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門檻
酷似跨欄跑、越障礙跑的跳“門檻”游戲,在天津已有百多年的歷史了,三五個乃至十幾個孩子可以一起玩,比較熱鬧。
游戲開始,所有的孩子先站成一路縱隊,“錛鉸裹”選出1人率先“上莊”。莊家橫向坐在十幾步遠的地方,伸出一條腿,當成“門檻”,孩子們依次跑過來從腿上跳過去,然后再依次排好隊。第二輪開始,莊家伸出兩條腿,一只腳的足跟壓在另一只腳的足尖上,如此增加了門檻的高度,孩子們一一跳過。接下來,莊家再將手臂橫在腿上,指尖挨著足尖,還可以豎起大拇指來。第四跳時,可再加上另一手臂。門檻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高度直到莊家起身,低頭彎腰平伸兩臂。如若小飛人們?nèi)w安全過關,則換另一人上莊,重新開始。假如有人“打欄”碰到門檻就需當莊了,其余的人從頭再來。孩子們都很賣力,誰也不愿意因為打欄“攪局”而讓同伴們總是從低處無聊地跳起。
跳山羊
孩子們喜歡玩跳鞍馬、跳山羊,它不僅僅是課余時間胡同里的游戲,就是體育課上也經(jīng)常需要學生充當鞍馬,只因那時條件差,沒有那么多器械可供鍛煉。一人蹲下或彎腰,雙臂撐膝、撐地如山羊、像鞍馬,眾人輪流跑過來按撐“山羊”的肩、后背,飛身而過。一輪結束,換下一名同學當山羊。
在公園玩跳山羊和滑板車的快樂少年(老商標畫局部)
還有一種“過關”的玩法難度較大。幾個同學一排站好,從蹲姿到稍躬身半直立,分別成為高度遞增的幾個山羊,跳者依次而過,挑戰(zhàn)自我?!斑^關”時常會碰到山羊的頭,所以當山羊的孩子也下意識地變成“縮頭小龜”,如此,高度自然會下降,被同學嘲笑,但若輪到他當山羊也照樣會自我保護的。另外,孩子們俗稱的跳猴也是類似的玩法。
跳麻袋
老年間日子清苦,孩子們玩具相對不多,更沒有電子游戲機,但少年們很會發(fā)明創(chuàng)造,隨便找個什么物件就能玩上一陣,同樣開懷,那興奮勁兒絕不亞于如今的“網(wǎng)絡大戰(zhàn)”。比如,撿個破麻袋、舊尼龍袋就可以玩玩跳麻袋的游戲。
孩子個子小,口袋大,幾個孩子分別站在幾個齊胸高矮的大口袋里,用兩手緊握口袋口,雙腳并攏,準備開始跳。玩這游戲一般事先要設定起跳線,大伙商量一段距離,三五十米皆可。有人喊號:“預備——跳!”孩子們得令,隨即迅速從起跳線上出發(fā),奮力向前跳,先達終點者為優(yōu)勝。跳麻袋也可以在起點與終點各有一組孩子,搞接力賽。
前行中,如被麻袋絆倒了,可以爬起繼續(xù)跳,但雙腳必須始終套在袋子里。游戲中,不得耍心眼兒,比如故意撞人,存心阻擋別人前進等,如此這般免不了有一番口角。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自然會被人瞧不起,大家一使眼神兒,還是不帶他玩為妙。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