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舌山南龍舌村
龍舌山南龍舌村
滸山南至余姚邑城的大片富饒的姚北平原上,中間橫亙著一條角尺形的公路,名為滸溪線,站在這條公路上抬頭往西望,見有一條逶迤起伏的山脈,自南向北,有烏玉山、真武山、將盔山、嶼山等諸山連接組成,總名叫白云山脈。形似一條靜臥著的巨龍,尾巴甩向南,嶼山最北最高,頂峰如一朵蓮花,所以稱作華嶼山為龍頭,頭昂向北,瞭望東海??墒侨A嶼山的東南麓,現(xiàn)已建設(shè)成市民休閑旅游的公園。古時,整條白云山脈東南麓有一條沿山腳的余姚至滸山官道,正要通過華嶼山腳時,這龍頭便向路上伸出了舌頭,阻擋了去路。還好,它忽然斷而復(fù)起,讓出了路??稍诘咎镏醒虢范殉闪艘蛔∩?,約高2.5米,長10米,寬3米,猶如龍舌。初聽起來好似一個神話故事,其實志書中早有記載。道光《滸山志·山》載:“龍舌山,在滸山西南五里,山形如龍吐舌?!泵駠队嘁α鶄}志·山川》載:“龍舌山,在寺山東南(滸山界),形如龍吐舌。”
此山伸展在官道邊的稻田中央,高不足3米,長約10米,寬也不過3米的小山就是在這一龍舌山的南面,公路的西側(cè),有一個比較大的村莊,便因此取名為“龍舌村”。由于公路的不斷擴大,村莊也隨之西移。華嶼山東南麓山腰處,原有如意講寺,羅野橋南為下院。據(jù)光緒《余姚縣志·山川》:“嶼山在縣東北三十里(嘉泰《會稽志》)?!庇謸?jù)光緒《余姚縣志·典祀》載:“嶼山如意講寺,原題為如意院(嘉靖志改訂)。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嘉靖志,在龍泉鄉(xiāng)之嶼山),晉天福六年建,號保安院,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賜今額(嘉泰《會稽志》,嘉靖志廢)。”
20世紀(jì)90年代,嶼山東南麓建峙山公園,隨后逐漸往東延伸,龍舌山也包括在內(nèi)都擴建為休閑公園綠蔭廣場,稻田也隨之變?yōu)榫G地,龍舌自然村依然。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