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詩歌:吳兆騫詩歌
第五節(jié) 望祀情懷
有清一代,從皇帝到貴族都特別重視對于漢文化的學習和建設(shè),幾代皇帝都精通國學。清圣祖康熙善于詩詞,有《柳條邊望月》:
雨過高天霽晚虹,關(guān)山迢遞月明中。
春風寂寂吹楊柳,搖曳寒光度遠空。
又,《望祀長白山》:
翹首瞻晴昊,岧峣逼帝閽。
名山鐘靈秀,二水發(fā)真源。
催靄籠天窟,紅云擁地根。
千秋佳兆啟,一代典儀尊。[1]
康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二十五日東巡吉林,此詩是在松花江邊望祀長白山時作。清奉長白山為族祖發(fā)祥地,尊為“長白山之神”,故歲時望祀。
又,《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
浪水疊錦繡縠明,采帆畫鹢隨風輕。
簫韶小奏中流鳴,蒼巖翠壁兩岸橫。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龍直下蛟龍驚。
連檣接艦屯江城,貔貅健甲皆銳精。
旌旄映水翻朱纓,我來問俗非觀兵。
松花江,江水清,
浩浩瀚瀚沖波行,云霞萬里開澄泓。
又,《入烏拉境》:
蒼山岌嶪路綿延,野燎荒原起夕煙。
幾點寒鴉宿枯樹,半灣流水傍行旃。
又,《泛松花江》:
源分長白波流迅,支合烏江水勢雄。
木落霜空天氣肅,旌麾過處映飛虹。
清代初期,滿族詩人佛倫寫了一首《從軍行》,詩中慷慨激昂,充滿了英雄主義精神,表現(xiàn)了滿族特有的尚武傳統(tǒng),是一首難得一見的從征贊歌。詩中寫道:
神蛟得云雨,鐵柱焉能鎖!
壯士聞點兵,猛氣怒掀簸。
赤士試劍鋒,白羽裝箭笴。
矯首視天狼,奮欲吞么么。
鯨牙如可拔,馬革何妨裹?
行色方匆匆,妻孥無瑣瑣。
送不送何為?別不別亦可。
親朋勞祖賤,且立道之左。
請看躍驊騮,揚鞭追伴伙。
長天碧四垂,亂山青一抹。
大旆高飛楊,萬馬迅風火。
一鳥掠地飛,先驅(qū)者即我![2]
清代把一批獲罪文人流放到東北寧古塔一代,歷史上把他們寫的詩稱為“流人詩”。其中吳兆騫是最著名的一個,他在《長白山》詩中寫道:
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
迥臨滄海曙,獨峙大荒秋。
白雪橫千嶂,青天瀉二流。
登封如可作,應(yīng)待翠華游。
吳兆騫,字漢槎,吳江人。順治十四年舉人。有俊才,為清初博學名家。曾因科場舞弊案牽連獲罪,被流放寧古塔22年,著有《秋笳集》。其詩氣壯而才麗,多寫關(guān)外景色和懷鄉(xiāng)之情。
《封祀長白山恭紀》:
配極神山峻,修封帝命崇。
金函新建岳,玉檢此升中。
咸秩遵虞典,昌期答漢功。
星軺瞻二使,云燎視三公。
戴斗原承兆,苞祗獨峙東。
千年今值泰,萬歲昔聞嵩。
地接興龍近,天開翥鳳雄。
嵯峨分氣象,窈窕辟鴻蒙。
