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運動欣賞與名人簡介
第五節(jié) 拳擊運動欣賞與名人簡介
一、現(xiàn)代拳擊技術(shù)風(fēng)格的流派
現(xiàn)代拳擊的技術(shù)風(fēng)格主要分為美洲、歐洲兩大派。
美洲派以美國和古巴為代表,他們的選手具有充沛的體力,出拳快速、準(zhǔn)確、有力,拳法多變,并具有“爆炸性”的連續(xù)攻擊能力。擁有世界第一流拳擊運動員的美國、古巴等國不僅在歷屆奧運會拳擊比賽中獲得的獎牌多,而且拳擊運動普及,擁有雄厚的后備力量。美國的拳擊運動,不論是業(yè)余的還是職業(yè)的,自19世紀(jì)末期以來在世界拳壇上一直占主導(dǎo)地位。
歐洲派的各國選手在則是以技術(shù)見長,但他們在打法上總的來說是保守的,善于長拳擊打,不善于高速貼近連續(xù)擊打。前蘇聯(lián)、前民主德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屬于歐洲風(fēng)格的另一種類型,他們的選手有很好的身體素質(zhì)訓(xùn)練,但技術(shù)、戰(zhàn)術(shù)相對來說顯得較差。
非洲國家的拳擊技術(shù)與風(fēng)格類似美洲。埃及、加納、突尼斯、尼日利亞、肯尼亞等國的拳擊選手,都曾在奧運會上取得過獎牌。
中國、朝鮮和韓國選手則具有典型的亞洲特點,動作靈活、快速。有力,并以勇猛善戰(zhàn)、堅韌不拔著稱。
二、拳擊與好萊塢
幾乎在電影出現(xiàn)的同時,有關(guān)拳擊題材的電影就開始拍攝了,最早的一部是1897的3月17日世界重量級拳王英國人鮑博·菲茨西蒙斯與前世界重量級冠軍美國人詹姆斯·科貝特在卡森城的那場“世紀(jì)大決斗”。該影片上映后,幾乎場場爆滿,而由此也開啟了拳擊電影的先河。至今,美國好萊塢拍攝了接近500部拳擊電影,在所有以體育為題材的電影中是數(shù)量最多的。
翻看歷史,好萊塢許多著名影星都參與過拳擊影片的拍攝和制作。著名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曾在1931年的《城市之光》中,扮演了一位滑稽可笑的拳擊手;保羅·紐曼在影片《像我一樣崛起的人》中,飾演前世界著名中量級拳王洛奇·格拉切諾,該影片曾被評為好萊塢10部最佳拳擊題材影片之一;還有著名影星史泰龍主演的《洛奇》和德尼羅主演的《憤怒的公?!返?。這些著名影星的參演,更提升了好萊塢拳擊電影的觀賞性。
圖1-51 拳擊電影——洛奇6:勇者無懼的宣傳畫
應(yīng)該指出的是,好萊塢拳擊電影之所以久映不衰,除了演員們的精彩演技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外,還應(yīng)歸功于數(shù)十位赫赫有名的世界拳王客串表演,其中包括穆罕默德·阿里、喬·路易斯、杰克·登普西等,他們?yōu)橛捌錾簧伲瑯?gòu)成了好萊塢電影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
三、拳擊之最
(一)參加拳擊賽次數(shù)最多的拳手
美國的亞伯拉罕·霍蘭德斯基,1905年到1918年,共參加比賽1309次。
(二)連續(xù)獲勝次數(shù)最多的拳手
英國輕量級拳手哈爾·巴哈韋爾,從1983年8月10日至1948年11月29日參加拳賽183次,連續(xù)獲勝178次,平5次。
(三)體重相差最大的拳賽
1900年4月30日在美國紐約州布魯克林,菲茨西蒙斯與對手鄧克霍斯特體重相差63.50公斤,但菲茨西蒙斯卻獲勝。
(四)獲奧運會金牌最多的拳手
古巴的特·斯蒂文森,在第20、21、22屆奧運會三奪重量級冠軍。此外,匈牙利的帕普也獲得過三次冠軍,但不是同一級別。
(五)獲同一屆奧運會獲金牌最多的拳手
美國的柯可,由于當(dāng)時允許兼項,所以在第3屆奧運會上獲得了輕量級和次輕量級冠軍。
(六)時間最長的比賽
1893年,安迪·鮑森與捷克·博克斗了110個回合,費時7小時19分鐘,比賽最終以兩人疲勞昏倒結(jié)束。
(七)最快的拳賽
1946年9于6日,在美國,庫底爾趁對手沃爾頓還在整理護具就將其打倒在地,用了10.5秒。
(八)從未失敗的重量級拳王
美籍意大利后裔洛奇·馬西阿諾,1952年至1956年6次衛(wèi)冕成功,1958年引退。
