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當過“詩丐”嗎
李白當過“詩丐”嗎
李白當過“詩丐”嗎?
有一位50后著名作家,在一個文化沙龍上談到李白的詩,雖然話不多,卻讓人疑云重重。且讓我們“回放”一下他的話:“這個詩在當年可能沒有那么大的意義,無非是為討一碗飯吃。今天我們看不懂的那些,但是當年對他們來說那就是白話文,他當年寫詩,在茶樓或者酒樓,一定是打油詩,順手就來的,今天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我們徹底的白話文,我們對那些詩完全不懂,但是對他們來講一定是順口溜,如果不是順口溜絕對不會有這樣的天才出現(xiàn)?!?/p>
這段話被記錄下來,在網(wǎng)絡(luò)上廣為流傳。我讀后,有幾點不明白,提出來就教于方家:
其一,李白的詩在當年有多大意義,這可能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學術(shù)問題,且不論,有意義或無意義,都不影響李白作為偉大的天才詩人的文學地位。但如果說,李白寫詩,“無非是為討一碗飯吃”,這就讓人莫名其妙。眾所周知,所謂文人著文寫詩,獲取稿酬、版稅,在中國是近代的事。此前歷史上,民間或知名文人藝術(shù)家,通過給別人寫碑文或?qū)懽郑〞ǎ┊嫯?,獲得潤筆費,也是有的。但通過寫詩來討飯吃、討酒喝,吾輩尚未看到過此類文字記載。文人在酒席上相互贈詩是有的,李白的詩也有很多是在喝酒時的應(yīng)答之作。要不然怎會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呢?喝酒高興了,詩興大發(fā),這是情動于衷而流于詩,并無什么功利因素;還有一種情況,在酒席上即興作詩,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但如果通過寫詩“討一碗飯吃”的話,寫詩的時機動機就完全變了,一定是先將寫好的詩呈上,通過主人的“審讀”后再賜以酒飯。在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中,有過“詩丐”這種事情嗎?不愿“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李白,會通過寫詩討口飯吃嗎?
其二,這段話稱李白的詩在他所處的時代“一定是打油詩、順口溜”,不知這位作家作出如此肯定判斷有何史實依據(jù)?還是虛構(gòu)性的猜想?小學生都知道,打油詩和順口溜與優(yōu)秀詩歌比,是有高下、雅俗之分的。翻開《現(xiàn)代漢語詞典》,關(guān)于“順口溜”的解釋是“民間流傳的一種口頭韻文,句子長短不等,純用口語,念起來很順口?!北鹿芾畎椎脑娭?,現(xiàn)在看是明白如話的,還是讀起來有些生澀難懂的,大概都不適合稱之為“順口溜”??繉憽绊樋诹铩保瑢懗鲆粋€天才的偉大詩人,此種事情在文學史上聞所未聞。請讀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與“東風吹,戰(zhàn)鼓擂,這個世界上誰怕誰?”,尊敬的作家先生,你能讀出優(yōu)秀詩歌和順口溜的區(qū)別么?
最后,這位作家斷言,李白的詩在當時“如果不是順口溜絕對不會有這樣的天才出現(xiàn)?!睂θ绱恕敖^對”,我只能“呵呵呵”,無法再說什么了。無知并不可怕,無知而“信口開河”確實可怕。
今天的詩人有一個龐大的群體,那么,就順著這位作家的思路,請詩人們掄著胳膊寫“順口溜”吧,這才是通向未來天才詩人的最佳捷徑呢。
讓我善意地揣測一下,這位著名作家的本意或許是想說,“李白的詩中,今天讀起來有些難懂的詩句,在他所處的時代可能是通俗易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其中在特殊語境下流行的字詞,變得陌生而不解了,就如今天流行的‘賣萌’,過若干年可能后人也無法從字面理解,需要查最新版的《漢語辭典》”,但他在口頭表述時,卻破綻百出。不知我的“揣測”對不對,需要作家本人“對號”解讀。
2014.3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