五畤儀還陋,三祠禮自同。
宗禋通肸蚃,展寀契昭融。
圭璧陳褆孿,骍駒豁錦幪。
日華遙合扇,云氣迥成宮。
列嶂輝成雪,雙流互玉虹。
壯哉符寶勢,赫矣麗旋穹。
仙靄凝巖紫,高霞鏡野紅。
何須傳縱雉,已見永垂鴻。
芝術(shù)祥侔岱,枌榆祀比豐。
紫壇三望偏,絳節(jié)百神通。
運喜逢文命,書慚獻所忠。
圣皇長有道,靈秩慶無窮。
又,《混同江》:
混同江水白山來,千里奔流晝夜雷。
襟帶北庭穿磧下,動搖東極蹴天回。
部余石砮雄風在,地是金源霸業(yè)開。
欲問魚頭高宴處,蕭條遣堞暮潮哀。
陳志紀,順治十六年進士,授編修??滴蹙拍暌栽铰氀允拢鲜稣摱?、撫大吏貪污不法之事,被嫉者所中,遣戍寧古塔。在戍所,與吳兆騫“情致特深,唱酬亦富”。有詩《寧古塔春日雜興》[3]:
謫居關(guān)塞遠,忽忽又春深。
雪氣猶千嶂,花光失故林。
從人學涉獵,驅(qū)馬試謳吟。
宣室無由見,虛懸待漏心。
王士禎,順治十五年進士。康熙三年官至刑部尚書。繼吳偉業(yè)、錢謙益之后,為詩壇盟主五十年。有詩《題吳漢槎秋笳集》:
松花江遠波冥冥,長白山高秋葉零。
絕域音書憑雁帛,十年冰雪老龍庭。
鄴中上客思吳質(zhì),郡北流人托管寧。
聞道金門紛筆札,劇憐汗簡為誰青?
又,王攄《聞漢槎謫戍寧古塔》:
欲叩君門萬里賒,驚聞遠戍度龍沙。
文章只道金難鑠,謠諑翻成玉有瑕。
減死蔡邕方出塞,哀時庾信未還家。
a可憐交橐歸來日,豈有明珠載一車。[4]
楊賓,《寧古塔雜詩》:
土產(chǎn)參為最,今時貢帝京。
營州非舊種,上黨亦空名。
碧葉翻風動,紅根照眼明。
人形品絕貴,聞?wù)f可長生。
又,《宿尼什哈站》:
水經(jīng)玄菟黑,山過混同青。
漫道無城郭,相看有驛亭。
糠燈勞夢寐,麥飯慰飄零。
明發(fā)騎鞍馬,蕭蕭逐使星。
又,《混同江》:
浩浩此江流,萬古爭日夜。
我來獨非詩,但見寒光射。
埋雪高岸頭,沙漲層冰下。
頓轡駑馬奔,杖策車輪過。
自昔借垂堂,況復騎衡作。
來者縱莫欺,履薄還愁破。
東行出塞垣,百川此為大。
千山更臨江,崩奔爭一罅。
虎踞與龍蟠,形勢良非假。
莫漫數(shù)金陵,渤海亦其亞。
繆潤紱,隸漢軍正白旗,是遼東著名詩人繆公恩曾孫。有詩描寫遼東秧歌《元宵秧歌》:
元宵節(jié)近起秧歌,取笑群推江老婆。
誰是主人誰是客,團團聽打鳳陽鑼。
又,《龍燈獅子》:
鐙月交輝照八關(guān),蟠龍技熟斗獅嫻。
鼓鑼敲更牛車走,取鬧添來十不閑。
納蘭性德,康熙十五年進士,以詞著名,詩亦清秀。有《柳條邊》詩:
處處插籬防絕塞,角端西來畫疆界。
漢使今行虎落中,秦城合筑龍荒外。
龍荒虎落兩依然,護得當時飲馬泉。
若使春風知別苦,不應(yīng)吹到柳條邊。
又,《臨江仙·寒柳》[5]:
帶得些兒前夜雪,凍云一樹垂垂。東風會首不勝悲。葉干絲未盡,未死只顰眉。
可憶紅泥亭子外,纖腰舞困因誰。如今寂寞待人歸。明年依舊綠,知否系斑騅。
又,《滿庭芳》[6]:
