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海洋科學》第十章開發(fā)石油

        《海洋科學》第十章開發(fā)石油

        時間:2023-01-17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第十章 開發(fā)海洋向海洋要石油我們已經(jīng)知道,石油是重要的海洋資源,它不僅蘊藏在大陸架,還蘊藏在海洋深處。半潛式平臺是專為開發(fā)較深水域海底石油而設計的。半潛式鉆探平臺可在超過300米水深的海域工作。唯一的辦法是向海洋要水。蒸發(fā)法還有許多種,目前世界90%的海水淡化裝置是由多級閃急蒸發(fā)法生產(chǎn)的。用離子交換樹脂使海水淡化的方法叫離子交換法,這種方法適應于海洋上的遇難人員應急之用。
        開發(fā)海洋_新時代的海洋工程

        第十章 開發(fā)海洋

        向海洋要石油

        我們已經(jīng)知道,石油是重要的海洋資源,它不僅蘊藏在大陸架,還蘊藏在海洋深處。

        在高科技的今天,人們運用海洋工程技術,把海洋石油開采出來,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開采海洋石油,早期是采用固定式的鉆探平臺,現(xiàn)在發(fā)展為移動式平臺。

        移動式平臺有三種,1953年開始使用的是自升式鉆探平臺。自升式平臺,我們在電影中、在圖片中經(jīng)常見到。它像一只龐大的桌子,“桌腿”是一組鋼柱,在拖航時,把“腿”提升,到作業(yè)區(qū)時,放下柱腿,插進海底,任憑風浪起,“我自巋然不動”。然后,根據(jù)需要,升降鋼柱,使平臺升高到波浪打不到的高度。在平臺中央安裝有鉆探機,石油工人在平臺上進行操作。

        鉆探機有一個長長的鉆桿,在它的下端裝有一個能轉動鋼齒的鉆頭,鉆桿轉動時帶動鉆頭旋轉,鉆入地下,鑿穿巖在高科技的今天,人們運用海洋工程技術,把海洋石油開采出來,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開采海洋石油,早期是采用固定式鉆探平臺,一直鉆到油層。隨著鉆孔的加深,可接長鉆桿。油井鉆成后,把油管裝入孔內(nèi),石油就會沿油管流出,再通過輸油管道流進貯油罐。開始,石油在周圍天然氣和水的壓力下自動從井里噴出,過一段時間后,就必須用泵抽取。自升式鉆探平臺主要是在90米左右水深的大陸架使用。

        半潛式平臺是專為開發(fā)較深水域海底石油而設計的。它沒有“腿”,是由甲板和浮筒連接組成,拖航時,浮筒浮在水面,到作業(yè)地點后,使甲板往水中沉到規(guī)定的深處,這樣就可以鉆探了。第一艘半潛式平臺叫“藍水”號,是1960年下水的。

        半潛式鉆探平臺可在超過300米水深的海域工作。為了在更深的海底開采石油,現(xiàn)在使用一種鉆井船。鉆井船能像船一樣航行在海上,作業(yè)時用錨泊固定,鉆機安裝在船的中央。因為鉆井船是用錨固定,所以穩(wěn)定性較差。

        為了防止船由于潮流和海流的影響,偏離作業(yè)點,在船上安裝了電腦控制裝置和可用360°轉動的推進器,使船隨時穩(wěn)定在作業(yè)區(qū)。

        鉆井船曾在水深7000米的海底鉆過井。

        1973年3月27日,在英國北海海面上,“杰蘭”號石油鉆井平臺日間作業(yè)已結束,人們正在電影廳里悠然地看電影。

        突然,海面上,狂風驟起,掀起7米多高的巨浪,沖擊著石油鉆井平臺。

        當時,人們并不擔憂,因為“杰蘭”號的臺墩和浮筒都很堅實,不怕狂風巨浪的威脅。

        突然,巨大的石油平臺震顫了一下,接著,又是一陣震顫,隨著就是一聲巨響,電影廳一下子傾斜40度,坐椅都向一邊滾去。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人們還沒有清醒過來,“杰蘭”號石油平臺傾翻在海中了。

