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兌:亨。利貞。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譯文】
《兌卦》:亨通。有利于去占卜。
《彖傳》說:兌,就是喜悅的意思。說明陽剛居中堅守正道而謙遜恭順在外,喜悅而有利于民去占卜,因此能夠順應客觀規(guī)律而又切合人意。用喜悅去引導民眾,民眾因此忘記了疲勞。用喜悅去引導人民奔赴國難,民眾則會忘記死的痛苦。這個和悅的意義多么偉大呀!可以使人民自我勉勵而為之。
《象傳》說:《兌卦》是兌在上、兌在下,兌為澤,卦象為澤水并連之象。就好像澤水相通,互相滋潤,彼此受益,所以把它叫作《兌卦》。君子效法于這種和悅,就能使朋友都來親附他,而且大家可在一起研討學業(yè),講習道義。
【啟示】
《兌卦》告訴我們,要和悅待人,要恰當?shù)厝傆谌恕?/p>
【原文】
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譯文】
初九:和悅待人得到吉祥,吉利。
《象傳》說:和睦喜悅之所以吉祥,是因為這種和悅是一種端正的行為。
【啟示】
這一爻告訴我們,要和悅待人。
【原文】
九二:孚兌,吉,悔亡。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譯文】
九二:以誠信為基礎的和悅待人,吉祥,悔恨消失。
《象傳》說:“以誠信為基礎的和悅待人得到吉祥”,這表明為人誠實、可靠,能獲得好的結果。
【啟示】
這一爻告訴我們,和悅待人要以誠信為基礎。
【原文】
六三:來兌,兇。
《象》曰:“來兌之兇”,位不當也。
【譯文】
六三:前來謀求和悅,兇險。
《象傳》說:“前來謀求和悅,兇險”,是因為居位不當?shù)木壒省?/p>
【啟示】
進一步強調和悅待人要以誠信為基礎。
【原文】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譯文】
九四:商量和解之事,但是心中不安寧,如果能隔斷陰柔、嫉妒,就有喜慶的事。
《象傳》說:《兌卦》的九四爻位的喜是指將有慶賀之事。
【啟示】
這一爻告訴我們,和解或和談時,如對方?jīng)]有誠意,必須要揭穿他的真面目。
【原文】
九五:孚于剝,有厲。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譯文】
九五:誠信被小人剝落了,必有危險。
《象傳》說:誠信被小人剝削了的原因是他正處于容易被小人剝落的位置上。
【啟示】
這一爻告訴我們,處于顯要的位置上的人更加要有誠信。
【原文】
上六:引兌。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譯文】
上六:引誘他人與之和悅。
《象傳》說:《兌卦》的上六爻位引誘別人與之和悅,不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啟示】
這一爻告訴我們,不擇手段地取悅于人是不可取的。同時,要對這樣的人提高警惕。
【疑難解析】
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商兌未寧,介疾有喜”的大意是:商量和解之事,但是心中不安寧,如果能隔斷陰柔、嫉妒,就有喜慶的事??戳素侈o,不禁產生兩大疑問:一、九四為什么心中不安寧?二、九四要阻斷誰的陰柔、嫉妒?
九四的上一爻是六三,六三是陰居陽位,六三爻的爻辭是“來兌,兇”。九四的下一爻是九五,九五爻的爻辭是“孚于剝,有厲”。從卦畫上看,六三和九五相對。這就表明六三是一個沒有誠意的和談者,他將要到九五那里去游說,引誘九五犯罪。這就不難看出,九四心中不安寧是因為六三沒有誠意,擔心六三這種奸詐小人去蠱惑九五,給人民帶來災難。九四為了確保大家的真正的和悅,必須揭穿六三的丑惡面目,阻止他利用他的假仁假義去害更多的人。
引兌
“引兌”的大意是:引誘他人與之和悅。它為什么不下判語呢?
因為一個人去引誘別人與之和悅帶來的結果是吉還是兇,還不能確定。如果被引誘的人能堅守正道,不被其迷惑,則雙方都不會有過錯。如果被引誘的人不但不被引誘,還能說服引誘的人,使他停止這種罪惡的行動,這是非常吉利的。如果雙方一拍即合,同流合污,則是非常兇險的。暫且不說,他們的行為給人民所帶來的災難及事情敗露后的悲哀。就是對他們自己而言,也不是一件好事:他們都能為名為利所動,說明他們不能堅守中正,他們像墻頭的草,風吹兩邊倒。大家都知道,有東風就有西風,有南風就有北風,這是不可改變的自然現(xiàn)象,一個人有得勢的時候也有失勢的時候,這也是不可改變的客觀規(guī)律。所以他們天天擔心事情敗露,為之沒睡過一天安穩(wěn)的覺。
從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啟示:我們一方面要抵制小人的引誘,另一方面也不能引誘別人犯罪。
【事例】
“孚于剝,有厲”暗示我們,一個人處于顯要的位置上,更容易被小人剝落誠信,給自己帶來災難。所以,身居高位的人要提防小人剝落誠信,光武帝不信謠言安撫馮異,使馮異安心對敵,建功立業(yè),進一步鞏固了他的江山。
光武帝不信謠言安撫馮異
馮異是劉秀手下的一員猛將,自從他歸順劉秀以后,就屢立戰(zhàn)功。
東漢建立后,建武二年(公元26年),馮異被派往關中地區(qū),平定武裝集團,并防御四川武裝集團公孫述的侵犯。
這時有人上奏,說馮異在關中獨斷專行,斬殺長安令,位高權重,百姓歸心,有“咸陽王”之稱。劉秀便打算利用這個奏章消除馮異的疑慮,他便命人將此奏章帶給馮異,并要他一個人觀看。
馮異看到這個奏章,大驚失色,趕忙上書解釋說:“臣下本為一介書生,因遇到天下混亂,才充數(shù)于行伍之中。蒙陛下恩寵獲大將之位、通侯之爵,受任出征,以立微功。所有功勞的取得,都是陛下深謀遠慮的結果,愚臣毫無功勞可言。我按照詔敕攻戰(zhàn),每戰(zhàn)輒勝;若按私意決斷,都不能成功?!?/p>
“當年兵革始起,天下擾攘,豪杰競逐,迷惑千數(shù),臣尚能托身圣明,不敢過差。更何況如今天下平定,尊卑有序,臣怎敢心生叵測呢?如今見到您讓我看的奏章,深感戰(zhàn)栗恐懼。又一想,明主知臣愚鈍,所以敢上章自陳?!?/p>
劉秀見到馮異的奏章,馬上回了一封敕書,態(tài)度十分明確,他說:
“將軍和我的關系,義為君臣,恩猶父子。我對你何曾有嫌疑?你為何如此擔憂?”
后來,劉秀又利用馮異回京朝見的機會,指著他對公卿大臣說:“這是我起兵時的主簿,曾為我披荊斬棘,浴血奮戰(zhàn),平定關中,他是我的忠臣良將?!苯又?,又賞給馮異許多珍寶、衣服和錢帛。
過了幾天,劉秀仍命令他帶著妻子,回到關中,鎮(zhèn)守原地。
劉秀的這些舉措,打消了馮異的疑慮。他安心回到關中,放開手腳,銳意進取,建功立業(y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