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花絲基部白色

        花絲基部白色

        時間:2023-10-19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本科約240屬4000種,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qū)較多。我國有60屬約600種;寧夏有19屬56種7變種。Paris quadrifolia L. var. angustiovatus D. Z. Ma et H. L. Liu寧夏植物志2: 474, 523.圖358. 1988.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寧夏六盤山,生于山坡林下。本屬約300種,除美洲之外,全世界溫帶及熱帶地區(qū)均有分布。我國有24種,廣布于南北各?。ㄗ灾螀^(qū)) ;寧夏有7種。
        百合科_寧夏植物志

        一二六、百合科Liliaceae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為灌木。具根狀莖、球莖、鱗莖或塊莖。莖直立或攀緣。葉基生或莖生,莖生葉互生或輪生,稀對生,有時退化成鱗片狀或帶纖維的葉鞘,通常具平行脈或弧形脈?;ㄐ蚋魇?;花兩性,稀單性,雌雄異株,整齊或稍兩側對稱;花被片6,稀4~5,兩輪排列,離生或合生;雄蕊6,稀3~4或12,著生于花被上,花絲分離或結合,花藥2室,稀1室,基著或丁字著生;雌蕊1,子房上位,少有半下位,花柱1,稀3,柱頭不裂或3裂。蒴果或漿果。

        本科約240屬4000種,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qū)較多。我國有60屬約600種;寧夏有19屬56種7變種。

        分屬檢索表

        img609

        img610

        1.重樓屬Paris L.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莖直立,單一,基部具膜質鞘。葉4至多數(shù),輪生于莖頂,排列成1輪?;▎紊谌~輪中央;花梗似為莖的延續(xù);花被片4~10,離生,排列為2輪,外輪花被片通常葉狀,綠色,稀白色,披針形至卵形,開展,內(nèi)輪花被片細線形或鉆形,有時不存在;雄蕊與花被片同數(shù),花絲細,扁平,花藥線形,基底著生;子房近球形或圓錐形,無柄,4~10室,花柱短或較細長, 4~10個,離生或僅基部合生。果實為蒴果或漿果狀蒴果,光滑或具棱。

        本屬約25種,分布于北溫帶地區(qū)。我國約15種,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寧夏有2種3變種。

        分種檢索表

        img611

        1.寧夏四葉重樓(變種,圖345)

        Paris quadrifolia L. var. angustiovatus D. Z. Ma et H. L. Liu寧夏植物志2: 474, 523.圖358. 1988.

        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根狀莖細長,橫走。葉4片輪生,倒卵形或寬倒卵形,長8~10厘米,寬4.0~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無柄或近無柄?;▎我?,頂生,花梗長約10厘米;外輪花被片4,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0~4.5厘米,寬15~18毫米,先端漸尖;內(nèi)輪花被片細線形,長約1.5厘米,寬約0.6毫米,黃綠色;雄蕊8,花絲長約7毫米,扁平,花藥與花絲近等長,藥隔突出部分鉆形,長7~8毫米;子房球形,紫紅色,平滑,直徑約1厘米,花柱4,線形,長約4毫米,先端卷曲。蒴果漿果狀,不開裂?;ㄆ?~7月,果期8~9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山坡雜木林下。

        本變種與正種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外輪花被片狹卵形,較大,長4.0~4.5厘米,寬15~18毫米。

        img612

        圖345 寧夏四葉重樓
        Paris quadrifolia var. angustiovatus

        2.北重樓

        Paris verticillata M. Bieb. Fl. Taur. Caur. 3: 287. 1819; Hand.-Mzt. Symb. Sin. 7: 1214. 1936;秦嶺植物志1 (1) : 353.圖339. 1976;中國植物志15: 88.圖版30,圖1~3. 1978.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狀莖細長,橫走。莖直立,單一,常帶暗紫色。葉5~8片輪生,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1厘米,寬1.2~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近無柄或具短柄?;▎我?,頂生,花梗長6~17厘米,有時長僅2.5厘米;外輪花被片4,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4.5厘米,寬8~20毫米,先端漸尖;內(nèi)輪花被片4,線形,黃綠色,短于外輪花被片,長10~18毫米;雄蕊8,與內(nèi)輪花被片近等長或稍短,花絲扁平,長4~5毫米,花藥長6~7毫米,藥隔突出部分長5~11毫米;子房近球形,紫褐色,頂端無盤狀花柱基,花柱4,向外反卷。蒴果漿果狀,不開裂?;ㄆ?~6月,果期8~9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四川、安徽、浙江等省。

        3.重樓(圖346)七葉一枝花

        Paris polyphylla Smith in Rees's Cyclop. 26. n. 2. 1819; Hook. f. Fl. Brit. Ind. 6: 362. 1894; Diels in Bot. Jahrb. 29: 252. 1900;秦嶺植物志1 (1) : 354.圖340. 1976.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狀莖粗壯,直徑可達2厘米,橫走。莖直立,單一,常暗紫紅色。葉7~10片輪生,倒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9~15厘米,寬17~3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具短柄,長2~10毫米。花單一,頂生,花梗長4~17厘米;外輪花被片5~6,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6.0厘米,寬8~18毫米,先端漸尖,綠色,內(nèi)輪花被片細線形,與外輪花被片同數(shù),較外輪花被片長;雄蕊為外輪花被片的2倍,花絲長4~7毫米,暗紫色,花藥長5~7毫米,藥隔不伸出花藥上方;子房球形,綠色,具棱,頂端具1暗紫褐色盤狀花柱基,花柱4~5?;ㄆ?~7月。

        寧夏六盤山,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我國河南、湖北、安徽、陜西、甘肅、福建、廣東、云南、西藏等?。ㄗ灾螀^(qū)) 。

        img613

        圖346 重樓Paris polyphylla
        1.根2.植株上部3.雄蕊

        3a.寬葉重樓(變種)

        var. latifolia Wang et Chang中國植物志15: 94. 1978.

        本變種與正種的區(qū)別在于葉10~13片輪生,葉倒卵狀披針形,較寬,長10~15厘米,寬2.5~3.5厘米。幼果表面有疣狀突起。

        產(chǎn)地、生境同正種。分布于我國山西、河南、安徽、陜西、甘肅等省。

        3b.狹葉重樓(變種)

        var. stenophylla Franch. in Nour. Arch. Mus. Paris Ser. 2. 10: 97. 1888;中國植物志15:94. 1978.

        本變種與正種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葉8~13片輪生,葉片倒披針形、狹倒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7~10厘米,寬1.5~2.5厘米。外輪花被片6~7,狹披針形,長3~5厘米,寬8~10毫米;花柱明顯,長2~3毫米。

        產(chǎn)地、生境同正種。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貴州、云南、西藏、廣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等?。ㄗ灾螀^(qū)) 。

        2.天門冬屬Asparagus L.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常具簇生肉質塊狀根。莖直立或攀緣,多分枝;葉狀枝扁平、銳三棱形或近圓形,常多數(shù)成簇。葉退化成干膜質鱗片,基部多少延伸成距或刺?;ㄐ?,淡綠色,每1~4朵腋生或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傘形花序。兩性或單性,有時雜性;花梗通常具關節(jié);花被鐘形,花被片6,離生或基部合生;雄蕊6,著生于花被片基部;子房無柄, 3室,花柱明顯,柱頭3裂。漿果球形。

        本屬約300種,除美洲之外,全世界溫帶及熱帶地區(qū)均有分布。我國有24種,廣布于南北各省(自治區(qū)) ;寧夏有7種。

        分種檢索表

        img614

        1.文竹

        Asparagus setaceus(Kunth)Jessop in Bothalis 9: 51. 1966;中國植物志15: 104. 1978.——Asparagopsis setacea Kunth Enum. Pl. 5: 82. 1850.

        攀緣植物,高可達幾米。根細長,稍肉質。莖上部多分枝,分枝近平滑。葉狀枝剛毛狀,略具3棱,長4~5毫米,通常10~13個成一簇;鱗片狀葉基部稍具刺狀距或距不明顯?;ㄍǔ?~3朵腋生,白色,有短梗;花被片長約7毫米。漿果直徑6~7毫米,成熟紫黑色,含種子1~3粒。

        多室內(nèi)盆栽,供觀賞。原產(chǎn)非洲南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2.羊齒天門冬

        Asparagus filicinus Ham. ex D. Don Prodr. Fl. Nepal. 49: 1845; Baker in Journ. Linn. Soc. Bot. 14: 605. 1875;秦嶺植物志1 (1) : 322.圖299. 1976.——Asparagus filicinus Ham. ex D. Don var. megaphyllus Wang et Tang in Bull. Fan Mém. Inst. Biol. 7: 290. 1937.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80厘米。紡錘狀塊根密集成簇,長2~4厘米,直徑4~7毫米。莖直立,單一或少數(shù)叢生,具溝棱;分枝具棱,棱上具軟骨質齒。葉狀枝2~6個簇生,扁平,鐮刀狀或為稍彎曲的披針形,長3~15毫米,寬0.8~2.0毫米,先端漸尖,中脈明顯。鱗片狀葉膜質,卵形或卵狀長三角形,基部無刺?;?~2朵腋生,淡綠色或紫色;花梗細長,長1~2厘米,中部稍上具關節(jié);雄花花被片披針形,長約2.5毫米;雄蕊花絲白色,離生,長約1毫米,花藥長0.3毫米?;ㄆ?~6月,果期6~7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下或山谷陰濕處。分布于我國山西、陜西、河南、甘肅、四川、貴州、云南、湖北、湖南、浙江等省。

        3.青海天門冬(圖347)

        Asparagus przewalskyi Ivanova in Pl. Asi. Centr. 7: 81. 1977.

        多年生草本,高18~55厘米。匍匐根狀莖細長,直徑1.5~2.0毫米,淡灰黃色或灰白色,節(jié)上具膜質鱗片。莖單生、 2~3個叢生或疏遠生,細弱,上部常彎曲下垂,光滑。葉狀枝3~8個成簇,線形,扁平,具1條中脈,長1.5~6.0厘米,寬0.8~1.0毫米,先端尖,光滑。鱗片狀葉膜質,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寬0.6~1.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無刺?;ㄍǔ?朵,生于莖下部的葉狀枝腋中,花梗長11~17毫米,關節(jié)位于花梗近頂部離花1.0~1.5毫米處;花冠鐘形,長約8毫米,綠白色;雄蕊6,花絲扁平,長約5毫米,中部以下貼生于花被上,花藥橢圓形,長約1毫米。漿果紅色,直徑約7毫米?;ㄆ?月。

        img615

        圖347 青海天門冬Asparagus przewalskyi
        1.植株3.展開的花

        產(chǎn)寧夏賀蘭山,生于山谷礫石干河床上。分布于我國內(nèi)蒙古、青海等?。ㄗ灾螀^(qū)) 。

        原描述記載本種僅分布于我國青海;其葉狀枝5~8個成簇;花冠棕色。賀蘭山所產(chǎn)標本葉狀枝為3~8個成簇,新鮮花為綠白色,干后為淺棕色,因而作者認為仍屬本種。

        4.攀緣天門冬(圖348)

        Asparagus brachyphyllus Trucz. in Bull. Soc. Nat. Mosc. 13: 78. 1840;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521.圖7871. 1976;中國植物志15: 116.圖版37,圖1~4. 1978;中國沙漠植物志1: 199.圖版68,圖1~4. 1985.