堠雪翻鴉,河冰躍馬,驚風吹度龍堆。陰燐夜泣,此景總堪悲。待向中宵起舞,無人處、那有村雞。只應(yīng)是,金笳暗拍,一樣淚沾衣。
須知今古事,棋枰勝負,翻覆如斯。嘆紛紛蠻觸,回收成非。剩得幾行青史,斜陽下、斷碣殘碑。年華共,混同江水,流去幾時回。
戴亨,《憫流亡》:
龍沙風雪道,資斧怯前程。
忍見流亡象,哀聞乞命聲。
饑寒方切己,胞與復關(guān)情。
我欲將圖繪,風塵隔帝京。
愛新覺羅·胤禛,即清世宗,年號雍正。有詩《渡句驪河》:
遼水東西岸,寒云接渺茫。
平沙留雁跡,堠火靖大荒。
木落晴巒出,冰堅雪練長。
經(jīng)時疏定省,望日陟高崗。
愛新覺羅·弘歷,即清高宗乾隆。曾四次東巡。有詩《遼陽懷古》:
唐宗戰(zhàn)壘久成空,管邴曾聞度海東。
只有千年華表鶴,時看來往白云中。
又,《過句驪河》[7]:
潦盡寒潭碧水澄,浮橋旋轡舊相仍。
樂浪玄菟古難考,安市襄平近可征。
納稼村閑場有積,趁歸人急馬才勝。
句驪渡后頻翹首,已隔云煙望二陵。
又,《駐蹕吉林境望叩長白山》:
吉林真吉林,長白郁嵚岑。
作鎮(zhèn)曾聞古,鐘祥亦匪今。
邠岐經(jīng)處遠,云霧望中深。
天作心常憶,明禋志倍欽。
又,《望葉赫舊墟》:
寒盟由彼義何甘,甲士當時只十三。
自是天心歆日角,幾曾虎旅藉犀函。
折沖底用稱韓信,決策無須聽耿弇。
創(chuàng)業(yè)艱辛千古獨,垂衣敢恃面臨南。
又,《松花江》:
滾滾遙源出不咸,大東王氣起龍潛。
劈空解使山源折,接上那辭霧雨添。
兩岸參差青嶂印,一川縈蓼碧波恬。
地中呈象原檐鼓,石辨支機孰是嚴?
又,《輝發(fā)故城懷古》[8]:
天教草昧起英雄,開創(chuàng)艱難自大東。
刬削蓬蒿基景運,馳驅(qū)險阻立豐功。
渝盟徒恃營三窟,不戰(zhàn)惟勞舉一戎。
荒堵秋風懷昔日,欽承統(tǒng)緒凜予衷。
王爾烈,《詠千山》[9]:
高山天作帝王州,長白尊居望莫由。
一石一泉皆化育,千華千頂孰雕鎪。
水無四瀆原依海,山不三公豈屑侯。
擅勝生輝應(yīng)有日,豳岐翹首翠華游。
又,《過醫(yī)巫閭山》詩:
天府有崇山,醫(yī)閭關(guān)外壯。
長白遙拱挹,兩京此屏障。
管領(lǐng)西來峰,朝東各獻狀。
若崩角稽首,后先不相讓。
乃知開辟初,已定今之王。
愛新覺羅·颙琰,即清仁宗嘉慶。有詩《過句驪河》:
洞瀍卜世洛誥稽,二水相和稱句驪。
內(nèi)河外河繞鐵嶺,流分名別遼東西。
一自長白發(fā)源始,一出西北諸山溪。
我來故國覽舊跡,浮梁安渡消淖泥。
當年薄伐師利涉,風翻波影懷古鼙。
沈陽建極定王業(yè),孫曾奕葉蒙福褆。
敬承考命亹蒞政,布德久有綏群黎。
又,《老邊恭依皇考原韻》:
計里留都近,人欣歸舊鄉(xiāng)。
定基天錫統(tǒng),繼序德為防。
民樸俗無易,年登帝降康。
三陵欽展謁,致敬肅秋嘗。
