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12]?
徘徊蹊路側,悢悢不能辭[13]。
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14]?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15]。
[注釋]
[12]河梁—河上的橋。何之—何往。
[13]蹊—小路。悢悢(1iàng)—惆悵的樣子。不能辭—等于說不能成辭,就是不能作臨別贈言。
[14]日月—偏義復詞,偏用“月”字的意義,“日”字無義。弦—月形如弓的時候叫弦。陰歷每月初七、初八為上弦,二十三、二十四為下弦。望—每月十五叫望,取日月相望之義。這兩句是說,怎么知道分手之后不能再復合呢?正像月之有缺也有圓的時候。
[15]皓首—白頭。比喻老年。
這是一首離別詩。作者可能是即將離開的友人或妻子。一說為送別詩。
離別的場景,是在將要上橋的山溪旁。詩人與送別者雙雙攜手走上橋頭,夕陽西下,正是日暮時分,面對橋那頭崎嶇的山路,作者自然而然地發(fā)出了“游子暮何之?”的悲嘆。他們走走停停,情誼綿綿,雙雙不忍離去,“徘徊蹊路側,悢悢不能辭”。但是,詩人、游子終究要離去,此刻免不了相互間的叮嚀、囑托,“各言長相思”打破了當時的寂靜?;ハ喟参恐?,引出了詩人發(fā)自肺腑的承諾。“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就連天上的月亮都有圓缺,人間的相聚難道一定會遙遙無期嗎?離別之后我一定要努力崇揚美好的德行,到希望成真之時,哪怕已是鬢發(fā)如雪的老年,我也會回來與你再相聚。詩人的這些道別話語,充滿了自信、寬慰的情調(diào)。對于“皓首”的承諾,說明此時他的心中也有著命運不可琢磨的擔心和哀傷。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