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的特色
第五節(jié) 藏書的特色
浙東藏書在宋代形成了鮮明的特色,主要是藏書家多,名列浙江前茅,出現(xiàn)承沿數(shù)代的家族藏書,形成多層次藏書格局。
一、藏書家名列浙江前茅
宋代浙東地區(qū)私家藏書的一個特點是藏書家多,可以說是名列浙江前茅。在20世紀80年代初,浙江大學(xué)古籍所的方建新教授在清人葉昌熾和臺灣學(xué)者潘美月所提出的宋代藏書家基礎(chǔ)上,又增補了百余位藏書家,其中浙江籍的為24位。(75)今列表2-4:
表2-4 宋代浙江藏書家分布表
續(xù) 表
綜觀表2-4,可以清楚地看出,浙江24位藏書家中,居第1位的是明州9人,加上越州1人、臺州3人,則浙東地區(qū)為13人,占全省藏書家的50%以上。
顧志興的《浙江藏書家藏書樓》一書中認為宋代浙江藏書家人數(shù)眾多,以地區(qū)論,紹興、湖州、杭州三地最發(fā)達,寧波地區(qū)開始崛起,金華、溫州、麗水也有藏書活動。我們對其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到這樣一組數(shù)字,全省藏書家有36人,其中杭州10人、紹興8人、湖州6人、明州(寧波)6人、金華2人,臺州、處州、溫州各1人。浙東地區(qū)藏書家不少,寧、紹、臺15人,約占全省的41%。
當(dāng)然,寧紹地區(qū)的藏書家遠遠不止上面所提到的這幾個。據(jù)《智者之香》一書統(tǒng)計,僅今天的寧波地區(qū)有藏書家29人,其中北宋有6人,南宋有23人。(76)
二、承沿數(shù)代的家族藏書
宋代浙東藏書的另一個特色是承沿數(shù)代的家族藏書。據(jù)筆者查閱資料,在宋代,浙東沿襲二代以上的藏書家是不少的。諸如明州的鄞縣陳謐、陳禾、陳曦;史浩、史彌大、史守之;越州山陰的陸宰、陸游、陸子遹;新昌的石公弼及其從子石邦哲,這在浙江藏書史上有一定的影響。
鄞縣陳氏藏書起于陳謐。陳謐,字康公,北宋嘉祐八年(1063)進士。元豐七年(1054)任華亭知縣,創(chuàng)議興學(xué)。他死后,浙東名詞家慈溪人舒亶為其作挽曰:“塵埃滿匣空鳴劍,風(fēng)雨歸舟只載書?!?sup>(77)
陳謐之子陳禾,字秀實,元符三年(1100)進士,曾任渾州司法,后遷太學(xué)博士,擢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因上疏彈劾蔡京的同黨李孝壽和奸佞童貫,獲罪罷官。他一生喜歡讀書,并在鄞縣的東錢湖畔建藏書處“二靈山房”。張津的《乾道四明圖經(jīng)》曾說:“湖之中一山突然,水四環(huán)之,不與陸接,有庵曰二靈,蓋以山而名之也。熙寧間,左正言陳禾,字秀實,筑以讀書?!?/p>
陳曦,字元和,登進士,知休寧,政尚清廉,守法不阿。后改國子正,擢給事中,知濠州,拜翰林學(xué)士。他喜歡藏書,并撰《藏書記》,以此告誡后人,勿墜素業(yè)。(78)
從《嘉泰會稽志》看,承沿數(shù)代藏書的有山陰左丞陸氏,即陸宰及其子陸游、其孫陸子遹。陸氏祖孫三代都是當(dāng)時全國聞名的藏書家。
陸宰,字元鈞,曾任直秘閣、淮南計度轉(zhuǎn)運副使、京西路轉(zhuǎn)運副使等職。金兵南侵時,他隱居山陰家鄉(xiāng),陸宰喜歡讀書,更喜歡藏書。陸宰的藏書樓稱雙清堂、千巖亭,藏書達一萬多卷。高宗趙構(gòu)于紹興十三年(1143)下詔征求天下遺書,曾到陸宰家錄書13000卷,陸宰長子陸淞還參加了??惫ぷ鳌?/p>
陸宰的兒子陸游,字務(wù)觀,號放翁,是南宋最著名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南宋浙東的著名藏書家。他幼年好學(xué),與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少時遍讀家中藏書,而且十分認真刻苦。他說:“余年十三四時,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隱,偶見藤床上有淵明詩,因取讀之,欣然會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讀詩方樂,至夜,卒不就食。今思之,如數(shù)日前事也?!?sup>(79)在回憶他青年時讀王維詩的情景說:“余年十七八時,讀摩詰詩最熟,后遂置之者凡六十年。今年七十七,永晝無事,再取讀之,如見舊師友,恨間闊久也?!?sup>(80)