        這是怎么回事?后來,經(jīng)專家分析,平臺的傾翻不是它挺不住狂風巨浪,而是由于海洋金屬腐蝕引起的。原來,為了在一根橫梁上固定一臺定位的電子裝置,工人曾在橫梁上面鉆了一個小洞,由于海水長久腐蝕,小洞擴大成一條27厘米長的裂縫,造成平臺傾翻在海浪中。

        由此可見,海里金屬腐蝕和海面上常見的狂風巨浪、急流沖擊,常常會給石油鉆井平臺和鉆井船帶來嚴重的后果,因此,科學家正在試驗海底石油鉆井的新技術。

        海面的波浪強度大,隨著深度增加,波浪強度會迅速減小。在一二百米深的海底,基本上沒有波浪的沖擊,所以,科學家們把原來安裝在平臺上的井口裝置放到海底去,這樣,既可以去掉復雜的海上平臺設施,又十分安全。

        石油工人可乘小型潛艇下海,通過遙控裝置操縱海底采油裝置和閥門、管道等。開采出來的石油,由管道送到停泊在海面上的浮筒內(nèi),再送上油輪,運回陸地。

        開采天然氣,通常是用管道輸往陸地。新技術是使天然氣在海上就地轉換成液化天然氣,然后再往外運輸,這樣,開采設備規(guī)模小、成本低。

        向海洋要淡水

        大概在地球上沒有一個人會不熟悉水。生命離不開水,人體含有水約占體重的2/3。一個人的生命,每天起碼需用2升水來維持,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離不開水,莊稼成長要靠水來澆灌。生產(chǎn)1千克豬肉,要用4500—8500升水,造一輛汽車要用5000升水,全世界一晝夜耗水量是70億噸。

        人類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需要的水是淡水,可是,占地球表面71%的水中,97.2%是海洋中的水,實際上能利用的淡水,只占世界水總量的0.63%。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世界淡水用量正以每年4%的速度急劇地增加。據(jù)統(tǒng)計,近20年來,世界不少地區(qū)供水不足,目前估計有12億人口缺水。

        這怎么辦?唯一的辦法是向海洋要水。

        可是,海水平均含有3.5%的鹽分,不能使用。人喝了海水,會渴上加渴,引起機體脫水。用海水澆灌農(nóng)作物,農(nóng)作物會“腌死”。有些靠海的淺灘地常由于海水的浸漬而變成鹽堿地,幾乎寸草不長。在工業(yè)上也不能用海水,因為海水含有大量的礦物鹽類,不合純度要求,如果用來燒鍋爐,會生成厚厚的鍋垢,損壞鍋爐。

        這該怎么辦呢?辦法是使海水淡化,把海水中的鹽分與水分開。

        蒸發(fā)法是海水淡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海水加熱蒸發(fā),再將水蒸氣冷卻,提取淡水。太陽能蒸餾淡化裝置就是使用這種方法。

        太陽能蒸餾淡化裝置,像一座座矮小的房子,屋頂用玻璃或透明塑料板組成,可以使陽光透過,照射在海水上。海水變熱蒸發(fā),水蒸氣上升后,碰到玻璃會凝結成水滴,收集到兩旁的淡水槽中。

        蒸發(fā)法還有許多種,目前世界90%的海水淡化裝置是由多級閃急蒸發(fā)法生產(chǎn)的。閃急蒸發(fā)法是給加熱了的海水施加高壓,然后突然降壓,使水在瞬間蒸發(fā)的方法。所謂多級就是把許多蒸餾器串聯(lián)起來,讓壓力下降幾次使水蒸發(fā)。

        《舊約圣經(jīng)》里有這樣一段記載:先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從紅海走到阿拉伯一個叫書珥的曠野,在曠野里走了三天都找不到水。后來,到了一個叫瑪拉的地方,那兒的水苦也不能喝,大家都向摩西抱怨道:“我們喝什么呢?”

