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孔子詠蘭
孔子十分喜歡蘭花,因為他特別重視個人思想品質(zhì)的修養(yǎng),在蘭花身上寄托了濃厚的感情,在三國魏人王肅所收集并編纂的《孔子家語》一書中,記載了孔子頌蘭的一段傳世佳話。
“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釉唬骸沃^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不若己者……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睆拇恕爸ヌm之室”就成為環(huán)境良好的代名詞,成為一個頌蘭美蘭的成語。
《孔子家語》中還選錄了孔子另一段話:“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jié)?!边@是孔子答子路的一段話。當時楚昭王聘孔子,孔子應聘而出于陳蔡?!瓣惒檀蠓蛳嗯c謀曰:孔子圣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于楚則陳蔡危矣。”于是派兵包圍了孔子,“孔子不得行,絕食七日,外無所通,藜羹不充,從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講,弦歌不衰?!贝藭r子路說:“我聽說,做好事的老天報之以福,作惡的老天報之以禍。現(xiàn)在你老師積德懷義,而且身體力行很長時間,為什么要困窮到這樣???”于是孔子就一一列舉了歷史上伯夷叔齊、王子比干、伍子青等賢德之人最后遭到不幸的事,說明“夫遇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又舉了芝蘭“不以無人而不芳”作為生動的比喻來論述證明了“君子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這一觀點。
2.勾踐種蘭
勾踐種蘭之地,在蘭渚山距城25里之南面小山,東臨古鑒湖,西背會稽山,的確是種蘭的好地方。從余姚河姆渡文化層挖掘出的陶器可以確定,當時已具備盆載植物之意識及相關技術,可以確信4000年以前的越國,越王勾踐在渚山曾種植蘭花。勾踐種蘭不僅有動機,而且有技術保障。關于勾踐在渚山種蘭,歷史上多有記載,除《寶慶續(xù)會稽志》以外,如明萬歷年間的《紹興府志》記:“蘭渚山,有草焉,長葉白花,花有國馨,其名曰蘭,勾踐所樹?!泵魅四戏昙⑼跏蟆稌L俗賦》也說:“蘭亭,即蘭渚也?!对浇^書》曰:勾踐種蘭渚山。”明代徐渭也在《蘭谷歌》中提到勾踐必擇地用于種蘭,只今蘭渚乃其處?!督B興地志述略》記載:“蘭渚山,在城南二十七里,勾踐樹蘭于此?!惫篡`種蘭渚山,后人把渚山命名為蘭渚山,把蘭渚山下的集市合為花街,并把蘭渚山下的驛亭命名為蘭亭。
3.屈原佩蘭
屈原(約前340~前278),戰(zhàn)國時偉大詩人。名平,字原,號靈均,又名正則。楚國人?!妒酚洝で袀鳌贩Q他:“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但是他的政治主張遭到舊官僚貴族的極力反對,而他唯一依靠的楚懷王又昏聵無能,忠奸不辨,果信讒言而遷怒于他。到楚頃襄王時,屈原遭到更大的災難,被長期流放于沅湘一帶。屈原遭遇窮困,但矢志不渝,其行更廉,“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他將這種念君愛國之志、匡時濟世之情,通過多種香花異草加以表達,觸物生情,托物以寄志,而且將這種比興手法推向了更新一步的發(fā)展,將物與我、情與景融于一體,從而大大提高了詩歌的境界和表現(xiàn)力。在選取香花異草中,屈原特別選取了蘭,因此在《離騷》《九歌》《九章》許多詩篇中,都寫到自己如何滋蘭、佩蘭、紉蘭、搴蘭、刈蘭。他對蘭寄以無限的希望:“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冀枝葉之峻茂兮,愿俟時乎吾將刈。”他以蘭為友,將蘭作為知音:“時曖曖其將罷兮,結(jié)幽蘭而延佇。”他將蘭作為佩物,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扈江離與薛芷佇,紉秋蘭以為佩?!彼謸奶m在秋風寒露中枯萎而從俗,變節(jié)而不芳:“時繽紛以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莆化而為茅?!币陨蟽H是《離騷》中所舉到的幾個關于蘭的例子,可見屈原是如此瘋狂地愛蘭、頌蘭,寄情于蘭,托蘭以諷,蘭在這里不是簡單的比喻或觸物起興,而是一種象征,一種寄寓,一種追求精神與品格。
4.鄭思肖畫蘭
鄭思肖(l24l~l3l8),宋末元初詩人、畫家,連江(今屬福建)人。原名不詳,宋亡后更名思肖,因“肖”字是宋朝國姓趙字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元代以鄭所南畫蘭花最為著名,寓意也比較明確。趙宋政權滅亡后據(jù)說他坐臥必向南,以示懷念先朝,恥作宋朝貳臣;他畫的蘭花,從不畫土畫根,就像飄浮在空中一樣,人們向他尋問,則曰:“地為番人奪去,汝不知耶?”或答說:“國土已被番人奪去,我豈肯著地?”
