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階 股票投資最核心要素——心理關卡
一、股市是心理博弈的戰(zhàn)場
股市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在這個戰(zhàn)場里,中小投資者、主力機構、政策三方互相博弈。在這博弈的三方陣營中,中小投資者因為資金量少、消息面窄、缺乏話語權而被稱呼為“小散”。雖然小散人數(shù)眾多,但依然難改劣勢。而主力機構憑著自身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yōu)勢,根據股市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操控某只股票或對場外跟風投資者進行心理引導,使得博弈的對手(中小投資者或場外其他機構投資者)產生錯誤的分析和判斷,從而實現(xiàn)獲取巨額利潤的目的。例如,一個公司股票價格在上漲,盡管公司和一個月前、兩個月前并沒有什么變化,人還是那些人、業(yè)務還是那種業(yè)務,但股價卻可以上漲50%甚至更多,為什么?因為市場的預期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投資者的心理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現(xiàn)象,一些公司沒有任何變化,但市場卻發(fā)生了變化,這些公司的股價在短時間內被投資者以不同的態(tài)度對待。一個月前它在下跌時無人敢買,可現(xiàn)在突然出現(xiàn)了翻番行情,還有大量的跟風買盤積極追進。這些都是投資者心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結果。即使同樣的公司業(yè)績發(fā)生了變化,變化的幅度也差不多,但是有的股價漲得多,有的漲得少。有的公司業(yè)績一直不錯,但是股價就是上不去。所以股價的高低,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市場是否認同,只有投資者認同了,股價才能上去,而這還是要看投資者心理的變化。所以,股市的發(fā)展歸根結底就是投資者心理變化的結果。
在股市實戰(zhàn)過程中,心理比較有時看來更像是一場心理游戲,市場所有參與者都在試圖擺脫人性的弱點——畏懼、貪婪、輕信、敏感、急躁、自傲、沖動、自負等。主力機構操作的高明之處在于善于引導大眾投資的投機取向,形成所謂的長線投資與短線投機等片面和錯誤的操作理念。在股市實戰(zhàn)中,如何根據各種技術信息正確地研判主流資金具體的操盤意圖,對于投資者來說是在股市中獲利避險的重要且根本的生存技能。
股市交易實際上是多空雙方博弈競技的體現(xiàn),在競技過程中,為了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博弈各方會因各自的利益權衡暫時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同盟,此時便形成了相對個股而言的主力和非主力機構及松散性投資者,當主力準備拉升或打壓某只個股時,會向市場中的其他博弈對手發(fā)出信號,尋求某種形式的聯(lián)盟需求,這時只有對信號的內容及真?zhèn)斡邢鄬ε袛嗄芰Σ⒛軐Σ┺牡挠螒蚍绞接猩羁腆w會的博弈方才能及時地加入。當這種博弈變得更有可辨別性時,松散性投資者便會蜂擁而至,在這個時刻,由于賬面利潤的飆升,導致大部分投資者對美好的前景充滿幻想而忽視了博弈規(guī)律正在改變或消失,這時主力的博弈目的便達到了,財富會合法地轉移。其實,能對這個市場產生影響的因素很多,投資者只有明白了炒股就是一次心理游戲博弈,那么,在參與到這個游戲前,對市場的大眾心理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就成為必需了。
二、主力機構:操縱股市的無形之手
每個投資者進入股票市場時,最初的想法都是想低買高賣賺取差價,那為什么結果往往卻是事與愿違呢?甚至在大牛市中還賠了錢?他們的買賣行為為什么這樣錯亂?走進股市后,他們的思維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難道股市里會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控制他們的行為嗎?