        摩西向天主呼求,天主讓他看到一棵樹,他把這樹丟在水中,水就變甜了。

        離子交換樹脂,我們對它已不太陌生,它就是科學家手中的“摩西神樹”,用它放在海水中,它可以像海綿吸水那樣,吸附出海水中的鹽分,使海水變成淡水。

        用離子交換樹脂使海水淡化的方法叫離子交換法,這種方法適應于海洋上的遇難人員應急之用。

        海水淡化還有一種方法是電滲析法,就是在海水淡化裝置中插入兩根電極,在兩極之間放入一種特種薄膜。這樣就把海水淡化裝置隔成三室,一個叫陽極室,一個叫陰極室,一個叫中間室。當接通電源后,奇跡就會發(fā)生,海水中的鹽分會向兩個電極“靠”去,使得兩個極室的海水愈來愈濃,而中間室的海水逐漸被淡化。這種方法適用于中小型淡化廠,我國西沙永興島上的海水淡化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電滲析淡化裝置,每天生產(chǎn)淡水20多噸。

        在自然界有這樣一種膜,它只能透過水分子,不能透過其他物質(zhì),科學家把這種膜叫做半透膜。動植物的細胞膜都是半透膜,如干大豆放在水中浸泡后會膨脹,就是因為水通過細胞向干果內(nèi)部滲透的結果。

        利用半透膜可以淡化海水,這種方法叫反滲透法。用人造半透膜把水和海水分開。海水是鹽水溶液,水分子會透過膜滲透到海水中,使海水稀釋,并且產(chǎn)生一種壓力,叫滲透壓。然后,向海水加一個壓力,大于滲透壓,這時,海水中的水分子就會被擠出海水,透過半透膜,到純水這邊來。

        反滲透法脫鹽效率高。近年來,各國都在研究、推廣應用,是一種前途誘人的方法。在1978年到1982年期間,世界已建成21家日產(chǎn)300噸以上的反滲透海水淡化廠。

        向海洋要水,一些國家生奇想,把漂浮在南太平洋的南極冰山,用船拖來,讓它融化掉,供人類利用。一座小冰山可供幾十萬人的城市用一年,初步試拖,已取得成功。

        有了海水淡化技術,海洋就成了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淡水庫。

        煮海成鹽新技術

        相傳東海龍王的三女兒瓊蓮不甘龍宮的寂寞,經(jīng)常帶著丫環(huán)梅香偷偷浮出海面,到海邊游玩。

        一天晚上,月光皎潔,瓊蓮和梅香又來到景色優(yōu)美的海邊。忽然傳來悅耳的琴聲,她們倆人被琴聲吸引,來到一間草舍,只見一個小伙子在燈下低頭彈琴,彈得瀟灑有力,瓊蓮聽得出神。

        后來,小伙子發(fā)現(xiàn)窗外月光下,有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喜出望外,他把瓊蓮請進草舍內(nèi),在一起談論樂曲,兩人越說越投機,約定下次中秋在海邊相會。第二年中秋,那個叫張羽的小伙子很早到了海邊,可是,等到天黑都沒見到瓊蓮,他筋疲力盡倒在一塊石頭邊,傷心地哭了起來。原來,龍王為了阻止女兒溜出龍宮,把她鎖在西宮。這時,瓊蓮也萬分焦急,情急中,忽然想出了一個計策。她叫梅香把宮中的三件鎮(zhèn)海寶貝:鐵桿、銀鍋和金錢偷出來,交給張羽。

        張羽得到了鎮(zhèn)海寶貝后,取了三塊石頭和干柴,支起銀鍋,舀滿海水,丟下金錢,燒了起來。鍋里水花水泡上下翻滾,大海也像開了鍋。沒有多久,海水快被燒干了,龍宮里一片哭叫聲。老龍王被燒得兩眼冒火,口干舌燥。