        多年生攀緣草本,長50~100厘米。塊根數(shù)個成簇,肉質,圓柱狀,長10~35厘米,直徑6~15毫米。莖單一或2~3個叢生,常呈之字形彎曲,分枝平展或上部稍向下,具縱條棱,棱上具軟骨質齒;葉狀枝4~10個成簇,近圓柱形,長4~12毫米,直徑約0.5毫米,直伸或稍呈弧形,具縱棱,棱上具軟骨質齒。鱗片狀葉膜質,卵形或披針形,基部具長1.0~1.5毫米的刺狀距?;ㄍǔ?朵腋生,花梗稍粗壯,長3~6毫米,中部稍上處具關節(jié);雄花花被片長5~7毫米;花絲長約2.5毫米,中部以下貼生于花被片上,花藥黃色。長橢圓形,長約1.2毫米。漿果紅色,直徑6~7毫米?;ㄆ?~6月,果期7~8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和六盤山,生于向陽山坡,田邊或灌叢。分布于我國吉林、遼寧、河北、陜西等省。

        img616

        圖348 攀緣天門冬Asparagus brachyphyllus
        1.根2.部分枝3.花

        5.西北天門冬

        Asparagus persicus Baker in Journ. Linn. Soc. Bot. 14: 603. 1875; Iljin in Fl. URSS 4:438. 1935;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521.圖7870. 1976;中國植物志15: 114.圖版37,圖5. 1978;中國沙漠植物志1: 199.圖版68,圖5~6. 1985.

        多年生攀緣草本,長30~100厘米。根細長,稍肉質,直徑2~3毫米。莖平滑,分枝略具縱條棱,或近平滑;葉狀枝4~8個成簇,扁圓柱形,略具幾條純棱,少具軟骨質齒,長0.5~1.5厘米,直徑0.4~0.7厘米,直伸或稍弧曲。鱗片狀葉膜質,基部有時具短刺狀距?;?~4朵腋生,綠白色或淡紫紅色;花梗長6~18毫米,關節(jié)位于上部或近花被基部,較少近中部;雄花被長約6毫米,花絲中部以下貼生于花被片上,花藥頂端具細尖。漿果紅色,直徑約6毫米?;ㄆ?~6月,果期7~8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生于山坡、荒地及石質河灘地。分布于我國新疆、青海、甘肅等省(自治區(qū)) 。

        6.曲枝天門冬

        Asparagus trichophyllus Bge. Enum. Pl. China Bor. Coll. 65. 1883;中國植物志15: 117. 1978;中國沙漠植物志1: 201.圖版69,圖1~4. 1985.

        多年生草本,近直立,高60~100厘米。根較細,直徑2~3毫米。莖平滑,中部至上部強烈回折狀,分枝先下彎而后上升,靠近基部一段形成弧曲,上部回折狀,棱上具軟骨質齒。葉狀枝通常5~8個成簇,稠密,剛毛狀,長5~15毫米,直徑0.2~0.4毫米,具棱,棱上具軟骨質齒;鱗片狀葉三角狀披針形,長2~3毫米,基部具長1~2毫米的刺狀距,分枝上的距不明顯?;?~2朵腋生,綠黃色而稍帶紫色;花梗長約6毫米,關節(jié)位于中部以上;雄花的花被長6~8毫米;花絲中部以下貼生于花被片上;雌花較小,花被長約3毫米。漿果紅色,徑6~8毫米?;ㄆ?月,果期7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生于礫石山坡或荒地。分布于我國華北及遼寧等省。

        7.戈壁天冬門

        Asparagus gobicus Ivan. ex Grub. in Not. Syst. Herb. Inst. Bot. Acad. Sci. URSS 17: 9. 1955;中國植物志15: 112. 1978;中國沙漠植物志1: 204.圖版70,圖5. 1985.

        半灌木,高20~40厘米。根狀莖粗壯,橫走,具多數(shù)圓柱狀根,根細長,直徑1.5~2.0毫米。莖直立,灰白色,中部以下具條狀剝落的白色薄膜,中上部強烈成之字形彎曲,具縱條棱,棱上微被軟骨質齒;分枝斜升、平展或下傾;葉狀枝3~8個成簇,近圓柱形,具縱棱,微具軟骨質齒,長5~25毫米,直徑約1毫米,較剛硬;鱗片狀葉卵狀披針形,基部具短距。花1~2朵腋生,花梗長2~4毫米,關節(jié)位于中部稍上處;雄花花被長6~7毫米;花絲中部以下貼生于花被片上。漿果紅色,直徑5~7毫米?;ㄆ?月,果期6~7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東麓,生于礫石灘地或沙質地。分布于我國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青海等?。ㄗ灾螀^(qū)) 。

        3.菝葜屬Smilax L.

        攀緣或直立灌木,稀草本,常具塊狀根莖。枝圓柱形或四棱形,常有刺。葉互生,全緣,具3~7條主脈和網(wǎng)狀細脈;葉柄兩側具鞘狀翅,鞘的上方常具一對卷須?;ㄐ?,單性,雌雄異株,常排列成腋生傘形花序;花被片6,排列為2輪,離生,或外輪聯(lián)合成管狀而內(nèi)輪缺如;雄蕊6,稀較少或較多,花絲分離或結合成柱狀;雌花具3~6個退化雄蕊;子房3室,無花柱,柱頭3裂。漿果通常球形。

        本屬約300種,產(chǎn)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qū)。我國約60種,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寧夏產(chǎn)2種。

        分種檢索表

        img617

        1.鞘柄菝葜(圖349)

        Smilax stans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Pétersb. 17: 170. 1872; 36: Dammer et Diels in Bot. Jahrb. 36 (Beibl. 82) : 22. 1905;秦嶺植物志1 (1) : 316.圖289. 1976.

        直立灌木,高可達2米。莖圓柱形,堅硬,無毛;小枝具角棱,無刺。葉互生,卵形、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稀寬卵形,長1.5~7.0厘米,寬0.8~4.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近圓形至寬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常具3條主脈;葉柄長8~12毫米,向基漸寬成鞘狀。傘形花序葉腋生;花序梗較葉柄長,長2~3厘米,光滑;花梗長7~8毫米。漿果熟時黑色,直徑6~10毫米?;ㄆ?~6月,果期7~8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下、灌叢。分布于我國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浙江、臺灣等省。

        img618

        圖349 鞘柄菝葜Smilax stans
        1.部分枝2.花3.果實

        2.防己葉菝葜

        Smilax menispermoides A. DC. Monogr. Phan. 1: 108. 1878; C. H. Wright. in Journ. Soc. Bot. 36: 99. 1903; Dammer et Diels in Bot. Jahrb. 36 (Beibl. 82) : 23. 1905;秦嶺植物志1 (1) :317.圖292. 1976.

        攀緣藤本,長可達3米。莖圓柱形,分枝具明顯銳棱,無刺。葉互生,卵形,狹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8 (14)厘米,寬2.0~7.0 (9.5)厘米,先端急尖并具小尖頭或漸尖,基部淺心形,稀近圓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具明顯的3條主脈;葉柄長約1厘米,中部以下具鞘狀齒,具2條卷須。傘形花序腋生,花序梗較葉柄長,長約1.5~2.0厘米,光滑;花梗長5~8毫米。漿果球形,直徑7~10毫米,熟時紫黑色?;ㄆ?月,果期6~7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下或林緣、灌木叢中。分布于我國甘肅、陜西、四川、湖北、貴州、云南和西藏等?。ㄗ灾螀^(qū)) 。

        4.黃精屬Polygonatum Mill.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狀莖,常肉質。莖直立或有時上部攀緣狀,基部具膜質鞘。葉互生、對生或輪生,全緣;無柄或具短柄?;ㄈ~腋生,單生、雙生或成傘形、傘房、總狀花序;花梗長短不等,先端具關節(jié);花被管狀,頂端6裂;雄蕊6,著生于花冠筒內(nèi),不外露,花藥基部2裂;子房上位, 3室,花柱單一,柱頭不裂。漿果球形或橢圓形。

        本屬約40種,廣布于北溫帶。我國有31種,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寧夏產(chǎn)8種。

        分種檢索表

        img619

        img620

        1.大苞黃精

        Polygonatum megaphyllum P. Y. Li植物分類學報11: 252. 1966.秦嶺植物志1 (1) : 341.圖322. 1976.

        根狀莖具節(jié)和圓盤狀印痕。莖直立,單一,高約25厘米,中部具鞘,上部具葉,葉互生,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6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兩面及邊緣具柔毛??偦üiL約5毫米,稍扁,小花梗成對,在下部1~2個葉腋內(nèi)單生,長約1~2毫米,總花梗與花梗均被柔毛,基部或末端有4枚葉狀苞片,苞片卵狀披針形,長1~2厘米,先端鈍,被柔毛;花雙生,下垂;花被淡綠色,長11~17毫米,花冠裂片長3~4毫米,先端內(nèi)彎;雄蕊著生于花被筒中部,花藥線形,長2~3毫米,花絲分離部分扁平,與花藥近等長;花柱長為子房的2~3倍,不伸出花冠筒。花期5~6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我國甘肅、陜西等省。

        2.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 in Ann. Scott. Nat. Hist. 226. 1906;秦嶺植物志1 (1) :343.圖326. 1976;中國植物志15: 61.圖版19,圖1~3. 1978.——Convallaria odorata Mill. Gard. Dict. Abridg. ed. 8. Convallaria No. 4. 1768.

        根狀莖橫走,肉質,黃白色,圓柱形,直徑5~9毫米,節(jié)痕明顯,散生細弱須根。莖直立,高20~40厘米,光滑,基部具膜質鱗片。葉互生,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3.5~10.0厘米,寬1.5~5.0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近圓形至寬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具短柄,長2~5毫米?;▎我换螂p生葉腋,總花梗(單花時為花梗)長1.5~2.0厘米;花被黃綠色至白色,長1.7~2.0厘米,頂端6裂,裂片卵形,長2.5~3.0毫米,先端鈍;雄蕊6,長14~18毫米,花絲絲狀,貼生花被筒中部,花藥長約4毫米;子房長橢圓形,長約3毫米,花柱細長,長約1.5厘米,與雄蕊等長。漿果球形,直徑7~10毫米,成熟時黑色?;ㄆ?~6月,果期7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羅山和六盤山,生林下或灌叢。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臺灣等省。

        根狀莖藥用,能潤肺養(yǎng)胃、生津止渴。

        3.熱河黃精

        Polygonatum macropodium Turcz. in Bull. Soc. Nat. Mosc. 5: 205. 1832; Grub. Pl. Asi. Centr. 7: 84. 1977;中國植物志15: 62. 1978.