是的,這股神秘的力量就是控盤主力機構建立的股票市場心理暗示的場效應,使普通投資者不自覺地跟隨著市場主力的指揮棒而舞動。
市場主力操縱市場的基本理念是利用市場運作的某些規(guī)律性,人為地控制股價的運行趨勢,使之朝向于己方有利的趨勢發(fā)展。如何控制股價達到獲利的目的,不同的莊家雖有不同的操作手法,但根本的方法仍是萬變不離其宗——“低吸高拋”或“高拋低吸”,只是行情的啟動時間不同、拉升幅度差異、維持的期間不定而已。
當市場主力發(fā)現(xiàn)一只有上漲潛力的股票后就會按既定的程序對該股票進行評估,符合條件的就會在適當?shù)臅r機進行打壓建倉,等到吸足籌碼后,便會進一步打壓洗盤,然后快速向上拉升出一定空間后派發(fā)籌碼,中間的一段價差就是主力的獲利空間。
由于國內證券市場目前還沒有建立做空機制,目前的交易理念是做多不做空,在行情的上升階段買入,獲得價差后賣出。由于在行情的下跌趨勢中難以有效操作,不能把行情的全過程控制在手中,所以隨著派發(fā)完成后,操縱漲跌行為也暫時偃旗息鼓,每次坐莊操縱行為都只是單邊操作。做完一次,下一次要做什么還得重新等待市場機會,機會來臨后還要和其他機構投資者進行競爭或合作,盡可能避免做盤前的各類不必要的消耗行為。
而現(xiàn)實中主力機構的交易過程則是:首先,市場主力利用大盤下跌和個股利空打壓股價,為未來的拉升制造空間;而后進行吸籌,止損盤涌出便有效地收集廉價籌碼;然后是拉升和派發(fā)。派發(fā)后尋找時機再次打壓,進行新一輪坐莊行為;如此循環(huán)往復,不斷地從股市上謀取利潤。這就是主力機構操縱股市的主體思路。這種操縱股市路徑只是被動地等待市場提供的機會,而不是主動地創(chuàng)造機會。所以,更積極的坐莊思路是不僅要做多,而且要做空,為自己主動地創(chuàng)造市場機會。實現(xiàn)正、反向雙邊的獲利。
正向操縱市場與反向操縱市場的理念沒有什么本質性的區(qū)別,只不過在目前國內證券市場尚未實行做空機制前,中小投資者尚不熟悉而已。據日本野村證券的統(tǒng)計,從1993年到2002年間,在日本股市中做空操作獲利額是做多操作獲利額的9倍。比較兩種理念,長線機構投資者既做多又做空,是一種更成熟的操作手段。分析一下長線控盤操作的思路,發(fā)現(xiàn)做長線控盤的特點是不怕漲也不怕跌,因為上漲的時候主力可以做多賺錢,下跌的時候主力可以借機打壓,獲取廉價籌碼,為以后做多創(chuàng)造條件,只要認清市場的實質,不管是利多還是利空都可以加以利用。所以,這種操盤理念成功的關鍵是看準市場趨勢。市場主力對市場方向的判斷不同于中小投資者對行情的預測,市場主力可以主動地控制股價走向,他要考慮的是怎樣確定突破的方向,方向對了就可以引起市場大眾的積極響應,作為行情的啟動者便有機會獲取較大的利潤。在市場行情的波動起伏中成功實現(xiàn)高拋低吸。而當股價處于相對高位時,主力機構顯然沒有較大的拉升空間,又無進出自如的風險空間,那么主力可以人為地制造這一空間,先打壓,促使股價向下拓展空間,即使暫時遭受一定的賬面損失也沒關系,待到股價大幅下跌后,再以賣出量數(shù)倍的量買入低價籌碼,實現(xiàn)最終的高拋低吸之目的。明著是虧了,暗中是大賺,屬于沒有賣空機制下的賣空操作。
在發(fā)展中的新興證券市場中,成功的機構投資者的背后必定有許多失敗的普通投資者,所以普通投資者一定要了解自己對股市的感覺思維和行為是否被主力機構所控制和操縱,而這種力量是十分強大的,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擺脫。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有極強的自制能力外,還要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三、“貪婪”和“恐懼”是股市交易的最大心理障礙
市場參與者都明白一個道理,只有低買高賣才能獲得利潤,但在現(xiàn)實的股票交易中,反其道而行之以致高買低賣者屢見不鮮。究其原因,除了是研判失誤,沒有分清哪是低點哪是高點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心態(tài)出了問題,具體地說,就是被“貪婪”和“恐懼”心理所左右。
作為投資者,進入股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因此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操作得更順利,賺得更多些,這是正常的心理。但是這種心理如果演變成一種對于金錢無度的追求,則會在操作時形成嚴重的心理障礙,不但有可能使投資者失去很多獲利機會,還有可能導致投資者遭受巨大的損失。
