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正不阿的勞厄
7 剛正不阿的勞厄
馬克斯·馮·勞厄(1879—1960),德國理論物理學家。
1914年因為發(fā)現(xiàn)X射線在晶體中的散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物理學家勞厄
“我可不愿意同他們握手呢!”
希特勒掌握政權(quán)后,科學家中的敗類斯塔克(191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勒納(190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了納粹黨在科學界的打手和幫兇,他們威脅勞厄,說勞厄“竟然懷疑納粹政府的某些做法”。但勞厄浩然正氣、愛憎分明,根本不理會他們的威脅。
1933年9月,在維爾茨堡召開的物理學家代表大會上,勞厄右手戴著一只白色的線手套進入了會場。女物理學家邁特納見到后,驚訝地問:
“您的手負傷了嗎?”
勞厄在邁特納耳邊輕聲說:
“您想一想,這里有各式各樣的人,我可不愿意同他們握手呢!”
在發(fā)言時,勞厄又說了一句類似伽利略被定罪時說的一句話:
“啊,科學仍然在發(fā)展!”
這顯然在暗示對法西斯暴力的不滿。愛因斯坦對勞厄不畏強暴的品格非常敬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有一次愛因斯坦請一位到歐洲的科學家?guī)艈柡騽诙?。那位科學家疑惑地問:
“只問候勞厄一個人嗎?”
愛因斯坦考慮了一下,回答說:
“只問候他一人?!?/p>
供我消遣的事
勞厄十分同情化學家哈伯的悲慘遭遇。哈伯是猶太人,由于他發(fā)現(xiàn)了對德國在戰(zhàn)爭中至關(guān)重要的人工合成氨的方法,1911年擔任了威廉·愷撒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1918年,他還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但在希特勒上臺后,哈伯由于拒絕解雇研究所的猶太研究人員而辭職,并且憤而離開德國。出國后不到一年,由于在德國發(fā)生的慘無人道的迫害猶太人的事情,他的心靈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最后積憂成疾而去世。
勞厄不懼威脅,毅然在1934年2月份的《自然雜志》上發(fā)表了悼念文章。文章結(jié)尾處是:
哈伯將不是作為流亡者,而是作為勝利者被載入史冊。
由于勞厄總是和納粹當局唱反調(diào),他受到了教育部嚴厲的譴責。為此他在自傳中說:“看來,教育部有人感到有必要做些什么事情,以供我消遣。”
勞厄說了一句過頭話:“這完全是胡扯!”
每一位物理學家,不論他曾經(jīng)如何偉大,做過多么巨大的貢獻,都一定會犯錯誤的,無一例外。
勞厄是一位了不起的物理學家,1913年勞厄已經(jīng)完成了X射線的晶體衍射實驗,證實了X射線是一種電磁波,同時證實了晶體的結(jié)構(gòu),因此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并且于191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此后不久,他就犯了一次大錯誤,想必他一定會將自己犯過的這一次重大錯誤銘記在心,永不忘記。
1913年,玻爾率先用量子理論研究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并且很快將他的氫原子理論“三部曲”公布于世。玻爾的理論徹底改變了原子的發(fā)光機制,與麥克斯韋的理論完全不同,所以許多人對玻爾的理論持懷疑態(tài)度。幸好盧瑟福、愛因斯坦十分重視和贊賞玻爾的理論,這對玻爾的理論取得大家的認可,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眾多的反對者當中,除了一些老年物理學家以外,也有當時還算年輕的勞厄。在一次學術(shù)會議上,有人介紹了玻爾“三部曲”的內(nèi)容,說這個理論可以非常巧妙地說明里德堡常數(shù),這是一個困擾物理學家好幾十年的謎。
但是,勞厄聽完介紹后立即抗議說:“這完全是胡扯!麥克斯韋方程在一切情況下都是成立的?!?/p>
當時在場的愛因斯坦聽了勞厄的話以后,立即站起來發(fā)表意見:“玻爾理論里面一定大有學問,我不相信他的理論能夠解釋里德堡常數(shù)絕對值是什么巧合?!?/p>
后來,勞厄還說過一句現(xiàn)在看來很過分的話,他說:“假如玻爾的理論碰巧是對的的話,我將退出物理學界?!?/p>
對勞厄而言很不幸的是,玻爾的理論很快就被德國物理學家詹姆斯·弗蘭克和古斯塔夫·赫茲的實驗證實。
那么,讀者也許會問:勞厄后來退出了物理界沒有呢?當然也沒有。不僅沒有,而且他后來對量子理論的發(fā)展還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羈押中的勞厄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即將結(jié)束時,美國專門組成一個“阿爾索斯行動小組”,追捕德國最優(yōu)秀的科學家。這次追捕行動逮捕了14位德國的主要科學家,其中有4人同意去美國,還有10個人不愿意去美國。這10個人開始被關(guān)押在德國的海德堡,后來被羈押在英國亨丁頓農(nóng)莊。
關(guān)押勞厄、海森伯和哈恩等十名科學家的英國亨丁頓農(nóng)莊
這10人當中有兩人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勞厄、海森伯,還有一個是即將獲獎的哈恩。有趣的是當哈恩于1945年獲得194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時,他正被秘密地羈押在英國,外面的人到處尋找這位獲獎者,根本沒想到他會被秘密羈押在盟軍手里。
看守他們的英國的軍官也不知這幾個“囚犯”是什么重要人物,有一位看管人員甚至對勞厄說:
“想必您是貝當元帥?”
