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溫泉自然療法
一、溫泉自然療法
溫泉自然療法是指人們在溫泉地以健康為目的且按照科學方法參與溫泉活動的技術過程,其力求讓溫泉法則與自然人生命法則在科學意識驅動下通過正確的行為而得到共鳴。溫泉自然療法既要科學認識溫泉的秉性,也要充分解讀自然人生命之原理,這也意味著此類話語權歸屬于溫泉醫(yī)、溫泉實踐家(當?shù)鼐用?和熱愛溫泉的文化群體。
二、溫泉專家
關于溫泉有多種類型的專家,其中最主要的可謂是地熱專家、溫泉旅游專家和溫泉醫(yī)學專家。溫泉醫(yī)學專家在溫泉自然療法范疇內具有很強的權威性,他們或就職于國立溫泉醫(yī)學研究機構,或在溫泉醫(yī)院(療養(yǎng)院)工作,或在大學里與醫(yī)學有關的部門上班,他們擁有國家頒布的行醫(yī)資質。除上述三類外,現(xiàn)實社會中還存在著溫泉評論家(專題記者)、溫泉行業(yè)專家、溫泉作家等。
三、大塚吉則與溫泉自然療法
大塚吉則(Otsuka Yosinori)為日本北海道大學保健管理中心的教授,留學美國歸國時首先在該大學附屬醫(yī)院別登醫(yī)院工作,最初研究糖尿病等代謝疾患機理,當時也從生化角度探討了溫泉療法的原理,但似乎感覺到有些機理確實難以徹底發(fā)現(xiàn),因而轉入關于溫泉的實驗研究,從那時開始起經與日本同業(yè)至交及德國研究者的交流,至今仍然保持著對溫泉療法的濃厚興趣。大塚吉則獲醫(yī)學博士學位,擁有內科、糖尿病學會認定的資格醫(yī)生、老年病指定醫(yī)生、溫泉氣候物理學會認定的療養(yǎng)醫(yī)生、溫泉療法醫(yī)生等行醫(yī)資格,研究領域為溫泉氣候醫(yī)學、內分泌代謝學、老年病學、康復學等。其在1999年出版了《溫泉療法》一書(日本南山堂出版社),2001年作了修訂而再版,至今已累計4次印刷。大塚在專著中所論及的一些內容,對我國溫泉接待業(yè)界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這里做簡單介紹以推進我們的溫泉事業(yè)。
(一)溫泉與生活態(tài)度
溫泉作為一種具有保養(yǎng)功能的資源,度假者或許不應該在這里將自己搞得很累,作為溫泉度假地而不是當做溫泉疲勞地。熱愛溫泉的人們對溫泉地多懷有一種類似信仰的情感。與理性邏輯思維相對應,人們對溫泉功效的知曉主要依靠感性和經驗。來到溫泉地首先要通過浸泡而消除疲勞,第二步則是要生成體力。歐洲多將溫泉置于大自然中,這樣人們可以淡定地享用并尊重自然恩惠,而不是將溫泉拿來唯我獨尊地功利性地利用溫泉。
(二)溫泉健康
火山溫泉比較年輕,這類溫泉多含有硫磺氣味;非火山溫泉一般比較古老,碳酸鹽類為主要成分。由于蒸汽經自然冷卻轉為液體時會有放熱過程,且火山溫泉有穩(wěn)定的熱源供應,這讓非火山溫泉因過量開采而很容易導致溫度下降現(xiàn)象。
(三)靜水壓
水深每下降1m都相當于增加0.1個大氣壓力,因而浸泡于溫泉中的胸腹部會比平常變細幾厘米,受壓力影響而讓靜脈血液大量返回心臟,同時區(qū)隔膜位置也有所上升,從而加重了心臟負擔,產生利尿效果和提高呼吸頻度。故而,心肺病重患者要避免至頸部的浸泡,要以齊腰浸泡為宜,但為了鍛煉心肺機能,適度深度浸泡對身體倒是有好處。寢湯(躺式浴法)由于身體僅位于水下淺層,低靜水壓浴法對心臟不好的度假者而言可謂是相當安全的入浴方式。
