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綜合征的病因
(一)中醫(yī)病因
1.體虛感邪 年邁腎虛,腰府失養(yǎng),或強力,或舉重,或感受風寒濕邪等最終導致經絡阻塞,氣血凝滯不通。
2.痰瘀互結 津液代謝失常所形成的痰核有形之邪,阻滯經脈,產生相應的腰肢麻木疼痛。因痰飲有形之邪阻礙氣機,血行不暢,久之成瘀,此時作為病理產物的瘀血又成為新的致病因素, 致使腰部經絡阻滯,遂變生諸癥。
(二)西醫(yī)病因
1.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在正常情況下,椎間盤經常受體重的壓迫,加上腰部又經常進行屈曲、后伸等活動,更易造成椎問盤較大的擠壓和磨損,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間盤,從而產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變。
2.外力作用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長期腰部用力不當、過度用力、姿勢或體位的不正確等情況。例如裝卸工人長期彎腰提舉重物,駕駛員長期處于坐位和顛簸狀態(tài)。這些長期反復的外力造成的輕微損傷,日積月累地作用于椎問盤,加重了退變的程度。
3.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的弱點
(1)椎間盤在成人之后逐漸缺乏血液循環(huán),修復能力也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變發(fā)生后,修復能力更顯得有些無能為力。
(2)椎問盤后外側的纖維環(huán)較為薄弱,而后縱韌帶在腰5、骶1平面時,寬度顯著減少,對纖維環(huán)的加強作用明顯減弱。
4.誘發(fā)因素
(1)突然負重或閃腰:突然的腰部負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彎腰、側屈或旋轉,是形成纖維環(huán)破裂的主要原因。
(2)腰部外傷:在暴力較強、未引起骨折脫位時,有可能使已退變的髓核突出。此外,進行腰穿檢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產生椎間盤突出。
(3)姿勢不當: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處于屈曲位時,突然給予一個外加的旋轉動作,則易誘發(fā)髓核突出。
(4)腹壓增高:腹壓與椎間盤突出有一定的關系,有時甚至在劇烈咳嗽、打噴嚏、大便秘結、用力屏氣時也可發(fā)生髓核突出。
(5)受寒受濕:寒冷或潮濕可引起小血管收縮、肌肉痙攣,使推間盤的壓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變的椎間盤破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