很多投資者在市場處于上升趨勢中,在沒有經過認真研判的情況下,不斷提高對股價上漲的期望值,擔心賣了以后股價繼續(xù)上漲使自己失去稍縱即逝的利潤,甚至在股價連創(chuàng)新高的情況下仍然加碼跟進,這種貪念經常使投資者由賺大錢變成賺小錢,甚至最后變成賠錢。一旦上漲趨勢發(fā)生逆轉,局面難以收拾。在下跌趨勢中,面對行情逆轉又毫無思想準備,處于極度緊張害怕的狀態(tài),等到行情快要接近底部時卻為了早一點擺脫噩夢、解脫自己而認賠賣出,結果賣了個地板價。我們可以看到,在股市里,正是由于股民過分地貪婪與恐懼,常常出現(xiàn)樂觀時更樂觀、悲觀時更悲觀的現(xiàn)象。
在股市實戰(zhàn)中,貪婪情緒突出表現(xiàn)在是否賣出股票的決斷上。很多投資者一心想賣個最高價,漲了期望更漲,賺了期待更賺,貪得無厭,不知道股市里有這樣一句諺語“樹木再長也長不到天上去”,股價再漲也會有個限度,世界上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事實上,相當多的股票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大漲尤其是暴漲后,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大跌甚至暴跌。像2007年1月初,中國A股市值突破十萬億。僅僅一周之后,A股市值暴增7875億元人民幣,然而,2007年2月27日,滬深股市突然“放量暴跌”。滬綜指從開盤的3048.83點跌至收盤時的2771.79點,下跌268.81點,跌幅達8.84%;深成指早盤開于8620.86點,報收于7790.82點,跌幅達9.29%。上海股市有845家下跌,深圳股市有590家下跌。兩市共有900多只個股跌停。滬市成交量明顯放大,共成交1316.3億,創(chuàng)出歷史天量水平。兩市總成交量達2007億元。兩市個股普跌,指標股亦大幅下挫,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跌幅超過7%,中國石化、中國聯(lián)通、長江電力等封于跌停;兩市無一板塊表現(xiàn)活躍,只有部分ST個股封于漲停,成為兩市唯一亮點,此次盤面情況在中國A股市場創(chuàng)下十年來跌幅紀錄,投資者萬億市值在一天之中被蒸發(fā)殆盡。
股價漲起來難,但跌起來卻相當快。正如美國一位投資家說的:“股市就像紐約的帝國大廈,坐電梯需要八分鐘,掉下來只需兩秒?!边@也就是說,股市趨勢向好,也是以慢牛形式爬上去,突然遭遇意外,或者出來利空消息造成恐慌,股價在極短的時間里就可以使以前的努力功虧一簣。這就提醒投資者必須把握時機。股市中有很多關鍵時刻,可能就那么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如果當機立斷,勝利果實就到了手,如果稍慢一拍,就有可能由贏利變成虧損。冷靜地分析一下股價的漲跌波動,便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股票停留在頂部或高位的時間一般都很短,高點出局的機會不多,往往稍縱即逝,所以拋出時一定要有決心。拋股要果斷,要有決心,關鍵就在于一定要克服過于貪婪的毛病,時刻牢記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恐懼也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心理表現(xiàn)。很多投資者看到手中持有股票的股價下跌,滿腦子只是擔心股價還會不會繼續(xù)下跌,整日寢食難安,惶惶不可終日??謶值男睦硗瑯邮谷说呐袛嗍タ陀^性,只往危險的一面想,只注意周圍的不利信號。最后是思緒混亂,只想著迅速結束這場噩夢,于是驚恐萬分地匆忙離開股市。此時往往正是股市進入底部即將反彈之際,但由于恐懼使許多人錯過了轉敗為勝的機會。所以在股市中投資者要時常控制自己的恐懼心理,當投資大眾都喪失投資熱情時,往往可能是最好的建倉機會。無數(shù)事實證明,市場人氣最渙散的時候,往往就是購買股票的最佳時機。要做到這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這樣做違反普通投資者正常的心理反應。