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笑話啟人三思
一則笑話啟人三思
●明 言
春秋時期,有個叫仲由的人,一次在集市上閑逛,見一買主與賣主爭吵,就走了過去。
賣主說:“我一尺魯縞三錢,你買八尺共二十四錢,少一個子兒也不行?!?/p>
買主爭辯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一錢是何道理?”
仲由對買主說:“三八二十四才對,你錯了。”
可買主固執(zhí)己見,并問仲由敢不敢打賭。仲由性烈,他以新買的頭盔做賭注。買主也不含糊,賭注居然是項上人頭。二人擊掌為誓,然后去找孔子裁決。
孔子問明情況后,笑著對仲由說:“仲由,你錯了,快把頭盔給人家吧?!辟I主得意地拿著頭盔走了。
仲由大惑不解地問:“老師,分明是三八二十四,你為何判他對呢?”
孔子說:“你輸了,頭盔還可以再買,若是那買縞人輸了呢?”仲由猛然醒悟。
用一個頭盔換一條性命,這是智者的善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權(quán)衡輕重,如果與原則無關(guān),不妨退后一步,給人一個臺階。
無獨有偶,說古時有兩個人激烈爭論,一個說《水滸傳》上的好漢黑旋風(fēng)名叫李逵,另一個說叫李達(dá)。說李逵者愿賭20吊錢,說李達(dá)者愿以店鋪做賭注。官司打到一個權(quán)威那里,權(quán)威判定:那好漢就是李達(dá),說李逵者輸20吊錢給人家。事后,說李逵者不服,找權(quán)威評理,權(quán)威答曰:“你不過損失了20吊錢,而那小子呢,如果輸了,我們會害他破產(chǎn)?!睂χ囌撐ㄎㄖZ諾隨聲附和,恰恰是對謬論的最大懲罰,也是對乖謬者無情的諷刺。
還有一例,也是古代兩個人發(fā)生了爭論。一個人說四七二十七,另一個人就糾正他,說四七二十八。說四七二十七的人不服,堅持說四七二十七;另一個人堅決糾正他,一定要他承認(rèn)四七二十八。兩個人爭論不下,官司打到縣令那里,要弄個明白??h令聽罷,就作出判決:“對堅持說四七二十七的人無罪釋放,對堅持說四七二十八的人打屁股二十八板?!笔潞笥腥擞X得這樣的判決沒有道理,堅持四七二十八的人太冤了,便問縣令??h令答道:“那個人糊涂到四七二十七的程度了,可是這個人還要和他沒完沒了地爭論不休,和糊涂人爭論就是更糊涂,不打他打誰?”
真是妙論!首先,這說明了一種智慧。一個有智慧的人,不應(yīng)該在無需爭論便可以明白的常識問題上和人爭論。如果爭論便是無知,這是一種不智慧的爭論。
其次,堅持四七二十八挨板子,這樣辛酸的事太多了,這樣無辜的人現(xiàn)實生活中真是太多了。真是令人嘆啊嘆,思復(fù)思??!
不要因為一朵小花而放棄整個春天。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