染,影響恒牙牙胚發(fā)育,而使恒牙牙冠形態(tài)異常。
(1)病因 乳牙根尖周反復感染。
(2)臨床表現與診斷 患牙牙冠變小,呈灰褐色,伴釉質發(fā)育不全,形態(tài)不規(guī)則,多見于雙尖牙。
(3)治療
①早預防早治療,防止乳牙根尖感染發(fā)生。
②對外形不規(guī)則,釉質發(fā)育不全者可行復合樹脂修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