當普通投資者聽到經濟形勢惡化或某家公司的經營虧損的壞消息時,自然會感到害怕,而且在預期未來的形勢更糟糕的情況下,普通投資者總是力圖盡早擺脫這種處境。然而,由于股市是反映未來的,所以,它會反其道而行之。當經濟形勢極端惡劣,壞消息接連不斷時,經常就是股市回升的時候。因為它意味著經濟已壞到盡頭,光明就在前面。不幸的是,大多數(shù)投資者被這些壞消息所嚇倒,在這“黎明前的黑暗”里慌忙離開了股市,錯過了盈利的大好機會。若在這個時期不但不拋售,反而還有意識地購進股票,必能獲得可觀的利益。相反的,一個等待已久的好消息——比如有關盈利的信息一旦發(fā)表,股價反而會回跌。因為預期的事情已實現(xiàn),就沒有其他因素可以期待了。
“貪婪”與“恐懼”是股市交易的大敵,這是所有的股票投資經典理論都反復告誡過的,許多股民也知道這個道理。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相當困難。股票交易確實不能太貪,但炒股票就是為了賺錢,當然就會有貪財?shù)男睦?;股市下跌了,自己的血汗錢天天縮水,說不害怕也是不可能的。關鍵的問題是要學會控制“貪婪”和“恐懼”心理,股市上漲時不要頭腦發(fā)熱,下跌時不要驚慌失措。股市有句名言:“多頭和空頭都可以發(fā)大財,只有貪得無厭的人例外?!卑头铺匾仓赋?,當人們因貪婪或者受到驚嚇的時候,他們時常會以愚蠢的價格買進或賣出股票。而說起他成為世界股王的經驗時,他說:“我們只是設法在別人貪心的時候保持戒慎恐懼,唯有所有的人都小心謹慎的時候我們才會勇往直前。”正是這種不貪不怕的良好心態(tài)造就了巴菲特舉世無雙的成就。
一般來說,由于心理準備不足,“恐懼”的人在股價上升時會變得貪心,“貪婪”的人在股價下跌時又變得恐懼。這樣時貪時怕,交替出現(xiàn)在投資者身上,促使他們頻繁地追漲殺跌,結果勞而無獲,甚至血本無歸。所以說,投資股市,首要的就是要克服這兩大心理誤區(qū),股市上漲時不貪,股價下跌時不懼,這樣才有可能成為股市的贏家。
四、走出心理誤區(qū)
保持健康的投資心理是投資者在投資市場中取勝的關鍵。保持健康的投資心理是投資者對市場獲得正確認識和正確實踐的必要條件。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使投資者發(fā)揮更強的思維能力和更高的效率,對基本面、技術面所發(fā)生的變化及時、客觀、準確地做出分析和判斷,制定較為科學合理的操作策略并嚴格執(zhí)行。投資者在實戰(zhàn)操作過程中會出現(xiàn)形形色色的心理誤區(qū),會導致操作失誤,賬戶資金嚴重虧損。所以認識并克服病態(tài)的投資心理誤區(qū)至關重要,為此必須克服心理障礙,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心理誤區(qū):
(1)心理賬戶誤區(qū)。投資者在進行評估、追溯股票交易活動時有一系列認知上的反應,通俗一點說就是投資者的大腦里有一種心理賬戶,人們把實際上客觀等價的支出或者收益在心理上卻劃分到不同的賬戶中。投資者對同樣一筆錢并不是一視同仁的,而是視它們來自何方、去往何處而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
(2)盲目自信誤區(qū)。投資者一旦獲得較好的收益,心理就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往往開始過分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在股市中過度自信有幾種體現(xiàn):一是過度重視內幕信息,忽視公開信息;二是投資獲利后更加過度自信;三是過度自信容易低估風險。
(3)盲目悲觀誤區(qū)。投資者面對同樣數(shù)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感到損失的數(shù)量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一旦遭遇損失投資者更愿意維持現(xiàn)狀而不愿意放棄現(xiàn)狀下的資產,盲目悲觀還容易導致投資者過于強調短期的投資虧損,而不愿長期持有股票,導致其錯失巨大的盈利機會。
