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長的偉人詩,是詩人、小說家周而復的《偉人周恩來》。這是一部四卷本長篇敘事詩,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周而復(1914—2004),作家、書法家,原名周組式,祖籍安徽旌德,生于南京。1933年到上海光華大學英國文學系學習,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并參與編輯《小說家》等刊物。1938年夏天大學畢業(yè)后到延安,任陜甘寧邊區(qū)文學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編輯刊物《文藝突擊》。1939年到晉察冀邊區(qū),在部隊從事文藝宣傳工作。1943年進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諾爾曼·白求恩斷片》等。1944年到重慶,擔任過中共中央機關雜志《群眾》周刊編輯和《新華日報》、新華社特派員。1946年夏,到香港從事文化工作,任中共中央南方局香港工委文化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此時創(chuàng)作了反映解放區(qū)人民斗爭生活的中長篇小說《白求恩大夫》和《西流水的孩子們》。前者塑造了國際共產主義戰(zhàn)士白求恩大夫的形象,受到好評。1949年5月回上海,以后到北京,先后任中共上海市統(tǒng)戰(zhàn)部、宣傳部副部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職。一生筆耕不輟,達一千二百萬字左右。
《偉人周恩來》全詩長達五萬四千一百一十二行。第一部從周恩來少年時代寫到1936年底的“西安事變”,于1994年12月31日完成,1997年9月出版;第二部從第二次國共合作團結抗戰(zhàn)寫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于1996年2月2日完成,1998年2月出版;第三部從新中國誕生寫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夜,于1998年4月22日完成,1999年7月出版;第四部從十年浩劫寫到1976年初周恩來逝世,于1999年9月20日完成,2000年2月出版。
為了寫作這部史詩形式的偉人傳記,作者曾追尋周恩來人生旅途的足跡,跑了國內外許多地方,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并用曾在總理身邊工作,與總理親自交往的感受,歷經二十余載的不懈努力,終于完成了這件自己認為晚年必須全力以赴而責無旁貸的大事。作品謳歌了世紀偉人周恩來偉大光輝的一生,并成功地塑造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形象。全詩視野開闊,結構宏大,史料翔實,音韻鏗鏘,敘事與抒情融為一體。2000年5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海南廳舉行的“《偉人周恩來》研討會”上,受到一致贊譽。2002年5月,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周而復研究文集》輯有專文,對其予以高度評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