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砂解暑湯證
暑證類
黃芩飲證
【原文】
暑證當(dāng)分陰陽,極熱之天,有極寒之癥存焉。蓋夏日陽熱在外,陰濕在內(nèi),何可因天時熱而概以寒涼治哉。
如中暑身熱如火,口渴汗出,面垢似泥,此大熱癥也,以黃芩飲治之。
黃芩飲:黃芩一兩,煎濃湯一碗飲之。
【提要】
中暑的證治。
【述評】
暑為長夏主氣,中暑即感受暑熱之氣而致。故謂后夏至日為病暑。暑熱中人易致耗氣傷陰,肺為華蓋主表,最先受之,以清暑熱為治。黃芩主清肺熱,故可清解暑熱?!兜は姆ā芳从悬S芩一味,名清金丸,治肺火,可參閱。
辰砂解暑湯證
【原文】
一切暑熱口渴汗出,以辰砂解暑湯治之。
辰砂解暑湯:滑石六錢、甘草一錢、辰砂五錢、知母二錢,煎好冷服。
【述評】
暑性升散,中人易傷陰耗氣,故多有口渴汗出。組方用滑石、甘草、辰砂,名辰砂六一散,方出《宣明論方》,治暑熱煩渴,驚悸多汗,小便不利。作者在該方的基礎(chǔ)上,又加知母以養(yǎng)陰清熱,更加切合病機(jī)??芍^是對辰砂六一散的運用發(fā)揮。
生津丸證
【原文】
暑天口渴不止,此上焦熱也,以生津丸治之。
生津丸:烏梅肉二兩、鮮葛根六錢、薄荷三錢、蘇葉三錢、白檀香一錢、炒鹽一錢,共搗為丸,彈子大,每次一丸,口含化。
【提要】
中暑,肺熱津傷的證治。
【述評】
暑天口渴,是上焦肺經(jīng)熱甚,陰津受灼。以烏梅、鮮葛根養(yǎng)陰生津,薄荷、蘇葉清宣肺熱,佐檀香理肺胃之氣。故可解暑熱口渴。
蒼萸湯證
【原文】
中暑嘔吐,腹痛,口不渴,汗出兼泄,此內(nèi)有寒也,以蒼萸湯治之。
蒼萸湯:蒼術(shù)三錢、茯苓三錢、姜炒吳茱萸二錢、香薷二錢、扁豆三錢五分、姜炒厚樸一錢、炙甘草一錢五分。
【提要】
暑濕困脾的證治。
【述評】
暑熱之時,貪涼飲冷,暑濕之邪直中中焦脾胃,故見汗出、腹痛、嘔吐、口不渴。此為暑濕困脾,以茯苓、扁豆健脾利濕;蒼術(shù)、厚樸理氣燥濕;姜炒吳萸溫脾胃而散寒濕;香薷為夏月之麻黃,解表散暑濕。全方共奏健脾溫中,燥濕利濕之效。據(jù)臨床所見夏月中暑,或患胃腸型感冒病人,多有本方證表現(xiàn),適宜參考本方調(diào)治。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