家庭的熏陶使陸游不僅從小愛讀書,而且和他的父親一樣酷愛藏書。四川是當(dāng)時全國除杭州、福建以外的刻書中心。陸游購置大批蜀版圖書,從而使他家的藏書更加充實了。陸游以“書巢”作為藏書樓的命名,并且作《書巢記》。晚年歸隱山陰,命名書齋為“老學(xué)庵”。他曾作《題老學(xué)庵壁》:“此生生計愈蕭然,架竹苫茅只數(shù)椽。萬卷古今只消永日,一窗昏繞送流年。太平武樂無愁嘆,衰老形枯少睡眠。喚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掃地亦隨緣?!?sup>(81)
陸游的兒子陸子遹也喜歡收藏圖書,陸游的《渭南文集》卷二九《跋子遹所藏國史補》中稱:“子遹喜蓄書,至輟衣食,不少吝也。吾世有其興者乎嘉泰壬戌(1202)閏月幾望,放翁記?!?sup>(82)從陸游給其子所作的跋中可以知曉陸子遹是喜歡藏書的。
以上分析,足見南宋山陰陸氏祖孫三代在浙江乃至全國藏書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此外,鄞縣的史浩、史彌大、史守之三世藏書,王應(yīng)麟、王昌世、王厚孫三代藏書,袁韶、袁似道父子藏書;新昌的石公弼及其從子石邦哲藏書;上虞的李光、孟傳父子藏書;會稽的藏書家諸葛行仁及其子孫也能世守其書而勿丟失等。這些藏書世家成員的代代相傳,使他們自己及其子孫后代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并成為世宦大族。鄞縣的史氏家庭就是例證。
三、形成多層次藏書格局
與前代相比,宋代浙東的藏書發(fā)展很快,形成多層次的藏書格局。這就是官府藏書、書院藏書、私家藏書與寺院藏書。當(dāng)然,藏書格局在唐代也有存在,但在浙東的并不明顯。浙東形成四大系統(tǒng)的藏書格局中,各個系統(tǒng)之間或多或少有其關(guān)聯(lián)或影響,尤其是官府藏書與私家藏書之間關(guān)系更為明顯。這兩個系統(tǒng)的藏書互有影響。
從藏書來源看,官府藏書與私家藏書各自從對方處獲得補充和支持。從一定意義上說,私家藏書是皇家藏書和官府藏書的補給來源。兩宋時,皇室藏書與官府藏書依然相當(dāng)單薄。由于五代戰(zhàn)亂,宋初官府藏書僅12000卷。(83)宋太祖趙匡胤就下詔求書:“凡進書者,先令史館點檢,須是中所厥,即與收納,仍送翰林學(xué)士院引試,驗問吏理,堪任職官者,得具以名聞?!?sup>(84)“靖康之難”后,圖書又散失。因此,宋高宗趙構(gòu)曾多次下詔求書。浙東藏書家紛紛獻書。比如,南宋初年的官府藏書與皇家藏書就向山陰、會稽等地的民間眾多藏書家征集典籍。越州的藏書家對南宋秘書監(jiān)皇室藏書貢獻很大。據(jù)《嘉泰會稽志》卷一六所載,紹興五年(1135),越州的藏書家諸葛行仁進獻所藏之書8546卷,而被賜為進士。紹興十三年(1143)宋高宗趙構(gòu)下詔征求天下書,首命紹興府錄朝請大夫直秘閣陸宰家所藏書3000卷進獻。而私家藏書也通過獲得朝廷賜書或借抄皇家秘閣藏書和官府藏書等途徑不斷地擴大藏書規(guī)模和豐富藏書的內(nèi)容。這些事例也很多。比如,陸游曾在成都、嘉州、蜀州、榮州等地任過職,他一有空閑,就到官府有關(guān)部門抄書。
在藏書的技術(shù)與藏書的管理方面,私家藏書從皇家或官府藏書中得到借鑒,諸如藏書的分類、目錄、排架、整理等方法,不斷地效仿官府藏書,并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有所創(chuàng)新,私人藏書家的書目編制、藏書鑒跋等又反過來影響和完善了皇家和官府的藏書。
除私家藏書與官府藏書之間的相互影響外,寺院藏書與書院藏書對官府藏書、私家藏書之間也有著密切關(guān)系。以寺院藏書對官府藏書來說,兩大系統(tǒng)也有影響?;适?、官府的藏書對寺院藏書的支持,通過御書、御賜和捐贈的形式擴大了寺院藏書的數(shù)量和內(nèi)容,使浙東佛寺藏書更為豐富多彩。我們上面已經(jīng)提到的明州阿育王寺熙寧三年(1070)建宸奎閣。在南宋舍利殿宋高宗趙構(gòu)御書“佛頂光明之塔”匾額,其藏經(jīng)也有來自皇室、官府所賜與捐贈。越州新昌大佛寺在北宋天圣五年(1027)從京城請回《大藏經(jīng)》全藏。但浙東寺院所刻的經(jīng)書也流至官府及皇室。寺院藏書的整理、編目,也會豐富官府目錄學(xué)的內(nèi)容。無論是收錄范圍、目錄類型、著錄方式、疑偽辨別都對官府、皇家藏書發(fā)生影響。
【注釋】
(1)樂承耀:《寧波古代史綱》,寧波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32頁。
