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有什么辦法讓我不想
老師,你有什么辦法讓我不想
———一個有強迫觀念學生的心理輔導個案
樂清中學 李見雪
一、來訪者基本情況
一般人口學資料:小A(化名),女,18歲,某重點高中高二學生,住校。
初步印象:這個學生長得眉清目秀,非常的文靜,進來之后開始猶豫著,在心理教師的鼓勵下說出了自己的苦惱。但是在說的過程中始終低著頭,目光很少和老師交流。神情有點緊張小心翼翼地訴說著,似乎感到很難為情,偶爾露出一絲苦笑。但是她能夠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苦惱。
主訴:我最近老是想著同學會不會掉下筆,掉下來要不要幫他撿。其實我知道沒必要想這個問題??墒?,我實在沒辦法不想,而且不光上課想連下課也想,即使在階梯教室也想,有時在家也想。我知道想這個問題很無聊,可是我很難克制?!袄蠋煟阌惺裁崔k法幫我能夠不去想這些問題?”
二、表現(xiàn)出的主要問題
從案例可以看出小A有強迫癥狀,表現(xiàn)為強迫觀念。強迫觀念即某種聯(lián)想、觀念、回憶或疑慮等頑固地反復出現(xiàn),難以控制。來訪者體驗到?jīng)_動和觀念來自于自我,意識到強迫癥狀是異常的,但又無法擺脫。
三、既往生活與當前生活情景
來訪學生出生于一個經(jīng)商家庭。小時候由于父母在外經(jīng)商,因此從小生活在外婆家。直到小學四年級時父母回到本鎮(zhèn)開店她才回到父母身邊。但由于外婆家離自己家很近,放學后她還是常到外婆家去,有時干脆又吃住在外婆家,因為她感覺在外婆家特別地自在和開心。直到上初中了去外婆家的次數(shù)才少了。家里還有一個比他大一歲的哥哥,她認為爸爸媽媽和哥哥都對她比較好,而且自己從小學習不錯,有時爸爸媽媽還說哥哥沒她學習認真。從小大人都夸她乖,夸她做事認真,是老師和家長眼里的好孩子??墒窃谧约杭依?,她始終感到比較壓抑,在家很少說話,到現(xiàn)在和父母一起吃飯都覺得不自在,害怕和父母目光交流。剛考上高中時比較高興,一是考上了讓人羨慕的重點高中,二是覺得住校不會像在家那樣不自在。但進來之后卻發(fā)現(xiàn)班級同學不但成績優(yōu)秀,而且許多同學能說會道、能歌善舞,自己性格內(nèi)向,又沒有什么特長,因此感覺很自卑,也很少主動和同學交流。高二分班后,她和幾個同學都被插到現(xiàn)在的班級,快一個學期了,她還是感覺自己沒適應過來。生活中雖然沒和哪個同學有矛盾但缺少朋友,走在路上都是獨來獨往?;貙嬍液?,同學們有說有笑自己很希望能夠也像他們一樣,但她覺得自己插不進話感到很孤獨。又覺得自己成績差拖了班級的后腿,認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跟不上同學,很擔心老師和同學看不起她。大概三個月前坐在后面的男生丟下一支筆當時她順手撿了起來,從此之后老想著別人的筆會不會掉下來,掉下之后要不要幫他撿。
四、生理心理社會因素分析
心理因素: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壓力沒有得到很好的疏導和宣泄積累而成。其中來訪者從小做事認真,追求完美,由于自己的成績和周圍人有差距,于是非常努力想縮小與他人的距離,但目標總是難以實現(xiàn),于是內(nèi)心總會在現(xiàn)實與目標的差距中掙扎。此外,自幼膽小怕事、敏感脆弱,和別人交往甚少,對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謹慎造成在長期的緊張壓抑中焦慮恐懼。
生理因素:由于高中學生正處于性能量旺盛的時期。她第一次為這個問題所困就是因為把后座男生掉下來的筆撿起來,那位男生沖著她笑了笑,從此產(chǎn)生了困擾。而平時和男生幾乎沒什么交流,這是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但自我的約束又常使其處于沖動與抑制,需要與壓抑的心理沖突之中。近年來也有不少研究表明,有些強迫癥狀與腦部病變有關(guān)。但考慮到來訪者起病時間不長,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比較明顯,因此暫時不考慮她的腦部病變。
社會因素:從小生活在外婆家,缺少父母的關(guān)愛,缺少安全感。進入重點高中自認為什么都比不上別人,高二分班又感覺自己是插班生,缺少人際交往,一直沒適應高中生活,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不良,膨脹了壓力。
