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私家藏書與著名的藏書樓
明代浙東私人藏書較為發(fā)達,藏書家、藏書樓眾多??疾爝@一時期浙東藏書事跡,有助于了解明代浙東藏書的概況。
一、私家藏書的區(qū)域分布
在前代基礎上,明代浙東藏書有進一步發(fā)展。藏書家的人數和藏書樓的數量遠遠超過前代。據資料記載,明代浙東藏書家有80余人,僅寧波府就有50人。其中不少藏書家所藏書籍數量巨大,超過萬卷以上。范鳳書的《中國私家藏書史》中就記錄了15位,(33)今根據其整理得表4-1:
表4-1 明代浙東萬卷以上藏書家分布表
資料來源:范鳳書《中國私家藏書史》,大象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187頁。
從表4-1中可以看出三點:一是浙東的萬卷以上藏書家明顯超過前代。元代萬卷以上藏書家為6位,(34)而明代有15位,數量上增加不少。二是從地域分布看,浙東藏書家主要分布在寧波的鄞縣、紹興的山陰與臺州的黃巖,分別是鄞縣5人、山陰4人、黃巖2人。三是藏書家的身份以官員居多,次之為士人,如鄞縣的金華為通州守、范欽是兵部右侍郎,山陰的祁承為江西右參政,黃巖的林鶚為江西布政使。
在明代,浙東的藏書家在國內有一定影響。來新夏在《中國古代圖書事業(yè)史》中提到11人,即嘉靖、隆慶前最著名的藏書家有宋濂、葉盛、楊循吉、李開先、王世貞、項元汴、范欽,萬歷后最著名的藏書家為陳弟、趙琦美、徐、祁承
。(35)其中浙江為4人,即浦江宋濂、鄞縣范欽、山陰祁承
、嘉興項元汴。其中浙東為2人即范欽與祁承
。其實浙東的藏書家并不止這幾個,鄞縣的豐坊、陳朝輔、陸寶,山陰、會稽的鈕石溪、徐渭,太平(溫嶺)的黃曜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藏書家。
二、嘉靖前的浙東藏書家與藏書樓
(一)豐坊與萬卷樓
萬卷樓是明代浙江著名藏書樓之一。它的主人為著名藏書家豐坊。豐坊(1492—1563),字存禮,又字存叔、人叔,號人翁。后改名道生,又號南禺外史、西郊農長。浙江鄞縣城西隅馬園(今屬浙江寧波市海曙區(qū))人。正德十四年(1519)鄉(xiāng)試第一,嘉靖二年(1523)考中進士,授禮部主事,改南考功司主事。后因吏議,觸犯了嘉靖皇帝,于嘉靖六年(1527)被貶為通州同知。不久去職回鄉(xiāng),貧病而死。
豐氏自北宋以來,代出名人,且世代為官。至南宋時,已為鄞縣四姓之一。豐坊前輩喜歡藏書,為豐坊藏書奠定了基礎。全祖望《天一閣藏書記》云:“豐氏為清敏公之裔,自宋元祐以來,代有聞人,故其聚書之多,亦莫與比?!?sup>(36)
豐坊不僅喜歡藏書,博學工文,尤精書法。他為購古名跡而不惜重金。為了購得一批圖書碑帖,豐坊曾將家中千余畝田產盡數賣出。購書癡迷的程度可見一斑,被人稱為“書淫”。家庭的傳承,加上豐坊的不懈追求,萬卷樓內的藏書增加很快。他整日耽于書,又有“心疾”,由于豐坊不善理財、治家,致使萬卷樓藏書的管理很混亂,在其家財喪失幾盡時,萬卷樓藏書中的宋本與寫本,大半被豐坊的門生輩所盜竊。
(二)黃孔昭與業(yè)書樓藏書
這一時期除了豐坊外,臺州太平縣(今浙江溫嶺市)的黃孔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黃孔昭(1428—1491),初名曜,字孔昭,以字行,改字世顯,號定軒。明天順四年(1460)考中進士,授屯田主事,不久進都水員外郎。后受知尚書姚夔調文選,成化九年(1473)進郎中。按例任文選郎中后,應閉門謝客??渍岩詾椋骸皣矣貌?,猶富家積粟,粟不素積,豈足贍饑;才不預儲,安能濟用?茍以深居絕客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于是公退遇客至輒延見,訪以人才,書之于冊?!?sup>(37)
