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上母書
獄中上母書[1]
夏完淳
【作家作品簡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fù),字存古,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14歲隨父夏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事敗后,父、師先后死難。夏完淳復(fù)入?yún)菚[軍中參與軍事。昜敗,流亡于江漢之間,繼續(xù)進行抗清活動。順治四年(1647),夏完淳被捕,解送南京后,痛斥洪承疇,同年九月英勇就義,年僅十七歲。他生命短暫,但著作極富。所作詩賦,多抒發(fā)其政治抱負(fù),記錄斗爭經(jīng)歷,悲歌慷慨,豪邁動人。著有《南冠草》等集,另有記載明末史事之《續(xù)幸存錄》(傳本不全),今人合編為《夏完淳集》。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
痛自嚴(yán)君見背[2],兩易春秋[3]。冤酷日深[4],艱辛歷盡。本圖復(fù)見天日[5],以報大仇,恤死榮生[6],告成黃土[7]。奈天不佑我[8],鐘虐明朝[9],一旅才興[10],便成齏粉[11]。去年之舉[12],淳已自分必死[13],誰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14],菽水之養(yǎng)[15],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于空門[16],生母寄生于別姓[17],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18],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嗚呼!雙慈在堂[19],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20]。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fù)于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21],教禮習(xí)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
慈君托之義融女兄[22],生母托之昭南女弟[23]。淳死之后,新婦遺腹得雄[24],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25]。會稽大望[26],至今而零極矣[27]。節(jié)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銘先生[28],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29]?嗚呼!大造茫茫[30],總歸無后,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31],豈止麥飯豚蹄[32],不為餒鬼而已哉[33]!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嚚[34],決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35]。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負(fù)。武功甥將來大器[36],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37],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之鬼[38],則吾愿畢矣。新婦結(jié)褵二年[39],賢孝素著,武功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也[40]。
語無倫次,將死言善[41]。痛哉,痛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42],了我分內(nèi)事。大道本無生[43],視身若敝屣[44]。但為氣所激[45],緣悟天人理[46]。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注釋】
[1]此文為作者在清順治四年(1647)被捕后于南京獄中寫給生母陸氏與嫡母盛氏的絕筆信。信中就盡義與親情兩者申述,思周情深,纏綿中寓浩然正氣。
[2]嚴(yán)君:對父親的敬稱。見背:去世。夏完淳父夏允彝,為幾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崇禎十年(1637)進士,官福建長樂縣知縣,后丁母憂歸家。南都失守,與陳子龍等起兵松江,兵敗沉水死。
[3]兩易春秋:過了兩年。
[4]冤酷:殘酷無道?!俄n詩外傳》卷五:“紂之為主,戮無辜,勞民力,冤酷之令,加于百姓?!边@里指清朝的慘無人道。
[5]復(fù)見天日:指驅(qū)逐滿清,恢復(fù)明朝。
[6]恤死榮生:使死難的人得到撫恤,使活著的人得到榮封。
[7]告成黃土:把恢復(fù)明室的消息告祭于先人。黃土,指父墓。
[8]佑:幫助。
[9]鐘虐明朝:降禍于明朝。鐘虐,匯聚災(zāi)禍。
[10]一旅才興:指順治三年,夏完淳與陳子龍、錢栴(zhān)在太湖起兵。
[11]齏(jī)粉:粉末,喻失敗。