五、既往健康狀況與咨詢史
身體健康,家族中沒有精神疾病遺傳史,來訪者沒接受過其他老師其他咨詢機構(gòu)咨詢。
六、分析評估與咨詢方案
(一)診斷和鑒別
1.診斷依據(jù):來訪者的痛苦是因為自我強迫和自我反強迫而造成的精神痛苦。根據(jù)許又新的關(guān)于神經(jīng)癥的評定方法,總分為5分可以認為是可疑性神經(jīng)癥。來訪者的病程為三個月左右,評分1分;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擺脫不了,需要別人的幫助或處境的改變,評分為2分;社會功能較有影響,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下降,害怕與人接觸,評分為2分。
90項癥狀清單(SCL90)測評結(jié)果:其中以下三項因子分數(shù)顯得比較高:強迫3.2;焦慮2.0;人際關(guān)系1.8說明小A的突出癥狀為強迫癥狀,同時伴有焦慮和人際關(guān)系問題。
2.初步診斷:嚴重心理問題或可疑性神經(jīng)癥
3.鑒別診斷:首先來訪者自知力完整,知情意統(tǒng)一,個性相對穩(wěn)定,無精神病性癥狀,可與重性精神病相鑒別;其次來訪者既有強迫觀念又有焦慮癥狀但從內(nèi)容和時間來看,又區(qū)別于神經(jīng)癥;第三,來訪者的心理沖突既不是大家公認的重要生活事件,又不帶明顯的道德色彩,但來訪者卻深感痛苦,社會功能已經(jīng)受影響,因而又區(qū)別于一般心理問題。
(二)咨詢方案的確立
根據(jù)小A的情況比較嚴重,我覺得自己的輔導室還缺少一些更科學的評估,怕耽誤了學生,因此向其家長和本人建議去看心理醫(yī)生。小A去了兩次其他的專業(yè)機構(gòu),從情緒上看要好些。但是她認為學校兩周放一次假去外面咨詢不方便,她還是希望我能夠幫助她。既然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該生也需要進行全面的綜合性輔導,于是我也就開始認真分析她的問題并考慮如何幫助她。從表面來看,她的主要問題是幫助她消除強迫觀念,但小A的強迫觀念產(chǎn)生時間不長,而且強迫癥狀是因為受家庭背景、成長經(jīng)歷以及個人性格、價值觀等長期壓力造成的,因此應從小A產(chǎn)生強迫觀念的根源入手,幫助小A正確認識自己,減輕壓力,激發(fā)小A的自信,幫助小A感受家的溫暖,滿足其愛和尊重的需要,進而進行情緒輔導、社交輔導、自我意識輔導。從環(huán)境方面來講,要協(xié)調(diào)學校和家庭兩個系統(tǒng),特別是改善家庭支持系統(tǒng),這才是解決小A問題的關(guān)鍵。
七、咨詢過程及分析
第一次咨詢后,我查閱了相關(guān)資料,根據(jù)小A的實際情況,并與小A的班主任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再和小A討論咨詢方案并開始對她實施有計劃的心理輔導。
第一階段:與小A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利用“房樹人測驗。幫助其分析原因,指明她的努力方向。當小A吞吞吐吐描述了自己的困惑之后,我表示對她目前的處境的理解。具體詢問她第一次有這種想法的情景:一個坐在后座的男生因為筆掉下來,她撿了起來,男生朝她笑笑,她感覺很好。因為從小和男生沒什么交往,即使在家和哥哥也有隔閡,從來沒有過像別的兄妹一樣打打鬧鬧。她把青春期渴望和男生的交往的需要壓抑了。第二次我請她畫了一幅“房樹人”的畫,她只用了4分鐘不到的時間完成,有點像寫意畫。問她為什么這么快?她說“缺少靈感”,可見平時自我要求較高。她畫的過程比較流暢,描繪順序符合正常人所描繪的順序和規(guī)律。我這樣分析她的畫(當然在她面前沒必要這么仔細描述)
1.房子:對房子的描繪是被測者對客觀環(huán)境的認識。房子畫得簡單,只有一扇窗,沒有門,看得出乎時可能比較規(guī)矩比較封閉自己,對外界有較強的防御心理,拒絕他人與自己的接近。
2.樹:單線條,樹干細長不粗壯,沒有樹根,沒有地平線,只有幾根光禿禿的樹枝,沒有一片樹葉,爪狀的樹枝向外伸展著,樹干不粗,冰冷,缺少活力。估計被測者性格內(nèi)向和客觀環(huán)境的感知被壓抑較傷感。這棵樹需要成長,它需要強有力的樹干樹根來支撐它,來為它輸送養(yǎng)分。這種支撐需要由現(xiàn)實中的家人、老師和同學朋友來提供。
3.人:畫的人是正面的,是個笑臉,但只有上臂,上肢遠離身體,兩腿呈立正狀,四肢缺少手腳,半空懸著的感覺。來訪者可能平時比較刻板、拘謹,缺少歸屬感,有無力感。