        根狀莖粗壯,圓柱形,徑1~2厘米。莖直立或斜片,高30~100厘米。葉互生,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5~9厘米,先端漸尖。花序葉腋生,近傘房狀,具4~12朵花;總花梗長3~5厘米,小花梗長0.5~1.5厘米,無苞片或微小鉆形;花被白色或帶紅色,長15~20毫米,裂片長4~5毫米;花絲長約5毫米,著生于花冠筒近中部,具3狹翅;子房長3~4毫米,花柱長10~13毫米。漿果深藍色?;ü?~9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我國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山東等?。ㄗ灾螀^(qū)) 。

        4.細根莖黃精(圖350)

        Polygonatum gracile P. Y. Li植物分類學報11: 252. 1966;秦嶺植物志1 (1) : 345.圖328. 1976.

        根狀莖橫走,較細長,肉質,黃白色,直徑2~3毫米,節(jié)痕不甚明顯,散生細弱須根。莖直立,高20~30厘米。葉1~3輪,頂端1輪具6~7個葉片,下面1~2輪各具3個葉片,葉片線狀長橢圓形,長4~8厘米,寬10~18毫米,先端尖,基部漸狹,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中肋顯著,兩面無毛;無柄?;ㄍǔkp生葉腋,總花梗細長,長2.0~3.5厘米;花梗長5~8毫米,基部具膜質苞片,苞片線形,長3~4毫米;花被長8~9毫米,頂端6裂,裂片卵形,長約1.5毫米,頂端鈍;雄蕊6,著生于花被筒中部,花絲極短,長約0.5毫米,花藥長約2毫米;子房卵形,長約3毫米,花柱長約2.5毫米,與雄蕊等長。漿果球形,直徑5~7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灌木林下。分布于我國陜西、山西、甘肅等省。

        img621

        圖350 細根莖黃精Polygonatum gracile
        1.植株2.展開的花3.雄蕊4.果實

        5.輪葉黃精

        Polygonatum verticillatum(L.)All. Fl. Pedem. 1: 131. 1785; C. H. Wright in Journ. Linn. Soc. Bot. 36: 109. 1903;秦嶺植物志1 (1) : 345.圖329. 1976;中國植物志15: 72.圖版24,圖1~2. 1978.——Convallaria verticillata L. Sp. Pl. 315. 1753.

        根狀莖肉質,下部增粗,上部漸細,呈長圓錐形,散生纖細須根。莖由根狀莖頂端伸出,直立,高40~50厘米,基部具膜質鞘,上部具葉。葉常3片輪生,間或有對生或互生,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5~8厘米,寬6~1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中肋明顯,兩面無毛;無柄或近無柄?;▎紊螂p生葉腋,總花梗長2~5毫米,花梗長2~3毫米;苞片膜質,線形,長2~3毫米;花被黃白色或淡紫色,長8~9毫米,頂端6裂,裂片長約2毫米;雄蕊6,著生于花被筒中部以上,花絲長0.5~1.0毫米,花藥長約2.5毫米;子房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花柱與子房近等長。漿果球形,直徑6~9毫米,成熟后黑色?;ㄆ?~8月,果期7~9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下或林緣。分布于我國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ㄗ灾螀^(qū)) 。

        根狀莖藥用,補脾潤肺、生津止渴。

        6.黃精(圖351)雞頭參

        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 ex Rodoute Liliac. 6: Pl. 315. 1812; C. H. Wright in Journ. Linn. Soc. Bot. 36: 109. 1903;秦嶺植物志1 (1) : 346.圖330. 1976;中國植物志15: 78.圖版26,圖1~3. 1978.

        根狀莖橫走,肉質,黃白色,節(jié)部膨大,故節(jié)間一端粗,一端細,散生纖細須根。莖直立,高30~80厘米,有時超過1米,頂端呈攀緣狀。葉4~6片輪生,線狀披針形,長8~12厘米,寬8~14毫米,先端長漸尖,彎曲成鉤或拳卷,基部楔形,全緣,中脈稍明顯,兩面無毛;無柄?;p生葉腋,總花梗長1.0~1.5厘米,花梗長5~8毫米;苞片膜質,線形,長3~4毫米;花被綠白色,長10~12毫米,頂端6裂,裂片矩圓形,長3.0~3.5毫米;雄蕊6,著生于花被筒中部,花絲長0.5~1.0毫米,花藥長2~3毫米;子房卵形,長3.0~3.5毫米,花柱長約5毫米,與雄蕊近等長。漿果球形,直徑7~10毫米,成熟時黑色?;ㄆ?~6月,果期6~7月。

        img622

        圖351 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1.根狀莖2.上部莖3.展開的花

        產(chǎn)寧夏賀蘭山和羅山,生于林緣、山坡或溝邊濕地。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等省。

        根狀莖藥用,同輪葉黃精。

        7.卷葉黃精

        Polygonatum cirrhifolium(Wall .)Royle Ill. Bot. Him. 1: 380. 1839; C. H. Wright in Journ. Linn. Soc. Bot. 36: 104. 1903;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507.圖7843. 1976;秦嶺植物志1 (1) :347.圖331. 1976;中國植物志15: 78. 1978.——Convallaria cirrhifolia Wall. in Asiat, Res. 13:382. 1820.

        根狀莖粗短,念珠狀,黃白色,直徑1~2厘米,具少數(shù)須根。莖直立,高80~150厘米,具縱棱。葉4~7個輪生,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13厘米,寬4~16毫米,先端長漸尖,頂端卷成鉤狀或拳卷,基部楔形,全緣,中肋明顯,兩面無毛;無柄?;p生葉腋,總花梗長1.0~1.5厘米,花梗長3~5毫米;苞片膜質,線形,長2~3毫米;花被淡紫色,長8~9毫米,頂端6裂,裂片卵狀橢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6,著生于花被筒中部以上,花絲短,長0.5~1.0毫米,花藥長約2.5毫米;子房卵形,長約3毫米,花柱與子房等長。漿果球形,直徑6~8毫米?;ㄆ?~6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生于林下、草地或山坡。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ㄗ灾螀^(qū)) 。

        根狀莖藥用,同輪葉黃精。

        8.湖北黃精(圖352)

        Polygonatum zanlanscianense Pamp. in Nuov. Giorn. Bot. Ital. 22: 267. 1915;秦嶺植物志1 (1) : 347. 1976.

        根狀莖肉質,念珠狀或塊莖狀。莖直立,具條棱,中部以上具葉,高70~120厘米。葉4~7個輪生,葉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5厘米,寬13~16毫米,先端長漸尖且稍彎曲至拳卷,基部楔形,全緣;無柄。花序葉腋生,總花梗長1.0~1.5厘米,花序通常具4朵花;花被綠白色,長約6毫米,頂端6裂,裂片長約2毫米;雄蕊6,著生于花被筒中部,花絲極短,長0.5~1.0毫米,花藥長約2毫米;子房卵圓柱形,長約2.5毫米,花柱長約2毫米,與雄蕊等長。漿果球形,直徑6~7毫米,成熟后黑色?;ㄆ?~6月,果期7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下。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江蘇等省。

        img623

        圖352 湖北黃精Polygonatum zanlanscianense
        1.根狀莖2.部分莖

        5.玉簪屬Hosta Tratt.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粗厚。須根粗壯。葉基生,多寬闊;有柄?;ㄇo高出葉上,單一;花序總狀,頂生,花或多或少偏于一側,下具葉狀總苞;花白色或淡藍紫色,直立或開展,花被下部結合成筒狀,頂端6裂,裂片近直立或開展;雄蕊6,下位生或著生于花被筒內(nèi),與花被等長或稍外伸;子房3室,每室含多數(shù)胚珠。果實為蒴果,室背開裂;種子黑色,有光澤。

        本屬約40種,分布于東亞。我國約6種;寧夏僅栽培1種。

        玉簪

        Hosta plantaginea(Lam.)Aschers. in Bot. Zeit. 21: 53. 1863; Diels in Bot. Jahrb. 29: 241. 1900;秦嶺植物志1 (1) : 329. 1976.——Hemerocallis plantaginea Lam. Encyc. 3: 103. 1789.

        多年生草本,具粗壯根狀莖。葉基生,葉片卵形或心狀卵形,長15~25厘米,寬10~1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全緣;具長柄??偁罨ㄐ蝽斏?,花梗長1.0~1.2厘米,下部具1葉狀苞,苞片卵狀橢圓形,長3~4厘米,寬1~2厘米,先端長尾尖,內(nèi)部具1小苞片;花白色,長10.0~12.5厘米,頂端6裂,裂片長橢圓形,長3.5~4.0厘米;雄蕊與花被等長或稍伸出;子房長約1.2厘米,花柱常伸出花被外。蒴果圓柱形,長4.5~7.5厘米?;ㄆ?~10月。

        寧夏見有栽培;原產(chǎn)我國。

        根或全草藥用,能解毒消腫、提膿生肌、清肺止咳。

        6.七筋菇屬Clintonia Rafin.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匍匐。葉基生,全緣?;▎紊驍?shù)朵排列成頂生總狀花序或傘形花序;花被片6,離生;雄蕊6,著生于花被片基部,花絲絲狀,花藥背著;子房3室,每室含多數(shù)胚珠,花柱柱狀,柱頭不明顯3裂。果實為漿果,或多少呈蒴果狀開裂。

        本屬約6種,分布于亞洲和北美洲溫帶地區(qū)。我國僅1種;寧夏亦產(chǎn)。

        七筋菇(圖353)

        Clintonia udensis Trautv. et Mey. Fl. Ochot. 92. t. 30. 1856;Diels in Bot. Jahrb. 36 (Beibl. 82) : 22. 1905;秦嶺植物志1(1) : 328.圖307. 1976;中國植物志15: 26.圖版9,圖1~5. 1978.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粗,具多數(shù)細長須根。葉基生,長橢圓形、倒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13~15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短突尖,基部成鞘狀抱莖,全緣?;ㄇo自葉叢抽出,單一,直立,密生棕色柔毛,中部以上生1膜質苞葉,披針形,長1.5~2.5厘米或無苞葉;總狀花序頂生,具少數(shù)花或僅具2~3朵花;花梗長3~5毫米,花后伸長達2厘米;花被片6,離生,白色,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約1厘米,寬2.5~3.0毫米,先端鈍,外面基部疏被柔毛;雄蕊6,著生于花被片基部,花絲長約5毫米,花藥長約1.5毫米;子房卵狀長圓形,長3~4毫米,花柱與子房近等長,柱頭3淺裂。漿果近球形或橢圓形?;ㄆ?~6月,果期6~7月。

        img624

        圖353 七筋菇Clintonia udensis
        1.植株2.花3.雄蕊4.雌蕊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高山林下。分布于我國東北及河北、山西、河南、湖北、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西藏等?。ㄗ灾螀^(qū)) 。

        7.萱草屬Hemerocallis L.

