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幽默與詼諧
幽默是知識和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是一種高雅的風度。幽默、風趣的發(fā)言人往往更受記者和公眾歡迎。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如果發(fā)言人表現(xiàn)幽默、詼諧,往往會產(chǎn)生積極的效果。
幽默能拉近發(fā)言人與記者的距離,增強感染力,有利于培養(yǎng)發(fā)言人的親和形象。以幽默的方式回答問題往往能更深刻、生動地說明問題,更能得到記者和公眾理解,在輕松的氣氛中達到目的。對有些敏感的問題、刁難性的問題、不便回答的問題、無聊的問題,通過開玩笑的方式,可輕松地加以回避,消除尷尬的被動場面。
幽默是一種潤滑劑,能活躍和改善氣氛,消除記者對立情緒。
白巖松在新聞發(fā)言人培訓班授課時說,作為新聞發(fā)言人一定要有幽默感。一定要把幽默感帶到新聞發(fā)布的過程中。面對媒體,幽默感是最好的外衣。什么東西都比不了它,它能讓你安然地度過新聞發(fā)言人的這段時光。越是尖銳的問題,越是要用幽默感把它化解掉。
但在這一問題上許多人都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qū)。他們認為,在記者招待會、新聞發(fā)布會這么正式、莊嚴的場合,面對這么重大的主題,發(fā)言人應該莊重,幽默、詼諧顯得不嚴肅。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幽默、風趣并不等于就不嚴肅。在國際重大正式場合,各國領導人幽默、開玩笑都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
美國不少發(fā)言人都是幽默高手,前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魯賓卸任前的最后一次發(fā)布會上,魯賓的妻子、CNN記者艾曼波爾一本正經(jīng)地問魯賓:“你如何保證會給兒子換尿布?”魯賓一本正經(jīng)地以外交辭令回答:“我會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及適當?shù)拇胧?。?/p>
臺下自然是一片笑聲。
案例
據(jù)說,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期間,一個美國記者曾不懷好意地問周恩來:“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馬路呢?”
周恩來答:“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路,簡稱馬路?!?/p>
這個美國記者仍不甘心,又編了一個問題:“我們美國人都仰著頭走路,為什么中國人總是低著頭走路呢?”
周總理聽后,笑著回答:“這有什么奇怪,美國人走下坡路,當然是仰著頭走。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要低著頭走?!?/p>
美國記者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再也不敢吱聲了。
對第一個問題,美國記者自以為得意,但周恩來巧借諧音,用開玩笑的方式回答使其無言以對;對第二個問題,周總理再次以開玩笑的方式回答,輕而易舉地化解了記者的詰難,雙方都不覺得難堪。
案例
著名書畫大師啟功先生經(jīng)常被邀請外出講學,主持人常常會說:“下面請啟老做指示。”啟老接過話說:“指示不敢當,因為我的祖先在東北,是滿族,歷史上通稱‘胡人’,所以在下所講,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說’……”
話音一落便引來一陣笑聲,也是一下子就把他和聽眾的距離拉近了。
案例
英國桑德蘭大學著名的社會學教授瑪麗安·海斯特在中國政法大學作演講時說:“英國90%—97%的家庭都有存在著暴力行為,而且都是丈夫施加到妻子身上的??梢?,家庭暴力的發(fā)生,其實與受教育程度的關系并不大,中產(chǎn)階級的暴力傾向性也是很厲害的,只不過更隱蔽一些罷了。”
臺下突然有人問:“英國人不是素有紳士之稱嗎,為什么也會存在如此嚴重的暴力虐妻現(xiàn)象呢?”
海斯特一怔,旋即回答道:“你應當知道,gentleman(紳士)這個詞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呀,所以,他們盡管在外面很gentle(溫文爾雅),可回到家里他仍然很man(男人)嘛!”
這一幽默的回答不僅為海斯特解了圍,也充分顯示了海斯特的智慧,觀眾對此報以愉快的笑聲和掌聲。
提示:
第一,幽默雖然有很大作用,但不能強求,平時嚴肅拘謹、天生缺乏幽默感的人千萬不要勉強為之,否則會無功而返或適得其反。
第二,幽默一定要慎用,并要掌握好度,否則會讓人莫名其妙甚至淪為笑話。
據(jù)說,美國總統(tǒng)里根一次在國會前,為了試一試話筒是否正常,張口便說:“先生們,請注意,五分鐘之后,我要對蘇聯(lián)進行轟炸。”一下子引起軒然大波。蘇聯(lián)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
第三,幽默不能過多?;卮鹈總€問題時都想幽默一下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太油嘴滑舌,效果也會走向相反。
美國有一個人競選某個職位。他在演講中非常幽默,并且至少說了50個笑話,選民們不斷發(fā)出陣陣愉快的大笑。但結果他的選票卻是倒數(shù)第二。他感到很不解,問選民為什么不選他,選民對他說,你更適合去做喜劇演員。這是他始料不及的。
第四,在危機期間面對媒體和公眾時不能幽默。此時幽默往往會有新的麻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