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yè)是國家的重要事業(yè),商人要把經(jīng)商作為自己的重要責任,一點也不能做損壞商業(yè)道德的事情,要有富貴的時候兼濟天下的思想,要將替國家、替百姓謀福利作為自己的使命。那種商場上險阻困難之多的艱難詭詐的現(xiàn)象,一定要扭轉。經(jīng)商,第一,可以使國家富強;第二,可以讓自己富裕起來;第三,可以為不夠公正的事主持公道。要順應平民百姓的心意來做商業(yè)。要懂得得到好處就該滿足,不要用不法手段來牟取利益,讓百姓有糧食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上天也會感動的。
經(jīng)商,要公正合理地看待利益,把正義公正放在利益的前面??鬃诱f:說話一定要守信,做事一定要果敢。說話沒有信用,不知道會有怎么樣的后果。經(jīng)商要做到堅守誠信,不欺騙不假裝不投機取巧,要做到信任、公正、守信。讓客人感動,即使不買我們的貨,他也會一輩子記住我們的商品和品牌,把好名聲永遠流傳下去。經(jīng)商就如同做人,必須寬和、謙恭、嚴肅地做事,和和氣氣地服務,重視信譽,和睦相處,要樹立道德,留下高尚的言行。
古人說,善良的人上天會保佑。即使品行善良無人看見,只要善良的心存于天地之間,天知道地也知道;天下的道義不分親疏,常常與人為善;天下的道義不分親疏,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但是品行善良是符合上天的道德的,所以美德總是和善良的人在一起,讓善良的人做起事來如有神助,順風順水。
明末的時候,安徽桐城地方有一個張老員外,心存慈善,平時喜歡施舍。有一年,遇到歉收,米價上漲。張老員外看了這個情形,很是憂急。于是,他就把家里的存米半價出售,為的是讓百姓們有米吃。
大家聽到這個消息,當然是高興得不得了。但是,張老員外又想到一般貧苦的人沒有錢買米,仍然在挨餓,所以,他又辦了一施粥廠,受施的人隔天領餐劵。張老員外命人統(tǒng)計了人數(shù),煮了大鍋的粥,按照餐劵發(fā)送,一日三餐,每餐白粥一大碗,咸菜一小碟,許多人空著肚子來,吃得飽飽的回去,大家都稱頌張老員外是個活菩薩。而員外卻很謙虛地說:“荒年米價比較貴,平價出售是為了怕奸商趁機賺錢,害得大家沒有米吃。至于施粥的費用也不多,只要大家都有飯吃,我就覺得很安慰了?!睆埨蠁T外家里的錢、米用完了,就變賣家產(chǎn),繼續(xù)救濟鄉(xiāng)里,直到饑荒結束了,他們才停止施舍。
吃虧是福。張老員外布施積德深厚。他的第五世孫張英,做到了大學士的職位。張英的兒子張廷玉,后來也任大學士。以后的子孫,一代一代都有官職,家中也都有產(chǎn)業(yè)。
經(jīng)商的人應該切記“魚藏在水中才更安全;天下利器深藏不露,才不會招致災禍”。還有,高出森林的大樹總是要被大風吹倒;如果一堆土超出河岸,那么水流來了必定先沖走它;做人要謙虛有智慧,要低調(diào)。經(jīng)商忌諱的是,因貪圖私利而失去理智,不估量自己的能力,選擇失誤,把假的當成真的,誤判誤投,鼠目寸光,詐欺不實,不誠無信,設計害人,梟貪暴利,落井下石。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