        多年生草本,具肉質塊根。葉基生,線形,背面中脈隆起?;ㄇo高出于葉,上部分枝,分枝基部具苞片;蝎尾狀聚傘花序組成圓錐狀,有時花少數(shù);花被漏斗狀或鐘形,下部結合,上部分離,黃色或橙黃色;雄蕊6,著生于花被筒喉部,花絲細長,花藥背著稍呈丁字形;子房長圓形,無柄或近無柄,花柱細長,柱頭頭狀。蒴果三角形,室背開裂。

        本屬有15種,分布于中歐及亞洲東部。我國有12種;寧夏有1種。

        北萱草

        Hemerocallis esculenta Koidz. in Bot. Mag. Tokyo 39: 28. 1925;中國植物志14: 60. 1980.——Hemerocallis middendorfii Trautv. et Mey. var. esculenta (Koidz.)Ohuri.——H. dumortieri Morr. var. esculenta(Koidz.)Kitam. in Col. Illus. Pl. Jap. 3: 142. 1964.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根稍肉質,直徑1.5~4.0毫米。葉基生,長20~70厘米,寬4~15毫米,基部具黑褐色絲裂成纖維狀殘存葉鞘。花葶直立,高30~50厘米,光滑;總狀花序頂生,短縮,具2~4朵花;花梗短,長0.5~1.0厘米;苞片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3~2.5厘米,寬4~8毫米,先端尾狀長漸尖;花冠長5~7厘米,橘紅色,花冠筒長1.5~1.7厘米。蒴果圓柱形,長2.0~2.5厘米?;ㄆ?~7月,果期7~8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山坡灌叢下。分布于我國河北、河南、山西、甘肅等省。

        8.知母屬Anemarrhena Bge.

        屬的特征同種。

        本屬約1種,產(chǎn)我國北部;寧夏也有分布。

        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in Mém. Acad. Sci. St.-Pétersb. Sav. Etrang. 2: 140. 1831;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34.圖7697. 1976;中國植物志14: 40.圖版9,圖1~3. 1980.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粗壯,具多數(shù)黃褐色纖維,具多數(shù)須根。葉基生,線形,長20~40厘米,寬3~6毫米,主脈明顯,無毛?;ㄝ銏A柱形,高30~60厘米,由下部至花序下散生苞片狀退化葉,下部的卵狀三角形,頂端長漸尖,向上漸短,先端銳尖;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厘米, 2~6朵花成一簇散生在花序軸上,每簇花下具1苞片;花梗長短不等;花被片6,線狀長橢圓形,淡紫紅色,長7~8毫米,寬1.0~1.5毫米,內(nèi)輪3片稍寬;雄蕊3,與內(nèi)輪花被片對生,花絲長為花被片的3/5~2/3,與內(nèi)輪花被片貼生,僅頂端極短部分分離;子房卵形,長約1.5毫米,向上漸狹成花柱。蒴果長卵形,具6縱棱?;ㄆ?~7月。

        產(chǎn)寧夏羅山,生干旱草地或沙地上。分布于東北、華北及甘肅等省。

        9.吊蘭屬Chlorophytum Ker.-Gawl.

        多年生草本。具簇生圓柱狀肥大須根和短的根狀莖。葉基生,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花葶細長,自葉叢中抽出,有時變成匍匐狀莖,先端形成葉叢和粗短不定根??偁罨ㄐ蝽斏?,具苞片;花小,兩性,具柄;花被片6,白色,離生;雄蕊6,著生于花被片基部,花藥基著,子房上位, 3室,每室含多數(shù)胚珠,花柱線形,柱頭不顯著。蒴果三角形,室背開裂。

        本屬約215種,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我國有5種,產(chǎn)西南部和南部地區(qū);寧夏常見栽培1種。

        吊蘭

        Chlorophytum comosum(Thunb.)Baker in Journ. Linn. Soc. Bot. 15: 329. 1877;中國植物志14: 41. 1980.——Anthericum comosum Thunb. Prod. Pl. Cap. 63. 1772~1775.

        多年生草本。具簇生的圓柱狀肥大須根和短根狀莖。葉基生,線形,長20~4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抱莖?;ㄝ阕匀~叢中抽出,圓柱形,長30~80厘米,彎垂,較堅硬;總狀花序頂生,單一或分枝,常在花序上部簇生葉叢,葉長2~8厘米;數(shù)花一簇疏離的散生于花序軸上;花梗與花被片近等長,中部以上具關節(jié);花被片6,長8~10毫米,外輪倒披針形,寬約2毫米,內(nèi)輪長矩圓形,寬約2.5毫米;雄蕊與花被片近等長;雌蕊略長于雄蕊。蒴果三棱狀扁球形,長3~4毫米,寬6~8毫米。

        寧夏見室內(nèi)盆栽,供觀賞。原產(chǎn)非洲南部。

        10.鈴蘭屬Convallaria L.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粗,具1~2條匍匐根狀莖。根須狀。莖基部具4~5個膜質鞘狀鱗葉。葉通常2,葉柄與鱗葉套疊?;ㄇo直立,長20~25厘米;總狀花序頂生;苞片膜質;花數(shù)朵,下垂,偏向一側,寬鐘形;花被頂端6裂;雄蕊6,著生于花被筒基部,花絲短,花藥基著;子房上位, 3室。漿果球形,肉質。

        本屬2種,分布于北溫帶。我國有1種,分布于東北和西北;寧夏亦產(chǎn)。

        img625

        圖354 鈴蘭Convallaria majalis
        1.植株2.果序

        鈴蘭(圖354)

        Convallaria majalis L. Sp. Pl. 314. 1753;中國植物志15: 2.圖版2,圖1~3. 1978.——Convallaria keiskei Miq. Ann. Mus. Bot. Lugd.-Bat. 3: 148. 1867;秦嶺植物志1(1) : 336.圖317. 1976.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狀莖細弱,橫走。葉2片,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2~15厘米,寬6.5~7.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15~22厘米,互相迭抱,基部包被4~5片鞘狀鱗葉。花葶直立,長22~25厘米,較葉短;總狀花序頂生,長5~12厘米,具花約10朵;苞片膜質,披針形,長約6毫米;花梗長6~8毫米;花被寬鐘形,長7~8毫米,寬約7毫米,頂端6淺裂,裂片卵形,長2.0~2.5毫米,先端尖;雄蕊6,著生于花被基部,花絲長約2毫米,花藥長1.5~1.8毫米;子房卵形,長2~3毫米,花柱長約3毫米。漿果球形,直徑約6毫米,紅色?;ㄆ?~6月,果期7~8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下陰濕處。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及山東、河南、湖南、浙江、陜西、甘肅等省。

        全草藥用,有強心利尿的功效。

        11.扭柄花屬Streptopus Rich.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莖直立,單一或中部以上分枝。葉互生,無柄,通常抱莖?;ㄍǔ?~2朵腋生,或為頂生圓錐花序;花被片6,離生或基部合生;雄蕊6,貼生于花被片基部或中部以下,花絲基部寬扁,上部狹細,花藥先端長尖;子房近球形, 3室,花柱存在或幾無,柱頭圓盾狀或3裂。漿果球形,熟時紅色;種子多數(shù)。

        本屬約10種,分布于北溫帶。我國產(chǎn)5種;寧夏僅產(chǎn)1種。

        扭柄花(圖355) 曲梗蒜盤七

        Streptopus obtusatus Fassett in Rhodora 37: 102. 1935;秦嶺植物志1 (1) : 338.圖320. 1976.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狀莖細長,橫走。莖直立,單一,光滑。葉(4) 5~8片,互生,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長5.5~11.0厘米,寬2.0~4.5厘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心形,抱莖,邊緣具睫毛狀細齒,兩面無毛?;▎紊喜咳~腋,似從葉下生出;花梗長2~3厘米,中部以上或中部具關節(jié),關節(jié)處膝曲并具1腺體;花被淡黃色,長8~9毫米, 6深裂幾達基部,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上部呈鐮刀狀;雄蕊6,花短絲,長約1.2毫米,扁平,基部稍寬,花藥三角狀披針形,長約3.2毫米,頂端尾狀長漸尖,基部叉開呈戟形;子房球形,長約1.5毫米,花柱柱狀,長約4毫米,柱頭3裂。漿果球形,紅色?;ㄆ?月,果期7~8月。

        img626

        圖355 扭柄花Streptopus obtusatus
        1.植株2.剖開的花3.花柱及柱頭4.雄蕊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雜木林下。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四川、云南等省。

        12.舞鶴草屬Maianthemum Weber.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莖直立,單一。葉2~3片,互生,通常心狀卵形?;ㄐ。咨?;總狀花序頂生;花被片4,離生,向外彎曲;雄蕊4,著生于花被片基部,花藥小,背著;子房2室,每室含2胚珠,花柱粗短,柱頭2淺裂。漿果球形,含1~3粒種子。

        本屬約4種,分布于北溫帶。我國產(chǎn)2種,分布于西北至東北;寧夏產(chǎn)1種。

        舞鶴草(圖356) 二葉舞鶴草

        Maianthemum bifolium (L.)F. W. Schmidt. Fl. Boem. Cent. 4: 55. 1794;秦嶺植物志1(1) : 348.圖332. 1976.中國植物志15: 41.圖版9,圖6~7. 1978.——Convallaria bifolia L. Sp. Pl. 316. 1753.

        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狀莖細長,橫走或斜伸,直徑1.0~1.5毫米,節(jié)上生纖細須根。莖直立,無毛或疏生糙毛?;~1片,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具長柄,柄長達8厘米;莖生葉2,稀3,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狹卵形,長5~7厘米,寬2.5~4.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兩面沿脈疏被短柔毛,背面稍密;葉柄長0.5~2.0厘米,被糙毛。總狀花序頂生,長2~4厘米;花序軸具縱銳棱,疏被短毛或乳頭狀突起;花單生或雙生;苞片小,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膜質,長約0.3毫米;花梗細,長3~4毫米;花被片白色或淡黃色,卵狀橢圓形,長1.5~2.0毫米,寬近1毫米,先端鈍;雄蕊4,花絲長約1毫米,花藥卵形,長約0.5毫米;子房寬卵形,長0.5~0.8毫米,花柱與子房近等長。漿果球形,直徑4~5毫米?;ㄆ?月,果期7~8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羅山及六盤山,生林下。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四川等省。

        img627

        圖356 舞鶴草Maianthemum bifolium
        1.植株2.花

        13.鹿藥屬Smilacina Desf.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垂直或匍匐。莖單生,直立,下部具膜質鞘。葉互生,無柄或具柄。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花小,花被片6,離生或下部合生;雄蕊6,花絲與花被片貼生,花藥基著;子房近球形, 3室,每室含1粒胚珠,花柱長或短,柱頭3淺裂或深裂。漿果球形。

        本屬約25種,分布于亞洲、中美和歐洲。我國有22種;寧夏產(chǎn)2種。

        分種檢索表

        img628

        1.管花鹿藥(圖357)

