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一篇圣賢
§366子曰:“大哉?qǐng)蛑疄榫?!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①之。蕩蕩②乎!民無能名焉③。巍巍乎!其有成功④也。煥⑤乎其有文章⑥!”——《泰伯》
【注】
①則:效法。
②蕩蕩:形容浩渺無邊,指堯之恩德。
③名:稱道。民無能名焉,謂堯之恩德浩蕩,民無法稱道之。
④成功:指堯及時(shí)傳位于舜,功成而身退。
⑤煥:有光彩的樣子。
⑥文章:指堯之典章制度可觀。
【譯】
孔子說:“堯作為國君真?zhèn)ゴ蟀?!就像巍巍的高山??!只有天比他高,只有堯能效法天。他的恩德浩渺無邊?。“傩諅儫o法說出他的恩德。就像巍巍的高山?。∷删土瞬皇赖墓I(yè)。他締造的典章制度,閃爍著熠熠的光輝??!”
§367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①也而不與②焉?!薄短┎?/p>
【注】
①有天下:登上帝位,擁有全中國。
②與:通“譽(yù)”,聲譽(yù)。不與:不求個(gè)人聲譽(yù)。自古以來,凡帝王無不謀取美名令譽(yù)。唯舜、禹不求聲譽(yù),此正孔子所以贊者。
【譯】
孔子說:“就像巍巍的高山??!舜、禹擁有全天下的時(shí)候,卻不謀取個(gè)人聲譽(yù)?!?/p>
§368子曰:“禹,吾無間然①矣。菲②飲食,而致孝乎鬼神③;惡④衣服,而致美乎黻冕⑤;卑⑥宮室⑦,而盡力乎溝洫⑧。禹,吾無間然矣。”——《泰伯》
【注】
①間然:猶“間焉”,夸大之。間,通“簡”,大,夸大。舊注疑誤。
②菲:薄,形容飲食質(zhì)量差。
③致:敬獻(xiàn)。致孝乎鬼神,即重視祭祀,孝敬先祖,不忘本也。
④惡:破舊。
⑤黻(音甫)冕:禮服、禮帽。致美乎黻冕,即重視禮儀。
⑥卑:低矮。
⑦宮室:房子,指禹的王宮房子。
⑧溝洫(音緒):指開溝排水。洫,小溝。
【譯】
孔子說:“對(duì)于禹,我無意夸大他的功德。他自己吃得很差,卻對(duì)先祖盡到孝心;他自己穿的衣服破舊,卻盡力把禮服禮帽做得很美;他住的王宮房子低矮,卻把力氣都用在為百姓開溝排水上。對(duì)于禹,我無意夸大他的功德?!?/p>
§369子曰:“泰伯①,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②以天下讓③,民無得④而稱焉?!薄短┎?/p>
【注】
①泰伯:周文王之祖太王之長子,知父欲傳位于三弟季歷(文王之父),借口采藥而出亡于荊楚。
②三:多次。
③讓:讓于季歷。
④得:通“德”,感激。無得而稱焉,無法用語言感激而稱道之。因?yàn)樘┎屛挥诩練v,季歷傳位于文王(姬昌),天下始得太平,其恩德浩蕩,難以語言稱之。
【譯】
孔子說:“泰伯的道德,實(shí)在可以說是最高尚的了!多次把帝位讓給人,百姓無法用語言表達(dá)對(duì)他的感激之情?!?/p>
【注】
①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齊國大夫,輔佐桓公稱霸諸侯。
②桓公:見第四篇§64注④。
③公子糾:齊僖公之子,齊桓公之兄,因爭位,為桓公所殺。管仲原先輔佐公子糾。
④相:輔佐。
⑤匡:安定。
⑥微:通“無”。
⑦其:表揣測語氣的助詞。
⑧被發(fā):散發(fā)。被,同“披”。時(shí)中原以束發(fā)為常,東南夷族以披發(fā)為常,故披發(fā)意味著不文明。
⑨左衽(音任):衣服向左開襟。時(shí)中原以開右襟為常,東南夷族以開左襟為常,故左衽被視為不文明。以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要不是管仲,中原將淪為野蠻地區(qū),傳統(tǒng)的文明將喪失殆盡。
⑩匹夫匹婦:普通夫婦。
【譯】
子貢說:“管仲不是一位仁者吧?齊桓公殺了公子糾,他未能殉職,卻又輔佐桓公?!笨鬃诱f:“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使中原一度安定下來,百姓直到今天還蒙受他的恩賜。要是沒有管仲的話,我們也許要披散頭發(fā),穿開左襟的衣服呢。難道像普通夫婦那樣終生廝守著才稱得上忠貞嗎?要是管仲當(dāng)時(shí)自殺了,尸體被人拋入水溝之中,那么現(xiàn)在就誰也不知道有他這么一個(gè)偉人。”
§371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①死之,管仲未死,曰②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③諸侯,不以兵車④,管仲之力⑤也。如⑥其仁?如其仁?”——《憲問》
【注】
①召忽:曾經(jīng)與管仲一起輔佐公子糾者,公子糾為桓公所殺,召忽隨之殉職。
②曰:以為。
③九合:多次召集。九,形容多,并非確數(shù)。
④兵車:泛指武力。
⑤力:功勞。
⑥如:何如,孰如,誰能比得上。
【譯】
子路說:“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為之而殉職,管仲不肯死,可認(rèn)為他不仁嗎?”孔子說:“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huì)盟,不靠兵車,這是管仲的功勞。誰能比得上他的仁?誰能比得上他的仁?”
