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多吃老母雞
民間有用老母雞燉湯的說法,認為它的營養(yǎng)價值比較高。其實,老母雞燉湯的最大好處是味道濃厚、鮮美,至于營養(yǎng)價值,它并不比仔雞高出多少。
從中醫(yī)上來說,母雞的雞肉屬陰,比較適合新媽媽、年老體弱及久病體虛者食用。而老母雞由于生長期長,雞肉中所含的鮮味物質要比仔雞多,這是使雞湯味道更鮮美的主要原因。另外,老母雞中脂肪含量比較高,燉出的湯也更香一些,所以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推崇。
其實,如果從營養(yǎng)上來說,仔雞雞肉中的營養(yǎng)成分要比老母雞高得多。首先,仔雞的肉里含蛋白質較多,而老母雞肉中蛋白質含量較少。其次,老母雞的雞肉只占其體重的40%,且多是脂肪和彈性結締組織。彈性結締組織是一種不溶于水的彈性蛋白,只能被人體少量吸收,會使老母雞的營養(yǎng)價值有所降低。而仔雞肉含彈性結締組織比較少,在做熟后,雞肉很容易分離開,變得細嫩、松軟,營養(yǎng)更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
女性分娩以后,血液中的雌、孕激素水平突然降低,這是為了泌乳素發(fā)揮泌乳作用,促進乳汁形成。而母雞肉中含有大量雌激素,當產后立即吃老母雞時,新媽媽體內的雌激素含量就會增加,這就抑制了泌乳素的功能,導致乳汁不足,甚至回乳。況且,老母雞很肥膩,在新媽媽體質較差時,過早地服用老母雞,還會影響胃腸功能,不利于康復,對于新媽媽的身材恢復來說,也是沒有好處的。
再拿母雞和公雞相比,公雞體內所含的雄激素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因此會使乳汁增多,這對嬰兒的身體健康起著潛在的促進作用。并且公雞所含脂肪較母雞少,不易導致發(fā)胖,嬰兒也不會因為乳汁中脂肪含量多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瀉。所以產后食公雞對母嬰均有益處。
老母雞雖有回乳作用,但其營養(yǎng)豐富,若新媽媽在產后10天左右,即在奶水比較充足的情況下食用,仍是較好的產后滋補食品。
TIPS
母雞體內含有較多雌激素(母雞越老體內雌激素越多),被新媽媽吸收后會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從而造成新媽媽乳汁不足,甚至無奶。因此,滋補時完全沒有必要迷信老母雞燉湯的作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