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以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曲折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吸引不少中外名人在此留下印記,如歷史名人馮子材、蘇元春、鄭孝胥、莊蘊寬、蔡鍔、梁啟超、陸榮廷,法國外交官安迪、方蘇雅等,他們留下的雪泥鴻爪讓龍州的歷史絢爛多彩。歷史偉人鄧小平、胡志明也曾以龍州為舞臺,在龍州與法國歷史交往的大背景下,演出了精彩紛呈的歷史劇,對中法、越法關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29年11月,鄧小平的足跡踏上了龍州。此前不久,新桂系在蔣桂戰(zhàn)爭中失利,廣西國民黨軍事力量薄弱。中共中央敏銳地抓住這一機遇,派鄧小平前往廣西,化名鄧斌,會同張云逸共同策劃在百色和龍州地區(qū)發(fā)動起義。
鄧小平在龍州成功地策反了新桂系大將李明瑞,請他在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八兩軍后擔任總指揮。1929年12月,百色起義成功,創(chuàng)建了右江革命根據地和紅七軍。
1930年2月1日,李明瑞率部成功地在龍州舉行武裝起義,宣告紅八軍和左江革命委員會成立,鄧小平任紅八軍政委。同月,中共紅八軍軍事委員會改為中共紅八軍臨時前敵委員會,鄧小平任書記。2月7日,鄧小平從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后來到龍州。他指導紅八軍開展土地革命,建立了左江革命根據地,工農群眾踴躍參軍,黨的力量迅速擴大。
龍州起義引起法國駐印度支那殖民地政府的恐慌,他們擔心革命形勢的擴展會損及法國在龍州的利益,因此暴露出帝國主義嘴臉,對新生的紅色政權進行干涉。他們封鎖鎮(zhèn)南關,并由法國駐龍州領事嘉德(Cadet Valère)照會廣西省政府,提出要求盡快對起義進行鎮(zhèn)壓,否則法國將從越南派兵。法國飛機數次越境進入左江地區(qū)。
龍州紅八軍軍部舊址,門前是鄧小平手植的柏樹
針對這一無理照會,2月12日,龍州《工農兵》報發(fā)表《中國紅軍第八軍政治部為法帝國主義駐龍州領事館無理照會告全國民眾書》,提出:“我們中國革命的民眾有如下聲明:1.中國人民在中國境內的解放運動不受任何帝國主義干涉。2.中國廣西左江民眾為徹底解除痛苦和無壓迫,必要實行自衛(wèi)!并且要堅決的執(zhí)行革命的外交:(1)收回海關;(2)沒收法人基督教堂;(3)取消赴越護照費;(4)收回領館,驅逐領事出境;(5)沒收法在龍(州)資本企業(yè)。……”
2月19日,根據鄧小平的指示,紅八軍和左江革命委員會在龍州召開了上萬人參加的聲討帝國主義罪行大會。大會以左江革命委員會的名義用英、法文發(fā)出反帝通電。會后,舉行游行示威。數千群眾沖擊法國領事館,包圍教堂,燒毀海關樓,群情激憤。紅八軍派一連士兵將法國駐龍州領事館領事嘉德夫婦、武官以及一些法國神父押至鎮(zhèn)南關,驅逐出境。
2月26日,中共中央的機關刊物《紅旗》載文《廣西紅軍占領龍州之意義》,高度贊揚了紅八軍在龍州的反帝愛國運動。3月22日,《紅旗》發(fā)表了一篇題為《赤色的龍州》的社論,指出:“在數天內的政權,他已經做了國民黨軍閥政府數十年所不能做、所不敢做——不是,實在是所不愿做的事,實現了中國共產黨之反帝國主義政綱,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對中國革命的發(fā)展將有非常偉大的歷史意義?!?月20日,中共中央致信紅八軍前委,對鄧小平領導的工作給予了肯定:“自小平同志到達后,你們的確相當的執(zhí)行了中央的指示,做了許多的工作。如發(fā)動了廣大的群眾斗爭,執(zhí)行土地革命,龍州的轉變及在龍州驅逐法帝國主義的領事及沒收法帝國主義財產等等,這些的確都是很正確的策略,很偉大的工作?!?/p>
龍州起義紀念館
鄧小平雖然在龍州只住了短短幾個月,龍州起義最終也遭到失敗,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對鄧小平的革命生涯來說,這是一個標志性事件,這是他走上革命道路后第一次獨當一面,指揮千軍萬馬,這次初出茅廬之戰(zhàn),取得了震動全國的影響,也產生了國際反響。
鄧小平對法國的感情是復雜的,在龍州起義前十年,他16歲時遠赴重洋到法國勤工儉學。他在法5年,邊學習邊工作,因為結識了周恩來、蔡和森、李富春、趙世炎等一大批共產黨人,在他們的帶領下,從一個懵懂少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5年底,他因組織工潮被法國政府驅逐,轉赴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1927年春,他回國參加革命。在龍州驅逐法國領事,是他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平等地與法國人對話,增強了他的自信,拓寬了他的視野。這次經歷影響到他以后外交戰(zhàn)略思想的形成。