(九)世界上觀眾最多的拳王戰(zhàn)
1926年9月23日,在美國費城賽斯奎百年體育場,鄧普西與托尼爭奪重量級拳王戰(zhàn),觀眾達120757人。
(十)年齡最大的重量級拳王
美國拳王喬治·福爾曼46歲時重獲拳王稱號,當(dāng)年他已有兩個孫子。
四、名人簡介
(一)鄒市明
姓名:鄒市明
性別:男
籍貫:貴州遵義市綏陽縣
生日:1981年5月18日
身高:164厘米
體重:48公斤
主要成績:
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拳擊48公斤級銅牌;
2005年第13屆世界業(yè)余拳擊錦標(biāo)賽48公斤級冠軍;
2006年12月多哈亞運會冠軍;
2007年第14屆世界業(yè)余拳擊錦標(biāo)賽48公斤級冠軍;
2008北京奧運會男子拳擊48公斤級金牌。
圖1-52 北京奧運拳擊冠軍鄒市明
圖1-53 鄒市明(左)在北京奧運會比賽中
鄒市明小時候長得像女孩子,身體并不強壯。他16歲進入貴州拳擊隊,也由于身體單薄,并不被看好。但通過教練張傳良的悉心指導(dǎo),并為他專門制定相應(yīng)的拳法——“海盜拳法”。所謂“海盜拳法”。就是拳擊時如同海盜一樣迅捷、勇猛,其表現(xiàn)為“一擊命中,立即遁開”和“防守撤退時,突然出拳反擊,并得分”。即絕不讓對手輕易擊中,就算被擊中,也要同一時間反擊回來。使用這種拳法,鄒市明最終成為世界拳壇的一顆新星。從雅典奧運會上的銅牌到北京奧運會上的拳擊歷史第一金,他的名字成為了中國拳擊的標(biāo)志。
(二)張小平
姓名:張小平
性別:男
民族:蒙古族
籍貫: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
出生日期:1982年4月1日
身高:189cm
體重:81公斤
主要成績:
2006年全國拳擊錦標(biāo)賽81公斤級冠軍;
2007年第24屆亞洲拳擊錦標(biāo)賽81公斤級銀牌;
2008年北京奧運會拳擊81公斤級冠軍。
圖1-54 中國拳擊運動員張小平
張小平1982年出生在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的一個牧民家庭,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蒙古族漢子。1998年,張小平進入內(nèi)蒙古體工大隊練習(xí)拳擊,引起了拳擊隊教練朝魯?shù)淖⒁猓J為“他身體條件太出色了,身高1米88,臂展又長,拳頭很大,實在是塊練習(xí)拳擊的好材料”。經(jīng)過一年的訓(xùn)練,張小平奪得了全國青年拳擊賽亞軍。2003年獲得全國錦標(biāo)賽冠軍后,張小平順利入選國家隊。但此后的幾年時間,張小平的成績一直起伏不定,再沒取得過什么出色的成績。此時,朝魯教練加強了對張小平心理方面的指導(dǎo),成功激起了張小平的斗志。2008年奧運會上,張小平完全變了,他不再瞻前顧后猶猶豫豫,只要上了拳臺他比老虎還要猛。在8月24日進行的北京奧運會拳擊男子輕重量級(81公斤級)決賽中,賽前并不被看好的張小平最終戰(zhàn)勝對手,為中國代表團奪得第51金,也是本屆奧運會中國取得的最后一枚金牌,同樣也是中國奧運拳擊史上的第二枚金牌。
圖1-55 張小平在北京奧運會比賽中
圖1-56 張喜燕
(三)張喜燕
姓名:張喜燕
性別:女
籍貫:吉林
生日:1980年4月22日
身高:163厘米
體重:54公斤
主要成績:
2002年第二屆女子拳擊世界錦標(biāo)賽54公斤級第一名;
2004年世界杯女子拳擊比賽54公斤級第一名;
2005年“挪威杯”國際女子拳擊邀請賽54公斤級第一名。
張喜燕的父親是八一隊的舉重運動員,她繼承了父親很好的力量素質(zhì),加之在接觸拳擊之前,張喜燕曾練習(xí)過田徑,這為她的拳擊生涯打下了很好的身體素質(zhì)基礎(chǔ)。1995年,15歲的張喜燕走上拳臺,由于天賦過人,她進步神速。但在1998年,因為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她曾被迫暫時離開拳臺,但追求金腰帶的夢想從未放棄。張喜燕在2006年成都舉辦的WBC職業(yè)拳擊爭霸賽中,她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選手,成為中國第一個問鼎職業(yè)拳王寶座的人。之后,2006年4月,張喜燕在成都擊敗美國的WIBA冠軍阿什利,獲得WIBA的拳王金腰帶;2007年10月,張喜燕擊敗了韓國的WBA超次最輕量級冠軍金哈娜,贏得了她的第3個世界冠軍頭銜,創(chuàng)造了中國女子職業(yè)拳擊的歷史。
