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有什么禁忌
第十節(jié) 禁忌習俗
羌族社會的傳統(tǒng)禁忌文化古老神秘,在羌族社會生產(chǎn)與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些禁忌產(chǎn)生的原因是十分復雜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源自羌族先民對生存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和記取、對天地萬物的崇拜和畏懼以及對人生欲望的克制與限定。羌族傳統(tǒng)禁忌對羌族社會的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羌族禁忌習俗大致可以分為生活禁忌、生產(chǎn)禁忌、祭祀禁忌等。
一、生活禁忌
(一)婚姻禁忌
婚姻對于羌族人來說是一生中的重大事情之一,因此關(guān)于婚姻的禁忌也就相應的有很多。羌族人忌同姓結(jié)婚。要看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看是否相配,不相配者不能結(jié)婚。在說親前要請媒人吃飯,但飯中不能放辣椒,因為辣椒性烈,會預兆以后夫妻不和。成婚之日,新娘在被背出娘家大門后,就不能回頭看,否則就會破財。婚禮期間,孕婦不能到新人房間也不能參加結(jié)婚慶典,否則被視為不吉?;槎Y期間忌說不吉利的話語。拜堂敬神時,不許有不潔舉動。
(二)生育禁忌
婦女懷孕以后要撐傘于其房頂,以防貓辟邪。羌族傳統(tǒng)觀念認為婦女分娩是不潔的,所以忌諱在別人家中包括在娘家分娩。過去,羌族婦女只能在牛圈或羊圈里生產(chǎn)。生產(chǎn)時不準助產(chǎn),常以石塊割或口咬斷臍帶。不能用剪刀,認為用剪刀不干凈。若胎盤不下來,就讓產(chǎn)婦坐板凳,以熱水燙其臀部。若小孩出生時不哭,就讓人從樓上丟下一只碗或由孩子父親不斷叫喊自己名字,直到孩子哭出聲為止(11)。
產(chǎn)婦分娩未滿月者在飲食、出行、訪客等方面也有諸多禁忌。如:忌諱走近神龕或參加敬神還愿等儀式;忌進灶房,以免得罪火神和家神;不能去溝河邊、井邊取水;產(chǎn)婦不能進別家房門,更不能去神塔、神龕、廟宇等地。家有產(chǎn)婦,門上要掛背篼、軛、篩子、麥稈等物,產(chǎn)后一月內(nèi)忌外人特別是未婚男子進入;另外,根據(jù)新生嬰兒性別不同,細節(jié)上也會有不同的講究。
此外,家畜產(chǎn)仔,生小豬則門上掛篾條,并系7個木塞;生小牛犢則門上掛犁,外人忌入內(nèi)。
(三)喪葬禁忌
歷史上羌族地區(qū)盛行火葬、土葬、巖葬、水葬等葬法,現(xiàn)在普遍實行火葬和土葬?;鹪岬臍v史最為久遠。過去每個羌寨中都有按姓氏設(shè)立的火墳場,外地人或贅婿死后,不準到火墳場火葬。現(xiàn)在羌族地區(qū)大體上實行土葬。但根據(jù)羌族民間慣例,土葬僅限于正常死亡者,兇死或染病的死者都需火葬。同時,兇死者舉行火葬的日期與時辰也要避開家中任何人的生日日期與時辰,否則不吉利。兇死或染病死者火葬在另外的地方進行,不能在火墳場火葬。已嫁的婦女如死在娘家,也只能在家族墳場旁邊火化。家有死人,要在葬禮舉行5天后才能與外人來往。死了孩子的家庭,家人要請釋比以藥熏身后才能與外人見面;寡婦則要圍青苗菩薩轉(zhuǎn)幾圍,用木梳梳頭,然后將梳過頭的木梳丟棄,才能與外人見面。整個喪葬期間,家人均不從事生產(chǎn)勞動,婦女亦不得做針線活。
(四)飲食禁忌