孔昭先世即有藏書,其六世祖黃珂建有讀書堂,高祖、曾祖又創(chuàng)松桂軒作為藏書處,積書以教習子弟??渍研韵矔壬?,又日夕訪求,藏書達數萬卷。其時臺州有“聚書必曰黃氏”(38)之說。
黃孔昭每得到一書“皆親手目過”,他不但喜歡藏書,亦善于讀書。(39)其子黃俌,字汝修,成化十年(1481)進士,官文選郎中。他愛書如命,平日廣購古籍,并對他進行精心保護,且于居所建一座藏書樓以貯書。徐三見在《臺州藏書家傳略》中引夏《業(yè)書樓記》對藏書樓以評述,稱:“是樓之制特為宏麗,不以助歌舞,而以壯圖籍;不以狎絲竹,而以呻佔嘩。舍樂逸而事勤苦,由綺紈而踐儒素,可謂超然而遠慕者矣?!?sup>(40)還與太平(溫嶺)藏書家謝鐸合作撰寫《赤城論諫錄》。
(三)范欽與天一閣
范欽(1506—1585),字堯卿,號東明。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累官至兵部右侍郎。
范欽性喜藏書,他任職期間,每到一地,盡力收購海內異事,尤喜搜集未傳世先輩詩文集,并通過抄書,增加了不少抄本。他所藏的書大半承豐坊之舊,再加上幾十年的搜集,數量是十分可觀的。嘉靖四十年(1561),在家鄉(xiāng)月湖之西創(chuàng)建天一閣藏書樓,所藏達7萬多卷,成為浙東藏書最多的一家。藏書樓初建時,“鑿一池于其下,環(huán)植竹木要,然尚未署名也”。(41)及閱古代碑帖,見《龍虎冊一池記》中引有漢人鄭玄注《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語,為此將藏書樓命名為“天一閣”,而閣前所鑿水池稱“天一池”,希望通過避火的“吉利”而有利于圖書的保存。天一閣樓上不分間,以體現“天一生水”之說,樓下分六間,以應“地六成之”之義,甚至連藏書櫥的制作,也使之在尺寸上合六一之數,這些都體現了范欽保護圖書的欲望和苦心。
范欽的藏書與一般藏書家的藏書有其不同。他十分重視明代人著述和明代新刊典籍的收藏。明代方志274種,這里有65%是海內孤本,登科錄、明代的會試錄和鄉(xiāng)試錄有411冊,是僅見之本。另外,還有不少手抄本,如明代正德年間吳氏撰邊防哨所的大型類書《三才廣志》等。這些明代著述的收藏為我們研究明代政治、經濟、人物、科技提供了珍貴資料。民國25年(1936),朱士嘉在《馮氏天一閣方志目跋》中曾經說:“收藏明代的方志著名的,除天一閣以外,在國內只有北平圖書館,共有三百種,在國外有日本尊經閣文庫,共有七十余種。但是前者所修以嘉靖以后的居多,后者則以修于萬歷年間的居多,惟有天一閣的方志十之八九是嘉靖或者嘉靖以前的本子,很有價值?!?sup>(42)這一評述是中肯的。
當然,范欽在藏書樓的建筑以及對收藏圖書的管理都有其豐富的經驗,對我們后人起到啟示的作用。
范欽的兒子范大沖繼承父親天一閣的藏書;侄子范大澈也富有藏書,臥云山房為其藏書樓,他也是明代著名的藏書家。
三、萬歷以后的浙東藏書家、藏書樓
(一)祁承與澹生堂
祁承(1563—1628),字爾光,號夷度,又號曠翁、密園老人,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身于官宦書香門第,他自幼接觸圖書,也喜歡讀書。年輕時曾就讀于富春山學館,刻苦讀書,一心想在仕途上有所發(fā)展,但科場上并非一帆風順。少年不得志,直到38歲(1600)才中舉,1604年才進士及第,此時,他已42歲。曾在山東、江蘇、江西、安徽、河南等省做官,直到任江西布政使司右參政。