當他得知是物理學家勞厄的時候,居然歡呼道:
“???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勞厄教授呀!幸會,幸會!”
勞厄當時已經(jīng)有66歲,為了保持身體健康,他每天堅持散步5公里,在農(nóng)莊的圍墻里,他需要走50圈。為了記住走了多少圈,每走一圈他就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畫上一條線。
1945年8月6日,他們從英國電臺的廣播聽到美國空軍在日本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這群“囚徒”極為震驚,并立即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人懷疑聽錯了,認為美國人不可能制出原子彈,他們不相信美國科學家會超過他們德國科學家。
因為鈾核裂變是哈恩最先發(fā)現(xiàn)的,他沒有想到用這種裂變制成的原子彈會帶來如此可怕的后果,這使他連續(xù)幾夜都無法入睡,他甚至想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有一天晚上,勞厄背著哈恩對另外八位科學家說:“我想我們得有所準備,我很擔心哈恩。這消息對他是可怕的打擊,我擔心會發(fā)生最糟糕的事情?!?/p>
有好幾天,大家都等哈恩確實睡著了以后,才上床睡覺。
哈恩沒有自殺,幸虧沒有!因為1945年年底,勞厄從一張報紙上得知,哈恩被授予了194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使得哈恩心情大為好轉(zhuǎn),也使得這群“高貴的囚徒”歡呼起來。他們還專門弄來一些酒,為德國的未來干杯。
1946年初,這群“高貴的囚徒”才被釋放,各自回到他們在德國的家。
勞厄的墓地
在柏林的一個公墓里,可以找到德國物理學家勞厄的墓地。墓碑后面有一片樹林,前面是一片草地,墓碑旁邊有幾支開得很歡的花。墓碑上端有一個大的“十”字,下面是勞厄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再下面是他的妻子的名字和生卒年月。
看到勞厄的墓地,不由想到勞厄的一生還是很幸運的。他是普朗克的學生,卻在1914年先于他的老師普朗克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什么說他有一些幸運呢?看了下面的故事,你也許就明白了。
慕尼黑大學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索末菲,他正帶著一幫研究生和助手們研究X射線的波動性,索末菲很早就贊成倫琴的看法,認為X射線應該是一種電磁波,而不是英國科學家認為的是一種粒子流。但是他們都沒有好的辦法證明這一點。
與此同時,慕尼黑大學還有一群堅決捍衛(wèi)晶體空間結(jié)構(gòu)的物理學家,他們在物理實驗室里的柜子頂上,擺滿了晶體結(jié)構(gòu)的模型。但是,晶體模型也并沒有得到最終的實驗證實。
德國物理學家勞厄和他的妻子合葬的墓地
由此可以看出,在慕尼黑大學,關(guān)于晶體理論和X射線性質(zhì)的討論,當時都走在世界的前沿,但遺憾的是做這兩種研究的人彼此“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結(jié)果,他們都無法最終證實自己想捍衛(wèi)的理論。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1909年,勞厄來到了慕尼黑大學。
有一天,勞厄忽然問一位研究晶體的博士生艾瓦爾德:“如果讓波長更短的波穿過晶體,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艾瓦爾德給他談了晶體的一些知識,這使得勞厄如醍醐灌頂,一下子知道如何證明X射線是一種波動了!
勞厄立即在實驗室里,讓X射線穿過晶體,結(jié)果他得到了X射線衍射斑點的照片!這一來,他既證明了X射線是一種電磁波,又證明了晶體結(jié)構(gòu)的模型是非常正確的模型。這才真是“一箭雙雕”!
這段往事,充分說明科學家之間進行科學交流是多么重要!正是在相互交談的過程中,未成形的潛在科學思想在相互撞擊的時候,靈感的火花往往會突然閃現(xiàn),偉大的思想由是而生。勞厄后來在演講時回憶了這段富有傳奇色彩的經(jīng)過,他說:
在交談中,我突然想到波長比晶體中原子間距離更短的波的性質(zhì)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的直覺立刻給出了回答:這種波一定會產(chǎn)生干涉中出現(xiàn)的條紋。事實上,根據(jù)固態(tài)和液態(tài)物質(zhì)的原子問題,完全可以知道晶體中原子之間的間隔是10-11米,這在當時是很容易精確確定的。另一方面,物理學家維恩和索末菲估計X射線的波長是10-11米。這樣,波長和晶體的原子間距二者的比例非常有利于X射線通過晶體。我立刻對艾瓦爾德說,我預料會出現(xiàn)X射線的干涉現(xiàn)象。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