[12]去年之舉:指作者于前一年入?yún)菚[軍抗清,兵敗后,只身流亡,歷盡艱危。
[13]自分:自料。
[14]斤斤:僅僅。
[15]菽水之養(yǎng):指對父母的供養(yǎng)?!对洝ぬ垂隆罚骸班ㄝ娘嬎M其歡,斯之謂孝?!?/p>
[16]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夏允彝死后,盛氏削發(fā)為尼。空門:佛門。
[17]生母:作者的生母陸氏(夏允彝妾)。夏允彝死后,陸氏寄居在親戚家。
[18]溘(kè)然:忽然。先從:先追隨。九京:即九泉,地下。
[19]雙慈:生母與嫡母。
[20]“門祚(zuò)”二句:語出晉李密《陳情表》:“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祚衰薄,晚有兒息?!币馑颊f家門衰落,福澤淺薄,又無同胞兄弟。祚,運氣。鮮(xiǎn),少。
[21]推干就濕:把干燥處讓給幼兒,自己睡在幼兒便溺后的濕處。形容母親養(yǎng)育子女的辛勞。語出《孝經(jīng)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養(yǎng)殷勤,推燥居濕,絕少分甘?!?/p>
[22]義融女兄:夏完淳的姐姐夏淑吉,字美南,別號義融,嫁與嘉定侯洵,年二十一而寡。
[23]昭南女弟:夏完淳妹妹夏惠吉,字昭南。家亡后奉母陸氏寄居親戚家。
[24]新婦:作者的新婚妻子。雄:男孩。
[25]置后:抱養(yǎng)別家的孩子為后嗣。
[26]會稽大望:會稽的望族。會稽,古郡名。大望,指夏姓大族。傳說夏禹曾會諸侯于會稽,于是會稽姓夏的人都以禹為其祖。
[27]零極:零落到極點。
[28]西銘先生:即張溥。張溥無子,死后錢謙益等為他立嗣子,名永錫。此子未能繼承張溥的遺風(fēng),為人詬笑。
[29]愈:好。
[30]大造:造化,指天。
[31]廟食:享受廟祭。
[32]麥飯豚蹄:指祭祀死者的食品。麥飯,面食。豚蹄,豬蹄。
[33]餒鬼:餓鬼。人死后無子孫,則無人祭祀而會成為餓鬼。
[34]先文忠:指作者的父親夏允彝。順治二年死難,贈謚文忠。誅殛(jí)頑嚚(yín):誅殺頑鈍之人。誅殛,誅殺。頑嚚,頑鈍愚蠢之人。
[35]北塞之舉:出師北伐,驅(qū)逐滿清。這句話說死后再度轉(zhuǎn)世為人,仍與其父在北方起兵反清。
[36]武功甥:夏完淳的姐姐淑吉的兒子侯若檠,字武功,小完淳六歲,少負(fù)文才,有神童之稱。大器:大材。夏完淳曾于獄中寄詩給他,其中有“大仇俱未報,賴爾后生賢”之句,對他寄予了極大的期望。
[37]寒食:指清明節(jié),是上墳祭鬼的節(jié)日。盂蘭:舊俗七月十五日中元節(jié)延僧尼結(jié)盂蘭盆會,誦經(jīng)施食,解脫餓鬼倒懸之苦。
[38]若敖之鬼:無子孫祭祀的餓鬼。若敖,楚國公族名。這一族的子文為楚國令尹,看到族人子越椒行止不正,將會給整個家族帶來災(zāi)難。臨終前,對族人哭著說:“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焙髞恚舭绞辖K于因為越椒叛楚而被滅了全族。事見《左傳·宣公四年》。
[39]新婦結(jié)褵(lí):順治二年夏,夏完淳與錢梅女兒錢秦篆結(jié)婚。結(jié)褵,指女子出嫁,代指結(jié)婚。
[40]渭陽情:甥舅之間的情誼?!对娊?jīng)·秦風(fēng)·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睋?jù)說此詩是寫晉公子重耳出亡,輾轉(zhuǎn)到了秦國,后來他的姐夫秦穆公護送他返國即位,時外甥秦康公為世子,送他至渭陽,作詩贈別。后世因用渭陽比喻甥舅。渭陽,渭水之北。
[41]將死言善:語出《論語·泰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言善,指說話真誠不欺。
[42]含笑歸太虛:含笑而死。太虛,天。
[43]大道本無生:大道,天道。無生,佛教認(rèn)為,生命本無所謂生死,是一個虛幻的過程。
[44]敝屣(xǐ):破鞋子。
[45]氣:正義之氣。激:激發(fā)。
[46]“緣悟”句:緣此明白了天道和人事的道理。天,天道。人,人事。
【閱讀提示】
《獄中上母書》是作者在清順治四年(1647)被俘遇害前在南京獄中寫給生母陸氏與嫡母盛氏的絕筆信。這封書信,熔骨肉之情與民族之痛、家庭瑣事與國家大計于一爐,充滿了國亡、家破、嗣絕的無限悲痛和視死如歸的戰(zhàn)斗精神,力透紙背,感人肺腑。
全文可分三層。第一層重在陳情,陳述了作者立志殉國的決心和不能侍母的遺恨?!把掣浮焙汀皥竽浮笨此泼?,但恰恰表現(xiàn)了作者繼承父志、為國雪恥的決心;雖不能“以身報母”,卻做到了“以志報母”。寫得悲愴而堅定,痛絕而昂揚。
第二層由懇切陳情轉(zhuǎn)為叮囑后事。一是“雙慈”的侍養(yǎng)和歸宿;二是希望母親“萬勿置后”;三是叮嚀“雙慈”要“善保玉體”;最后是希望外甥能為他主管家事,善事舅母。字里行間充滿了深情但又不作兒女態(tài),讓我們再一次體察到了作者的頑強不屈的意志和為國捐軀的決心。
第三層是悲壯抒懷。再次抒寫自己的深切悲痛,表達殉身報國的堅定意志。這一段文字內(nèi)容精煉,形式整齊,更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自古英雄出少年”,讀完本文,從夏完淳這個年僅十七歲的少年身上,就能更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但由于作者出身于封建士大夫的家庭,承受了系統(tǒng)的封建教養(yǎng),也就使作品打上了封建的忠孝節(jié)義乃至男尊女卑的烙印。對此,我們應(yīng)辯證地看。
(尹愛榮)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