        Smilacina henryi(Baker)Wang et Tang植物分類學報2: 452. 1954;秦嶺植物志1 (1) :348.圖333. 1976.——Oligobotrya henryi Baker in Hook. Ic. Pl. 1537. 1886; Diels in Bot. Jahrb. 29: 249. 1900.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根狀莖粗短,具多數(shù)須根。莖單生,直立,被短柔毛,下部較疏。葉4~9片,互生,葉橢圓形、卵狀橢圓形、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0~16厘米,寬3.5~11.0厘米,先端漸尖或具短尖,基部圓形、楔形或微心形,全緣,兩面疏被平貼短柔毛,邊緣具緣毛;無柄或具長2~7毫米的短柄。總狀花序,或具分枝而成圓錐花序,頂生,長10~20厘米;小花梗短,長約1毫米;花被合生成高腳碟狀,長13~14毫米,頂端6裂,裂片開展,三角狀卵形,長3.5~4.0毫米;雄蕊6,著生于花被筒喉部,花絲極短,花藥長約1毫米;子房卵形,長1.8~2.0毫米,花柱長約2.5毫米,柱頭3裂。漿果球形,直徑7~9毫米,成熟時黑紫色?;ㄆ?月,果期7~8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下、林緣或陰濕山谷。分布于我國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西藏、湖南、湖北等省(自治區(qū)) 。

        img629

        圖357 管花鹿藥Smilacina henryi
        1.根狀莖2.植株上部3.剖開的花

        2.合瓣鹿藥

        Smilacina tubifera Batal. in Act. Hort. Petrop. 13:104. 1893; Diels in Bot. Jahrb. 29: 246. 1900;秦嶺植物志1 (1) : 349.圖335. 1976;中國植物志15: 40.圖版14,圖6~7. 1978.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10~20厘米。根狀莖細長,匍匐,疏具纖細須根。莖直立,單一,上部疏被短柔毛。葉2~3片,卵形或狹卵形,長4~5厘米,寬2.0~2.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上面近無毛,背面疏被短柔毛,邊緣具睫毛狀細齒;無柄??偁罨ㄐ蝽斏偦üiL2~3厘米,密被柔毛,花2~5朵,花梗長約1毫米,被毛;花被下部結合成杯狀,長約1.5毫米,花被裂片6,卵形或橢圓形,長約2毫米,頂端圓,具1脈;雄蕊6,著生于花被筒喉部,花絲極短,花藥長0.7毫米;子房卵形,長約0.7毫米,花柱與子房近等長,柱頭3裂。花期5~6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下。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青海、四川及湖北等省。

        14.蔥屬Allium L.

        多年生草本。鱗莖膨大或不明顯,外面包被膜質、紙質、棕網(wǎng)狀或纖維狀殘存的葉鞘。葉通?;蚓唛L鞘而似莖生,扁平、半圓柱狀或圓筒狀。傘形花序或頭狀花序,包在1~3片膜質佛焰狀的苞內(nèi);花被片6,離生或下部連合;雄蕊6,著生于花被片上,分離或基部愈合,花藥背著;子房3棱形, 3室,每室含數(shù)粒胚珠,花柱絲狀,柱頭頭狀或3分裂。蒴果小,室背開裂。

        本屬約500種,分布于北溫帶。我國約產(chǎn)100種;寧夏產(chǎn)21種4變種。

        分種檢索表

        img630

        img631

        img632

        1.茖蔥(圖358)

        Allium victorialis L. Sp. Pl. 295. 1753; Dammer et Diels in Bot. Jahrb. 36 (Beibl. 82) : 21. 1905;Vved. in Fl. URSS 4: 141. 1935;Hand.-Mzt. Symb. Sin. 7: 1196. 1936;秦嶺植物志1(1) : 370.圖358. 1976;中國植物志14: 203.圖25. 1980.

        多年生草本;鱗莖近圓柱形,鱗莖外皮褐色或黑褐色,破裂成網(wǎng)狀纖維狀。葉片2,倒卵狀長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8~20厘米,寬3~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且沿葉柄稍下延;葉柄長4~6厘米,下部鞘狀包莖。花葶單一,圓柱形,高30~70厘米;總苞膜質;傘形花序球形,具多數(shù)花;花梗近等長,長13~17毫米,基部無小苞片;花被片白色,有時淡紫色,外輪花被片卵形,長約2.5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鈍,內(nèi)輪花被片橢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圓鈍;花絲長約4毫米,基部稍擴展,扁平,無齒,花藥黃色,長約1.2毫米;子房3棱形,長約1.5毫米,基部收縮成短柄,花柱長約2毫米,柱頭小。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下、林緣、陰濕草地。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四川、河南、湖北、浙江等省。

        1a.對葉韭(變種)

        var. lister(Stearn.)J. M. Xu中國植物志14: 204. 1980.

        本變種與正種的區(qū)別主要在于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基部圓形至心形。

        產(chǎn)地與生境同正種。分布于我國河北、山西、陜西、河南和安徽等省。

        img633

        圖358 茖蔥Allium victorialis
        1.植株上部2.植株上部及花序
        3.花4.雌蕊5.雄蕊6.蒴果7.種子

        2.高山韭

        Allium sikkimense Baker in Journ. Bot. Brit. et For. 12: 292. 1874;秦嶺植物志1 (1) : 375.圖365. 1976.——Allium kansuense Regel in Act. Hort. Petrop. 10 (2) : 690. 1887.

        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鱗莖圓柱形,鱗莖外皮暗褐色,破裂成纖維狀,下部近網(wǎng)狀,稀條狀破裂。葉狹線形,扁平,長7~25厘米,寬2~5毫米?;ㄝ銏A柱狀,高15~4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早落;傘形花序半球形,花多而密;小花梗近等長,基部無小苞片;花被片天藍色或紫藍色,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0毫米,寬3.0~4.5毫米,內(nèi)輪的邊緣常具1至數(shù)個疏離的不規(guī)則小齒,且常較外輪花被片稍長而寬;花絲等長,長為花被片的1/2~2/3,內(nèi)輪的基部擴展,有時每側各具1齒;子房近球形,基部沿腹縫線具3個凹穴,花柱比子房短或近等長。花果期7~9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緣、灌叢或草地。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ㄗ灾螀^(qū)) 。

        img634

        圖359 天藍韮Allium cyaneum
        1.植株2.花被片3.雄蕊4.雌蕊

        3.天藍韭(圖359)

        Allium cyaneum Regel in Act. Hort. Petrop. 3: 174. 1875;id. in Act. Hort. Petrop. 10: 375. pl. 4. f. 3. c. 1887; C. H. Wright in Journ. Linn. Soc. Bot. 36: 122. 1903;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483.圖7795. 1976;秦嶺植物志1 (1) : 375. 1976;中國植物志14: 229.圖54. 1980.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鱗莖圓柱形,細長;鱗莖外皮暗褐色,老時破裂為纖維狀,常呈不明顯的網(wǎng)狀。葉半圓柱狀,上面具溝槽,長5~25厘米,寬1.0~1.5毫米?;ㄝ憷w細,高15~25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或2裂;傘形花序半球形,花2至多數(shù),花梗長4~12毫米,無小苞片;花被片天藍色或藍紫色,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約5毫米,寬2.0~2.5毫米,先端鈍圓,內(nèi)輪花被片稍長;花絲等長,長約7毫米,內(nèi)輪花絲基部擴展成狹三角形,無齒;子房近球形或倒卵形,長約3毫米,基部具3個凹穴,花柱長約7毫米?;ㄆ?~9月。

        產(chǎn)寧夏南華山及羅山,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及湖北等省(自治區(qū)) 。

        4.輝韭

        Allium strictum Schrader Hort. Goett. 7. t. 1. 1809; Vved. in Fl. URSS 4: 151. 1935;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85.圖7799. 1976;中國植物志14: 220.圖45. 1980.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鱗莖圓柱形,鱗莖外皮黃褐色,破裂成纖維狀,呈網(wǎng)狀。葉線形,寬2~5毫米,邊緣光滑或具細糙齒。花葶圓柱狀,高30~77厘米,下部1/2~1/3被疏離的葉鞘;總苞2裂;傘狀花序球形或半球形,具多而密的花;花梗近等長,基部具小苞片;花被片淡紫色至淡紅色,內(nèi)輪花被片橢圓形,長4~5毫米,寬1.8~2.3毫米,先端鈍圓,外輪花被片卵狀橢圓形,稍短于內(nèi)輪;花絲等長,與花被片等長或稍長,內(nèi)輪花絲基部擴展,擴展部分寬大于高,每側具1短齒,外輪花絲錐形;子房倒卵球形,基部具3個凹穴,花柱稍伸出花被外?;ü?~9月。

        產(chǎn)寧夏香山及羅山,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我國東北及內(nèi)蒙古、甘肅、新疆等?。ㄗ灾螀^(qū)) 。

        5.蒙古韭(圖360) 沙蔥

        Allium mongolicum Regel in Act. Hort. Petrop. 3: 160. 1875 et 10: 340. 1887;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81.圖7791. 1976;中國植物志14: 224.圖版48,圖1~3. 1980.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鱗莖圓柱形,鱗莖外皮黃褐色,破裂成松散的纖維狀。葉圓柱形至半圓柱形,通常較花葶短,稀較花葶長,長7~30厘米,寬0.5~1.5毫米。花葶粗壯,高15~3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片單側開裂;傘形花序球形或半球形,具多而密的花;花梗近等長;花被片淡紅色至紫紅色,外輪花被片卵形,長6~7毫米,寬4.0~4.5毫米,先端鈍圓,內(nèi)輪花被片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7~8毫米,寬4.5~6.0毫米,先端鈍圓;花絲等長,長約6毫米,內(nèi)輪花絲基部近1/2擴展成卵形或卵球形,長2~4毫米,花柱長2.5~3.0毫米,不伸出花被外?;ㄆ?月。

        img635

        圖360 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1.植株2.外輪花被片3.內(nèi)輪花被片
        4.內(nèi)輪雄蕊5.外輪雄蕊6.雌蕊

        產(chǎn)寧夏賀蘭山東麓山前沖積扇上及中衛(wèi)、吳忠、平羅、鹽池等市(縣) ,生于沙地、沙礫地。分布于我國西北及內(nèi)蒙古、遼寧等省(自治區(qū)) 。

        6.韭 韭菜

        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 Syst. Veg. 2: 38. 1825;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86.圖7801. 1976;秦嶺植物志1 (1) : 373. 1976;中國植物志14: 221.圖47. 1980.

        多年生草本,具橫生的根壯莖。鱗莖近圓柱形,簇生,鱗莖外皮暗黃色至黃褐色,破裂成纖維狀,呈網(wǎng)狀或近網(wǎng)狀。葉線形,扁平,實心,較花葶短,長7~30厘米,寬1.5~8.0毫米?;ㄝ銏A柱狀,常具2縱棱,高25~6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或2~3裂;傘形花序半球形或近球形,具多數(shù)花;花梗近等長,基部具小苞片;花被片白色,具綠色或黃綠色中脈,內(nèi)輪卵狀長橢圓形,長約6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尖,外輪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稍狹;花絲等長,長約4毫米,錐形,內(nèi)輪花絲基部略寬于外輪花絲,花藥長約2毫米;子房倒卵球形?;ㄆ?月。

        寧夏廣泛栽培;六盤山有野生,生于草地、林緣。葉、花葶和花均作蔬菜食用;種子入藥,能溫腎助陽。

        7.野韭(圖361)

        Allium ramosum L. Sp. Pl. ed. l. 296. 1753;中國植物志14: 222. 1980.——Allium odorum L. Mant. 1: 62. 1767.