        最后沒有辦法,老龍王只得爬到海邊,向張羽求饒,答應放出三女兒瓊蓮,讓他們結婚,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故事畢竟是故事,張羽煮海是為了娶東海龍王的女兒?,F(xiàn)在,人們“煮海”是為了從海水中取得鹽。

        煮海為鹽就是把海水取上岸來,放在鐵鍋等設備內(nèi),用火燒,待海水燒開后,蒸發(fā)出水汽,使海水濃縮成苦鹵,再使苦鹵繼續(xù)蒸發(fā),蒸發(fā)到最后,食鹽就會變成一粒粒像冰糖一樣的晶體,從海水中跑出來。世界歷史學家們公認,中國是最早從海水里提取食鹽的國家。據(jù)文物考證,早在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jīng)用海水煮成食鹽了,相傳歷史上有個風砂氏,他是跟神農(nóng)氏同時代的人,也是首先煮海為鹽的人。

        從海水中制取鹽的另一種方法是灘曬法。灘曬制鹽的地方是鹽田,一般建在海灘邊,借用海灘逐漸升高的坡度,開出一片像扶梯似的一級一級池子。

        利用漲潮,或用風車或泵抽取海水到池內(nèi)。海水流過幾個池子,隨著風吹日曬,水分不斷蒸發(fā),海水中的鹽濃度愈來愈高,最后讓濃鹽進入結晶池,繼續(xù)蒸發(fā)直到析出食鹽晶體。

        在我國,灘曬法最早出現(xiàn)在元代,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大規(guī)模開辟華北長蘆鹽區(qū),開始大面積灘曬食鹽。其他國家海水制鹽的方法基本上和我國相似。有趣的是,美國實現(xiàn)專利法時,第一個專利就是灘曬食鹽的工藝,灘曬法經(jīng)濟有效,到現(xiàn)代還在廣泛采用。

        現(xiàn)在我國有40多萬制鹽工人,隨著現(xiàn)代化的機械操作,加上科學管理,海鹽生產(chǎn)逐年上升,每年可以生產(chǎn)海鹽近2000萬噸,占食鹽總產(chǎn)量的80%,居世界第一位。

        在制鹽方法上,還有一種是冷凍法。在瑞典和前蘇聯(lián)等國家,他們讓海水天然冷卻成冰,冰幾乎由淡水組成,剩下來的是苦鹵,就是濃鹽水。讓苦鹵經(jīng)過幾次冰凍,得到的鹽水越來越濃,最后,再用人工加熱的方法得到食鹽晶體。這種方法只能在冬天生產(chǎn),其產(chǎn)量不高。

        海底家居

        中國有句俗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比祟惥幼≡陉懙厣希瑸榱苏谟瓯茱L、防野獸,建造了居住空間,那就是住宅。目前,世界上公認的人類第一幢住宅,是猛犸骨住宅。它位于烏克蘭北部城市契爾尼柯夫美金村附近,是由動物猛犸的長牙、肩胛骨、顱骨等骨頭組成的。

        人類要回歸故鄉(xiāng)——海洋中去居住,也需要建造自己的住宅,海洋中的第一間住宅可以說是由美國一位叫林克的飛行員建造的,名叫“海中人”1號水下居住室。地點在地中海法國近海水深30米的海底。這間住宅是一個密封金屬圓筒,由幾個支架支撐著。居室底部有一扇“門”,可供潛水員進入海水;上部是密閉電梯,可供居住者由水上進入居室內(nèi)。居室內(nèi)充滿著與30米海底壓力相同的高壓氦—氧混合氣體,供居住者使用,以保證住室內(nèi)不受海水浸淹。林克在水下居住室內(nèi),像在陸上家中一樣,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杏仁餅、奶酪、色拉和水果,愉快地渡過了14小時,然后安全返回海面。