圖1-57 張喜燕(右)在2007世界拳擊協(xié)會(WBA)超羽量級金腰帶爭霸賽上
圖1-58 張喜燕與她的三條金腰帶
(四)泰森
全名:邁克·泰森
性別:男
出生地:美國紐約
出生日期:1967年6月30日
身高:180厘米
體重:99.4公斤
綽號:犀牛
職業(yè)拳擊賽戰(zhàn)績:50勝(44次擊倒)6負。
泰森出生在紐約的布魯克林(紐約的黑人居住區(qū))。由于居住在黑暗貧困的布魯克林,泰森從小就練就了一身金剛鐵骨,為他以后的拳擊生涯奠定了扎實的身體條件。
1985年3月6日,泰森在他的首場職業(yè)比賽中在第一回合就擊倒了他的對手赫克特·莫斯帝斯。在這一年的職業(yè)拳擊比賽中,泰森取得了12戰(zhàn)全勝、12次擊倒的完美戰(zhàn)績。1986年11月22日,泰森僅用了6分鐘就將擊倒了前WBC的拳王特雷弗·柏比克,取得了WBC重量級拳王的稱號。而此時泰森時年僅20歲。1987年3月7日,泰森從詹姆士·史密斯身上搶走了WBA的重量級拳王金腰帶。同年的8月1日,泰森又點數(shù)擊敗了托尼·塔克取得了IBF的重量級拳王頭銜。至此,年僅21歲的泰森就已奪得三大拳擊組織的重量級拳的王金腰帶。
圖1-59 拳王泰森
圖1-60 泰森(左)在比賽中
圖1-61 泰森(右)在訓(xùn)練中
圖1-62 阿里
(五)阿里
全名:穆罕默德·阿里
原名:卡修斯·馬塞勒斯·克萊
性別:男
出生地: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
生日:1942年1月17號
身高:190厘米
體重:99.9公斤
業(yè)余拳擊賽戰(zhàn)績:103勝5負;
職業(yè)拳擊賽戰(zhàn)績:56勝(37次擊倒)5負。
阿里12歲開始練拳擊。1960年,阿里參加羅馬奧運會輕重量級的比賽,在決賽中他打敗了三屆歐錦賽冠軍皮耶特茲科維斯基,奪得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拳擊奧運冠軍。此后加入職業(yè)選手行列。1964年,22歲的阿里擊敗了當(dāng)時拳力最重的拳王利斯頓,奪得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1965年,阿里再戰(zhàn)利斯頓,他只用了1分42秒就將利斯頓擊倒獲勝。這一次衛(wèi)冕成功轟動了世界拳壇。阿里拳法多變,步伐靈活,出拳快速有力,體力充沛,動作協(xié)調(diào)。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阿里被選為點亮開幕式火炬的運動員。他將他的余生貢獻給了全人類,1998年,他獲得聯(lián)合國和平信使獎。
圖1-63 阿里在比賽中
圖1-64 阿里擔(dān)任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火炬手
圖1-65 劉易斯
(六)劉易斯
姓名:劉易斯
國籍:英國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65年9月2日
身高:196厘米
體重:113公斤
職業(yè)拳擊生涯戰(zhàn)績:41勝(30次擊倒)1平2負。
劉易斯12歲來到加拿大參加業(yè)余拳擊比賽。1983年劉易斯獲得世界青年拳擊冠軍。1988年擊敗里迪克-鮑,獲得漢城奧運會重量級冠軍。1989年他開始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第一場職業(yè)比賽僅用兩回合就擊倒麥考姆,之后他取得了連續(xù)20場不敗記錄,其中有17次擊倒對手,而且有10個人是不到3個回合就被擊倒。他囊括了四大職業(yè)拳擊組織的冠軍,是近15年來重量級拳臺不可爭議的世界拳王之一。
圖1-66 劉易斯(右)在比賽中
圖1-67 劉易斯與他的金腰帶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