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書中我曾寫道,我們所知的太陽系中最遠的一顆行星是海王星,它距離太陽的距離是地球離太陽的30倍。現(xiàn)在我不能再這么說了,因為1930年,我們的太陽系又多了一個新成員,就是在比海王星更遠的地方圍繞太陽運轉(zhuǎn)的冥王星。
這項發(fā)現(xiàn)并不完全出人意料。天文學家早就傾向于認為,比海王星更遠的地方存在著不知名的星。100多年前一些人認為,太陽系最遠處的行星是天王星。英國數(shù)學家亞當斯和法國天文學家勒威耶使用數(shù)學方法完成了一項偉大的發(fā)現(xiàn):還有一顆比天王星更遠的行星。這個由筆端演算出的行星,后來被人發(fā)現(xiàn),并可以用肉眼觀測到。海王星就是這樣被發(fā)現(xiàn)的。
不過,海王星的存在并不能完全解釋天王星的不規(guī)則運動。這時就有人提出可能還存在比海王星更遠的一顆星的設想。于是數(shù)學家們就開始解決這道難題,想找出這顆星。他們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案:太陽系的這顆星和太陽距離有不同的說法,它的重量也有多種猜測。
1930年(確切說是1929年底),我們的望遠鏡終于透過太陽系模糊的邊際捕捉到了太陽系家族的新成員,也就是后來命名的冥王星。這是由年輕的天文學家湯姆波發(fā)現(xiàn)的。
冥王星沿著之前已經(jīng)提到的一條軌道附近的路徑運動。但是一些專家認為,這并不能算是數(shù)學家的成功。軌道的重合不過是一種有趣的意外事件罷了。
我們對這個新發(fā)現(xiàn)的世界知之多少呢?目前知道的還不多。它距離我們?nèi)绱诉b遠,太陽幾乎照耀不到它,因此即便使用最強大的工具都很難測量出它的直徑。它的直徑大約是5900千米,或者說是地球直徑的0.47。
冥王星沿著一條極其狹窄的軌道(偏心率是0.25)圍繞太陽運轉(zhuǎn)。這條軌道相對地球軌道的傾斜度是17°,離太陽的距離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40倍。冥王星繞太陽一周需要耗費250年。
太陽在冥王星上空的亮度比在地球上空弱1600倍。它看起來如同一個有45秒角度的微小圓盤,這和我們所看見的木星差不多大小。然而,有個問題十分有趣:是冥王星上空的太陽明亮,還是地球上空的滿月更明亮呢?
實際上,遙遠的冥王星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般暗淡無光。地球上的滿月比太陽的亮度弱440000倍。冥王星上空的太陽比地球上空的太陽弱1600倍。這就是說,冥王星上空的太陽的亮度是地球上空的滿月亮度的275倍(440000÷1600)。如果冥王星的天空也像地球的天空一樣明澈的話,那么太陽在它上空的亮度就相當于275個月亮,比圣彼得堡最明亮的夜晚還要亮30倍。因此,把冥王星叫做黑暗的王國是不正確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