        水下住宅與陸上住宅一樣,造型各異,生活設施俱全。為了完成他的大陸架開發(fā)計劃,水肺發(fā)明人庫斯特建造了幾個水下住室。

        1962年首次實驗時,他建造了“海底之家”,放在10米水深處。在相距200米的波美格島上設立了指揮所,通過管道和電線,將冷熱水、電和壓縮空氣供給“海底之家”;相互間的聯(lián)系是通過電話;在“海底之家”內(nèi)還有一臺電視機,可以自由收聽和觀看電視節(jié)目;5名潛水員在“海底之家”生活了1個月,經(jīng)歷了許多奇特的事情。他們發(fā)現(xiàn)在水下住宅內(nèi),香煙燃燒得特別快,人的傷口好得特別快,比陸上要快1倍時間。奇怪的是,室內(nèi)的電風扇卻轉得特別慢,胡子也長得特別慢。

        1963年第二次實驗時,庫斯特建造了“海星號”,有4個翼。中間是控制中心和會議室,4個翼是4間房,分別是淋浴室、研究室、廚房、寢室。8名海下作業(yè)人員在“海星號”度過了1個月的海底生活。

        1965年第三次實驗時,庫斯特建造了圓殼形水下住宅,外形像一個球殼,固定在一個有4條腿的臺上,全長14米,重130噸,高8米。住宅分上下兩層。第一層有出入口,放著6張床的寢室、洗臉間、淋浴室、潛水服干燥室等。第二層是廚房、工作室、洗臉間、實驗室等。住宅內(nèi)設備應有盡有,有壁櫥、書架、電視攝影機、低溫冷卻裝置。1964年,美國海軍海洋局制造了兩個活動功能非常俱全的水下居住室,一個叫“西萊布Ⅰ”號,又名“水下實驗室Ⅰ號”,建在水下58米;一個叫“西萊布Ⅱ”號,建在水下62米深處。它們都有實驗室、寢室、廚房、淋浴室、洗室和潛水儀器等。潛水員在水下生活了幾十天,開展科學實驗和海洋考察,工作、生活都很正常,胃口大開,品嘗了各種好菜。有趣的是,他們請了一只海豚當水下通訊員,為他們運送當天的報紙和親朋好友的信件。令人激動的是,他們與住在水下100米深處的另一住宅內(nèi)的法國潛水員互通電話,互相祝賀人類通往深海取得的重大突破。

        居住在水下住宅里是很舒服的,可是,當他們返回水面后,卻要進減壓艙減壓幾天,因為,水下居住室內(nèi)的壓力與陸上的大氣壓不一樣。

        我們前面介紹過,在水下每增加10米深,壓力增加1個大氣壓。隨著潛水深度的增加,潛水員受到的壓力也相應增大,在20米深處,他受到的壓力為3個大氣壓,在水下居住室內(nèi)呼吸的空氣壓力也是3個大氣壓,也就是人們在地面上所受的大氣壓力的3倍。潛水員在水下吸入高壓空氣,不會發(fā)生危險,可是高壓空氣中的氮氣不是身體所需要的。潛水員浮出水面時,壓力減少,滲入身體組織中的氮氣就會形成氣泡,這些氣泡會在各組織部分,特別是關節(jié)部位引起血液灌流障礙,造成關節(jié)疼痛,皮膚瘙癢,嚴重時,雙腿不能行走,痛得在地上打滾。這就是減壓病,是由于減壓時間不充分引起的。

        我們前面給大家介紹的“飽和潛水”技術的提出,將會使人類能夠?qū)崿F(xiàn)重返海洋、在水下長期居住的理想了。

        深海采礦

        1974年的一個漆黑的夜晚,在美國賓夕法尼亞洲切斯特地方的一個造船廠內(nèi),戒備森嚴、氣氛緊張。一艘剛造好的、名叫“格洛瑪勘探者”號的新船,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偷偷離開了碼頭,駛向大海,消失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人們紛紛議論起這艘船。有人說,它是一艘最新式的間諜船,專門用于在海上追蹤前蘇聯(lián)潛艇。也有人說,它是一艘海盜船,專門到海里去打撈古代海底沉船里的金銀財寶。更有人說,這是一艘專門安裝海底核導彈的軍用船只……這艘船一下子變成了一艘神秘之船。

