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著名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馬君武

        著名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馬君武

        時間:2023-02-05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1906年,馬君武回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公學,兩江總督端方要逮捕他。隨后,馬君武參加創(chuàng)建中華民國活動,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推選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作為教育家的馬君武與蔡元培并肩致力于改造中國的封建教育體制,極力推廣歐洲式教育,尤其是歐洲現代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
        著名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馬君武_中國名人與廣西

        馬君武(1881—1940年),廣西桂林人,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號君武。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動家、學者、詩人。

        1898年,馬君武進入原臺灣巡撫唐景崧所辦的體用學堂讀書。1900年,他入廣州法國教會所辦的丕崇書院攻讀法文。后來,馬君武離開廣州投身革命。他曾赴新加坡拜謁康有為,又奉命回廣西策應唐才常起義。起義失敗后,他于1901年入上海震旦學院讀書,同年赴日本讀書,次年任梁啟超主辦的《新民叢報》的主要撰稿人。1903年,馬君武考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工藝化學系,不久參加了留日學生反清運動。

        馬君武(右)與孫中山合影

        1903年春節(jié),馬君武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新年懇親會上演講,公開提出中國的出路在于排除清朝專制。1903年2月,馬君武發(fā)表了《社會主義與進化論比較》,最早在我國介紹社會主義。這個時期,對馬克思主義有比較全面了解的,就是馬君武和梁啟超。

        1905年7月,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東京召開中國同盟會籌備會,馬君武被推定為同盟會章程起草人。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馬君武被選為書記部部長兼廣西支部部長,并奉孫中山之命擔任《民報》主筆。他以詩文宣傳革命,引起了清朝官吏的注意。1906年,馬君武回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公學,兩江總督端方要逮捕他。他只好又匆忙離開上海,趕赴德國,入柏林工業(yè)大學學習冶金專業(yè)。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他畢業(yè)回國,出任《民立報》主筆,為革命奔走呼號。隨后,馬君武參加創(chuàng)建中華民國活動,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推選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民國初年(1912年),馬君武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yè)部次長和臨時參議院參議員,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3年當選國會參議員。二次革命時,馬君武回廣西謀劃舉事未成,再赴德國入柏林大學研究院留學,獲工學博士學位,他是獲得德國工學博士學位的第一個中國留德學生。1916年他回國,次年任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交通部部長、非常大總統府秘書長。1921年,孫中山任命他為廣西省省長。

        1922年,馬君武辭去廣西省長之職,全身心投入到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以實現其科技救國、教育救國的理想。1924年,馬君武受聘擔任上海大夏大學首任校長,以他的博學多才帶動學校形成了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此后,他將自己的民主思想、科技知識、行政管理經驗都融入到所致力的教育事業(yè)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由于馬君武是我國第一個在國外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的化學家,又長期幫助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當時其聲望非常高。他在擔任大夏大學校長期間,還親自講授化學等課程,從未要學校支付過薪金或車馬費。為了建筑膠州路301號的校舍,他還把自己在吳淞路的房產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1929年夏,雖然他已經離開大夏大學,但是還帶領歐元懷等人去南洋募捐,以幫助大夏大學建造中山路校舍。他這種精神和品德,堪稱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深得當時人們的敬仰。

        1925年,馬君武應北京工業(yè)大學師生的第五次請求出任該校校長。1928年任廣西大學首任校長。1930年,他應蔡元培之邀,出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堅持抗日主張。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他積極主張抗戰(zhàn),出任最高中國國防會議參議及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1939年,馬君武第三次出任廣西大學校長。為了辦好廣西大學,他嘔心瀝血,身體每況愈下,但也不在意,經常帶病堅持工作。1940年秋天,他因胃穿孔醫(yī)治無效,于8月1日病逝,終年59歲。馬君武去世時,周恩來送給他的挽聯是“一代宗師”。

        馬君武一生擔任過多所大學的校長之職,在廣西大學的時間最長,建樹最為突出,最能顯示他的辦學理念、教育思想及管理才智。作為教育家的馬君武與蔡元培并肩致力于改造中國的封建教育體制,極力推廣歐洲式教育,尤其是歐洲現代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在當時我國教育界,他的成就和聲望與蔡元培并駕齊驅,有“北蔡南馬”之譽。

        馬君武精通英、日、德、法等國文字,涉獵專業(yè)十分廣泛,哲學、文史、工農、理化,無所不包。他求學異??炭?,每日必著述或翻譯2 000字,沒有一天清閑。當年,他在大學讀書期間為梁啟超的《新民叢報》寫了大量哲學論文。他在創(chuàng)辦中國公學時親自為學生上課,有學生非常感慨地說:“凡是校內功課,沒有一門是馬校長不能教的?!?/p>

        他一生只有短暫的59歲,但卻有《民約論》《彌勒約翰之說》《賦稅論》《唯心派鉅子黑智兒之學說》《代數學》《礦物學》等多種譯著問世。

        雖然馬君武是學自然科學的,但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也毫不遜色。他是南社詩人,其詩以鼓吹新學思潮和愛國主義為特色,如《自由》《從軍行》《華族祖國歌》等,文采風流,冠于一時。有《馬君武詩稿》傳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