(4)羊群效應誤區(qū)。由于“羊群心理”(跟風心理)在作怪,大量投資者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或者對于特定的資產產生相同的偏好。一旦群體跟風拋售,市場供求失衡,供大于求,股市一瀉千丈,這樣往往會上那些在股市上興風作浪用意不良的人的當,往往會被這些人所吞沒而后悔莫及。因此,投資者要樹立自己買賣股票的意識,不能跟著別人的意志走。
(5)錨定效應誤區(qū)。投資者往往過分依賴于舊信息,對新信息反應不足,以至于確定一個特定的初始值進行估計和調整,并將其作為決策的依據。股市調整通常是不確定的,不同的調整初始點會產生不同的估計,這就易于偏離其初始價值。
股市是放大人性弱點的地方,股市中的敵人是自己,培養(yǎng)出良好心智最為重要。
五、給自己定位
炒股的效果如何,與各人對自己在股市中的“定位”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所謂個人“定位”,就是個人如何根據自己的特點、特長,在股市中選擇最佳方案,以取得最好收益。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股市雖不是生死相搏,但要在股市中獲得收益,那同樣是需要好好地認識自己,給自己在股市投資過程中一個正確的定位。
那么,如何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呢?投資者起碼要注意分析如下四點:
(一)投入股市的資金
普通投資者由于投入股市的資金總是相對有限的,對股票價格的走向不可能產生直接的拉動作用,因此普通投資者在股市中難以贏得主動。不僅如此,由于資金的不同,就是普通投資者之間的投資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投資人只是一個只有幾萬甚至幾千元的小散戶,那么在股市中就缺少了必要的防范風險能力,于是只能采取相對穩(wěn)妥的投資方法,立足于中線持倉,總之是不能冒太大的投資風險。當然一個投資者擁有幾十萬、幾百萬或者上千萬的資金,那么就要講究一些投資組合:一部分立足于中線操作;一部分搏短線差價;另外還可用一部分資金到一級市場上去申購新股。
(二)炒股的條件
進入股市中的投資者,每個人的炒股條件是各不相同的。由于這種炒股條件的不同,這又決定了各人炒股方法的不同。比如,工薪族股民,由于時間上的限制,應以中線為主,以短線為輔;而對于職業(yè)投資者來說,做短線無疑是最佳的選擇,甚至還可以在盤中進行“T+0”操作;中線則只是一種組合。此外,如果資金狀況有限,進入股市就為了賺取一點生活費的話,那么,就不可能采取做中線操作;相反,如果經濟狀況良好,進入股市是希望賺取更多的錢,以便買房買車的話,那么就不能忽略中線投資。
(三)個人的性格
常聽人說:選股如選妻(夫)。其實這說的就是股性與人性的關系。股性有靈活與呆滯之分,人的性格也有外向與內向之別。如果投資人性格外向,那么就應選擇那些股性較為活躍的小盤股,而遠離那些股性呆滯的股票。相反,如果投資人性格內向,那么,就應該回避那些波動巨大的股票,而持有那些穩(wěn)步盤升的股票及一些走勢穩(wěn)健的大盤股。
(四)投資的優(yōu)勢
如果投資人屬于消息靈通人士,則可利用可靠的消息來源擇機進出市場;如果投資人短線技術分析水平精湛,則可以按技術指標的提示來做短線,買進或者賣出;如果投資人善于基本面分析,則可以根據價值回歸的理論來挖掘潛力股,進行中長線的股票投資;當然,如果投資人什么都不會,那么應多關注參考各方專家學者的評論,堅持以中線為主,謹慎投資。
總之,要做好股票交易,就要在認識股市特征的同時了解自己各方面條件,適合什么樣的操作方式,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個投資者應時?;仡欁约鹤哌^的路,看看以往的操作分析中,是人在“操作”股票,還是股票在“操作”人,如果是后者,得從投資方式上找原因,使自己的心態(tài)、期望、性格、習慣與行為方式協(xié)調起來。股市的轉變是十分詭異多變的,經不起折騰的人最后往往會因為心理因素而喪失獲利機會。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如果做不好心理分析,就很難自知與自勝。
六、成為股市高手的途徑
一個投資者從門外漢到逐步摸索、磨煉,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者,他必須經歷理論的學習,經驗教訓的總結,心理內部長期斗爭最終形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至高境界。這一過程一般須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也就是說一個投資者從零到成功(是指能夠長期立于不敗之地)需要10年的時間。根據觀察分析,從初入股市的投資者到成為一名高手,大多要經歷這樣幾個發(fā)展階段。