        過了約3年,1977年初,美國海軍當局才把“格洛瑪勘探者”號的真相公布于眾。原來,這是一艘36000噸級的新型深海采礦船,具有在水深超過5000米的海底采礦、打撈的本領。中央情報局的間諜探到一個消息,前蘇聯(lián)的一艘先進的攻擊型潛艇,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島西北不遠的海域中沉沒了。

        為了取得這艘潛艇的秘密,情報局想把它打撈上來。可是,那里水深,有5000多米,一般打撈船無法做到。于是,他們打起了“格洛瑪勘探者”號的主意,派它去執(zhí)行打撈前蘇聯(lián)潛艇的任務。出航不久,“格洛瑪勘探者”號不負眾望,在5000多米深的海底,成功地打撈起前蘇聯(lián)潛艇的殘骸,截獲了密碼、魚雷和核彈頭等重要軍事情報,為美國立了一大功。

        “格洛瑪勘探者”號完成了打撈潛艇任務后,干起了它的本行,從幾千米的深海底開采當時還鮮為人知的珍貴錳結核礦石。

        開采深海錳結核礦的方法有三種。機械方式是從采礦船上吊放鏟斗挖取,像挖泥船一樣。日本已經(jīng)成功地制造了一艘用這種方法采礦的船。這艘船的一側安裝上了一串很長的、像坦克履帶的循環(huán)履帶,在履帶上每隔25米左右裝一個挖斗,一般有200個。采礦時把履帶的一端伸到海底,開動馬達,使履帶轉動起來,船一邊慢慢地航行,挖斗連續(xù)不斷地挖取錳結核礦,提升到船上。

        采用液壓的方法,有些像抽水機抽水,用吸管從海底直接吸取礦物。吸管的頂端是帶有電視攝影儀的吸頭。由于吸管很長,重量大,所以,在吸管上端裝有必要的浮筒,這樣能減輕采礦船的負載。浮筒里有電動機和推進器,主要是防止海流沖擊,保持管子和船只同一方向移動。使用潛水器是一種新的設想。在普通的潛水器上裝有一套采礦和裝礦的設備,利用潛水器內(nèi)外的壓力差把錳結核吸入倉內(nèi)。

        填海成地

        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人類能夠生活的陸地,只占29%,約是1.5億平方千米,其中能供人類使用的農(nóng)田只有44億公頃。面對人口劇增,土地資源有限的局面,怎么辦呢?向海洋要土地。于是,圍海造田,就成了開發(fā)海洋的一個重要部分,這項工作有些國家早就在進行了。

        荷蘭位于歐洲西部,“荷蘭”的意思是低地。荷蘭全國24%的面積低于海平面,只有1/3的面積高出海平面1米。荷蘭人民世世代代都在向大海挑戰(zhàn),以修堤造壩、排水排澇、填海造陸、與海水搏斗著稱于世。

        日本是個地少人多的國家,對海上造地非常感興趣。他們制訂了移山填海計劃,把挖山的土石運去填海造地,每小時可運1600噸石頭,把山移走后的平地建住宅;填平了的海同樣可以建造住宅。他們準備用200年時間,在日本四周建立700個人工島。這個計劃如果成功,日本的國土實際上將增加1倍。目前,他們已在神戶外3千米的海中,建造了一個人工島,面積36公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島。人工島的外側是防波堤,其他三面是現(xiàn)代化的碼頭,可同時停靠21艘萬噸級船。人工島實際上是一個小小的現(xiàn)代化城市。他們設想在水深100米的海中地區(qū),筑一個周長為100千米的圓形壩,然后用抽水機把壩內(nèi)的海水抽干,在700平方米的范圍內(nèi),建起一座可供200萬人居住的圓形城市。