        多年生草本,具橫生的粗壯根狀莖。鱗莖近圓柱形,鱗莖皮暗黃色至黃褐色,破裂成纖維狀、網(wǎng)狀或近網(wǎng)狀。葉三棱狀線形,背面具隆起的縱棱,中空,較花葶短,長10~20厘米,寬1.5~5.0毫米?;ㄝ銏A柱狀,高30~60厘米,基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或2裂;傘形花序半球形,具多花;花梗近等長,長1~2厘米,基部具小苞片;花被片淡紅色,具深紫色中脈,內(nèi)輪花被片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8毫米,寬2~3毫米,先端尖,外輪花被片披針狀長橢圓形,稍狹,先端尖;花絲等長,長4~5毫米,錐形,內(nèi)輪稍寬;子房倒卵球形,具3圓棱,長2.5~3.0毫米,花柱與子房近等長?;ㄆ?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及賀蘭山,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等省。

        img636

        圖361 野韭Allium ramosum
        1.植株2.花序3.展開的花冠與雄蕊

        8.堿韭(圖362)

        Allium polyrhizum Turcz. ex Regel in Act. Hort. Petrop. 3: 162. 1875;Vved. in Fl. URSS 4: 172. t. 10. f. 3a. 1935;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80.圖7789. 1976;中國植物志14: 223.圖48. 1980.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鱗莖圓柱形,叢生,鱗莖外皮黃褐色,破裂成纖維狀,呈近網(wǎng)狀。葉半圓柱形,較花葶短,稀近等長或稍短,長5~35厘米,直徑0.5~1.0毫米?;ㄝ銏A柱狀,高12~35厘米,基部被葉鞘;總苞2~3裂;傘形花序半球形,具多花;花梗等長,長7~10毫米;花被片淡紫紅色或紫紅色,內(nèi)輪花被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7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圓,外輪花被片卵狀橢圓形,稍狹,先端鈍;花絲等長,長約6.5毫米,較花被片稍長或等長,基部合生,內(nèi)輪花絲分離部分基部擴展,每側各具1尖齒,外輪花絲分離部分錐形;子房卵球形,長約2.5毫米,花柱長約5毫米。花期7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及同心、吳忠、石嘴山等市(縣) ,生于山坡。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及甘肅、青海、新疆等?。ㄗ灾螀^(qū)) 。

        9.賀蘭韭

        Allium eduardii Stearn in Herbertia 11: 102. 1944;中國植物志14: 216.圖39. 1980.——Allium fischer Regel All. Monogr. 161. 1875.

        img637

        圖362 堿韭Allium polyrhizum
        1.植株2.花3.內(nèi)外輪雄蕊4.雌蕊

        多年生草本。鱗莖圓柱狀,叢生,鱗莖外皮黃褐色,破裂成纖維狀,呈明顯的網(wǎng)狀,緊密包圍鱗莖。葉半圓柱狀,較花葶短,上面具縱溝,直徑約1毫米?;ㄝ銏A柱狀,高11~3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具較裂片長近3倍的喙;傘形花序半球形,花較疏散;花梗近等長,基部具小苞片;花被片淡紫紅色至紫色,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具反折的小尖頭,長5.0~6.5毫米,寬2.0~2.5毫米,內(nèi)輪花被片較外輪稍長;花絲等長,略長于花被片,內(nèi)輪花絲基部擴大,擴大部分長為花絲的1/5~1/4,每側各具1銳齒,外輪花絲錐形;子房近球形,基部不具凹穴,花柱遠較子房長,伸出花被外?;ㄆ?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生于干旱山坡或草地。分布于我國內(nèi)蒙古、河北等省(自治區(qū)) 。

        10.甘青韭(圖363)

        Allium przewalskianum Regel All. Monogr. 164. 1875;et in Act. Hort. Petrop. 10: 343. pl. 4. f. 2. 1887;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87.圖7803. 1976;秦嶺植物志1 (1) : 374.圖363. 1976;中國植物志14: 218.圖40. 1980.

        img638

        圖363 甘青韭Allium przewalskianum
        1.植株2.花3.內(nèi)輪雄蕊4.外輪雄蕊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鱗莖柱狀圓錐形,叢生,鱗莖外皮紅棕色,破裂成纖維狀,呈明顯的網(wǎng)狀,緊密包圍鱗莖。葉半圓柱狀至圓柱狀,具4~5個縱棱,長10~35厘米,粗0.5~1.5毫米,短于或近等長于花葶?;ㄝ銏A柱狀,高20~40厘米,基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具與總苞片等長的喙;傘形花序球形或半球形,具稍密集的多花;花梗近等長,長1.0~1.5厘米;花被片深紫紅色,內(nèi)輪花被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0~6.5毫米,寬1.5~2.7毫米,先端稍鈍,外輪花被片狹卵形或卵形,稍短;花絲等長,長約1厘米,內(nèi)輪花絲下部擴展,擴展部分長為花絲近一半,每側各具1尖齒,外輪花絲錐形;子房近球形,基部無凹穴,花柱長約7毫米。花期7~8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及六盤山,生于山坡、灌叢或草地。分布于我國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ㄗ灾螀^(qū)) 。

        11.多葉韭(變種) 霧靈韭

        Allium plurifoliatum Rendle var. stenodon(Nakai et Kitag.)J. M. Xu中國植物志14: 233. 1980.——Allium stenodon Nakai et Kitag. in Rep. First Sci. Exped. Manch. 4(1) : 18. t. 6. 1934.——Allium plurifoliatum Rendle in Journ. Bot. Brit. et For. 44: 43. pl. 476. f. 5~7. 1906;寧夏植物志2: 495. 1988.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鱗莖狹卵狀圓柱形,鱗莖外皮黑褐色至黃褐色,破裂成纖維狀,有時略呈網(wǎng)狀。葉線形,扁平,與花葶近等長,寬2~6毫米,邊緣向下反卷,背面顏色較上面淡?;ㄝ銏A柱狀,高15~40厘米,中部以下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具短喙;傘形花序具多花,稍松散;花梗近等長,基部無小苞片;花被片淡紅色、淡紫色至紫色,內(nèi)輪花被片卵狀長橢圓形,長4~5毫米,寬2.0~2.5毫米,先端鈍圓或近截平,外輪花被片卵形較內(nèi)輪稍短;花絲等長,長為花被片的1.5~2.0倍,內(nèi)輪花絲基部擴大,每側具1高2~3毫米的齒片,齒片頂端常具2至數(shù)個不規(guī)則的小齒;子房卵形,基部具3個有蓋的凹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8~10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下或山坡草地。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四川、安徽、湖北等省。

        img639

        圖364 細葉韭Allum tenuissimum
        1.植株2.花序3.花4.外輪花被片
        5.內(nèi)輪花被片6.外輪雄蕊7.內(nèi)輪雄蕊

        12.細葉韭(圖364)

        Allum tenuissimum L. Sp. Pl. ed. 1. 301. 1753; Ledeb. Fl. Ross. 4: 183. 1852;C. H. Wright. in Journ. Linn. Soc. 36:125. 1903;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78.圖7786. 1976;秦嶺植物志1 (1) : 376. 1976;中國植物志14: 237. 1980.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鱗莖近圓柱狀,叢生,鱗莖外皮紫褐色至灰褐色,膜質,頂端常不規(guī)則破裂,內(nèi)皮膜質,紫紅色。葉半圓柱狀至近圓柱狀,長30~45厘米,粗0.5~1.0毫米,與花葶近等長,光滑,稀沿棱具細糙齒?;ㄝ銏A柱狀,高30~45厘米,具細縱棱,下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傘形花序半球形,花梗近等長,長0.5~2.0厘米,基部無小苞片;花被片白色或淡紅色,外輪花被片倒卵狀矩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鈍,內(nèi)輪花被片倒卵狀楔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截形或鈍圓狀平截;花絲等長,長約2.5毫米,內(nèi)輪花絲基部擴展為倒卵圓形,擴展部分長為花絲的近一半,外輪花絲下基部略擴展;子房卵形,長約1.5毫米,基部無凹穴,花柱與子房近等長?;ㄆ?~8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麻黃山、南華山及同心、中衛(wèi)、賀蘭、平羅等市(縣) ,生于山坡、草地或沙丘上。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四川、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等省。

        13.矮韭(圖365)

        Allium anisopodium Ledeb. Fl. Ross 4: 183. 1852;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78. 1976;中國植物志14: 237.圖版49,圖4~6. 1980.——Allium tenuissimum L. f. anisopodium(Ledeb.)Regel All. Monogr. 175. 1875.

        多年生草本,具橫生根狀莖。鱗莖近圓柱狀,叢生,鱗莖外皮紫褐色、黑褐色或灰黑色,膜質,不規(guī)則破裂,內(nèi)皮常帶紫紅色。葉半圓柱狀或有時因中央縱棱隆起而呈三角狀狹線形,光滑或葉緣及縱棱具細糙齒,長10~15厘米,寬1~2毫米,較花葶短或近等長?;ㄝ銏A柱狀,高15~35厘米,具縱棱,光滑,下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傘形花序半球形,松散,花梗不等長,長0.5~1.5厘米,具縱棱,光滑,稀沿縱棱有細糙齒,基部無小苞片;花被片淡紫色,外輪花被片卵狀長橢圓形,長3.5~5.0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圓,內(nèi)輪花被片倒卵狀長橢圓形,長4~5毫米,寬2.5~3.0毫米,先端平截或鈍圓狀近平截;花絲近等長,內(nèi)輪花絲基部擴大為卵圓形,擴大部分為花絲長的一半,外輪花絲基部稍擴大;子房卵球形,基部無凹穴,花柱與子房近等長?;ㄆ?~8月。

        img640

        圖365 矮韭Allium anisopodium
        1.植株2.花

        產(chǎn)寧夏賀蘭山、香山及鹽池等縣,生于山坡、草地或沙丘上。分布于我國東北及山東、河北、內(nèi)蒙古等?。ㄗ灾螀^(qū)) 。

        本種與細葉韭極為相似,但本種花梗不等長與細葉韭可以區(qū)別。

        13a.糙葶韭(變種)

        var. zimmermannianum(Gilg)Wang et Tang北研植物所叢刑2 (8) : 260. 1934;中國植物志14: 239.圖版49,圖7. 1980.——Allium zimmermannianum Gilg in Bot. Jahrb. 34(Beibl. 75) : 23. 1904.

        本變種與矮韭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小花梗、花葶及葉沿縱棱具明顯細糙齒,尤以花葶具細糙齒易于區(qū)別。

        產(chǎn)寧夏賀蘭山、南華山及鹽池等縣,生境同矮韭。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及山東、陜西、甘肅等省。

        14.寬苞韭

        Allium platyspathum Schrenk in Fisch. et Mey. Enum. Pl. Nov. 1: 7. 1841;Regel in Act. Hort. Petrop. 3. 2: 135. 1875;中國植物志14: 242.圖66. 1980.——Allium amblyophyllum Kar. et Kir. in Bull. Soc. Nat. Mosc. 15. 3: 510. 1842.