羌族人認為耕牛是衣食父母,一般都不食牛肉。牛死后要剝皮埋葬,堆“牛墳”,意為牛脫去毛皮,下輩子可以轉(zhuǎn)世成人。還忌食馬肉、母豬肉等。小孩禁食豬尾、豬蹄。人們在做饃饃的時候也有很多禁忌。饃饃制作的好壞是食用者吉兇禍福的表征。燒饃是羌族人野外打獵時常帶的食物,人們在制作時十分小心,若要是燒糊燒焦就意味著外出的人會迷路不歸,若是將饃饃弄壞就意味著外出者將兇多吉少,所以一般都會改變行程。設(shè)宴時,忌擺十碗,因為“10”與“石”同音,而石碗為豬狗之用。在吃饃饃時,忌掰開分食,吃燒饃時,忌用手拍上面的灰,忌將剩飯倒入菜內(nèi)。飯后忌將筷子橫放在碗上??曜硬豢梢缘舻降厣?,否則被認為將有不幸之事發(fā)生。忌將酒杯倒扣,因為這是敬鬼儀式。此外,羌族人在飲食方面還有與其宗教文化傳統(tǒng)相聯(lián)系的禁戒規(guī)定等,不勝枚舉。
(五)屋內(nèi)禁忌
羌族人的居室內(nèi)有許多的禁忌。家是羌族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他們認為神靈喜愛潔凈,如果家里不干凈,就是對神靈的不尊敬。因此,出于對神靈的崇敬和懼怕,羌族人祭神的屋子就格外干凈。在屋內(nèi)不準吐痰、放屁、殺生、講兇話等。進屋時禁止戴草帽,不能扛鋤頭,在屋內(nèi)不能打莊稼,不能隨意挖坑刨洞。
羌族人家家戶戶屋內(nèi)都有一個火塘,一般都在二層的大廳內(nèi)?;鹛烈话阌媚緱l或石條砌成四方形的邊,中間放三腳架。羌族人認為火塘及三腳架是家中的神圣之地,因此有關(guān)火塘的禁忌也就特別的多?;鹛吝叺奈恢媚信袆e,不能亂坐,不準蹺二郎腿。任何人不得跨越火塘,不得吐痰于火塘內(nèi),不能用腳踏或坐在火塘的木框上,更不得倒水于火塘內(nèi)。不得在三角架上烘烤鞋襪衣褲等,怕得罪火神。為了避免觸怒家神,在神龕前打地鋪睡覺時不能將腳朝著神龕,也不準在神龕上面掛放衣服。
二、生產(chǎn)禁忌
羌族人的宗教生活中有很強的鬼神觀念,由于這些觀念的影響,羌族人在生產(chǎn)勞動中,一般驚蟄不動土,春分不上山,逢戊日忌動泥土,也不干其他重活;喪事與春節(jié)期間不生產(chǎn)勞動;平時禁伐神樹林,禁止入內(nèi)放牧、割草;畜圈內(nèi)糞便,逢馬日屬馬者禁掏,逢牛日屬牛者禁挖,以免屬相相同互克;修房建屋或在墻上釘木釘時候,要先請端公占卜,擇吉日行動,忌隨便亂動水土;狩獵前也要占卜,吉行兇止,忌未卜出獵;狩獵休息時,忌諱用黃葉蓋頭。理縣一帶的羌族人,為避免將山上的野獸獵盡,禁止獵人供奉“叉叉神”(獵神)。
三、祭祀禁忌
(一)釋比的禁忌
端公是漢語對羌族民間祭司的一種稱呼,羌族人稱其為釋比或詩卓等。羌族的釋比平時和普通人一樣從事生產(chǎn)勞動,但是當他們受邀外出,戴上法帽、穿起法衣、拿起法器作法事時,就是神或祭司的化身和代表。
在羌族的社會生活中,釋比擔負著與鬼神打交道的職責。在履行這一職責的過程中,對釋比本人也有一些禁忌。在敬神或作法事時必須洗手、凈面,甚至凈身,并且皮褂不潔不能穿,皮鼓不凈不可用,不潔凈的猴皮帽釋比作法時不能戴,否則會觸犯神靈。釋比所供奉的猴頭神,一般都忌讓外人觀看,若自己要動猴頭神時,也必須洗手、凈面,以避免不潔之軀接近猴頭祖師。
汶川縣龍溪鄉(xiāng)一帶的釋比,為了十月的還愿之需,還必須從八月份起就開始忌嘴——即禁食蔥蒜之類的食物。另外,釋比在從事祭祀活動時,態(tài)度必須虔誠認真,嚴禁一切輕浮的言行。釋比在接納年輕徒弟時,也不能隨意向其傳授羌話咒語,據(jù)說這主要是怕年輕人做事不謹慎開罪神靈。忌諱別人觸摸法器,嚴禁用羊皮鼓來作枕頭。釋比在祭奉正神時,不許使用法杖,未正式出師的釋比,也不得亂戴猴皮帽等。
(二)祭祀禁忌
羌族人常常要舉行各種祭祀活動,由于對鬼神的敬意與懼怕,人們會盡力避免各種可能觸犯神靈的事情發(fā)生,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的禁忌。
