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薩古城內的教堂廣場上,是一組古羅馬建筑群中的鐘樓。該塔建造于1173年,塔高58.4米。這座鐘塔造型古樸而又秀巧,是羅馬式建筑的范本,然而它使人們驚嘆詫異的地方還不僅僅是這些。每年80萬游客來到塔下,無不對它那“斜而不倒”的塔身表示憂慮和焦急,同時為自己能親眼目睹這一由缺陷造成的奇跡而感到非常慶幸。
建塔之初,塔體還是筆直向上的。但興建至第三層時,發(fā)現(xiàn)塔體開始傾斜,工程被迫停工。塔體出現(xiàn)傾斜是因為土層強度差,塔基的基礎深度不夠(只有3米),再加上非常重的用大理石砌筑的塔身,所以造成塔身不均衡下沉。這種情況,完全是由于建筑師對當?shù)氐刭|構造沒有進行全面、縝密的調查和勘測,致使設計有誤、奠基不慎造成的。塔停建96年后,又開始繼續(xù)施工。為了防止塔身再度傾斜,工程師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補救。如采用不同長度的橫梁和增加塔身傾斜相反方向的重量等來將塔的重心轉移。但因為建成的三層傾斜已成事實,所以,全塔建成后,塔頂中心點還是偏離塔體中心垂直線2米左右。600多年來,因松散的地基承受不了塔身的重壓,仍然繼續(xù)而緩慢地向南傾斜。塔基南面已開始下沉。特別是近一個世紀以來,塔已向南傾斜了大約30厘米,斜度達到8度。1972年10月,意大利發(fā)生的一次大地震使斜塔受到了強大的沖擊,整個塔身大幅度搖晃達22分鐘之久,極其危險。值得慶幸的是,該塔仍巍然屹立。這種“斜而不倒”的現(xiàn)象,堪稱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使比薩斜塔全球聞名。
比薩斜塔
這座斜塔之所以能聞名天下不僅僅因為它“斜而不倒”,還因為1590年,意大利的偉大科學家伽俐略,曾在斜塔的頂層做過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讓兩個重量相差10倍的鐵球,同時從塔頂落下,結果,兩球同時著地,將束縛人們思想近2000年的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關于重量不同的物體其下落的速度也不相同的“物體下落速度與重量成正比”的理論一舉推翻。伽俐略開創(chuàng)了實驗物理的新時代,人們稱它為“近代科學之父”,而他用來做實驗的斜塔也因而更加遐邇聞名。
到意大利去旅行的人,幾乎沒有不到比薩去的,因為比薩斜塔的名氣太大了,而這名氣并不是由于高超與輝煌的建筑藝術,而是因為它的“歪斜”成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絕筆”,以及發(fā)生在這個斜塔上、被寫入了初中物理課本的一個科學故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