英和,索卓洛氏,滿洲正白旗。歷任內(nèi)務(wù)府大臣、戶部及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協(xié)辦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等。道光八年,亦其所監(jiān)修的“萬年吉地”寶華峪地宮浸水案獲罪,被革職,遣戍齊齊哈爾。有詩《龍沙物產(chǎn)十六詠》,其之三《詠海東青》:
俊絕超鷹侶,飄飄健復輕。
層霄沖有志,凡鳥寂無聲。
蕭瑟三秋景,綿延萬里程。
《禽經(jīng)》閑欲注,東海記佳名。
沈承瑞,吉林人,終身未仕。有詩《長白山》[10]:
帝業(yè)荒東北,茲山實效靈。
龍形蟠大野,云氣撼蒼溟。
水瀉雙流白,天開萬古青。
何年駐鑾蹕,珥筆待仙廷。
又,《松花江》:
東去大江水,高源何處來。
混同天一色,長白雪千堆。
遠塞茫茫劃,孤城滟滟開。
北山一登眺,惆悵濟川才。
姚元之,安徽桐城人,官至左御史,道光元年曾奉使至沈陽,往返途中,多有吟詠。有詩《遼河夜雪》:
遼海連天白玉光,朔風西望暮云長。
自非天遣消閑日,看雪誰能到沈陽。
又,《遼陽懷古》:
化鶴遼州丁令威,靈波一去千年歸。
西風若再臨華表,城郭人民恐盡非。
愛新覺羅·旻寧,即清宣宗道光。有詩《渡句驪河》:
水勢經(jīng)雙峽,句驪古志稽。
河原分左右,遼即界東西。
潦盡澄波影,橋成信馬蹄。
秋云看斷續(xù),映出遠峰齊。
寶琳,馬佳氏,滿洲鑲黃旗。有詩《爬犁似輕輪以馬駕之》[11]:
冰滿川原雪滿山,牽車策馬費登攀。
爬犁駕去如床穩(wěn),飛過冰河雪嶺間。
張光藻,同治九年出守天津,為知府。同年以天津教案爆發(fā)等罪名,被遣戍齊齊哈爾。有詩《入黑龍江境》[12]:
百里無人斷午煙,荒原一望杳無邊。
行來百草荒沙地,正是嚴寒朔雪天。
海日孤懸?guī)r壑冷,江冰橫踏馬蹄堅。
回看千里黃龍府,猶覺長安在眼前。
吳大澂,同治六年進士。官至左副都御史、河道總督、河南巡撫等。1886年,吳大澂受命赴吉林琿春,與沙俄代表查勘邊界,寫下《皇華紀程》一書,其中吟詠多為長白山所見。有詩《〈皇華紀程〉詩錄》[13],題下有題解:“奉使赴琿春,會同俄官查勘邊界牌博,換立石牌,賦詩紀事?!?/p>
帝重申圻根本圖,臨軒特與使臣符。
西鄰疆域濤張計,東土屏藩久遠謨。
占地無多互樛葛,立牌有記莫枝梧。
從來忠信行蠻貊,憑仗皇威鎮(zhèn)海隅。
詞鋒敢騁筆如杠,圣德懷柔逮遠邦。
牛耳當年盟未久,犬牙何事氣難降。
分流溯到松阿察,尺地爭回豆?jié)M江。
我欲題銘銅柱表,問誰來遣五丁扛。
過了冰河便雪山,嚴寒已去又重還。
我來迅速春來緩,未許東風帶出關(guān)。
又,《過大小孤山》[14]:
新晴天氣覺風和,十里平岡策馬過。
盼到蓮花街里走,逢迎官吏故人多。
大孤山與小孤俱,卅里雙峰便不孤。
況有坡陀連亙處,相延一脈盡龍雛。
又,《過八道嶺》[15]:
下嶺易,上嶺難。
如登天山三十盤,
一車八馬心膽寒。
脫驂并駕猶嫌單,
萬牛流汗常不干。
上嶺易,下嶺難。
如下桐江十八灘,
陡崖冰滑云漫漫。
一落千丈不可攔,
前車后撤相叫。
安得長繩系軸節(jié)節(jié)蟠,
