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督統(tǒng)浙江軍務(wù)_關(guān)于左宗棠的事跡
全力督統(tǒng)浙江軍務(wù)_關(guān)于左宗棠的事跡
就在左宗棠平復婺源,曾國藩攻克安慶的前后,清廷宮內(nèi)發(fā)生了幾起變故。首先是咸豐皇帝于是年七月十五日病死于承德行宮,皇位由年僅6歲的載淳即位,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不久后,由于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反對太后垂簾聽政,慈禧便加害他們,把他們免職、流放乃至處死。而后,清廷宮內(nèi)就再也沒有權(quán)勢敢于反對太后干政了。說是兩宮臨政,其實都是慈禧一人把政,慈安是不大理會朝政的,也沒有慈禧那么會計謀、懂權(quán)術(shù)。而載淳,只不過做一個傀儡皇帝。
慈禧擅權(quán)之后,太平天國仍然是清廷的一大內(nèi)患,而綠營兵無能除之,目前就只有曾國藩等人領(lǐng)導的湘軍能與之抗衡。因此,慈禧把平定太平軍的希望大部分都寄托在湘軍身上,便對曾國藩大加信賴,江西戰(zhàn)事的捷報傳來,慈禧委任其督領(lǐng)南方蘇、皖、贛、浙四省的軍務(wù)。曾國藩一人擔當四省軍務(wù)重任是不能分身,于是疏請左宗棠為其分擔。清廷由是下詔左宗棠督辦浙江軍務(wù),并因曾國藩的密保而隨后升任浙江巡撫。從組建楚軍到東征江西前后不過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多次升任,從襄辦軍務(wù)的鄉(xiāng)紳轉(zhuǎn)而為清廷督撫之列,升遷之快,既讓人感嘆時勢造英雄,也讓人敬服其志勇謀略之非凡。是年十二月,左宗棠領(lǐng)命前往浙江。
左宗棠督統(tǒng)浙江軍務(wù),是曾國藩全面殲滅太平軍的戰(zhàn)略方向之一,曾國藩還安排了曾國荃率湘軍主力自安慶進攻天京,而李鴻章則領(lǐng)新建淮軍經(jīng)滬攻蘇南。李鴻章的新建淮軍,后來成為與湘軍勢均力敵的一股軍事集團。此時,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是曾國藩的屬下,后來兩人的功績或官階職權(quán)都在曾國藩之上,可見曾國藩用人眼光十分精到。
此時還有一人,湘軍領(lǐng)袖之一、湖北巡撫胡林翼在是年八月二十六日于武昌去世,湖北軍務(wù)由此稍有延誤,而曾、左、胡聯(lián)盟也開始瓦解,湘軍的力量相較從前略有衰勢。左宗棠與胡林翼是世交,胡林翼的去世讓左宗棠十分悲痛,祭文以悼,其中寫道:“自公云無,無與為善,孰拯我窮?孰救我偏?我憂何訴?我喜何告?我苦何憐?我死何吊?”胡林翼于左宗棠,就是一生唯一的知己。左宗棠本性自負,然而對于至交知己胡林翼的建議往往能夠聽取,因為左宗棠的性格、志向,沒有誰比胡林翼更清楚了。左宗棠不善與人交往,但卻與胡林翼無話不談,從未紅臉過,這樣一生難求的知己,相交相知30年,而今正是壯年展翅的年紀,沒想到就此陰陽兩隔。從此,左宗棠的苦悶情愁、喜怒哀樂就再也沒有一個這么好的傾聽者和勸慰者了。左宗棠此去浙江一人統(tǒng)領(lǐng)全省軍務(wù),也沒有人和他排憂解難、共圖大計了。(123shoppingwar.com)胡林翼去世前曾寫信勸勉左宗棠,要把他們未竟的事業(yè)一直堅持下去,在他看來,左宗棠的大業(yè)將會比他和曾國藩做得都要遠大。胡林翼是智多星,他對左宗棠的預測很準,在他去世后20年,左宗棠果然成就千秋偉業(yè),為國家和子孫后代收復了廣袤的新疆大地。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胡林翼從一開始千方百計說服他加入平滅太平軍的行動。