當時法國雜志對龍州起義的報道
在離開法國50年之后,鄧小平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磨難,于1975年重返政治舞臺,他首次出訪即選擇了法國,受到熱烈歡迎。在赴各地參觀的路上,鄧小平一直在觀察,在思考?!拔幕蟾锩苯o中國帶來的是封閉、落后,拉大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距離,這次參觀讓鄧小平內心十分震動?;貒?,他拿出微薄的出國補貼,并向工作人員借了些錢,買了兩盒羊角面包帶回國,分給當年一同在法勤工儉學的同事們。3年后,他在中國掀起改革開放大潮,中國因此走上富強之路。
龍州起義的另一個影響,是激發(fā)了印度支那各國反抗法國殖民統(tǒng)治的浪潮。
龍州起義的勝利大大激發(fā)了以追求民族獨立為崇高理想的印支革命黨人的信心。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在香港組建越南共產黨。同年10月,召開越共第一次會議,將黨名更改為“印度支那共產黨”,通過了《越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大綱》,明確提出民族解放和土地改革的口號,領導人民開展反帝反封建的斗爭。
受到龍州起義驅逐法國領事的鼓舞,越共于1930—1931年組織群眾掀起反對法國殖民者的高潮,并建立短期地方紅色政權。
在從事革命和抗法斗爭中,胡志明和越共領導人經常出入龍州,把這里作為一個大后方,有時一住就是七八個月。1939年,“越南獨立運動同盟會”在龍州成立,還出版了越南戰(zhàn)訊《民主報》。越南領導人黃文歡、黃文樹(又名雷震)、裴玉成等也親臨龍州領導了越南海外革命活動,先后在龍州鎮(zhèn)設立了越南革命秘密機關,龍州成為了越南革命活動的大搖籃和堅實大后方。
龍州胡志明展館
1945年,日本戰(zhàn)敗投降,胡志明領導越共發(fā)動八月革命,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法國雖然“二戰(zhàn)中”投降德國,戰(zhàn)后國內經濟蕭條,百廢待興,但政客們普遍仍懷有殖民心態(tài),不甘心失去在印度支那的勢力范圍。9月,法國再次入侵越南。為了保住來之不易的獨立成果,越南人民又進行了歷時9年的抗法戰(zhàn)爭。
1950年1月,胡志明秘密訪華,要求中國援助,毛主席毅然答應胡志明的請求,派出軍事顧問,與越共商定,在邊界舉行一次戰(zhàn)役,打通中越之間交通線。
7月,陳賡將軍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越南,幫助越共組織、指揮邊界戰(zhàn)役。陳賡一行從昆明出發(fā),進入越南,制訂戰(zhàn)役作戰(zhàn)計劃,得到胡志明的批準,并請求陳賡“包下”戰(zhàn)役的勝利。
10月,邊界戰(zhàn)役結束,共殲滅法軍8000多人。11月2日,陳賡離開越南,抵達龍州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分區(qū)司令部,在這里慶祝了邊界戰(zhàn)役的勝利。
胡志明與陳賡
邊界戰(zhàn)役打通了中越交通線,中國援助源源不斷地運進越南。1954年,在中國支持下,越共軍隊在奠邊府戰(zhàn)役取得決定性勝利,法國被迫退出越南。從此開始,法國殖民帝國這個泥足巨人開始分崩離析、轟然倒地,亞、非一個個前殖民地國家紛紛要求獨立。
1958年,在內外交困中法國第四共和國倒臺,戴高樂將軍創(chuàng)立了第五共和國,并開始了“去殖民化進程”。1964年,戴高樂率先在西方大國中作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決定,在簽署完建交公告后,他對身邊的文化部長馬爾羅(André Malranx)說:“這樣,我們就可以翻過殖民主義的一頁,在全新的基礎上與亞洲國家發(fā)展關系了?!?/p>
對于龍州來說,這一切就像經歷了一次中法外交關系的輪回:清末,龍州在法國殖民主義逼迫下打開大門;鄧小平發(fā)動的龍州起義,引發(fā)了反抗法國殖民主義的熱潮;新中國成立后,龍州又參與了給法殖民主義致命一擊的戰(zhàn)斗,使得最終中法兩國能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合作。
龍州,以這樣的獨特方式,為中法關系作出了貢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