4.在畫房子?樹?人時,在空間比例的大小方面:窗戶偏低偏小并被柵欄遮住,缺少門。來訪者對人際交往可能存在過分緊張,封閉自己的狀況,但右側(cè)有一條通往外界的路,人的左右分別是樹和向日葵,左上方畫有太陽,也許她的內(nèi)心是渴望溫暖,渴望被接納,渴望和別人交往的。
首先,采用“疏泄凈化法”幫助其宣泄、傾吐內(nèi)心的想法,實現(xiàn)“心理凈化”。這個階段一方面和她分析作品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她擁有的資源。和她討論形成這種強迫性觀念的原因(在學生面前沒提及“強迫”的詞語,考慮到學生身心尚不成熟,不宜貼標簽)由于理解了她內(nèi)心的苦悶,她對我也有了充分的信任。她說當她有幾次實在克制不住自己時,就問同學“你的筆如果掉下來,我不幫你撿”,說完之后,別的同學都覺得莫明其妙,奇怪地看著她,自己問了之后又很后悔,心里非常難受。她泣不成聲地說“他們怎么能夠理解我呢!”我靜靜地聽;她傾吐壓抑心中已久的苦悶,讓其感情得到自由釋放。因為在這之前她從未遇到過這樣耐心又積極鼓勵她和贊美她的人,尤其她感到心理老師很理解她。因此她說自己“似乎有什么東西被卸掉,有一種輕松的感覺”。
其次,幫她作認知調(diào)整:我和她討論她的問題盡管有三個月的困惑了,但只要自己的壓力有緩解,癥狀也能緩解。我鼓勵她走出困境,因為事物都如硬幣有正反面,我?guī)退龑ふ易约荷砩系膬?yōu)點:漂亮文靜、善良謙和、誠實上進等,學會接納自己、欣賞自己,盡管她是高二分文理科之后到這個班級的,她也是班級的主人,其實同學們也渴望能進入她的生活。在這個階段我還和她的班主任及其家長取得了聯(lián)系。我向家長委婉地指出孩子幼年時期和父母一起生活的重要性,家長開始很吃驚有點不敢相信自己女兒居然會有這種煩惱。但為了女兒好,覺得老師都這么熱心,他們非常愿意配合,并保證今后會多給女兒情感上的關(guān)愛與生活上的關(guān)心。班主任也表示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和諧的班級氛圍,減輕小A在班級內(nèi)的孤獨感和自卑感,使其獲得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認識到個人的力量。她說五一期間,學校要求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老師安排她和幾個同學一起去一個同學家的工廠參觀,他們在那兒體驗工人的生活,在同學家玩她覺得很開心,好像和同學們的距離也親近了許多(后來我知道她班主任在物色和她一起的人選時是用了一點心思的)。
第二階段:這個階段基本隔十來天來一次,共用了三次。
一是采用“簡快心理療法”,幫助她重建自信。小A從小寄養(yǎng)在外婆家,缺少父愛和母愛,沒有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這些問題影響了她的自信心和尊嚴,也影響了她的生活,使她既想和人交友又害怕和人交友,總認為自己不如人。在這個階段我采用了李中瑩先生的簡快心理療法幫助她建立自信。先讓她閉上眼睛做放松訓練,讓她整個人在完全放松的情況下回憶以往一些成功的體驗,她慢慢地回憶起了小學和初中時學業(yè)成績優(yōu)秀,受學校嘉獎的經(jīng)驗,尤其在一次上臺領(lǐng)獎的情景,引導她回憶當時領(lǐng)獎的場面,重新找回她站在領(lǐng)獎臺上的喜悅驕傲的感受,讓她把這份感受充滿內(nèi)心,做幾次深呼吸,讓這些感受從內(nèi)心涌向全身每一處,讓全身心都沉浸在這份美好的感受中,此時小A滿面通紅,嘴角肌肉跳動微笑,我感覺她的這份感受已經(jīng)達到高峰,就讓她緊握雙拳“安裝經(jīng)驗掣”,然后,讓她放松雙手,做了打破狀態(tài),再次讓她緊握雙拳,她能立即找回那份感受,安裝了這個經(jīng)驗掣,并告訴她,在以后的生活中,在陌生人面前,經(jīng)常運用這個經(jīng)驗掣,會幫助他克服自卑,重建自信,因為她曾經(jīng)有過非常成功驕人的成就。
二是采用“生活療法”幫助其轉(zhuǎn)移注意力?!吧畀煼ā笔侵赣幸庾R地把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安排得緊湊而有規(guī)律,多培養(yǎng)些生活情趣,以建立新的興奮灶去抑制強迫癥狀的興奮灶。結(jié)合小A的實際情況,她表示課外活動時可以去打乒乓,可以試著主動和老師、同學以及陌生人打招呼。兩個月以后,她說自己盡管這種強迫觀念還是有,但人際關(guān)系改善了許多。在家里吃飯時和家里人說說話感覺不錯,也開始主動地幫父母看管店鋪,顧客常常在她父母面前夸她長得漂亮文靜,聽了感覺很好。打乒乓時認識了一位別班的男生,那個男生對她很友好,在那位男生的指導下她說自己的球技提高了不少。同寢室的一位女生有次感冒嚴重,她說自己陪她去醫(yī)務室,給她倒水送藥,那位女生很真誠地說感謝她,她感覺自己開心了很多。