§372子曰:“管仲之器①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②,官事③不攝④,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⑤塞門⑥,管仲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⑦,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⑧知禮,孰不知禮?”——《八佾》
【注】
①器:器量,胸懷。
②歸:女子出嫁曰歸。有三歸,有三房妻子。時(shí)行一夫多妻制。
③官事:下屬的職務(wù)。
④攝:代理,兼職。
⑤樹:通“豎”。
⑥塞門:大門外屏障,即肅墻,見第十七篇§340注。
⑦反坫(音奠):大廳兩柱之間用以放置酒爵的矮墻。
⑧而:如。以上三章反映了孔子對(duì)管仲優(yōu)缺點(diǎn)的全面評(píng)價(jià)??蓞⒖聪抡?。
【譯】
孔子說:“管仲的器量真小?。 庇腥藛枺骸肮苤俟?jié)儉嗎?”(孔子)說:“管仲有三房妻妾,不許下屬兼職,哪談得上節(jié)儉?”(那人又問:)“如此說來管仲懂得禮義吧?”(孔子)說:“國君的宮門外豎起一道屏障,管仲也叫人在自家府門外豎起屏障。國君為了便于兩國國君的友好會(huì)盟,在大廳兩柱間筑起一道放置酒爵的矮墻,管仲也在自家大廳建起類似的矮墻。管仲要是說懂得禮義的話,誰還不懂得禮義?”
§373或問子產(chǎn)。子曰“:惠①人也?!眴栕游?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298,pagenumber_book=298" class="superscript">②。曰“:彼哉……彼哉③……”問管仲。曰“:人④也。奪伯氏⑤駢邑⑥三百⑦,飯疏食,沒齒⑧無怨言?!薄稇梿枴?/p>
【注】
①惠:為人善良,愛護(hù)百姓。
②子西:鄭大夫,公子駟之子公孫夏,生平無善行可稱。
③彼哉……彼哉……:因無言可稱,故為之語塞。彼,他。
④人:合乎為人基本準(zhǔn)則,是對(duì)管仲的肯定。
⑤伯氏:名偃,齊大夫。
⑥駢(音“便宜”的“便”邑:伯氏封地。
⑦三百:三百戶。管仲為上卿時(shí)伯偃有罪,管仲秉公剝奪其封地,并非攫為己有。
⑧沒齒:至死。沒齒無怨言,說明管仲執(zhí)法公正,令人心服口服。
【譯】
有人向孔子了解子產(chǎn)的為人??鬃诱f:“是個(gè)秉性善良而又愛護(hù)百姓的人?!币罅私庾游???鬃诱f:“他呀……他呀……”要求了解管仲??鬃诱f:“是個(gè)人才。曾經(jīng)剝奪了伯氏封地駢邑三百戶,讓他吃粗菜淡飯,可他到死也沒有怨言。”
§374子謂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①,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②?!薄豆遍L》
【注】
①恭:嚴(yán)肅,嚴(yán)格。
②義:宜,合情合理。
【譯】
孔子認(rèn)為子產(chǎn),“具備有德行有地位者的四方面品德:他約束自己嚴(yán)格,他事奉國君恭敬,他撫養(yǎng)百姓仁慈,他役使人民合乎情理”。
§375子曰:“伯夷,叔齊①,不念②舊惡③,怨是以希④?!薄豆遍L》
【注】
①伯夷、叔齊:見第十六篇§299注②。
②念:記掛在心。
③舊惡:宿怨,過去的怨仇。
④希:同稀,少。
【譯】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把過去了的怨仇放在心頭,所以與他們結(jié)怨的人很少?!?/p>
§376冉有曰“:夫子為①衛(wèi)君②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痹唬骸霸购酰俊痹唬骸扒笕识萌?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300,pagenumber_book=300" class="superscript">③,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④?!薄妒龆?/p>
【注】
①為:幫助。
②衛(wèi)君:衛(wèi)出公輒,見第十七篇§307注①。
③得仁:贏得仁譽(yù)。
④夫子不為也:子貢由孔子贊揚(yáng)伯夷、叔齊的仁,推測孔子肯定不會(huì)幫助寧要君位而不要生父的衛(wèi)君輒,因?yàn)椴恍⒄邉t無仁可言,不值得幫助。
【譯】
冉有說:“先生會(huì)幫助衛(wèi)君嗎?”子貢說:“好的,讓我去問問他?!边M(jìn)入先生房間,子貢說:“伯夷、叔齊,是什么樣的人?”(孔子)說:“是古代賢人?!保ㄗ迂暎┱f:“他們有怨恨嗎?”(孔子)說“:追求仁而得到仁的名聲,又有什么可怨呢?”出來之后,子貢說“:先生是不會(huì)幫助衛(wèi)君的?!?/p>
§377微子①去之,箕子②為之奴,比干③諫而死??鬃釉唬骸耙笥腥恃?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300,pagenumber_book=300" class="superscript">④。”——《微子》
【注】
①微子:殷代暴君紂的同父異母兄,見紂無道,脫身而去。
②箕子:紂之叔父,見紂無道,佯狂去位,為紂之奴。
③比干:紂之叔父,見紂無道,諫之,被紂剖心而死。
④殷有三仁焉:孔子有感于殷紂殘暴而不用三仁,終至于亡,欲以古諷今,希望當(dāng)政者珍惜仁人志士而勿唯親。
【譯】
微子離開了殷紂王,箕子成了紂王的奴仆,比干因勸阻紂王而被殺死??鬃诱f:“殷紂王朝就這么三位仁人。”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qǐng)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