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酈食其下了油鍋
李白的《梁甫吟》,歌頌了漢人酈食其的成功的事跡。毛澤東卻續(xù)了四句詩,寫他敗于一旦,下了油鍋。
毛澤東評點原文
《梁甫吟》說現(xiàn)在不行,將來有希望。“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指揮楚漢如旋蓬”。那時神氣十足。我加上幾句,比較完全:“不料韓信不聽話,十萬大軍下歷城。齊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把他下了油鍋了。[1]
酈食其簡介
酈食(狔ì)其(犼ì),陳留高陽人(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陳留鎮(zhèn))。家里貧窮,零落漂泊,有時連吃飯也成問題。后來當了看管里門的小吏。但好讀書,縣內賢士豪強都不能駕馭他,稱他為“狂生”。
陳勝、項梁起義后,曾有不少將領經過他的家鄉(xiāng)高陽,酈食其聽說他們器量狹小,又好繁瑣的禮節(jié),聽不進恢宏有氣度的言論,便不與他們交接。
劉邦軍隊到達陳留郊外時,酈食其通過劉邦手下的一個騎士去拜見劉邦。這個騎士預先告誡他:“劉邦不喜歡儒生。凡是帶儒生帽來見他的人,劉邦總是取下他們的帽子,撒些尿在里面。他與別人談話,常常大罵。你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游說他。”酈食其對騎士說:“你告訴沛公,只說我家鄉(xiāng)有個酈生,六十多歲了,身長八尺,人人稱他為狂生,但酈生自己說他不是狂生?!?/p>
酈食其去見劉邦,劉邦正坐在床上,叫兩個女子替他洗腳。酈食其長揖不拜,故意問:“你準備幫助秦朝攻打諸侯,還是率領諸侯去攻破秦朝?”劉邦罵道:“你這個蠢儒生!現(xiàn)在,普天下被暴秦殘害很久了,諸侯一個接著一個去攻打秦朝,怎么說幫助秦朝攻打諸侯呢?”酈食其說:“你既起義兵攻伐無道之秦,就不應如此無禮貌地接見長者?!眲盥犝f,立即停止洗腳,站起整理衣服,請酈食其上坐,向他道歉。酈食其于是請求自己去當說客,叫陳留縣令來投降。劉邦派他去后,帶兵跟著他。果然陳留縣令被他說降了。劉邦封他為廣野君。
楚漢之爭的初期,項羽的軍力強盛。漢三年秋,項羽軍將漢軍圍困在成皋、滎陽一帶。劉邦準備東撤。酈食其力勸劉邦堅守屯有大批糧食的敖倉,并且說:“方今燕趙已定,惟齊未下。……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庇谑亲哉垶檎f客,勸說齊王向漢稱臣。
齊王田廣果然信服了酈食其的一套言論,歸順了劉邦,還解除了歷城的防御,每天與酈食其飲酒為樂。
不料,聽從劉邦調遣的韓信,在破趙之后,聽說酈食其憑三寸不爛之舌,使齊的七十余城歸降,心中不服,乃揮兵東向,夜度平原,直逼齊都。齊王田廣聽說漢軍兵臨城下,以為酈食其出賣自己,叫他去阻止韓信進軍,否則便烹了他。在這種生死關頭,酈食其仍然拋出儒家的一套說教,對齊王說:“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于是把他下了油鍋。
試析
毛澤東是在評論李白的《梁甫吟》時談起酈食其的。
唐天寶元年(742),李白得到道士兼詩人吳筠的推薦,奉召赴京,供奉翰林。太子賓客賀知章讀到李白的《蜀道難》,“稱嘆數四,號為謫仙人”[2]。李白日與賀知章、張旭等縱酒高歌,時人稱為“酒中八仙”。杜甫曾記其事云:“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sup>[3]李白態(tài)度傲岸,“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4],得罪了不少權貴,不斷遭到謗議,唐明皇因而認為他“非郎廟器”,于天寶三年“賜金放還”。《梁甫吟》就是在被放還之后不久寫的,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之嘆。但詩中仍表現(xiàn)出前途光明的夢幻,于最末寫道:“梁甫吟,聲正悲。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風云感會去屠釣,大人!屼當安之。”毛澤東說:“《梁甫吟》說現(xiàn)在不行,將來有希望?!本褪侵傅倪@一詩意。
為了說明這一詩意,《梁甫吟》引用了一些歷史故事與神話傳說中有成就的人的事跡,其中有一大段是詠酈食其的。詩云: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
長揖山東隆準公。
入門不拜騁雄辯,
兩女輟洗來趨風。
東下齊城七十二,
指麾楚漢如旋蓬。
狂生落魄尚如此,
何況壯士當群雄!
毛澤東認為,李白對酈食其寫得不完全,加了四句:
不料韓信不聽話,
十萬大軍下歷城。
齊王火冒三千丈,
抓了酒徒付鼎烹。
合起來看,既寫了他的生,也寫了他的死,既寫了他的“神氣十足”,也寫了他的敗走麥城,確是“比較完全”。毛澤東加的這四句詩,表達了作者對酈食其不善機變,死抱儒家教條的鄙夷和淡淡的惋惜之情。
同時,也說明看人必須全面,他們的成敗得失都應該看到。李白只寫酈食其的成功,固然是為了坐實“狂生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的用世之志,但不見得所有的人都“現(xiàn)在不行,將來有希望”。這就看人們如何去把握現(xiàn)實了。
【注釋】
[1]摘自毛澤東1973年7月4日與王洪文、張春橋的談話(見陳晉主編:《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第1272頁,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引自羊春秋:《唐詩精華評譯》,第99頁,岳麓書社1999年版。
[3]《飲中八仙歌》,引自諸葛憶兵編著:《唐詩解讀》,第150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蘇軾:《李太白碑陰記》,引自喬萬民主編:《唐宋八大家蘇軾》,第264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