(1)理論學習階段。多數(shù)投資者最初踏入證券市場時對股市知識知之甚少,或雖看了幾本有關股市的書卻對實戰(zhàn)知識與計謀知道不多。其入市的動因大多是見周圍的親朋好友在股市賺了錢,自己也想進入股市搏一下。此時的股市大多處于一輪較大上升行情的中后期,因為只有這個時候股市的賺錢效應才十分明顯,對場外人士的吸引力才較大。由于初入股市,不懂的東西太多,大多數(shù)人能以“小學生的身份”虛心地向較熟悉股市的投資者請教,請他們推薦股票并提供買賣的意見。在股票操作上,自己很少有主見,只用少量資金試著投資,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學習與實踐,這一過程一般需6~12個月,基礎知識薄弱的投資者所需時間更長。這一時期他很容易因聽信他人的建議買賣股票而遭受很大損失。
(2)自我封閉階段。投資人經過第一階段學習、磨煉、總結,很快找到了所謂的“賺錢秘訣”。這個所謂的“秘訣”,一般為幾個指標加上量價分析以及一些具備牛股特征的突破形態(tài),這些指標緊貼股價走勢,依靠它們來操作某一段時間內短線成功機會很多,有時甚至可以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同時,由于股市行情仍處于上升階段,幾次操作下來小有收獲,對股市實戰(zhàn)毫無經驗居然還能賺錢,于是信心大增,以為自己天生就是投資股市的高手,在股市賺錢并不困難。因此,每次操作成功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自己的才華終于找到得以施展的舞臺,于是乎自信、沖動、虛榮心,甚至狂妄沖昏了頭腦。當回想起剛入市的時候,那些曾向他推薦過股票的人屢屢出錯,這就更增強了其自信心,更加相信賺錢必須靠自己的能力,而且自認為已經具備了賺錢的能力。每當周圍的人出錯,或者知名的專業(yè)人士出現(xiàn)研判失誤時,而自己卻判斷正確,就越來越變得自信,也越來越封閉自己,對自己的判斷越來越崇拜,而對同行人士卻出奇地挑剔,往往會妒忌別人的對,嘲笑別人的錯。
在操作上,頻繁短線和滿倉操作,買了大漲的股票就到處炫耀,或者獨自揚揚得意;買了大跌的股票就懊惱、沮喪,要么處于大喜或大悲狀態(tài),要么處于小喜小悲,這時投資人和股市的關系就像熱戀中的戀人一樣一天也不能分離。買賣股票時,也變得斤斤計較價位,買入價必須在最低價位附近,賣出價必須是在最高價位附近。處于這一階段的投資人腦子里幾乎只有“賺錢”二字,對于虧損、風險的概念卻很模糊。操作業(yè)績要么大賺大賠,要么小賺大賠。第二階段的心理變化是,從一個聽信他人而上當受騙的受害者(被動、盲目、恐慌),到虛心勤奮—急切—后悔—抱怨—自信—自負—狂妄—大喜大悲。這樣反復循環(huán)。學習上,自從掌握了某個理論或者幾個指標后,就一直處于故步自封狀態(tài),很難接受他人的觀念,還不斷向他人“講經說法”。自己失敗時很沮喪,又不甘心服輸總要找一大堆理由來為自己開脫,或一定要找出別人的錯。這種不服輸?shù)穆槟拘睦順O為強烈。第二階段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磨煉,有的甚至8年以上,是投資人走向成功的最困難的階段,投資損失也是最慘重的階段。在遭受慘重的損失后,投資人開始覺醒,擺在面前的路有三條:第一條路是絕望地離開股市(這樣的投資人基本上沒有);第二條路是無奈地甘心聽從“高人”領導(這樣的投資人占絕大多數(shù));第三條路是自己休整一段時間后,開始反思、再學習、重新修造自己(這樣的投資人只有很少一部分)。
(3)再學習、反思總結階段。經過多年股海沉浮及極痛苦的磨煉后,投資人最終開始醒悟了,認識到自己仍需要再學習,認識到以前只懂得股市的一些基礎知識,嚴重缺乏綜合分析的能力。于是,再次開始學習,這次學習是系統(tǒng)的學習,包括技術分析的各種分析方法,基本面分析的方法,投資組合、風險控制等??偨Y以前的經驗教訓,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心態(tài)修養(yǎng)方面,進步很快,變驕狂為謙卑,逐步克服貪婪與恐懼。不再喜怒無常,情緒基本穩(wěn)定。面對贏利和虧損能夠泰然處之,不再受他人和假象的干擾與迷惑,對行情的大漲或大跌也不再有很大的情緒波動,不再炫耀自己,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逐步改變,虛心好學不倦,努力尋找一個能夠長期獲勝的操作方法。