(2)樂承耀:《宋代紹興地區(qū)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浙江省歷史學(xué)會《浙江史學(xué)論》,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頁。
(3)〔宋〕陸游:《劍南詩稿》卷四二,《湖上作》。
(4)漆俠:《中國經(jīng)濟通史》宋代卷(下),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6頁。
(5)〔宋〕王安石:《慈溪縣學(xué)記》,《王文公文集》卷三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6)〔宋〕《乾道四明圖經(jīng)》卷六,《象山》。
(7)〔宋〕吳潛修、梅應(yīng)發(fā)纂:《開慶四明續(xù)志》卷一,《學(xué)?!?,《宋元方志叢刊》第6集,中華書局1990年版。
(8)〔清〕全祖望:《同谷三先生書院記》,《鮚埼亭集外編》卷一六,朱鑄禹校注《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7頁。
(9)〔宋〕羅璿撰:《寶慶四明志》卷十,《宋元方志叢刊》第5集,中華書局1990年版。
(10)〔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卷四,《紙譜》。
(11)〔宋〕《嘉泰會稽志》卷一七,《紙》。
(12)〔宋〕《嘉泰會稽志》卷一七,《紙》。
(13)〔宋〕高似孫:《剡錄》卷七,《紙·敲冰紙》。
(14)賀宇紅:《寧波與中日海上書籍之路》,李英魁主編《寧波與海上絲綢之路》,科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第315—346頁。
(15)沈津:《美國所藏宋元刻佛經(jīng)經(jīng)眼錄》,《文獻》1989年第1期。
(16)〔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卷三,《宋司庫州軍郡府縣書院刻本》。
(17)《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乾德四年五月甲戊紀事附記。
(18)〔宋〕羅璿:《寶慶四明志》卷二,《賜書》。
(19)〔宋〕羅璿:《寶慶四明志》卷二,《賜書》。
(20)〔宋〕李閌:《修九經(jīng)堂紀》,乾道《四明圖經(jīng)》卷九,《宋元方志叢刊》第5集,中華書局1990年版。
(21)〔宋〕施宿:《嘉泰會稽志》卷一六,《求遺書》。
(22)傅振照主編:《紹興縣志》第33編,《文化》第4章,中華書局1992版。
(23)任桂全總纂:《紹興市志》第34卷,《圖經(jīng)》,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版。
(24)《宋史》卷二○,《徽宗本紀三》。
(25)《宋史》卷二○,《徽宗本紀三》。
(26)〔宋〕羅璿:《寶慶四明志》卷二,《賜書》。
(27)〔宋〕戴覺:《重修御書閣記》,《乾道四明圖經(jīng)》卷九,《宋元方志叢刊》第5集,中華書局1990年版。
(28)〔宋〕高閌:《州學(xué)御書閣記》,《乾道四明圖經(jīng)》卷九。
(29)〔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卷三,《宋司庫州軍郡府縣書院刻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
(30)羅璿等:《寶慶四明志》卷二《書板》,《宋元方志叢刊》第5集,中華書局1990年版。
(31)方建新:《宋代私家藏書家藏書樓》(上),《文獻》1988年第1期,第223頁。
(32)同上,第238頁。
(33)顧志興:《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頁。
(34)〔宋〕舒亶:《舒懶堂詩文存》卷三,《宋故上護軍致政羅公墓志銘》。
(35)顧志興:《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6頁。
(36)同上,第58頁。
(37)方建新:《宋代私家藏書家藏書樓》(下),《文獻》1988年第2期,第232頁。
(38)〔宋〕樓鑰:《以六經(jīng)左氏傳莊子遺伯中弟有詩來謝次韻》,《攻媿集》卷。
(39)〔清〕葉昌熾:《藏書紀事詩》卷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頁。
(40)顧志興:《浙江藏書史》(上卷),杭州出版社2006年版,第63頁。