第三階段:運用“森田療法”中的“順應自然”和“為所當為”的治療原理,以平常心對待癥狀,做自己該做的事。因為有強迫癥狀的人往往求治愿望心切,而事實上治療效果又往往不是很明顯,這時患者往往會失去信心,于是患者越急著想根除就對自己越?jīng)]有信心,越?jīng)]有信心治療效果就越不明顯。因此采用森田的“順應自然”和“為所當為”的治療原理反而能起到較好的效果。森田認為,人的感情變化有它的規(guī)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強;聽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漸消退。其實這個階段中采用的方法和第二階段的“生活療法”也有相通之處。只是來訪者因為癥狀還沒有消失,有時候會對自己沒信心因此本階段用了兩次咨詢時間,主要是要求患者對癥狀首先要承認現(xiàn)實,不必強求改變,要順其自然。改變患者的癥狀,一方面要對癥狀采取順應自然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還要隨著本來有的生的欲望,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通常癥狀不會即刻消失,在癥狀仍存在的情況下,盡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確定意義,且能見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應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任憑癥狀起伏,都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從癥狀中解脫出來的信心。于是,我鼓勵小A要對自己的強迫觀念不做評判,不做抵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就像感冒了,你仍帶著感冒在學習,該干什么還是干什么,把它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與之對抗。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了解、理解、認可、接受,帶著問題生活,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在與她媽媽的接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她媽媽比較信佛,有次我們聊到關(guān)于放生的問題,她媽媽很感興趣問是否她也可以帶孩子放生。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就提醒她媽媽帶女兒放生時,注意引導孩子去體會把魚放到水里的感受。后來小A說“當我把魚放到河水里時,魚通常游出去之后又可能會游回來,我媽媽說魚也有感應,它游回來是對我的一種感恩”。她說這次放生有了一次從未有過的感受。這種活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體會什么叫“自然”,另外她也會去領(lǐng)悟生命的意義。
最后階段(鞏固強化階段):當小A第9次走進咨詢室時,小A面帶微笑,腳步輕盈。我知道她的狀況已經(jīng)好多了,于是我安排她再做一次“房樹人測驗”。