在操作上,這一階段以學習新理論,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為主,避免頻繁的短線操作,業(yè)績上,不再有大的波動,基本維持在微利或小虧狀態(tài)。此階段如遇到了成功高人的點撥,就會少走許多彎路,距離成功所需時間就會大大縮短。
(4)成功階段。經過長期的學習、磨煉,掌握了豐富理論系統(tǒng),能夠把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教訓與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在交易時,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切實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贏利欲望,能夠把技術分析方法與基本分析法有機結合起來,把風險控制擺在操作首位。找到了一個切實可行的交易系統(tǒng),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實現(xiàn)了長期穩(wěn)定的贏利。
七、炒股是藝術而不是科學
很多市場人士分析大盤,指出大盤能漲到多少點,有的明確指出還會跌到多少點。如果你是市場超級主力,想達到操控大盤趨勢的目的,這樣的研判,可能會有一定的意義。但即使你是市場超級主力,市場趨勢有時也不一定按照你的設想運行,更何況一般投資者和一般分析師呢?影響市場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投資人分析各種因素時,往往是對各種因素進行假設,在這些假設條件成立的前提下得出來的結論??墒?,這些影響市場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變,如果因素發(fā)生了變化,所得出的結論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這時你還能堅持原來的觀點嗎?當然,市場很大一部分分析人士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看空不做空,看多不做多,這些人的觀點就更不值得聽了。
在對個股進行分析時,很多投資人喜歡談論能漲到某某價位,但影響個股股價趨勢的因素很多,如大盤因素、基本面因素、市場資金面因素、盤中有沒有其他意外因素等。個股的變動因素當然主要看控盤主力的動向,市場的一舉一動都離不開控盤主力。主力本來想馬上拉升,可發(fā)現(xiàn)外圍有較大游資資金進來搶盤,它就會發(fā)動大的洗盤,甚至有的股票因為控盤主力的心情不好,就出現(xiàn)一次反復,這就不是一般投資人所能分析出來的了。
其實想一想,市場的波動本來就是數(shù)千萬投資人心態(tài)變動的軌跡,K線就好比是數(shù)千萬投資人對股市的心電圖。心態(tài)只能感覺出是好是壞,很難分析出心態(tài)會好幾天、會好到什么具體的程度。所以,分析股市就是分析心態(tài)變化,既然是分析心態(tài)變化,就不能用科學的眼光。這就像很多人處理不好夫妻關系,其實就是不明白心態(tài)的變化是不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分析的,也沒有科學的方法能處理得好。為官也是這樣,想升職的主要因素就是處理好與上級甚至更高級別領導的人際關系,處理這些關系也不能用科學的方法,事實上也沒有科學的方法,如果有,大家都可以當官了。
科學是理性的,而藝術是感性的。投資市場是一個感性的市場,國民經濟增長快,股市不一定漲,至少在一個階段內不可能增長;上市公司業(yè)績好,客觀上它也不一定馬上漲。所以,非要用理性的方法去分析股市或指導操作,是不現(xiàn)實的,操作也可能是不成功的。
也許正是因為以上的種種理由,經濟學大師薩繆爾森提醒有志于進入股票市場投資和投機的人:“股票是藝術,不是科學?!边@句話有助于股民對股票的本質特征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