        多年生草本,具直伸根狀莖。鱗莖卵狀圓柱形,直徑1~2厘米,鱗莖外皮黑褐色,干膜質或紙質,不破裂。葉寬線形,扁平,長15~30厘米,寬3~10毫米。花葶圓柱狀,高20~4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2裂;傘形花序半球形,具多而密集的花;花梗近等長,基部無小苞片;花被片淡紅色至紫紅色,披針形至線形披針形,長6~8毫米,寬1.5~2.0毫米,外輪花被片稍短;花絲等長,錐形,與花被片近等長至其長度為花被片的1.5倍;子房近球形,基部具3個凹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6~8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生于山坡或石質干河灘地。分布于我國新疆及甘肅等省(自治區(qū)) 。

        15.砂韭

        Allium bidentatum Fisch. ex Prokh. in Bull. Jard. Bot. Princ. URSS 29: 564. 1930;中國植物志14: 226.圖50. 1980.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鱗莖圓柱狀,叢生,鱗莖外皮褐色至灰褐色,條狀破裂,有時頂端破裂成纖維狀。葉半圓柱狀,較花葶短,常僅為其1/2長,寬1.0~1.5毫米?;ㄝ銏A柱狀,高10~3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2裂;傘形花序半球形,花較多,密集;花梗近等長,基部無小苞片;花被片淡紫紅色至紅色,外輪花被片卵狀橢圓形至卵形,長4.0~5.5毫米,寬1.5~2.8毫米,內(nèi)輪花被片矩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5.0~6.5毫米,寬1.5~3.0毫米,先端近平截,常具不規(guī)則小齒;花絲等長,略短于花被片,內(nèi)輪花絲下部4/5擴展成卵狀矩圓形,每側各具1鈍齒,外輪花絲錐形;子房卵球形,基部無凹穴,花柱略長于子房?;ㄆ?~9月。

        產(chǎn)賀蘭山東麓沖積扇,生于沙地。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及新疆等?。ㄗ灾螀^(qū)) 。

        16.短齒韭

        Allium dentigerum Prokh. in Bull. Jard. Bot. Princ. URSS 29: 563. 1930;in Fl. Asi. Centr. 7: 43. 1977;中國植物志1: 227. 1980.

        多年生草本。鱗莖圓柱狀,叢生,鱗莖外皮灰白色,有時略帶紅色,紙質,條裂,有時頂端纖維狀。葉半圓柱狀,長為花葶的1/2,寬0.5~1.0毫米?;ㄝ銏A柱狀,高15~35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2裂;傘形花序半球形至球形,具多而密的花;花梗近等長,基部無小苞片;花被片紫紅色,外輪花被片卵形,長3.0~3.5毫米,寬約1.8毫米,內(nèi)輪卵狀橢圓形,長3.8~4.2毫米,寬1.8~2.2毫米,先端鈍圓,常有不規(guī)則小齒;花絲等長,略短于或等長于花被片,稀略長于花被片,內(nèi)輪花絲的中下部擴展成寬卵形,每側各具1鈍齒,外輪花絲錐形;子房倒卵球形,花柱略長于子房?;ㄆ?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等省。

        17.蔥

        Allium fistulosum L. Sp. Pl. ed. 1. 301. 1753;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66.圖7762. 1976;秦嶺植物志1 (1) : 373. 1976;中國植物志14: 256.圖80. 1980.

        多年生草本。鱗莖圓柱狀,單生,鱗莖外皮白色,稀淡紅褐色,膜質,不破裂。葉圓筒狀,中空,向頂漸細,約與花葶等長,直徑5毫米以上。花葶圓柱形,中空,高30~5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2裂;傘形花序球形,多花;花梗近等長,基部無小苞片;花被片白色,近卵形,長6.0~8.5毫米,先端漸尖,具反折的尖頭,外輪花被片稍短;花絲等長,長為花被片的1.5~2.0倍,錐形;子房倒卵形,基部具3個凹穴,花柱細長,伸出花被外。花果期4~7月。

        寧夏廣為栽培,原產(chǎn)俄羅斯西伯利亞;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作蔬菜食用;鱗莖和種子入藥,鱗莖(蔥白)能解毒、通陽、健胃;種子能補腎、明目。

        18.洋蔥

        Allium cepa L. Sp. Pl. ed. 1. 300. 1753;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67.圖7764. 1976;秦嶺植物志1 (1) : 378. 1976;中國植物志1: 257.圖81. 1980.

        多年生草本。鱗莖肥大,球形至扁球形,鱗莖外皮紫紅色、黃色至淡紅色。葉圓筒狀,中空,向上漸細,較花葶短,直徑0.5厘米以上?;ㄝ愦謮眩呖蛇_1米,圓筒狀,中空,下部被葉鞘;總苞2~3裂;傘形花序球形,具多而密集的花;花梗近等長;花被片粉白色,具綠色中脈,卵狀橢圓形,長4~5毫米,寬約2毫米;花絲等長,稍長于花被片,內(nèi)輪花絲基部極為擴展,每側各具1齒,外輪花絲錐形;子房近球形,基部具3個帶蓋的凹穴,花柱長約4毫米?;ü?~7月。

        寧夏各地有栽培,原產(chǎn)亞洲西部;鱗莖作蔬菜食用;種子繁殖。

        18a.紅蔥(變種)

        var. proliferum Bge. All. Monogr. 93. 1875;中國植物志14: 258. 1980.

        本變種與洋蔥的主要區(qū)別在于鱗莖卵形至卵狀矩圓形;傘形花序上具大量珠芽;花被片白色,具淡紅色中脈。

        寧夏同心縣以南地區(qū)多栽培。我國河北、河南、陜西、甘肅省均有栽培。

        鱗莖及葉作蔬菜食用。

        img641

        圖366 白花蔥Allium yanchiense
        1.植株2.苞片3.花被片與花絲4.雌蕊

        19.白花蔥(圖366)

        Allium yanchiense J. M. Xu中國植物志14: 260.圖85. 1980.

        多年生草本,具直生根狀莖。鱗莖狹卵形,單生或數(shù)個叢生,鱗莖外皮污灰色,紙質,頂端纖維狀,內(nèi)皮膜質,常呈淡紫紅色。葉圓筒狀,中空,較花葶短,直徑1~2毫米,光滑或沿縱棱具極細糙齒?;ㄝ銏A筒狀,中空,光滑,高20~4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2裂,具短喙;傘形花序球形,具多而密的花;花梗近等長,基部具小苞片,花被片白色至淡紅色,具淡紅色中脈,內(nèi)輪花被片橢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鈍圓,外輪花被片橢圓形,較內(nèi)輪花被片稍短和稍狹,先端鈍圓;花絲等長,長為花被片的1.5倍,錐形;子房倒卵形,長約2毫米,基部具3個帶蓋的凹穴,花柱長3.0~3.5毫米,伸出花被之外。花期7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及鹽池、中寧、中衛(wèi)等縣,生于山谷陰濕處。分布于我國河北、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等省。

        20.薤白(圖367)

        Allium macrostemon Bge. Enum. Pl. China Bor. Coll. 65. 1833; Vved. in Fl. URSS 4: 221. 1935;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471.圖7771. 1976;中國植物志1: 265.圖92. 1980.

        多年生草本。鱗莖近球形,鱗莖外皮帶黑色,紙質或膜質,不破裂,內(nèi)皮白色,膜質。葉半圓柱狀或為三棱狀半圓筒形,中空,較花葶短,長20~45厘米,直徑1.5~2.0毫米?;ㄝ銏A柱狀,高30~80厘米,下部近1/3被葉鞘;總苞2裂;傘形花序半球形至球形,具多而密集的花;花梗近等長,基部具小苞片;花被片淡紅色或紫紅色,內(nèi)輪花被片卵狀橢圓形,長4.0~4.5毫米,寬2.0~2.5毫米,先端尖,外輪花被片狹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較內(nèi)輪花被片稍狹,先端尖;花絲等長,錐形,基部稍擴展,內(nèi)輪花絲基部較外輪稍寬,長約6毫米,為花被片長度的1.5倍;子房近球形,基部具3個帶蓋的凹穴,長約2毫米,花柱長約5毫米,伸出花被外?;ㄆ?~7月。

        img642

        圖367 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1.植株2.花被與花絲3.雌蕊

        產(chǎn)寧夏賀蘭山和六盤山,生于山坡、草地。除新疆、青海之外,全國各?。ㄗ灾螀^(qū))均有分布。

        鱗莖藥用,能溫中通陽、理氣寬胸。

        21.韭蔥

        Allium porrum L. Sp. Pl. ed. l. 423. 1753;G. Don Monogr. All. 12. 1827;中國植物志14:268.圖95. 1980.——Allium ampeloprasum L. var. porrum Regel All. Monogr. 54. 1875.

        多年生草本。鱗莖卵狀橢圓形至近球形,鱗莖外皮白色,膜質,不破裂。葉寬線形至線狀披針形,稍對折,背面呈龍骨狀,基部寬1~5厘米?;ㄝ銏A柱狀,實心,高60~80厘米,近中部以下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具長喙,早落;傘形花序球形,具多而密集的花,無珠芽;花梗近等長,基部具小苞片;花被片白色至淡紫色,近矩圓形,長4.5~5.0毫米,寬2.0~2.3毫米,先端鈍,具短尖頭,外輪花被片背面沿中脈具細齒;花絲較花被片稍長,內(nèi)輪花絲下部2/3擴展成長方形,與花被片等寬,每側各具1齒,齒端延伸成長絲狀,遠較著藥花絲長,外輪花絲下部稍擴展成線狀狹長三角形;子房球形,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5~7月。

        寧夏黃灌區(qū)普遍栽培。原產(chǎn)歐洲中南部;我國部分地區(qū)有栽培。

        鱗莖和葉片作蔬菜食用。

        22.蒜

        Allium sativum L. Sp. Pl. ed. l. 296. 1753;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70.圖7770. 1976;秦嶺植物志1 (1) : 372. 1976;中國植物志14: 268. 1980.