祁承從小喜歡讀書,所建藏書樓為澹生堂。全祖望《曠亭記》說他“治曠園于梅里,有澹生堂,其藏書之庫也;有曠亭,則游息之所也;有東書堂,其讀書之所也。夷度先生精于汲古,其所鈔書,多世人所未見,??本?,紙墨俱潔凈”。(43)
祁承最初藏書逾萬卷,不幸于萬歷五年(1597)因火災,焚毀殆盡,他并未因此灰心,自萬歷十一年起,約定同好,廣為搜集,藏書達10萬余卷。
他還在豐富的藏書基礎上,提出了當時比較系統(tǒng)的藏書建設理論。萬歷四十八年(1620)作《庚申整書小記》,注《庚申整書略例四則》,提出了“因”“益”“通”“互”四字分類法:“因”襲經、史、子、集,“益”目以充實四部,“通”于四部之內,“互”見于四部之中,豐富了圖書館學?!跺I貌貢s》除前言外,“讀書訓”和“聚書訓”是抄錄古人聚書、讀書的事跡;“藏書訓略”分“購書”和“鑒書”二節(jié),是他對自己平生購書經驗的總結,也是古代藏書建設的重要文獻。《藏書訓略》提出“購書三術”和“鑒書五法”。購書三術即“眼界欲寬,精神欲注,而心思欲巧”。“鑒書五法”包括“審輕重”“辨真?zhèn)巍薄昂嗣麑崱薄皺嗑徏薄焙汀皠e品類”。
祁承提出的藏書建設理論,雖然有的已經不適用了,但從總體上看,他提出的上述命題都是有參考價值的。其子祁彪佳、祁駿佳也能繼承其藏書之業(yè),喜好藏書。
(二)鈕石溪與世學樓
鈕石溪,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原名緯,字仲文,以字行。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授祁門知縣,后任江西、山東僉事等職。
鈕石溪喜歡藏書。其藏書樓稱世學樓。他的同鄉(xiāng)商濬曾經在世學樓借過書,并編撰《稗?!?,實際上商濬所輯《稗?!罚瑩S宗羲考證,均抄自世學樓。
世學樓藏書,除四部之外,還藏有“小說家”書凡368卷,諸如歷代稗史野記,唐、宋諸家筆乘。黃宗羲在《天一閣藏書記》中說:“以余所見者言之,越中藏書之家,鈕石溪世學樓其著也。余見其小說家目錄。亦數百種。商氏之《稗?!方詮谋私杩??!?sup>(44)明末,世學樓的書開始散出,其時約崇禎庚午,即崇禎三年(1630)其書初散,黃宗羲僅從故書輔得10余部而已。
(三)陸寶與南軒藏書
陸寶,生卒年不詳,字敬身,一字青霞,學者稱中條先生。其家在鄞縣月湖之西畔(今浙江寧波市海曙區(qū))。居所有雙桂,皆藤本,陸寶使人環(huán)而結之,其狀如井絡,鄞人稱之為桂井陸氏,有藏書處南軒,有“南軒書屋”藏書印。
陸寶為人富有民族氣節(jié)。為抗清,曾經傾家輸餉,以支持抗清斗爭。入清以后,隱居鄉(xiāng)村,不問世事,只是以賦詩、著述、藏書為樂。所著有初集《霜鏡》,次集《辟塵》《悟香》,只有初集行于書。關于陸寶藏書,全祖望《中條先生墓表》有記載:“近者,先生后人喪失其家,青氈故物,遂無一草一木之得保。于是棗梨之屬皆出,而予始得見之?!薄皢韬簦∈且囗缶匾惨?。先生藏書最富,多善本。吾鄉(xiāng)以之以藏書名者,天一閣范氏,次之四香居陳氏,又其次,則先生南軒之書也。”(45)陸寶南軒藏書散出后,全祖望曾得到宋本《開慶四明志》和《寶慶四明志》及元人吳澄的《草廬春秋纂言》,由此可見陸寶藏書的豐富。
此外,徐渭、張岱、陳朝輔等在明末藏書家中也有其影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