通過繪畫一方面肯定她的進步一方面指出她還有些什么問題。她這次畫的時間用了八分鐘時間,畫樹時反復作了修改,涂改的結(jié)果,新產(chǎn)生的畫面質(zhì)量,明顯好于原來的畫,可見她的追求完美。但是她畫的這棵樹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于半年前的樹了(詳見附圖)。她畫了一棵椰子樹,樹冠很大,樹上結(jié)滿了果子,她可能有一些自豪感和成就感了。她畫的人也不再沒手沒腳,手遠離軀體,雙手向外伸展的,說明她的活動力增強,焦慮減輕了。最后我請她解釋一下這幅“房樹人”的組合圖,她說她畫的是海邊的景色,她很向往海邊的遼闊和寧靜,所以她畫了椰子樹、船、貝殼。她說她今年暑假曾提出要去青島玩,但是媽媽說今年奧運會期間,住宿一定很緊張,人一定很多。不過媽媽說明年考完大學和奶奶一起去,自己則想和同學結(jié)伴去。我問她“當時你媽媽這樣說,你有什么感受?”她說她能理解媽媽是為了她好。不過她又補充道:“我希望媽媽能夠坦誠地和我說話,比方開學時軍訓遠足,我們走了四十公里的山路,很累很累,我好希望媽媽能多問問我的情況,我希望我也能在媽媽面前撒撒嬌,但當時媽媽沒說什么?”于是我進一步問“你覺得媽媽還不是很細心?”。她說“那也不是吧,大概媽媽可能也不知道說些什么吧,有時候媽媽好像在我面前也有點小心翼翼的?!蔽曳答伣o她“我覺得你自己分析得很對。在長期的生活中,你由于小時候和父母分開,盡管后來回到父母身邊,但心理學上有個關(guān)鍵理論,在嬰幼兒時期是與父母建立感情的關(guān)鍵期,過了這個時期,感情紐帶的建立相對來說比較困難。這既不能說媽媽對你缺乏愛,也不是說你對媽媽沒有愛,而只是大家覺得表達出來都有些困難。然后我又結(jié)合她的這幅畫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問題,因為她畫的房子雖然門和窗都是開著的,但房子的臺階都很高,可能她既希望別人走進她的內(nèi)心,但她自己的防御心理還是比較強。于是我趁機鼓勵她“以后你也可以嘗試著向媽媽表達愛,回家多說說自己在學校的情況,發(fā)表你對事情的一些看法。和同學相處也一樣,其實同學們也想和你交朋友的?!边@次咨詢結(jié)束后,我和她媽媽通了一次電話,她媽媽知道女兒的進步后很感動,她媽媽也說自己感覺到了女兒的進步,并表示對我的感謝。我也趁機鼓勵這位媽媽在家如何走進女兒的心靈,她激動得一再表示很愿意和女兒一起進步,說老師都這么關(guān)心她女兒,做媽媽的更加有責任關(guān)心女兒了。另外我又和小A討論了她畫的椰子樹,她自己發(fā)現(xiàn)了:“樹干下面部分顯得太細,有點支撐不起的感覺”,我提醒她:“你在生活中有什么東西讓你感覺沉甸甸的”“我覺得我學習成績還不夠好,我不夠自信!”于是我約她再來一次。
第二次我通過催眠,用積極的暗示語言鞏固她意識中新建立起來的合理認知和行為方式,繼續(xù)幫助她尋找溫暖,尋找她的支持系統(tǒng),鼓勵她接納自己,建立自信。她如約到咨詢室時說自己很想感謝老師的幫助,因為她認為自己不再為原來老想著撿筆而煩惱了,但還是不夠自信。如最近有次站起來回答問題,當時說什么想不起來,一坐下就想出來了。覺得自己還有點“要面子”,現(xiàn)在雖然人際關(guān)系還可以,在班級也沒有陌生感了,但很渴望在自己班有知心朋友(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在原來的班級)。這次催眠我主要結(jié)合她最后這幅畫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幫助她認識這樣一個道理:實際上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不僅僅取決于你的“條件”,更多的是取決于你的態(tài)度。如果你自己對自己接納,雖然也知道自己有缺點,但是仍舊愛自己,那么,你在和別人交往時,你的態(tài)度就會在無形中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我是一個可愛的人,我有自信,我也會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這樣你就會自信、主動,也就會得到別人的接納,在學習上也就有了自信和動力。反之,假如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值得理睬的人,別人就很自然地不會理睬你,仿佛你會用一種無聲地語言告訴別人,我是不值得交往的,我是沒有價值,我不是讀書的料。如果你接納自己,喜歡自己,那么,你現(xiàn)在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你的成功比別人晚一點,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優(yōu)點,而且,你身邊的人也會漸漸這樣認為。這次催眠治療我同樣結(jié)合了李中瑩的簡快心理療法中的,“安裝經(jīng)驗掣”,讓小A感受到了生活的快樂,感到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借此她會更好地鞏固已經(jīng)取得的效果,她的強迫觀念基本消除,親子溝通、人際交往、學習狀態(tài)都有所改善。