左宗棠于同治元年,亦即1862年一月進入浙江,開始了收復浙江的計劃。首先他壯實了自己的軍隊力量,不僅增兵,從楚軍成立起初的5000人增加到后來的萬余人,更增加精將,奏請調(diào)任原廣西臬司蔣溢澧為浙江布政使,原湖南總兵劉培元為衢州總兵,并令劉培元建立水師。這樣一來,面對太平軍的數(shù)十萬大軍,左宗棠更有取勝的信心了。
接著,左宗棠要對眼前浙江的爛攤子做一個全面考察,然后尋找突破口。在左宗棠到來之前,浙江除了衢州等僅有的零星之地外,其余大部分地區(qū)基本為太平軍所占有。具體來講,目前的形勢不容樂觀,浙江作為天國后期的主要基地之一,主要由李世賢負責統(tǒng)率此處的20多萬重兵。李世賢以金華為中心,重兵主要設(shè)于浙西、浙中地區(qū),而在寧波、紹興等地分兵駐守,目的是不讓左宗棠有機會自西而東攻進浙江。而在李世賢之外,還有王海洋和李秀成的軍隊駐守于杭州、湖州一帶。皖浙邊界也是太平軍的勢力范圍。內(nèi)外的重重包圍,似乎無孔以入。清廷命令左宗棠直搗黃龍,以速取杭州。左宗棠經(jīng)過審度形勢以為要先進行迂回戰(zhàn)術(shù),從敵人兵勢最薄弱的地方入手,為自己留有后路,不能陷入敵人的包圍之中,作困獸斗。他向清廷上疏奏曰:
逆賊每遇堅城,必取遠勢包圍,待其自困而后陷之,頻年東南賊蹤驗之,歷歷不爽。辦賊之法,必避長圍、防后路,先為自固之計,然后可以制賊而不為賊所制。臣若先入衢城,無論不能固江、皖邊圍,亦且不能壯衢城聲援,一墮逆賊長圍詭謀,又成糧盡援絕之局。故決計率親兵由婺入浙,先剿開化之賊,以清徽郡后路,飭所部老湘營由白沙關(guān)漸進,扼華埠要沖,以保廣信而固衢城。
于是,左宗棠以開化縣為突破口,緩進速戰(zhàn),迅速克定開化、遂安一帶,意欲下一步采取“依傍徽郡,取道嚴州”的策略,先清后路,再取新地。不過,李世賢這時卻大軍進犯清軍在浙西唯一的留守地衢州,左宗棠只好放棄這個策略,班師援助衢州,于清湖大敗李世賢軍隊,六月抵達衢州城下,會同劉典、楊昌濬、劉培元、王德榜諸將部隊取下衢州。太平軍退至金華,左宗棠嚴守衢州。左宗棠因為與太平軍敵我力量太懸殊,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都與太平軍在金華一帶展開拉鋸戰(zhàn)。
而在此時,清廷正議論借師助剿。在左宗棠無暇顧及和并不知情的情況下,失守寧波的原寧紹臺道張景渠與當時駐寧波的英國領(lǐng)事夏福禮和英國艦隊司令刁樂德克密謀,聯(lián)合英法海軍以堅船利炮攻占寧波。太平軍受重創(chuàng)。而后,英法聯(lián)軍又幫助清軍攻占慈溪、余姚、奉化等地。英法聯(lián)軍的堅船利炮讓清廷嘗到了甜頭,于是特頒令法國海軍軍官勒伯勒東為浙江總兵,“聽浙江巡撫及寧波道節(jié)制”,“由該省巡撫給付札憑,以一事權(quán)”。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對此極為贊同。曾國藩以為寧波等地“洋人與我同其利害,自當共爭而共守之”,而李鴻章更覺得和洋人“斷不與之失和”,連慈禧也認為上海等地“自宜中外共同保衛(wèi)”。不過,他們都忘了咸豐皇帝對于借師助剿的事情曾多次表態(tài),“藉夷剿逆,流弊滋多,自不可貪目前之利,而貽無窮之患”。左宗棠的想法和咸豐帝相同,只是他此時雖然統(tǒng)領(lǐng)浙江全省軍務(wù),卻也執(zhí)拗不過他的上司和主政者,只有照命遵辦的份兒。然而,對于洋軍,他仍“稍加裁禁,予以限制”。
而與此同時,由浙江開了借洋師滅太平軍的先例,受太平軍侵占而久攻不下的各地官員皆奉行清廷借師助剿的政策。左宗棠后來迫于形勢,也借德克碑的常捷軍一同進攻富陽。此后,左宗棠便再也沒有借洋師助剿,而且奏請遣散洋軍??梢姡趯Υ筌姺矫?,左宗棠一直非常謹慎。后人對此詬病左宗棠,也未免有些失之公允。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