出險入夷心始安。
朝上嶺,暮下嶺,
仆夫相戒毋馳騁。
方下嶺,又上嶺,
喘息未已時耿耿。
日行八嶺無坦途,
夜夢顛踣驚相呼。
愿君高枕安須臾,
不知前程尚有高山無。
富森,系伊爾根覺羅氏,即今永吉縣土城子鄉(xiāng)漁樓村趙氏第八氏祖。有詩《烏拉八景》,其《老城舊跡》:
古有城池近水邊,中存舊跡代相傳。
百花合閣留余址,三寶佛尊不計年。
數(shù)仞危垣儼嶺阜,千秋老樹拂云天。
當時建造人何在,風景依稀后勝前。
又,《古塔殘形》:
塔如大筆壓江東,受盡人間雨若風。
跡古應(yīng)多增感慨,形殘無復舊玲瓏。
半存隱約題名字,一舉成全造化功。
更有詩人難寫處,影虧斜映夕陽紅。
榮文達,字可民,吉林懷德人。遼東三才子之一,光緒二十九年為奉天大學堂總教習。有詩《遼東懷古》八首。其七:
雄豪起舞酒杯傾,金主詩詞讖汴京。
五色云中天子氣,萬人江上女真名。
黃龍最恨書生計,白馬猶嚴太子兵。
莫更冬青尋二帝,瞬看五國已荒城。
劉建封,字石蓀,號天池釣叟,山東諸城人。1908年5月任奉吉勘界委員,應(yīng)張鳳臺、李廷玉之約,與許中書、劉壽彭帶領(lǐng)測繪人員踏查長白山。著有《長白山三江源流考》《中韓國界說》《長白山江岡志略》等。有《白山紀詠》:
遼東第一佳山水,
留到于今我命名。
十日登山九日雨,
踏殘烏拉兩三雙。
十六峰頭如不見,
白云濯濯似牛山。
愿看白山真面目,
乞晴還得拜龍君。
欲到天池先患霧,
入時不易出猶難。
閑花點點繞龍尾,
野草深深打馬頭。
雪崖上下五華里,
暑度居然廿二差。
白山遇夏時多雨,
想必雙蛇日日飛。
諸君若到天池上,
須把銀壺灌玉漿。
走過大荒三百里,
居然此處有桃源。
二水居然合而一,
鴨綠汩汩向南流。
怪底深山多魈魅,
木頭無翼也能飛。
張鳳臺,字鳴岐,河南安陽人,清朝進士。光緒三十四年(1908)被委派為長白山府設(shè)治總辦,遂任為長白府知府。有詩《贈劉建封查勘長白山》:
千年積雪萬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峰。
信是君身真有膽,梯云駕霧躡蛟龍。
又,《過擦屁股嶺遇雨》:
滿山樹木滿山泉,陰雨愁人黑暗天。
鳥語哥哥行不得,羊腸曲曲去猶還。
籌邊愧乏晁生策,開路爭揮祖逖鞭。
閱盡艱辛無蜀道,人生切莫負英年。
吳祿貞,字綬卿,湖北云夢人。1906年任東三省督練處參議,幫辦延吉邊防事務(wù)。有詩《戍邊樓落成登臨有感》:
籌邊我亦起高樓,極目星關(guān)次第收。
萬里請纓歌出塞,十年磨劍笑封侯。
鴻溝浪靜金甌固,雁磧風高鐵騎愁。
西望白山云氣渺,圖們江水自悠悠。
又,吳祿貞1909年離開延邊,飽含對長白山的惜別之情作《留別長白山》一首:
翳天古樹開春路,接地浮云繞翠峰。
烽火全消孤塞月,天池選注一江松。
氣凌五岳支千派,景壓三韓嶺萬重。
小住旌旗悵離別,攜將秀色壯行蹤。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