祭山會時,不準外人和婦女參加,也不準殺了人或鬧了兇事的人參加。當祭山的隊伍從村寨走向祭山場地時,忌諱附近道路上有行人走動,否則即視為不吉利。屆時,人們要在自己的寨中殺一只羊(或一只雞),并忌行路一天,嚴禁過往行人進寨。
過去理縣佳山寨一帶的羌族人在舉行祭白石神時,除禁婦女參加外,還忌見雞、羊的血,通常祭祀神靈的時候?qū)㈦u捏死。另外,理縣雜谷腦河沿岸的羌族人,過去還有求雨的禁忌。當久旱不下雨時,人們都要公布搜山的禁令,也就是禁止任何人在天旱的時候去山上挖掘草藥和設(shè)置捕獵的索套。禁令公布后,各寨還要聯(lián)合派人上山搜查,如發(fā)現(xiàn)違禁的人,就要將他痛打一頓。按以往規(guī)定必須打到此人流血才能停止,人們認為只有這樣老天才能降雨。
由于羌族自古以來就有對羊的崇拜,也有以羊來祭神靈的習俗。在祭祀活動中,有關(guān)羊的禁忌也特別多。供獻神靈時,選擇的羊必須是毛色單純的羊,不能用雜色的羊來祭奠。而且羊的耳、角、腿等部位都不能有任何殘缺。依照習俗,在成年禮等儀式中,凡是已經(jīng)獻給神靈的活羊均不準出售,其肉也不能食用。
總而言之,禁忌是自我約束與自律的最基本也最原始的形式。這種自我約束與自律,其根本目的與意義在于避兇趨吉,保護自身。這是羌族傳統(tǒng)禁忌的原始功能。在羌族人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禁忌是長期以來人們根據(jù)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和教訓,而不斷總結(jié)、累積形成的。這些禁忌隱含有一定的道理,對保護羌族人的身體健康、免受疾病或種種意外傷害,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注釋】
(1)徐平:《文化的適應和變遷——四川羌村調(diào)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頁。
(2)徐平著:《羌村社會——個古老民族的文化和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95頁。
(3)盧丁、工藤元男主編:《羌族歷史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頁。
(4)徐平著:《羌村社會——個古老民族的文化和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97頁。
(5)徐平著:《羌村社會——個古老民族的文化和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97頁。
(6)鐘敬文著:《民俗學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158頁。
(7)張曦主編:《持顛扶危——羌族文化災后重建省思》,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34頁。
(8)王康、李鑒蹤、汪青玉著:《神秘的白石崇拜——羌族的信仰與禮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200頁。
(9)羌族人的九大碗指酒席。
(10)周錫銀主編:《羌族詞典》,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4年版,第383頁。
(11)王康、李鑒蹤、汪青玉著:《神秘的白石崇拜——羌族的信仰與禮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200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