        新加坡沒有內(nèi)陸,所以,也得向海上擴展。他們用斗輪式挖掘機,挖2000萬平方千米的土,用運送帶把土運到海邊,最遠可達9千米以上。填海得到400萬平方千米的建筑場地,搬山可得到120平方米的土地。

        摩洛哥是個面積較小的國家。他們實現(xiàn)了向海上奪地的設想,結果使自己的領土擴大了。

        我國北方渤海灣淺海區(qū),那里自然條件復雜,有波浪、風暴潮、泥沙沉積、海底滑坡等,又是屬于強烈地震區(qū)域,是世界上最復雜、最不穩(wěn)定的海洋環(huán)境地區(qū)之一。就在這里,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第九設計院為天津大港油田設計了一個人工島,島上有起重機區(qū)、動力區(qū)、儲罐區(qū)和生活居住區(qū),被譽為“中華第一島”。

        在21世紀,人類依靠更加先進的科技力量,向海洋要地的規(guī)模將比現(xiàn)在更大,人類的許多活動都將會在海洋提供的土地上進行。

        海底遨游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是我國海南島三亞市潛水旅游公司的廣告語。

        在三亞市的大東海、牙龍灣等海域,游客們可以穿上潛水衣,帶上氧氣瓶和水下獵槍,在水下導游的引導下,瀏覽海底美景,打獵、采集海底動植物。

        夠刺激吧!

        如果想乘潛艇觀光海洋世界,那么,請去美國的“海底游覽公司”,他們有豪華、寬敞的潛水游艇。在艇外安裝有一種可以散發(fā)魚餌的特殊設備,專門引誘魚群向游艇靠攏,以便游客們觀看。美國還有一家“海底觀察公司”,位于西雅圖,他們的潛艇是由新穎透明的材料組成,游客一進入艇內(nèi),就仿佛身處海底似的,夠吸引人的。

        在日本四國島西南岸的龍串灣,有一個海底公園。海底公園有水中瞭望塔、潛水觀光船、海中單軌車、海中散步道等各種設施,這是在1970年建成的。游客先乘單軌車到瞭望塔,塔的平臺上可容25位游客,在那里觀賞海上風光。然后,游客乘電梯在塔內(nèi)而下,到海底建筑物,海底建筑物四周都是玻璃窗。游客們可以在海中散步道漫步,隨心所欲地觀賞千姿紛呈的海底世界,可以盡情地參觀天然水族館里的海中生物。如果感到餓了,或者累了,可以走進用強化玻璃和透明塑料建成的餐廳里,愉快地飽餐一頓。海底公園內(nèi)還有清潔、舒適的海水浴場,飯后可以去那兒休息一會,然后再乘坐小型潛艇游覽“龍宮”。

        哪一位游客愿意在海底居住幾天,就請到世界上第一家海底旅館去。這家旅館名叫賈樂斯,開設在美國佛羅里達半島最南端基拉樂戈海岸外約10米深的海底。海底旅館的頂上有一個木筏,游客乘渡船到木筏上,然后,從那里通過一條長60米的像煙囪似的空氣通道,進入旅館。賈爾斯海底旅館有6間包房,每間面積8平方米左右,房內(nèi)有透明舷窗,可以觀看海底世界;房內(nèi)還有貯滿食品的冰箱、小型唱機、錄音機和錄像機等供游客消遣。游客通過旅館的電話與陸地上的親朋好友訴衷腸、談觀感……這里的設施、服務真夠周到的!

        在黑海城市索契,有一家特殊餐廳,它的一部分餐廳在水下,有300個座位,安排在餐廳玻璃窗附近。餐廳的菜肴都是用魚、海藻、軟體動物和海洋動植物烹炒的。游客可以邊觀賞黑海水下世界的一部分,邊品嘗海鮮。

        到海底旅游去,將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樂趣,人類與海底生物交朋友的日子近在眼前。奇妙的海底世界將不再為龍王獨占,也不再是一個黑漆漆、靜悄悄的幽宮,海底將成為人類的新樂園,一個熱鬧、繁華的水下大世界。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