(四)浮力
水給予侵入者以浮力,因人體比重與水的密度比較接近,至頸部的進入溫泉中的身體之重量只有原來的1/9~1/10。溫泉中體重減少而讓肌肉、關節(jié)、神經麻痹、風濕等障礙患者有了運動欲望,因為重力減少可以減輕因運動而帶來的疼痛。即便是臥床不起的病人,溫泉中在人的看護下甚至可以站立起來。肥胖者在溫泉中因重力減輕而降低了運動可能帶來關節(jié)損傷的危險性。溫泉水中雖容易開始運動,但要維持運動卻要克服移動中的水阻力,這一點如同物理學中的降低了靜摩擦力但提高了滑動摩擦力(溫泉水中適合慢動)。故而,水中運動對瘦身和康復十分有效。
(五)溫熱
水溫38℃以上會導致心跳加快、血液流量及流速的提高。42℃水溫促進交感神經緊張而興奮,37℃~39℃溫泉刺激副交感神經而讓人昏昏欲睡。故而,高血壓患者、動脈硬化患者及高齡者要避免入浴高溫溫泉,而低血壓患者晨起可以高溫淋浴和入睡前做常溫浸泡。溫泉熱量進入體內而讓體溫升高,無疑提高了體內新陳代謝速度,可以適用于沒有合并癥的糖尿病患者及肥胖者。入浴高溫溫泉超過20分鐘以上實在為常人難以忍受,1日幾度短時入浴并結合水中運動比較好,比如在水中漫步或齊腰浸入而作半身回轉運動,不提倡在高溫溫泉中游泳。
入浴高溫溫泉的另一個危險是血粘度增加,造成的原因是高溫發(fā)汗而脫水,故而血栓病患者和高齡者要注意高溫溫泉的危害。人們一般喜歡在晚餐后洗浴溫泉,建議就寢前飲一杯溫水以防止晚間血栓發(fā)生,同時不應該過量喝飲料,也不要飲有脫水效用的啤酒。
(六)溫泉藥理
浸泡溫泉者通過皮膚吸收礦物質,其中對鈉、鈣、硫酸根等特別是多價態(tài)物質的吸收較為困難,而對脂溶性氣體如二氧化碳、硫磺及氡氣的吸收相對起來比較容易(為前者的10~100倍)。脂溶性氣體經皮膚吸收而進入靜脈,最終由肺的呼吸作用而排出。鐵、碘雖為無機物但也具有脂溶性,因而可以通過皮脂腺來吸收。當皮膚表面有炎癥、潰瘍和創(chuàng)傷時,二氧化碳會擴張血管末端使之充血。一升溫泉水中含有500mg二氧化碳時便可發(fā)生增加血流作用,高溫溫泉因其揮發(fā)作用一般難以保存礦物氣體。進入碳酸溫泉池子中會產生撲哧撲哧的氣泡,飲之有爽快感,該類溫泉對血壓、心臟病有治療效果。
碳酸氫類溫泉俗稱美人湯,堿性液體乳化皮膚表面的脂肪與分泌物,故而擁有散熱、清涼作用,因軟化作用而對皮膚病、燙傷和創(chuàng)傷有療效。食鹽溫泉則與皮膚表面的蛋白質及脂肪生成薄膜鹽化物,因其對身體具有保溫作用,與碳酸氫泉之爽泉相反而又可稱為暖泉,故而洗浴后最好不要馬上沖洗身子(皮膚易過敏者除外),可以事先儲備些鮮湯,浴后可用儲備的溫泉水淋浴即可。弱性食鹽泉療效進展緩慢,適合于高齡者及病后康復者浴用。硫磺泉對末梢血管的擴張作用要比二氧化碳還要強,因而對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有療效,且由于負價硫離子的化合作用,該類泉還可以用于金屬中毒和藥物中毒的治療。硫磺氣體還具有祛痰功效,因而也可稱痰泉或肺泉。硫磺氣體有毒,洗浴中要注意通風換氣。