        多年生草本。鱗莖球形至扁球形,由多數(shù)肉質、瓣狀的小鱗莖緊密排列而成,外被數(shù)層白色至帶紫色的膜質鱗莖外皮。葉寬線形至線狀披針形,扁平,較花葶短,寬達2.5厘米。花葶圓柱狀,實心,高可達60厘米,中部以下被葉鞘;總苞具長喙,喙長7~20厘米,早落;傘形花序密具珠芽,間有數(shù)花;花梗纖細;花被片常淡紅色,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4毫米,內(nèi)輪的較短;花絲較花被片短,內(nèi)輪花絲基部擴展,每側各具1齒,齒端延伸成長絲狀,長超過花被片,外輪花絲錐形;子房球形,花柱不伸出花被外?;ㄆ?月。

        寧夏普遍栽培。原產(chǎn)亞洲西部或歐洲。我國南北各?。ㄗ灾螀^(qū))普遍栽培。

        幼苗、花葶和鱗莖供蔬菜食用;鱗莖可藥用,能解毒、殺蟲。

        15.藜蘆屬Veratrum L.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具多數(shù)須根。莖直立,具葉,基部具纖維狀殘存葉鞘。葉通常寬大,基部抱莖。圓錐花序頂生,花兩性或雜性;花被片6,基部稍結合,宿存;雄蕊6,著生在花被裂片基部,花絲絲狀,花藥??;子房上位, 3室,花柱3,宿存。蒴果3室,每室具種子數(shù)粒。

        本屬約30余種,分布于北溫帶。我國約有24種;寧夏僅產(chǎn)1種。

        藜蘆

        Veratrum nigrum L. Sp. Pl. 1044. 1753;C. H. Wright in Journ. Linn. Soc. Bot. 36: 147. 1903; Kuzen. In Fl. URSS 4: 11. 1935;秦嶺植物志1 (1) : 355.圖341. 1976;中國植物志14:21.圖版2,圖1~4. 1980.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根狀莖短粗,具多數(shù)須根。莖直立,基部為纖維狀殘存葉鞘,上部被密毛。葉4~5片,互生,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22厘米,寬7.0~9.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漸狹,有封閉和抱莖的細長葉鞘,兩面無毛,向上葉漸小,披針形,先端漸尖,葉鞘較短?;ㄐ驁A錐狀,長30~50厘米,被絨毛;苞片披針形,長1.0~3.5厘米;小苞片三角狀披針形,密被絨毛;花梗被絨毛,長3~6毫米,主軸的花常為兩性,余則為雄性;花被片6,黑紫色,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約6毫米;雄蕊6,花絲絲狀,長為花被片的一半,花藥腎形,基著。蒴果橢圓形,長約1.6厘米,頂端開裂?;ㄆ?~6月,果期8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我國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四川、湖北等省。

        根入藥,有催吐、祛痰、殺蟲的功效。

        16.百合屬Lilium(Tourn.)L.

        多年生草本,具鱗莖。莖直立,不分枝?;ù蠖G麗,單生或排列為總狀花序或傘形花序;花被片6,兩輪,白色、黃色或橙紅色,有時具深色斑點,鐘狀至漏斗狀,直立、開展或向外反卷,通常下部狹窄,基部具蜜腺;雄蕊6,與花被片對生,花藥大,長橢圓形,背著;子房上位, 3室,花柱長,柱頭頭狀或3裂。蒴果,室背開裂。

        本屬有100種以上,分布于北溫帶。我國約有60種,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寧夏僅產(chǎn)1種。

        山丹 細葉百合

        Lilium pumilum DC. in Redoute Liliac. 7: pl. 378. 1812;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53.圖7735. 1976;中國植物志14: 147.圖版40,圖1~5. 1980.——Lilium tenuifolium Fisch. in Cat. Jard. Gorenki 8. 1812.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地下莖直伸,長5~10厘米,生數(shù)輪纖維狀細根;鱗莖圓錐形或長卵形,鱗莖瓣卵形,長3~4厘米。莖直立,無毛或微被乳頭狀刺毛。葉散生,狹線形,長3~10厘米,寬1~3毫米,具1條明顯的脈;無柄。花單生或數(shù)朵成總狀花序,頂生;花梗長3~4厘米,葉狀苞片,長1~2厘米;花被片6,深橘紅色,長3~4厘米,寬5~8毫米;雄蕊6,花絲細長,長1.5~2.0厘米,花藥長約9毫米;子房圓柱形,長約9毫米,花柱長約1.5厘米,柱頭3裂,開展。蒴果長橢圓形,直徑1.7~2.0厘米?;ㄆ?~8月,果期8~9月。

        產(chǎn)寧夏賀蘭山、羅山、香山、南華山。生于向陽山坡。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及河南、陜西、甘肅、青海等省。

        鱗莖富含淀粉可食用。

        17.貝母屬Fritillaria L.

        多年生草本;鱗莖具少數(shù)肥厚的鱗片。葉輪生、對生或散生,線形,稀針形或卵形?;▎紊?,稀數(shù)朵排列成總狀花序,花較大,下垂;花被鐘形,花被片6,兩輪排列,里面基部或基部之上有蜜腺;雄蕊6,花絲線狀,稍扁平,向下漸加寬,花藥基著;子房幾無柄, 3室,花柱單一,先端3裂。蒴果倒卵形或球形,具短柄,室背開裂。

        本屬60種,分布于北溫帶。我國有10多種;寧夏產(chǎn)1變種。

        寧夏貝母(圖368)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 Y. Li var. ningxiaensis Y. K. Yang et J. K. Wu in Act. Bot. Bor.-Occ. Sin. 5 (1) : 32. f. 5. 1985.

        img643

        圖368 寧夏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var. ningxiaensis
        1.鱗莖2.植株上部3.雄蕊4.雌蕊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鱗莖扁球形,直徑1.0~1.5厘米。莖直立,無毛。葉線形,最下2片對生,其上的輪生、對生或散生,花下3片輪生,長5~14厘米,寬3~8毫米,先端卷曲或直伸,基部半抱莖,兩面無毛。花1~2朵;花被鐘形,長3.0~4.5厘米,黃綠色,具紫色小方格;花被片6,兩輪排列,外輪花被片倒卵狀矩圓形,寬11~13毫米,先端急尖,內(nèi)輪花被片狹倒卵形,寬14~18毫米,先端鈍,基部以上具橢圓形腺窩并在背面明顯突出;雄蕊6,花絲長約18毫米,基部稍寬,無毛,花藥長約7毫米,近基著生,先端具小尖頭;子房圓柱形,長10~12毫米,花柱長約1.5厘米,上部3裂,裂片長約5毫米?;ㄆ?~6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于林下或林緣草地。

        鱗莖入藥,有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18.頂冰花屬Gagea Salisb.

        多年生草本。鱗莖較小,卵球形。莖直立,細弱,通常不分枝。葉基生,無莖生葉或具少數(shù)莖生葉?;〝?shù)朵,排列成傘房花序、傘形花序或總狀花序,有時單生,凡組成花序者基部具1片葉狀總苞片;花梗中部或近基部通常具1小苞片,與總苞片相似而較小;花被片6,離生,宿存;雄蕊6,等長或3長3短,花絲絲狀或扁平,花藥基著,子房3室,花柱較長,柱頭頭狀或3裂。果實為蒴果。果皮薄,室間開裂。

        本屬約70種,分布于北半球溫帶。我國約19種;寧夏產(chǎn)2種。

        分種檢索表

        img644

        1.少花頂冰花

        Gagea pauciflora Turcz. in Bull. Soc. Nat. Mosc. 11: 102. 1838;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441.圖7711. 1976;中國植物志14: 72.圖版19,圖1~3. 1980.

        多年生草本,高8~20厘米。鱗莖橢圓形,直徑7~10毫米,鱗莖皮灰黃色,向上延伸。莖直立,被短柔毛,下部較密。基生葉1枚,細線形,高超出花葶,長8.5~15.0厘米,寬1.0~1.5毫米;莖生葉1~3片,長1~4厘米,寬1~2毫米,線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邊緣具柔毛。花1~3朵,排列成近總狀花序,花梗長0.8~1.0厘米,無毛;花被片狹長橢圓形,長12~14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長漸尖或邊緣稍皺折;背部綠色,邊緣黃色;雄蕊6,等長,花絲長約5毫米,下部寬扁,無毛,花藥黃色,長橢圓形,長約3毫米,先端具小鈍尖頭;子房圓柱形,長3.0~3.5毫米,花柱長1.8~2.0毫米,柱頭3深裂,裂片幾與花柱等長或稍長?;ㄆ?~6月。

        產(chǎn)寧夏南華山,生于山坡。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內(nèi)蒙古、河北、陜西、甘肅、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區(qū)) 。

        2.小頂冰花(圖369)

        Gagea hiensis Pasch. in Lotos Neue 24: 126. 1904; A. Grossg. in Fl. URSS 4: 72. 1935;中國植物志14: 69.圖版16,圖3. 1980.

        多年草本,高15~30厘米。鱗莖卵形,直徑約5毫米?;~1,線形,長10~15厘米,寬3~5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兩面無毛;葉柄細弱,長4~6厘米??偘?,葉狀,狹線形,長3~7厘米,寬約4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抱莖;苞片絲形,長0.8~1.0厘米;花1~3朵,花梗不等長,長1.5~2.5厘米,無毛;花被片線狀長橢圓形,長10~12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尖,邊緣近膜質;雄蕊6, 3長3短,短者花絲長約2.5毫米,長者花絲長5毫米,花絲絲形,花藥黃色,橢圓形,短雄蕊的花藥長約1毫米,長雄蕊的花藥0.8毫米;子房倒卵形,長約3毫米,花柱與子房等長或較長,柱頭微3裂?;ㄆ?月。

        產(chǎn)寧夏六盤山,生林下濕潤處。分布于我國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等省。

        img645

        圖369 小頂冰花Gagea hiensis
        1.植株2.短雄蕊3.長雄蕊

        19.洼瓣花屬Lloydia Salisb. ex Reichb.

        多年生草本;鱗莖狹卵形。莖不分枝?;~1至數(shù)片,長常超出花序,狹線形;莖生葉較短,互生?;▎紊o頂或2~4朵排成近二歧傘房花序;花被片6,離生,近基部常有凹穴、毛或褶片;雄蕊6,著生于花被片基部,短于花被片,花絲有時具毛,花藥基著;子房3室,花柱與子房近等長或較長,柱頭近頭狀或短3裂。果實為蒴果,室背上部開裂。

        本屬約10種,分布于歐洲、地中海地區(qū)至亞洲、北美洲的溫帶地區(qū)。我國產(chǎn)7種;寧夏僅1種。

        洼瓣花(圖370)

        Lloydia serotina (L.)Rchb. Fl. Germ. Exs. 102. 1830;Kom. in Fl. URSS 4: 369. 1935;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443.圖7716. 1976;中國植物志14: 81.圖版19,圖7~8. 1980.

        多年生草本,高8~25厘米。鱗莖狹卵形,鱗莖皮灰褐色,向上延伸。基生葉通常2片,細線形,通常短于花序,長5~15厘米,寬約1毫米;莖生葉狹披針形或線形,長1~3厘米,寬1~3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半抱莖,向上漸小?;?~2朵;花被片6,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0~11毫米,寬4~5毫米,白色具紫色條紋或帶紫色,先端鈍;雄蕊6,花絲長約5毫米,無毛,花藥黃色,橢圓形,長約1.5毫米;子房橢圓狀圓柱形,長3.5~4.0毫米,花柱長約3毫米,柱頭微3裂?;ㄆ?月。

        img646

        圖370 洼瓣花Lloydia serotina
        1.植株2.花被片3.雄蕊4.雌蕊

        產(chǎn)寧夏賀蘭山,生于山坡、灌叢。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