鄭所南自宋亡后,矢不與北人交接。人知其性格孤僻,亦不以為異。他隱居吳下,有田數(shù)十畝,寄之城南報國寺,以男歲入寺為祠其祖禰。遇諱必大慟寺下,而先生并館谷于寺。一室蕭然,坐必南向。貴要者求其蘭,尤靳不與。庸人孺子頗契其意者,則反與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脅以賦役取。先生怒曰:“頭可斷,蘭不可畫!”他每逢歲時伏臘,望南野哭而再拜。喜佛老教,工畫蘭,疏花簡葉,不求甚工。畫成即毀之,不妄與人,所以他存世畫的蘭花極其少,現(xiàn)只存有一幅《墨蘭圖》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5.鄭板橋畫蘭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杰出代表,尤其是寫蘭竹花卉的一代宗師。
史稱“板橋有三絕:曰畫,曰詩,曰書;三絕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氣,曰真意,曰真趣”。他的書法自成一體,隸楷參半,稱“六分半書”,具縱橫錯落、瘦硬奇峭之趣。他的詩能反映具體生活,言之有物,又具形象化、通俗化的特點。以這樣的詩書配在寫蘭作品上,就使他的畫更具意趣與真氣。他的“三真”是表露他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集中表現(xiàn)了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他說:“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nóng)人……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種收獲,以養(yǎng)天下之人。使天下無農(nóng)夫,舉世皆餓死矣?!彼漠嬏m,就是為了表達這種“民胞物與”的真摯而強烈的感情。他說:“凡吾畫蘭、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有了如此博大的襟懷,他的畫就有了“三真”。
板橋喜歡畫盆蘭,也常畫嶠壁蘭、棘刺叢蘭。板橋蘭畫中數(shù)量最多、又耐人玩味的是蘭竹石圖,這固然是古代寫蘭的傳統(tǒng),“八怪”花卉畫的特色,也是由他創(chuàng)造,是他的突出成就。他在蘭竹畫中常添石,認為“一竹一蘭一石,有節(jié)有香有骨”,“蘭竹石,相繼出,大君子,離不得”。
板橋的蘭竹石畫已經(jīng)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而其題畫詩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綠陰一半玉。請君茶熟睡醒時,對此渾如在巖谷?!薄耙黄嗌揭黄m,蘭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夢三千里,吹滿春風不覺寒?!薄笆吓m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試問東風何處吹?吹入湘波一江綠?!?/p>
6.魯迅采蘭
魯迅家?guī)状硕肩姁厶m花。l933年l l月l4日,魯迅在《致山本初稿》的信中講到“我的曾祖父曾經(jīng)栽培過許多蘭花,還特地為此蓋了三間房子”。l9l l年3月l8日,魯迅和周建人、王鶴照去會稽山下游覽大禹陵。出發(fā)前,魯迅將已經(jīng)準備好的兩只油漆馬口鐵桶和一把銅插要大家?guī)?。到大禹陵,游覽了禹廟、窆石亭,就上會稽山采蘭。后來,魯迅把這次上山的經(jīng)歷,撰寫成《辛亥游錄》,刊在l9l2年2月出版的《越社叢刊》第一輯上,署名“會稽周建人喬峰”。
那次會稽山采蘭之事,晚年周建人還經(jīng)常提起:“老大(魯迅)采到‘一葉蘭’后,興奮極了,對我說:‘老三,我們真不虛此行!’回到家里,我們小心地將蘭花上盆種好。以后,老大應蔡元培先生之邀,赴京供職,起初他想把蘭花也一起帶走,但終因路遠迢迢而未帶去。臨行前,他特別關照我,要種好這幾盆蘭花。不久,我也應聘去一所學校任教,平時很少回家,后來,‘一葉蘭’終于壞死。為了不使老大過于痛心,我始終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他?!?/p>
20世紀20年代末,魯迅移居上海,驚蟄前后,每當從魯迅寓所前走過,便有蘭花幽香撲面而來。他還在上海結(jié)識了日本蘭友小原榮次郎。小原在東京開有一家名叫“京華堂”的中國玩物經(jīng)營店,也從事蘭花的買賣。抗戰(zhàn)前小原榮次郎曾多次到杭州、紹興、上海、蘇州、無錫等地,收集了許多中國春蘭。與諸漲富、王叔平等人是舊相識,并曾想請諸漲富去日本種蘭。著有《蘭華譜》。l93l年,國民黨鎮(zhèn)壓左聯(lián)作家,魯迅被迫避于日本人開設的花園莊旅店,適逢小原販蘭將歸國,魯迅觸景生情,以友攜蘭東歸之事,借蘭用以抒情:
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巖展素心。
豈惜芳馨遺遠者,故鄉(xiāng)如醉有荊榛。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