(41)〔清〕全祖望:《湖語》,朱鑄造禹校注《全祖望集匯校注》(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頁。
(42)〔宋〕旋宿:《嘉泰會稽志》卷一六,《藏書》。
(43)〔宋〕陸游:《跋京本家語》,《渭南文集》卷二八。
(44)〔宋〕陸游:《跋尹耘師書劉隨州集》,《渭南文集》卷二六。
(45)〔宋〕陸游:《書巢記》,《渭南文集》卷一八。
(46)〔宋〕陸游:《老學(xué)庵詩自注》,《劍南詩稿》卷三三。
(47)〔宋〕陸游:《跋子聿所藏國史補》,《渭南文集》卷二九。
(48)〔清〕葉昌熾:《藏書紀事詩》卷二,《石邦哲照明》。
(49)〔宋〕羅浚:《寶慶會稽續(xù)志》卷五,《人物》。
(50)徐三見:《臺州藏書家傳略》,《天一閣文叢》,寧波出版社1996年版,第248—249頁。
(51)《阿育王寺新志》二《沿革·大事年表》。
(52)〔宋〕陳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一四,《版籍門二·寺觀》。
(53)《佛祖統(tǒng)紀》卷一二,《四明法智師法嗣》。
(54)〔宋〕趙成:《宋故明州延慶寺法智大師行業(yè)碑》,《佛祖統(tǒng)紀》卷四九。
(55)〔宋〕晁說之:《宋故明州延慶寺明智法師碑銘》,《景迂生集》卷二○,《塔銘》。
(56)李富華:《雪竇寺與雪竇重顯》,《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4期。
(57)〔宋〕羅璿:《寶慶四明志》卷九,《敘人中·仙釋》。
(58)〔宋〕蘇軾:《育王廣利寺宸奎閣記》,《乾道四明圖經(jīng)》卷二。
(59)〔宋〕羅璿:《寶慶四明志》卷一三,《寺院·阿育王山廣利寺》。
(60)《延慶觀宗講寺志》,香港巨龍時代出版社2000年版,第3頁。
(61)賈汝臻:《七塔寺人物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頁。
(62)〔宋〕晁說之:《宋故明州延慶寺明知法師碑銘》,《景迂生集》卷二○。
(63)顧志興:《浙江藏書史》(上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頁。
(64)〔宋〕羅璿:《寶慶四明志》卷一三,《十方律院·慈福院》。
(65)〔宋〕羅璿:《寶慶四明志》卷一一,《禪院·吉祥院》。
(66)李廣志:《明州吉祥院的“宋版一切經(jīng)”與日本平泉佛教文化》,載《天一閣文叢》第8輯,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91—192頁。
(67)丁天魁:《國清寺志》,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第6頁。
(68)〔宋〕施宿等撰:《嘉泰會稽志》卷七,《寺院·圓通妙智教院》。
(69)顧志興:《浙江藏書史》(上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125頁。
(70)白新良:《中國古代書院發(fā)展史》,天津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版,第8頁。
(71)同上,第11頁。
(72)〔清〕全祖望:《長春書院記》,《鮚埼亭集外編》卷一六,《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1頁
(73)〔宋〕文及翁:《慈湖書院記》,《延祐四明志》卷一四。
(74)〔宋〕羅璿:《寶慶四明志》卷八,《敘人上·王說》。
(75)方建新:《宋代私家藏書補錄》(上),《文獻》1988年第1期。
(76)虞浩旭:《智者之香:寧波藏書家藏書樓》,寧波出版社2006年版,第1—10頁。
(77)顧志興:《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57頁。
(78)虞浩旭:《智者之香:寧波藏書家藏書樓》,寧波出版社2006年版,第3頁。
(79)〔宋〕陸游:《跋淵明集》,《渭南文集》二八。
(80)〔宋〕陸游:《跋王右丞集》,《渭南文集》卷二九。
(81)〔宋〕陸游:《題老學(xué)庵壁》。
(82)〔宋〕陸游:《跋子聿所藏國史補》,《渭南文集》卷二九。
(83)周小川:《藏書與文化》,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第306頁。
(84)〔清〕徐松:《宋會要輯稿·崇儒四》。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