八、效果分析與體會
1.效果分析
(1)他評效果。家長和班主任都覺得她現(xiàn)在開心了很多,性格也開朗了許多。我作為她的心理咨詢老師,已經(jīng)很明顯地看出了她的進步。不光是她的強迫癥狀得以改善,而且她的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個性心理等等都有所提高。無論從她的談話內(nèi)容以及最后的幾次表情都可以看得出,她甚至在校園里當著很多同學的面都能夠大方地和我打招呼了。記得以前到我這兒咨詢之后,她都不好意思回教室,只怕同學知道她來咨詢室。一次我為了趁機鍛煉她的心理素質(zhì),還陪著她走到教學樓的樓梯口;一次我還特地借給她書,以便讓同學們覺得她是到那兒看書或去其他老師辦公室了?,F(xiàn)在的她已經(jīng)讀高三了,倘若高三這年她都能像現(xiàn)在這樣順利渡過,相信她將來的情況就會好起來。
(2)自評效果。記得小A最后一次來咨詢室的情景,她笑著說自己很想說感謝我的話,我說對于她的進步我也很開心。然后我讓她自己作了一個評估。她說自己不再會為撿筆的事而煩惱了,因為她現(xiàn)在說自己已經(jīng)這樣想了:“別人掉了一支筆,他一定還有第二支筆,所以掉了沒關(guān)系。其實我用不著去想怎么對待這件事,等到了一定時間再說”“我想來想去反正就是這樣,所以現(xiàn)在倒不會為別人掉筆的事而煩惱了”她說在家里也感覺好多,我每次回家媽媽都會去買我最喜歡吃的魚,這樣我反而不好意思了。此時我作了一次自我暴露:“我也有一位和你同樣大的孩子,我也像你的媽媽一樣,到周六就會買兒子喜歡吃的菜,畢竟你們在學校的伙食是大鍋菜,只要孩子吃得高興,做父母的自然很開心的”。以便促進她和媽媽的關(guān)系。她認為自己在學校里和同學關(guān)系也融洽了很多,不再覺得自己是插班生了,學習也有了一些進步,最近的一次八校聯(lián)考成績和高二上學期比,名次前進了不少。
(3)測驗評估。通過SCL90量表測試來訪者各項因子都顯陰性,她的問題改善非常明顯。另外,在對她的咨詢過程中,“房樹人測驗”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一方面幫助小A第一次認識到了她的真實自我,也幫助我能夠深入地分析小A的主要問題,同時利用她后來的作品看出了她的成長,咨詢效果非常明顯,也給了我成就感。
2.咨詢體會
望著小A輕松地離開咨詢室,我也特別開心,同時也陷入了沉思:
(1)從她第一次畏縮、緊張、不安地走進咨詢室,到現(xiàn)在輕松、自信地走出咨詢室,小A的變化多大呀!在近半年的時間里,她經(jīng)歷的不僅是十次的咨詢,更是對真實自我的全面認識和重新定位。
(2)目前專家們認為真正的強迫癥患者,治療非常困難。本案例說明如果在學生中發(fā)現(xiàn)有強迫癥狀的,教師能盡早地給予有效的幫助,干預效果就會非常明顯,而且能提供學生各個方面的幫助。中學生處于生理、心理、社會化全面發(fā)展時期,因此對來訪者某一問題的輔導還應該是多方面的,如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學習壓力、認知方式等方面都要同時進行輔導。
(3)許多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往往小時候都不是由自己父母親自帶大的。這種現(xiàn)象一方面提示來訪者的問題往往來源于家庭關(guān)系及其早期經(jīng)歷,輔導老師在處理這樣的來訪者時,不僅要對其本人進行輔導,也要和他們的家長以及班主任進行適當?shù)臏贤?,使來訪者能夠有效的改變。另一方面,社會現(xiàn)實還不斷地產(chǎn)生“留守兒童”,不管是落后的內(nèi)地,還是發(fā)達的沿海地區(qū)。這種隔代家庭教育再度興起,不僅深刻改變著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而且產(chǎn)生了相當廣泛的社會影響。因此,希望家長、學校、社會和國家共同努力,真正從關(guān)心下一代成長的大局出發(fā),設(shè)身處地地解決—些實際問題,不要再讓“留守兒童”成為隔代教育的犧牲品!
(2008年浙江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優(yōu)”成果評比優(yōu)秀個別輔導方案一等獎)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