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搭配之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是保證我們生存和健康的物質(zhì)基礎,而怎樣安排好這一日三餐是有學問的。有人只重視吃保健品,而不重視基本的一日三餐,這是錯誤的做法,對身體的健康也會造成傷害。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yǎng)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占全天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提供能量,可以略多一些。
一日三餐究竟選擇什么食物,怎么進行搭配,采用什么方法來烹調(diào)都是有講究的,并且因人而異。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jù)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按食量分配,早餐應該占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比較合適。
早餐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切記不可馬馬虎虎,應是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一頓飯。一頓質(zhì)量好的早餐,可以供給人體和大腦需要的能量和營養(yǎng)素,使人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工作和學習效率提高,記憶力增強;不吃早餐或吃的太少可以使人沒有精神,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甚至會產(chǎn)生低血糖,所以應該重視早餐。
一份好的早餐應該是營養(yǎng)豐富,干稀均衡,葷素適當,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應該包括谷類(饅頭、面包、小點心等)、肉蛋類(一個雞蛋或少量熟肉、腸等)、一杯牛奶(約200毫升),水果或蔬菜(一些小青菜、泡菜或純果汁)。至于炸油餅、油條雖是人們所好,但只宜少吃,多吃則對身體不利。
午餐 午餐在一日三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段時間人們的工作、學習很多,且從午餐到晚餐相隔時間較長,所以,要供給充足的能量和營養(yǎng)素,各種原料要搭配好。
午餐中的主食根據(jù)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克,可在米飯、面制品中間任意選擇,應盡量避免炒面、方便面等食品。副食在240~360克,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制品、海產(chǎn)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選擇50~100克的肉禽蛋類,50克豆制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饑餓又能產(chǎn)生高熱量的炒菜。
晚餐 三餐中的晚餐一定要適量,之所以晚餐要適量,是因為如果晚餐攝入食物過多,血糖和血中氨基酸的濃度就會增高,從而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一般情況下,人們在晚上活動量較少,能量消耗低,多余的能量在胰島素作用下合成脂肪儲存在體內(nèi),會使體重逐漸增加,從而導致肥胖。此外,晚餐吃得過多,會加重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使大腦保持活躍,從而導致失眠、多夢等。
晚餐的品種應包括谷類、少量動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以及蔬菜水果等,其中谷類食物應在125克左右,可在米面食品中多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糙米、全麥食物,這類食物既能增加飽腹感,又能促進腸胃蠕動。動物性食品一般攝取量為50克,大豆或者相當量的豆制品20克、蔬菜150克、水果100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晚餐不要食用含鈣高的食物,比如蝦皮、帶骨小魚等,以免引發(fā)尿道結(jié)石。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