硫酸鹽泉也具有保溫效果,同時降血壓作用明顯,經與普通熱水做比較的實驗證明,浸泡此類溫泉而后出浴,被降低的血壓還能夠維持一段時間,故而也常被稱為腦湯(防止腦卒)。酸性泉刺激性很強,因而浴后要迅速沖洗,此類泉對腳氣、濕疹等皮膚病有療效,但不宜病弱者、高齡者和皮膚過敏者所浴。放射性泉經皮膚和呼吸吸收,因可促進尿酸的排出也被稱為痛風湯。放射性泉具有抑制癌癥發(fā)生和抗衰老作用,也有人擔心放射會致癌。鐵泉對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貧血有療效,涌出后受氧化而由無色透明發(fā)生變色稱為老化現(xiàn)象,老化的鐵泉水會讓治療效果減半。單純泉數(shù)量最多,由于成分含量沒有達到相應基準,給予身體的刺激較低,因而可稱萬人皆宜溫泉,適宜范圍非常廣泛。
四、溫泉療法內容
溫泉療法也可定義為憑借溫泉及溫泉地之氣候所開展的為醫(yī)療之利用活動,其包括三大內容:第一種為對溫泉水的非醫(yī)學專業(yè)的利用,比如溫泉洗浴和飲泉;第二種為水治療法類,其要求有專業(yè)人員和專門設備的治療活動,比如各種水治療、按摩、溫熱療法(也即理療)等;第三類為食療與溫泉池里的水中運動。仔細思考這三種類型,似乎可以用日常自然、被動接受及受命互動來定位以區(qū)別,這其中可以最簡單的溫泉浸泡、物理療法和運動來概括。除接受溫泉的直接治療(疾病)外,還通過各種療法的反復刺激、接觸溫泉地自然環(huán)境、訓練和身處異地的社會性心理狀態(tài),調節(jié)身體中樞神經、自律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狀態(tài)。
以溫泉治療糖尿病為例,目前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有二:食療與運動療法。溫泉治療糖尿病適合于糖尿?、蛐?,溫泉對糖尿?、裥秃鸵寻l(fā)生合并癥的效果不在此范圍。碳酸泉、碳酸氫泉、硫酸鹽泉、硫磺泉和放射性泉都有治療效果,此外要求1日2~3回溫泉浴及午后30分鐘溫水大池(pool)中的水中運動(38℃,硫酸鈉與食鹽混合溫泉),同時進一步要求1日萬步的室外活動及持續(xù)4個星期。溫泉治療糖尿病期間要以食療做配合,必要時要同時做藥物治療(大塚吉則,2003)。
表8-3 溫泉療法1日課表
資料來源:大塚吉則(2003)。
五、氣候療法
溫泉療法與氣候療法同屬于自然療法,將溫泉置于大自然中而遮蔽人間誘惑,無疑將倍增溫泉療養(yǎng)效果。氣候療法也即將自身置于與居住地氣候迥然不同的異地中而進行運動、水療、食療和理療等綜合性關于健康活動的科學安排,其與溫泉療法可區(qū)分時的情景在于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氣候要有明顯的差別。適合氣候療法的地區(qū)可以分為保護性、刺激性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氣溫、氣壓與濕度等變動較小,可用于病后恢復、解壓、保養(yǎng)與療養(yǎng)目的;第二種類型的氣象氣候指標變動較大,適合于生物體防御機能的提高。迄今可作為氣候療養(yǎng)地的大尺度地形或景觀包括:海岸帶、低地、山中、高山(高原)、森林及死海等類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