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都認為,溫和的動物是食草的,兇猛的動物是食肉的。那么,這些文靜得幾乎一動不動的海星應該更適合于吃海藻或者浮游生物吧!但事實恰好相反,海星不但是食肉動物,而且是兇狠的食肉動物。當然,它們并不會像獵豹或者鯊魚那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來攻擊獵物,但是,它們可以慢慢地接近對手,然后用帶有吸盤的管足給對手一個親密的擁抱。螃蟹、貝類和海膽等海洋動物常常會被海星整個裹住。那么,海星裹住它們之后,是怎樣把這些食物吃掉的呢?
我們知道動物吃東西都是離不開口的,那么海星的口在哪里呢?把海星翻過來就可以看到,海星所有的步帶溝都匯集到中間一點,這個中心位置就連著海星的口。海星的口位于體盤的正下方,口面向下,可與海星爬過的物體表面直接接觸,這就為海星捕食獵物提供了條件。不過,海星吃東西,口只是一個通道,胃才是真正的“兇器”。
由于海星沒有眼睛,它是靠身上的多種化學感受器來尋找食物的。當它們慢慢接近獵物,并快速地用腕上的管足捉住對手后,就會把整個身體裹上去包住獵物,然后,把自己的胃從口中吐出來。接下來,胃中的消化酶被迅速釋放到獵物身上,把獵物溶解掉再吸食進去。這種消化被稱為體外消化,整個過程和蜘蛛把消化液吐在食物上溶解后再吸收是差不多的。
如果獵物是一只貝殼類動物,海星就把身體固定在貝殼上方,用兩腕把貝殼兩側吸住,通過管足末端吸盤的作用,將雙殼類的殼硬拉開來,然后將胃從口中吐出,直接插到獵物殼的開口內。當對手的內臟和閉殼肌被消化溶解后,整個殼就自然而然被打開了,海星可以非常方便地用胃包裹食物一同吸入口內,進行最后的消化。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海星都是這么吃東西的。一些短腕或者管足沒有吸盤的海星種類,無法對抗很厲害的獵物,它們就以較小的甲殼類等動物為食,取食時將對手整個吞下去。這時候,它們的消化方式和多數種類的海星不同,它們的消化不是在體外,而是直接在胃內進行,稱為體內消化。還有一些在深海生活的海星,是以身上細細的纖毛過濾食物顆粒后,直接“喝”進去吃掉的。別看海星個頭不大,它們的食量卻很大,一個海星幼體一天吃的食物量,要比它自身重量的一半還多。
海星的不同攝食方式是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相關的,這就是生物適應性的表現(xiàn)。(毛玉嬌)
【微博士】海星全身都是“監(jiān)視器”
海星沒有獨立的眼睛器官,那么,海星是怎么識別方向和獵食的呢?一開始,人們以為海星是靠它們的多條腕來識別方向的。后來,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海星全身其實都是“監(jiān)視器”。在海星凹凸不平的皮膚上長有許多微小的晶體,每個微小晶體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透鏡,它的尺寸遠比人類利用高科技制造出來的透鏡要小,但是功能卻十分完善。海星身上的無數個透鏡都具有聚光性質,能使海星同時觀察到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
【微問題】 有些海星的腕上沒有吸盤,它們是怎么固定在海里不動的呢?
【關鍵詞】 海星 腕 管足 體外消化 體內消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